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民汉合校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晓霞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8,共7页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民汉合校的演变过程 ,认为在民汉杂居地区 ,建立单一的民族学校有明显的弊病 ,如导致教育资源浪费、脱离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关系等。指出在新疆民汉合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目前民汉合校中所存在管理制度...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民汉合校的演变过程 ,认为在民汉杂居地区 ,建立单一的民族学校有明显的弊病 ,如导致教育资源浪费、脱离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关系等。指出在新疆民汉合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目前民汉合校中所存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民汉合校 中国 少数民族教育 汉族 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教育 发展 教育资源 民族关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冒险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原源 原一川 +1 位作者 王建琳 周志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1年第2期73-82,共10页
应用外语学习冒险理论(Ely,1986,Wen&Johnson,1997),采取实证定量问卷调查方法,对云南某民族中学的少数民族和汉族高中生的冒险观念和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英语善学者具有中等冒险精神;2)多数学生已认识到冒险观念在一定程... 应用外语学习冒险理论(Ely,1986,Wen&Johnson,1997),采取实证定量问卷调查方法,对云南某民族中学的少数民族和汉族高中生的冒险观念和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英语善学者具有中等冒险精神;2)多数学生已认识到冒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英语学习,但他们的行为与观念并不完全一致,因而行动上较少冒险;3)在中等冒险水平之内,冒险与英语水平呈正相关;4)少数民族和汉族高中生、受试男女学生在冒险观念和行为以及英语成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冒险观念上,因家庭住址的不同和英语考试成绩等级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冒险 少数民族 汉族 高中生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下载PDF
孤立于世界的悲剧与灾难——由“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看19世纪真实的中国 被引量:3
3
作者 仲伟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现行教科书及各种读物中关于19世纪中国的介绍,大约集中于所谓的"三大高潮""八大事件"模式,或强调19世纪中国的苦难,进行爱国主义的励志教育。这些内容固然重要,但某种程度上却遮蔽了19世纪真实的历史状况。而传统... 现行教科书及各种读物中关于19世纪中国的介绍,大约集中于所谓的"三大高潮""八大事件"模式,或强调19世纪中国的苦难,进行爱国主义的励志教育。这些内容固然重要,但某种程度上却遮蔽了19世纪真实的历史状况。而传统史料出于政治、情感等方面因素,同样回避了很多重要内容。在此情况下,借助他者的眼睛,即异域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教科书以及传统中文史料中所看不到的内容。"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看清自己的"他者的眼睛"。通过这套丛书,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中国在知识上的欠缺、观念上的陈旧、国家能力的衰弱、社会经济的落后等方方面面。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理解为什么中华民族会遭受那么多的劫难,中国与国际接轨、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是多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国际法 华夷之辨 英法联军 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载PDF
《大唐狄公案》与《儒林外史》少数民族书写的差异性论析
4
作者 王凡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1-35,94,共6页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有涉及少数民族的情节书写,但却存在着诸多差异。《儒林外史》的“平苗”情节有着明确的历史指向性,而《大唐狄公案》的此类情节则更多地源于作者虚构;《儒林外史》对“番酋”等少数民...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有涉及少数民族的情节书写,但却存在着诸多差异。《儒林外史》的“平苗”情节有着明确的历史指向性,而《大唐狄公案》的此类情节则更多地源于作者虚构;《儒林外史》对“番酋”等少数民族人物的塑造基本忽视,《大唐狄公案》则相对立体地刻画了此类艺术形象;《儒林外史》以汤镇台“平苗”之役为表层情节,在揭露封建官场时也使有关古代苗族真实生存状态的社会观照隐没其间,《大唐狄公案》则在表现“番汉战争”时,亦对“青楼”文化和市井气息中的少数民族形象进行了细腻描摹。这种差异性既与高罗佩对于中国文化的积极呈现和辨证接受息息相关,又与吴敬梓影射历史的创作意识以及“华夷之辨”观念对于古代士人的影响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狄公案》 《儒林外史》 少数民族 番汉战争 “番酋”形象
下载PDF
积极促进以加强民族团结为重要内容的国民团结
5
作者 郭永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71-75,共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提倡国民团结,营造和谐关系,凝聚国民智慧,共同努力奋斗。要实现以加强民族团结为重要内容的国民团结,就要解决好认识问题的思想根基,处理好国民群体中民族间的差异,民族间的客观矛盾,社会转型期因利益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提倡国民团结,营造和谐关系,凝聚国民智慧,共同努力奋斗。要实现以加强民族团结为重要内容的国民团结,就要解决好认识问题的思想根基,处理好国民群体中民族间的差异,民族间的客观矛盾,社会转型期因利益调整形成落差的客观实际,全国与民族区域,少数民族群体与个体等几层关系;还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谋划上体现全面推进、整体联动,在工作对象上分类施策,在方法上体现灵活性、多样化,在进度上适时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 国民团结 指导思想 工作方法
下载PDF
秦汉时期岭南百越诸部经济制度的演化
6
作者 黎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5期75-81,共7页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经济制度的演化深受中央王朝民族治理政策的影响。秦汉时期,岭南百越诸部被纳入秦汉帝国,通过秦汉王朝、南越国的治理,岭南百越诸部逐步汉化,其中“越汉杂居区”汉化程度较深,进入封建制阶段;“越部聚居区”汉化程度较...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经济制度的演化深受中央王朝民族治理政策的影响。秦汉时期,岭南百越诸部被纳入秦汉帝国,通过秦汉王朝、南越国的治理,岭南百越诸部逐步汉化,其中“越汉杂居区”汉化程度较深,进入封建制阶段;“越部聚居区”汉化程度较浅,依然保持着奴隶制和氏族制。这种二制并存状况的出现,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制度演化史上具有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百越 经济制度 北人南迁 汉化 双区双制
下载PDF
一道同风:左宗棠湘军集团西北善后的文治教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红伟 董玫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5-206,共12页
左宗棠及其湘军集团在平定陕甘事变与收抚新疆的过程中,为重建西北社会秩序,实施了一系列文治教化措施。左宗棠以程朱理学为圭臬,期以塑造共同价值体系,实现边疆与内地“一道同风”,从而奠定西北长治久安基础。湘军集团部属周汉所撰《... 左宗棠及其湘军集团在平定陕甘事变与收抚新疆的过程中,为重建西北社会秩序,实施了一系列文治教化措施。左宗棠以程朱理学为圭臬,期以塑造共同价值体系,实现边疆与内地“一道同风”,从而奠定西北长治久安基础。湘军集团部属周汉所撰《教民歌》采用七言格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较为集中表达了崇礼教、睦回汉的思想主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左宗棠“治民则以王道行之”的为政之道。《教民歌》蕴涵其间的则是湘军集团为代表的理学文治教化的价值与目标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宗棠 湘军集团 西北善后 睦汉回 一道同风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民汉合校70年的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玉萍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1年第3期35-39,48,F0003,共7页
民汉合校是民族地区根据人口的民族构成及所使用语言状况所采取的一系列学校教学的特殊政策、措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地区民汉合校经历了50年代的过渡、60-70年代的鼓励发展、80年代受到冲击、90年代中期恢复发展、新世纪快速发... 民汉合校是民族地区根据人口的民族构成及所使用语言状况所采取的一系列学校教学的特殊政策、措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地区民汉合校经历了50年代的过渡、60-70年代的鼓励发展、80年代受到冲击、90年代中期恢复发展、新世纪快速发展和2014年之后质量提升的发展过程。但是目前民汉合校实践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办学实效性不强、办学质量不高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民汉合校作用的切实发挥。伴随着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新发展阶段,民汉合校必须重视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民汉合校教育质量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民汉合校 发展历程 民族教育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生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蒙古族回族为例
9
作者 刘艳萍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9-193,共5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民生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少数民族的民生建设尤为突出,不仅与国统区、沦陷区的少数民族生活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还与边区政府成立前的生活状态产生...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民生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少数民族的民生建设尤为突出,不仅与国统区、沦陷区的少数民族生活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还与边区政府成立前的生活状态产生巨大改变,从而吸引了大量的蒙回民迁入边区。由此,陕甘宁边区成为少数民族的"天园"和民族解放的"灯塔",对全国少数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民生幸福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民生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