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徐庄油田薄层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识别及建模
1
作者 李云鹏 林学春 +4 位作者 余星辰 康志宏 李佩敬 王亚静 祁爱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1-679,共9页
小—微裂缝作为王徐庄油田沙河街组薄层生物石灰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因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和表征技术,导致其研究较为困难,影响了油气开发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预测。综合岩心、岩石薄片、CT扫描、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 小—微裂缝作为王徐庄油田沙河街组薄层生物石灰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因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和表征技术,导致其研究较为困难,影响了油气开发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预测。综合岩心、岩石薄片、CT扫描、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料,对小—微裂缝的发育情况开展研究。采用PSO-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区裂缝性储集层发育情况及分布特征,提出了离散裂缝网络模拟方法,模拟了小—微裂缝的空间展布。结果表明:小—微裂缝发育的生物石灰岩深、浅电阻率幅差较大;研究区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较为发育,对改善储集层物性和注水受效方向有重要意义;小—微裂缝受控于断裂带和生物石灰岩沉积微相。油藏数值模拟证实,融合小—微裂缝介质的双孔双渗模型的油水关系动态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徐庄油田 沙河街组 生物石灰岩 小—微裂缝 粒子群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下载PDF
利用随机建模技术预测裂缝分布方向——以王徐庄油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波 赵海涛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共3页
王徐庄油田是我国少有的陆相生物灰岩油气藏 ,储层为含裂缝的孔隙型生物灰岩储层。经过多年注水开发 ,先前闭合的裂缝开启形成水窜。确定连通裂缝的分布和方向对油田开发调整的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以随机建模技术为核心 ,采用三步法预... 王徐庄油田是我国少有的陆相生物灰岩油气藏 ,储层为含裂缝的孔隙型生物灰岩储层。经过多年注水开发 ,先前闭合的裂缝开启形成水窜。确定连通裂缝的分布和方向对油田开发调整的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以随机建模技术为核心 ,采用三步法预测裂缝分布 ,在王徐庄油田的裂缝识别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随机建模 裂缝识别 王除庄油田
下载PDF
王徐庄油田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平 王志芳 +3 位作者 冯海燕 李海霞 王建普 陈丽 《录井工程》 2007年第2期69-73,共5页
针对王徐庄油田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系统研究过程中,由于地貌关系无法进行地表露头调查、岩心资料欠缺、测井资料陈旧等问题,对王徐庄油田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储集层裂缝的微观特征入手,开展了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研究,确... 针对王徐庄油田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系统研究过程中,由于地貌关系无法进行地表露头调查、岩心资料欠缺、测井资料陈旧等问题,对王徐庄油田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储集层裂缝的微观特征入手,开展了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研究,确定了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采用的3种技术方法:利用灌注示踪剂检测分析评价储集层裂缝系统和方向;依据油水井注采动态关系分析井间裂缝连通性及展布方向;利用构造形迹特征判定裂缝展布方向。研究过程中结合前人对王徐庄油田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的研究成果,分析裂缝平面展布及其形成的成因机理,认为裂缝系统明显改善了碳酸盐岩的渗透能力,其分布明显受断裂带的影响和制约,在与目前所认识的裂缝带不具连通性的地区,剩余油较为富集,可考虑部署评价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徐庄油田 碳酸盐岩 裂缝研究 生物碎屑灰岩
下载PDF
规模应用物联网技术 助推老油田地面系统提质增效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志忠 《石油科技论坛》 2018年第3期21-27,共7页
近年来数字油田建设快速发展,油田企业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需求迫切。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自2004年开始地面优化简化工作,突破传统的计量及配水方式,开展油水井数字化建设,实现软件量油、稳流配水,形成了"港... 近年来数字油田建设快速发展,油田企业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需求迫切。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自2004年开始地面优化简化工作,突破传统的计量及配水方式,开展油水井数字化建设,实现软件量油、稳流配水,形成了"港西模式";2008年按照地面工程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完成油水井数字化升级改造,同步开展管道、站库数字化建设,实现了管道实时在线监测、自动报警;2013年开展中小型场站无人值守数字化建设,建成"王徐庄模式",实现少人值守、集中监控、站库管理现代化;同步制订发布标准规范,建立健全运行管理体系。数字油田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规模应用,实现地面系统建设规模缩减、生产方式转变、劳动组织优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显著提高,为老油田效益开发、油田企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地面工程 优化简化 港西模式 王徐庄模式 物联网技术 提质增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