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A TORRENTIAL RAINSTORM IN THE WARM SECTOR OF SOUTH CHINA COASTAL AREAS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腾飞 于鑫 +2 位作者 黄健 万齐林 刘显通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8年第4期481-493,共13页
On May 20 th 2007, a brief but severe downpour rainstorm occurred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Maoming and Yangjiang with rainfall of 115 mm per hour. Data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with 1°×1° resolution, Do... On May 20 th 2007, a brief but severe downpour rainstorm occurred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Maoming and Yangjiang with rainfall of 115 mm per hour. Data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with 1°×1° resolu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conventional surface observations, high-altitude radiosonde and wind profiler radar were used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ons of synoptic scale and mesoscale systems during this torrential rainsto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storm was caused by a quasi-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 and the slow-movement of this system was the primary trigger of the torrential downpour;(2) water vapor was abundant, nearly saturated and in steady state throughout the atmosphere before the storm; intrusion of the weak dry and cold air in the middle level and a striking "dry above and wet below " structure had increased the atmospheric instability;(3) low-level southwesterly airflow from a low pressure(trough) at the Beibu Gulf provided abundant water vapor at the onset of the rainstorm; a deep dry layer was formed by dry and cold air behind the high-level trough, which facilitated latent heat release;upper-level divergence and low-level convergence circulations also provided vertical uplift for warm and moist air at the lower level;(4) Topography only played a minor role as the MCS developed and strengthened over relatively flat coastal terrain. Low level density flow induced by convection triggered new convective cell generation at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convective system, thereby playing a key role in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at lower layers, and resulting in strengthening atmospheric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coastal areas rainstorm in the warm SECTOR SYNOPTIC scale systems MESOSCALE process
下载PDF
2020年我国梅雨期暴雨特征及ECMWF暴雨落区订正分析
2
作者 郑丽君 肖安 +1 位作者 李浙华 洪俊 《河南科学》 2024年第5期720-729,共10页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对2020年我国梅雨期暴雨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按照925hPa锋区性质对暴雨过程进行分型,最后通过两个典型暴雨个例讨论ECMWF数值预报的订正思路.结果表明:①在27次梅雨期区域性暴雨中,有26次暴雨与925hPa切变线位置吻...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对2020年我国梅雨期暴雨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按照925hPa锋区性质对暴雨过程进行分型,最后通过两个典型暴雨个例讨论ECMWF数值预报的订正思路.结果表明:①在27次梅雨期区域性暴雨中,有26次暴雨与925hPa切变线位置吻合,只有18次与850hPa切变线位置吻合.②按照925hPa锋区位置和强弱,可将梅雨期暴雨分为无锋区暴雨、强锋区暴雨、弱锋区暴雨和混合型暴雨;按照锋区移动方向可将强锋区暴雨分为南压型、静止型和北抬型暴雨;按照暴雨落区与锋区位置关系可将弱锋区暴雨分为弱强迫暴雨和冷区暴雨.③EC对无锋区型暴雨预报较差,对强锋区暴雨预报有偏北趋势(20次中有14次偏北,2次正确,4次偏南),对弱锋区暴雨预报有偏南趋势(11次中有8次偏南,1次正确,2次偏北).④从典型暴雨个例上也能看到,925hPa切变线和温度锋区位置与暴雨落区相吻合;中尺度数值模式有时候能较好地弥补EC全球数值模式对锋区降水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暴雨 订正方法 暖区暴雨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地暖季单站暴雨事件的精细特征
3
作者 周芳弛 李国平 《气象科学》 2024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利用四川省2010—2019年2165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区统计了四川盆周山地暖季(5—9月)单站暴雨事件的精细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单站暴雨事件频数在川西山地与川西南山地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川西与川西南山地通常在降水开始不久... 利用四川省2010—2019年2165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区统计了四川盆周山地暖季(5—9月)单站暴雨事件的精细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单站暴雨事件频数在川西山地与川西南山地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川西与川西南山地通常在降水开始不久就达到雨量最大值,而川东北山地的峰值时间集中在暴雨事件中段。(2)盆周山地的暴雨系统整体呈自南向北由前半夜向后半夜传播的特征。川西南山地和川东北山地的暴雨系统分别呈现较弱的自南向北和自西向东传播,而川西山地的暴雨系统则存在明显的自西向东的传播特征。(3)长历时暴雨事件的峰值出现时间略落后于短历时暴雨事件。暴雨持续时间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经向差异,大值区主要位于川西山地和川东北山地一带,暴雨雨量、频次和峰值基本不随持续时间变化,但川西南山地的暴雨峰值则随持续时间的加长而推迟。(4)在四川省大部区域,单站暴雨事件的降水量、频次和强度均表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小的特征。在成都平原西南部、东部以及川东北山地,夜间暴雨事件持续时间越长,降水量和频次在较高海拔越易出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周山地 单站暴雨事件 暖季 日变化 海拔高度
下载PDF
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暖区暴雨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傅朝 杨晓军 +1 位作者 周晓军 刘维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5-1103,共9页
应用天水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地区大暴雨过程中暖区降水时段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及PUP产品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与我国东部、南部的暖区暴雨特征极为相似,局地强回波的列车效应明显,... 应用天水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地区大暴雨过程中暖区降水时段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及PUP产品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与我国东部、南部的暖区暴雨特征极为相似,局地强回波的列车效应明显,强回波一般低于45 dBz,且主要分布于0℃层以下;雷达径向速度反映出对流层中低层的暖平流、风场辐合结构和低空急流的维持有利于强回波及高频次列车效应的产生;γ中尺度涡旋的出现对强降水的临近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多普勒雷达特征 回波 反射率因子
下载PDF
华南沿海暖区辐合线暴雨地形动力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王坚红 杨艺亚 +2 位作者 苗春生 高义梅 张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4-796,共13页
华南沿海暖区暴雨是单一暖气团降水。本文采用客观分析方法确定暖区暴雨主要影响系统为两类辐合线低值系统:偏南向辐合线与西南向辐合线;此类辐合线系统具有强烈的辐合上升层次与暖心结构,是一类强烈的暖区暴雨天气系统。偏南向辐合线... 华南沿海暖区暴雨是单一暖气团降水。本文采用客观分析方法确定暖区暴雨主要影响系统为两类辐合线低值系统:偏南向辐合线与西南向辐合线;此类辐合线系统具有强烈的辐合上升层次与暖心结构,是一类强烈的暖区暴雨天气系统。偏南向辐合线多出现在粤西沿海,而西南向辐合线多出现于粤东沿岸,分别具有短时团状与持续带状两类强降水。华南沿海地区山脉河口众多,其中珠江口以西的团状云雾山正面阻挡偏南向辐合线,河口以东的带状莲花山侧面阻挡西南向辐合线。利用WRF数值模式分别研究粤东和粤西山脉对两类辐合线及其暴雨的地形影响,包括正面阻挡和侧面摩擦。结果显示,将偏南向型辐合线所遇云雾山范围地形降低80%后,因正面阻挡缺失,辐合线及其降水向北推进,雨带强度减弱,形状改变。地形的正面阻挡促使低层辐合气流迅速抬升触发强降水。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又加强系统的上升运动和暖心结构强度与层厚,进而增强暴雨。填充偏南向型狭管地形的试验显示,狭管效应构成对强降水位置和强度的直接强迫影响,加之与云雾山正面阻挡配合,两项作用造成粤西暴雨频繁特征。测试粤东西南向莲花山脉对西南向辐合线的侧向阻挡与摩擦效应,通过对比莲花山两种地表粗糙度环境模拟效果,获得显著的局地垂直上升速度差,显示粤东沿海山脉的侧向摩擦不仅增强西南辐合线强度也加强垂直上升运动强度,由于西南气流的持续,山脉走向与气流的配置,维持了降雨时长及雨带范围。同时对粤西近海西南辐合气流及河口的暴雨雨带也有连带增强与维持作用。进一步地山脉地形抬升以其抬升迅速,范围集中,层次深厚,而有别于锋面气团抬升。加之近海水汽充沛,抬升后中层凝结释放的配合,增强了辐合线低值系统强度,造成暖区降水雨强远高于华南锋面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辐合线系统 沿海山脉 数值试验 动力影响
下载PDF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于鑫 郑腾飞 +3 位作者 黄健 万齐林 刘显通 陆杰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特征,探讨不同尺度系统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缓慢是导致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2)在暴雨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处于近饱和稳定状态;暴雨发生期间局地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中层弱冷槽过境及"上干下湿"的温湿结构增加了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3)北部湾低压(槽)发展导致的强盛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形成的深厚干层,有助于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环流为低层暖湿空气提供了垂直上升动力;(4)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地区发展和加强,地形的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不大。对流活动诱发的低层密度流在对流带前缘不断激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关键作用;(5)对流单体的风暴传播效应使对流系统具有逆风传播的特征,移速缓慢;层云降水的蒸发冷却有可能改变其低层的温度梯度,使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岸带 暖区暴雨 天气尺度系统 中尺度过程
下载PDF
两次不同类型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叶朗明 徐碧裕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4期5-10,52,I0001-I0004,共11页
2014年5月8-12日,华南发生了连续暴雨天气过程,为了探究回流暖区暴雨和锋前暖区暴雨的成因,加深这两类不同类型暴雨的认识,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自动站资料等,分析了回流暴雨与... 2014年5月8-12日,华南发生了连续暴雨天气过程,为了探究回流暖区暴雨和锋前暖区暴雨的成因,加深这两类不同类型暴雨的认识,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自动站资料等,分析了回流暴雨与锋前暖区暴雨的特征及主要物理差异。得出:(1)8日暴雨发生在变性高压脊后部,未受冷空气影响,属于回流型暖区暴雨过程,10-11日暴雨发生在锋面低槽中,属于锋前型暖区暴雨。(2)两种类型暴雨不仅降水的分布、中尺度云团活动、雷达特征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在天气形势、水汽输送、动力机制、中尺度环境条件以及与暴雨的触发机制存在着不同点,这些差异可能是造成两类暖区暴雨降水落区及量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型暖区暴雨 锋前型暖区暴雨 中尺度环境 中尺度辐合线 MβCS MCC
下载PDF
2015年8月3日山东西北部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帆 张永婧 +1 位作者 李瑞 褚颖佳 《海洋气象学报》 2017年第2期96-101,共6页
2015年8月3日山东西北部出现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明显。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对该过程的中尺度环境场、对流系统的触发演变及大暴雨的落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低槽冷锋暴雨过程。在高层辐散、中层北涡南槽... 2015年8月3日山东西北部出现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明显。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对该过程的中尺度环境场、对流系统的触发演变及大暴雨的落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低槽冷锋暴雨过程。在高层辐散、中层北涡南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天气背景下,较大的大气可降水量、大的低层比湿、中低层深厚的湿层和暖云层及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暴雨由暖区对流和冷锋对流共同造成,暖区对流在地面露点温度大值区内和低层湿舌的南边缘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生成,其在聊城形成列车效应,产生大暴雨。地面冷锋侵入低压后暖区对流带与冷锋对流带合并为一条强对流带,且逐渐转向偏东方向移动,列车效应减弱。强对流带后部形成弓形回波,产生地面大风。本次强降水符合热带强降水型特点。强对流带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一个扁平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小时雨强50 mm以上的区域对应卫星云图上TBB小于-70℃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境条件 暖区对流 列车效应 系统演变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一次暖区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闵涛 吴筱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S01期49-53,共5页
2018年8月1~2日四川盆地西部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暖区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区域自动站、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等资料,分析了其环流背景、中尺度条件以及触发机制。结果表明:东移的高原低涡触发了暴雨天气,通过诱发使低层涡度增加,形成气... 2018年8月1~2日四川盆地西部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暖区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区域自动站、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等资料,分析了其环流背景、中尺度条件以及触发机制。结果表明:东移的高原低涡触发了暴雨天气,通过诱发使低层涡度增加,形成气旋性低涡中心,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耦合,加强了盆地西部的垂直上升运动;低层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在迎风坡被强迫抬升,触发对流性降水,使降水增幅,造成盆地西南部降水强度大于西北部;高湿环境、深厚暖云,以及中等偏强且呈狭长的CAPE特征,形成了高降水效率;强降水时段与云团发展强盛时段对应,辐合风场以及逆风区的形成有利于强回波的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高原低涡 西南低涡 迎风坡
下载PDF
新疆一次罕见的暖区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 汤浩 张俊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6期1-12,共12页
2018年7月31日新疆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暴雨过程,最大暴雨中心位于新疆东部哈密市,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小堡村过程累计雨量115.5 mm,连续2个时次小时雨强29.2 mm。对比哈密市建站以来6个国家气象站历年资料发现,此次暴雨特征与以往冷锋暴雨... 2018年7月31日新疆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暴雨过程,最大暴雨中心位于新疆东部哈密市,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小堡村过程累计雨量115.5 mm,连续2个时次小时雨强29.2 mm。对比哈密市建站以来6个国家气象站历年资料发现,此次暴雨特征与以往冷锋暴雨明显不同,暴雨降水时段更为集中,强度比冷锋暴雨更强,暴雨云团为典型的中尺度云团,范围小、呈块状。由于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高空无低值系统和冷空气入侵,哈密市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此次暴雨结合了南方副热带高压型和偏南风风速辐合型暖区暴雨的典型特征,具有暖区暴雨的热力结构和风场配置,是一次罕见的暖区暴雨过程。暴雨区偏南风风速辐合和暴雨区山区地形的抬升效应是本次暴雨重要的触发机制,700 hPa孟加拉湾和日本海南部两支水汽在华北平原汇合沿东南输送路径至暴雨区且有强烈水汽辐合。暴雨发生在云顶亮温(TBB)等值线密集区梯度最大处,越接近TBB低值中心梯度处的暴雨强度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暖区暴雨 副热带高压型和偏南风风速辐合型 中尺度云团
下载PDF
“5.8”桂东北暖区暴雨成因及漏报难点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廖铭燕 黄远盼 梁珊珊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1期27-29,55,共4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1年5月8发生在广西东北部的一次大范围较强降水过程的成因和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波动和低空突然增强的南亚季风急流的共同作用,700~500hPa风切变引起的辐合上升以及干线入侵是...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1年5月8发生在广西东北部的一次大范围较强降水过程的成因和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波动和低空突然增强的南亚季风急流的共同作用,700~500hPa风切变引起的辐合上升以及干线入侵是造成这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这次暴雨过程漏报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形势配置不是很有利,对中层干侵入的分析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成因分析 南亚季风急流 干侵入 预报难点分析
下载PDF
陇东暖区切变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祥科 焦美龄 +1 位作者 路亚奇 张洪芬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7期148-152,共5页
为了更好的做好对暴雨灾害预报分析能力,减少暴雨灾害对农业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笔者利用庆阳市2007—2014年8年间发生的暖区切变暴雨的地面及高低空资料,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暖区切变暴雨受... 为了更好的做好对暴雨灾害预报分析能力,减少暴雨灾害对农业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笔者利用庆阳市2007—2014年8年间发生的暖区切变暴雨的地面及高低空资料,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暖区切变暴雨受温湿条件影响较大,暴雨多发生在地理条件适宜、湿度条件较好的宁县西部、庆城与合水交界处、华池中西部、环县南部及镇原东部的区域;对比陇东暴雨多发的4—9月,暖区切变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以7月下旬和8月下旬最多,占发生总数的85.7%;庆阳市暖区切变暴雨的发生前为持续性偏南风,时间长达3~7天,相对湿度和温度会有1个明显的跃变,在T-log P图上反映出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Cape值较大;落区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和中层的干侵入有关,不确定性较强,切变线附近及其两侧都有发生;触发系统主要为暖式切变线,可分为低涡型和西南气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切变 暴雨 时空分布 地形影响 触发系统
下载PDF
月亮山区两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毛倩 孙飞飞 +2 位作者 杨昌洪 施倩雯 白慧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6期48-55,共8页
该文利用黔东南榕江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加密自动站观测等资料,对黔东南2020年5月31日及6月8日2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月亮山区暖区暴雨的雷达回波主要以积状云回波为主,地形对回波具有明... 该文利用黔东南榕江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加密自动站观测等资料,对黔东南2020年5月31日及6月8日2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月亮山区暖区暴雨的雷达回波主要以积状云回波为主,地形对回波具有明显强迫抬升作用;②回波演变主要分为3个阶段,对流回波的“合并增强”,单体后向传播形成长时间的“列车效应”,造成了月亮山区的暴雨过程;③径向速度场往往配合逆风区及γ中尺度的气旋式辐合;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伴随跃增现象;④暖区暴雨由低质心+高质心回波共同影响造成,发展旺盛的单体生消较快,对流性特征显著;⑤随着质心高度、最大垂直液态水含量及最大回波强度的升高,雨强也会随之增强,但是三者与雨强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关系;⑥暴雨以上降水以大雨滴为主,降水强度强,雨滴浓度大;⑦雷达估测的1 h累积降水量、3 h累积降水量及风暴总降水量产品的演变与对应的自动站观测到的实际雨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与实况均存在一定的偏差,且随着雨强的增大,误差随之增大;3 h累积降水量及风暴总降水量2个产品能较好地反映出强降水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山区 暖区暴雨 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 短时强降雨
下载PDF
2019年6月江西2次强暴雨过程物理机制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秋芳 《江西科学》 2021年第5期901-908,共8页
为研究江西梅雨期暴雨的特点,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6月9日和6月22日出现的2次区域性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均处南亚高压东北侧脊线附近的反气旋环流辐散区中,500 h Pa中层中高纬均为... 为研究江西梅雨期暴雨的特点,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6月9日和6月22日出现的2次区域性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均处南亚高压东北侧脊线附近的反气旋环流辐散区中,500 h Pa中层中高纬均为两槽一脊的形势,东北冷涡中心引出的东亚大槽引导槽后干冷空气南下,中低纬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中低层均有切变、低涡和低空急流配合是2次暴雨过程共同的环流背景特征;2次过程均存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利于暴雨强降水天气的出现,只是热力机制强度不同;低层切变、低涡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是2次暴雨过程中相同的动力触发机制,水汽和稳定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即使只是近地层的辐合抬升,也能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造成强对流天气;低层切变、低空西南急流左侧或左前方强中心辐合带的位置是预报暴雨带位置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副热带高压 低空急流 暖区暴雨 锋面暴雨
下载PDF
湖北省一次暴雨落区预报偏大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慧娟 周婷 +2 位作者 吴君涛 宋哲 章翠红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4期71-72,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C等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17年6月23日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得出此次暴雨过程预报落区偏大、范围偏北的原因。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背景为发生在副高外围西南急流出口区左侧、切变线和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C等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17年6月23日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得出此次暴雨过程预报落区偏大、范围偏北的原因。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背景为发生在副高外围西南急流出口区左侧、切变线和风速涌线南侧的暖区暴雨,范围小、雨带集中;副高脊线偏西偏北,西南急流中心轴偏北偏东,急流北界偏南、偏西分量较大,不利于江汉平原到鄂东北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过于信赖EC形势预报导致了此次暴雨预报出现偏差,暖区暴雨可多参考华东模式;当上下层西南急流都很强盛时,特别需要警惕在暴雨过程前期西南急流加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暖区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暴雨预报偏差 数值天气预报检验 西南急流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the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and Effect of Latent Heat on a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Beijing
16
作者 GUO Chun-Wei XIAO Hui +1 位作者 YANG Hui-Ling TANG Q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6期521-526,共6页
An extraordinary rainstorm that occurred in Beijing on 21 July 2012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two precipitation phases wer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 An extraordinary rainstorm that occurred in Beijing on 21 July 2012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two precipitation phases wer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cold cloud processes and warm cloud processes. The accumulated conversion amount and conversion rate of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in the warm-area phase were all much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cold front phase.(2) 72.6% of rainwater was from the warm-area phase. Rainwater mainly came from the melting of graupel and the melting of snow, while the accretion of cloud water by rain ranked second.(3) The net heating rate with height appeared as an overall warming with two strong heating centers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layers of the troposphere and a minimum heating center around the melting layer. The net heating effect in the warm-area phase wa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ld front phase.(4) Warm cloud processes contributed most to latent heat release, and the thermal effect of cold cloud processes on the storm in the cold front phase was enhanced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warm-area phase.(5) The melting of graupel and snow contributed most to latent heat absorp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evaporation of rainwater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cold front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理过程 潜热释放 北京 暴雨 模拟 事件 加热速率 预报模型
下载PDF
2020年秦皇岛汛期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17
作者 毛智政 张晨宇 +1 位作者 刘苗苗 宋金妹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4期54-56,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极化雷达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20年8月中下旬秦皇岛市一次暖区暴雨与一次锋面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日过程整体比湿较大,地面有辐合中心,配合地形抬升,导致北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极化雷达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20年8月中下旬秦皇岛市一次暖区暴雨与一次锋面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日过程整体比湿较大,地面有辐合中心,配合地形抬升,导致北部山区产生较强降水,南部沿海条件不利,降水较少;18日过程为锋面系统,随着冷锋扫过本地带来降水量较为均匀的暴雨。两次过程较为典型,在卫星云图和雷达上均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锋面暴雨 分析
下载PDF
黔东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代辉 杨帆 吴菲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年第1期34-41,共8页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及地面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16年7月20日黔东南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前倾槽东移,副高稳定略西伸北抬,低空急流建立及加强,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带来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热带型中-β尺度强对...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及地面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16年7月20日黔东南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前倾槽东移,副高稳定略西伸北抬,低空急流建立及加强,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带来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热带型中-β尺度强对流回波中镶嵌多个中-γ尺度的对流单体所产生的"列车效应"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2)"逆风区"的出现及其所在的位置与PPI强度图上强回波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暴雨的落区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3)从暴雨的不同时期来看,在VAD风廓线产品(VWP)中,"ND"区域的消失和出现对强降水的生消都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空西南急流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强降水的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黔东南雷达 逆风区 VWP特征
下载PDF
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阶段对比分析
19
作者 程晶晶 林辉 洪彬彬 《大众科技》 2022年第4期48-51,共4页
文章利用地面自动站、天气雷达等探测资料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福建漳州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分阶段分析发现,该过程中三种性质不同的降水表现出的温湿场和不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一阶段降水对流性最强,属切变南侧高温高湿... 文章利用地面自动站、天气雷达等探测资料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福建漳州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分阶段分析发现,该过程中三种性质不同的降水表现出的温湿场和不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一阶段降水对流性最强,属切变南侧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暖区暴雨,有强的对流不稳定,假相当位温场(θse)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均存在高能舌,强降水区域存在更为明显的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并伴随列车效应;第二阶段对流不稳定有所减弱,为锋区南压导致的系统性降水,并存在和锋区相对应的密集θse等值线;第三阶段则为低涡东侧暖切造成的大范围层云降水,层结稳定,水汽、热力和动力条件较弱且配合较差。模式检验表明CMA-3KM数值预报在此次过程中表现最好,主观预报对暖区对流降水的预报准确率较低,但对锋面等系统性降水具有一定订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暖区暴雨 假相当位温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