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象征之殇”:物质逻辑与图像阐释的媒介视角——通往以媒介为方法的图像阐释学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涛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7-73,211,F0003,共19页
瓦尔堡学派的图像阐释学提供了一种经典的图像阐释模式,其长期困于艺术史领域,执着地追求原典、母题、神话等命题,形成了以象征分析为核心的阐释框架,但未能对媒介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图像与媒介可谓纠缠共生,在媒介演进脉络中... 瓦尔堡学派的图像阐释学提供了一种经典的图像阐释模式,其长期困于艺术史领域,执着地追求原典、母题、神话等命题,形成了以象征分析为核心的阐释框架,但未能对媒介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图像与媒介可谓纠缠共生,在媒介演进脉络中,图像往往不可避免地携带着媒介信息,唯有对其加以识别、追踪和复原,方可在媒介意义上发现那些被忽视却极为重要的阐释“线索”,从而打开图像阐释的多维意义面向。相应地,媒介视角下的代表性图像形式——传统图像、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存在不同的阐释方向和意义问题,其分别对应的媒介逻辑是介质逻辑、装置逻辑以及程序逻辑,打开的阐释问题是媒介与图像的影响关系、生产关系以及共生关系,聚焦的阐释重点是从媒介的物质视角理解图像的形态、图像的概念以及图像的功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阐释学 瓦尔堡学派 象征分析 数字图像 物质性 媒介装置
原文传递
图像的境况:视觉实践与图像阐释的传播视角——兼论图像阐释学的释义系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4,共14页
在传统的图像学那里,图像阐释的两大问题——情境问题和象征问题未能得到系统解决,迫切需要引入传播学的分析视角加以修正和完善。传播视角下的图像,不再是“静观”的文本对象,而是既定传播场景中的要素单元和实践形式,因此需要从图像... 在传统的图像学那里,图像阐释的两大问题——情境问题和象征问题未能得到系统解决,迫切需要引入传播学的分析视角加以修正和完善。传播视角下的图像,不再是“静观”的文本对象,而是既定传播场景中的要素单元和实践形式,因此需要从图像文本转向图像实践,在传播维度上发现图像阐释的新问题、新变量及其打开的释义空间。具体而言,传播视角拓展了图像阐释的三大问题。一是图像分析的释义规则问题。图像阐释的互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都存在一个基础性的传播生成逻辑。二是图像存在的发生场景问题。传播将信息模式带入现实场景,在图像发生学意义上重构了图像阐释的元语言系统。三是图像流动的生命历程问题。传播构建了由“图”及“象”的形象生成体系,从而赋予图像一种流动的“生命”形式,由此丰富了图像阐释的事件分析和历史分析进路。正是在传播视角下,图像阐释拥有了一种历时的、关系的、过程的、事件的认识维度,这使得我们可以围绕“图像的境况”命题,想象并重构图像阐释学的总体释义系统。传播视角赋予了图像阐释以新的意义空间,为克服当前较为普遍的强制阐释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整体性阐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阐释学 瓦尔堡学派 图像实践 传播视角 释义系统 图像生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