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述“寒气生积”
1
作者 王子卓 吴圣贤 杜雅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中医理论认为积多因寒生,文章基于对“寒气生积”理论的探讨,提出寒郁生积、寒瘀成积、寒痰化积之病机,寒积于脉络、肠腑、五脏等部位可发为多种疾病,其治疗当以温阳散寒消积为核心,治以散寒行气、温化痰瘀、温阳散结之法,为从病因学角... 中医理论认为积多因寒生,文章基于对“寒气生积”理论的探讨,提出寒郁生积、寒瘀成积、寒痰化积之病机,寒积于脉络、肠腑、五脏等部位可发为多种疾病,其治疗当以温阳散寒消积为核心,治以散寒行气、温化痰瘀、温阳散结之法,为从病因学角度指导中医药临床治疗积证提供思路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气生积 寒邪 积证 温阳散寒
下载PDF
名中医吴清明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曼 姚雯 +1 位作者 吴清明 刘恋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796-1799,共4页
总结吴清明教授立足于“阳主动”理论,运用温阳助动针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顽固性面瘫早期多为阳气不足,外邪侵入,发展到中晚期时则阳气耗损,无力驱邪外出,久居面部经络则疾病迁延不愈。吴清明教授认为此病多为阳虚受邪,正气... 总结吴清明教授立足于“阳主动”理论,运用温阳助动针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顽固性面瘫早期多为阳气不足,外邪侵入,发展到中晚期时则阳气耗损,无力驱邪外出,久居面部经络则疾病迁延不愈。吴清明教授认为此病多为阳虚受邪,正气亏虚,加之痰瘀互结,从而常规治疗效果甚微。吴老认为阳气充足,则气血津液化生充足,运行畅通,外邪无路径可入;阳气不足,络脉空虚,邪气易客居经脉,痹阻不通,则发病,创立了“温阳助动针灸法”,取经上,选取手、足阳明之多气多血之经脉;选穴上,主要选取手三里、足三里、下关、地仓、颊车、迎香、阳白、瞳子髎、颧髎穴。手、足三里穴既为阳明经之腧穴,又为四肢远端之腧穴,配合下关、地仓、颊车等面部腧穴,以面部阳经腧穴配合四肢远端手三里、足三里之穴,远近配穴、协同增效。在针刺时又采用热补手法,同时配合以艾灸,通过艾条燃烧的温热之力,连续对人体补充阳气,以“温阳补虚”为法以治其本,达到温阳补虚、助动启瘫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面瘫 吴清明 阳气 温阳助动针灸法 阳虚受邪 艾灸
下载PDF
基于温病理论探讨寒地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丽丽 王有鹏 +1 位作者 景伟超 关洋洋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6期1036-1038,1041,共4页
以寒地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地域特点为依据,结合专家们的共识,运用温病理论分析、总结、归纳出寒地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以形成较为系统的中医辨治体系,指导临床。手足口病为风温毒邪所致,其传变规律和不同转归符合“风温”邪气... 以寒地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地域特点为依据,结合专家们的共识,运用温病理论分析、总结、归纳出寒地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以形成较为系统的中医辨治体系,指导临床。手足口病为风温毒邪所致,其传变规律和不同转归符合“风温”邪气特点。“风”邪为重要致病因素,而“湿”为继发病理产物,非病邪特点,“毒”的蕴阻部位反映了病变脏腑,“三焦不畅”为伴随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因病机 寒地 风温 三焦
下载PDF
《温热论》第一条探幽 被引量:4
4
作者 郭选贤 邵文雪 蔡永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20-2624,共5页
寒温对比是《温热论》的写作亮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彰显温病。本文以《温热论》第一条为例,以剖析伤寒、温病有关基本概念的区别为切入点,按条中内容的顺序,明晰并强调了该条中所包括的4个温病重要概念的深刻含义。"温邪"是... 寒温对比是《温热论》的写作亮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彰显温病。本文以《温热论》第一条为例,以剖析伤寒、温病有关基本概念的区别为切入点,按条中内容的顺序,明晰并强调了该条中所包括的4个温病重要概念的深刻含义。"温邪"是温病总病因的称谓,以与伤寒的病因即寒邪相区别。"上受"是温邪侵袭人体的途径,而寒邪侵袭人体的途径则可称为"下受"。"逆传"特指温病中手太阴肺传至手厥阴心包的病变,是与伤寒中足太阳膀胱传至足阳明胃的病变相比较而言的,故"逆传"与顺传是基于温病与伤寒这两大类外感热病的特有传变特点的比较而言的,不能仅仅限于在温病范围内进行解释。"营卫气血"绝对不能等同于"卫气营血",前者主要侧重于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而后者则代表温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四大证候群和治则方药,侧重于病理,故人体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是相同的,但患温病和伤寒后的病机转归及治疗是不同的。本文尊重原著,探幽析微,还原了《温热论》这一经典原著第一条的原旨本意,厘正了某些业内人士的模糊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论》 温邪 上受 逆传心包 营卫气血
下载PDF
基于《温病条辨》试论银翘散主治病机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德福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0期227-229,共3页
从《温病条辨》全书角度,基于原文和自注、银翘散的组成、吴鞠通对君药金银花及连翘的主要功用的认识、银翘散的加减等方面全面论述银翘散针对的病机,明确其病机为温邪犯肺、热郁于肺、卫失疏泄。笔者认为现行温病教材对银翘散证病机的... 从《温病条辨》全书角度,基于原文和自注、银翘散的组成、吴鞠通对君药金银花及连翘的主要功用的认识、银翘散的加减等方面全面论述银翘散针对的病机,明确其病机为温邪犯肺、热郁于肺、卫失疏泄。笔者认为现行温病教材对银翘散证病机的论述值得商榷,太阴温病初起应称为卫分证,不是风热表证,亦非风热犯卫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病机 温邪犯肺 热郁于肺 卫失疏泄 《温病条辨》 《温病学》
下载PDF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永瑞 于晶 詹少锋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今后运用中医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经验及思路。方法:选取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今后运用中医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经验及思路。方法:选取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麻杏石甘汤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白细胞数值(WBC)、血降钙素原(PCT)水平,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2组血WBC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2组血PCT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风温邪热壅肺证 加味麻杏石甘汤 中医证候积分 血白细胞数值(WBC) 血降钙素原(PCT)
下载PDF
《伤寒微旨论》伏气温病证治特色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丽娜 黄博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37-138,共2页
韩祗和在《伤寒微旨论》中指出伏气温病的病机为"内伏之阳被寒毒所折于骨髓",从病因学角度突出外感疾病的温热特性,并创辛凉透表之治则。用药主张辛凉宣透、清解郁阳;辛苦寒并用、表里双解;益气滋阴、扶正解表。其学术思想在... 韩祗和在《伤寒微旨论》中指出伏气温病的病机为"内伏之阳被寒毒所折于骨髓",从病因学角度突出外感疾病的温热特性,并创辛凉透表之治则。用药主张辛凉宣透、清解郁阳;辛苦寒并用、表里双解;益气滋阴、扶正解表。其学术思想在温病学萌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祗和 伤寒微旨论 伏气温病
下载PDF
浅谈咳嗽的四季分治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文卫 黄达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53-554,共2页
[目的]浅论四季咳嗽的不同证候特征及辨治要点。[方法]结合历代中医文献的相关记述,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春夏秋冬四季咳嗽的不同证候特征进行辨析,并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及注意事项。[结果]春夏秋冬四季均有咳嗽发生:春季多感风温而咳嗽... [目的]浅论四季咳嗽的不同证候特征及辨治要点。[方法]结合历代中医文献的相关记述,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春夏秋冬四季咳嗽的不同证候特征进行辨析,并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及注意事项。[结果]春夏秋冬四季均有咳嗽发生:春季多感风温而咳嗽,治以辛凉解表法为主,方当选银翘散合止嗽散加减;夏季易患风热而咳嗽,治以疏风解热、宣肺止咳为主,方选桑菊饮加止嗽散加减;秋季多伤燥邪而咳嗽,且分凉燥和温燥,凉燥治以温润止咳为主辛温疏表为辅,多用杏苏散加减化裁,温燥治当清凉甘润、宣肺润燥,方以桑杏汤加止嗽散加减为主;冬季易感风寒而咳嗽,治当解表散寒、宣肺肃降,方选三拗汤加止嗽散化裁。[结论]咳嗽四季皆有,临证需以辨证论治为总则,因时制宜,依据不同证候特征选方用药,切实提高临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因时制宜 风温 风热 燥邪 风寒 四季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基于玄府学说探析“阴火”及“甘温除热”法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冀 何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1-32,35,共3页
李东垣于《脾胃论》中立"阴火"之说,并详论治法与方剂。后世学者按图索骥,于临床效验恒多。而于"阴火"之实质,李氏所述似明似暗,后世诸家之论亦见仁见智。本文基于玄府学说,并从方药运用的角度探析"阴火"... 李东垣于《脾胃论》中立"阴火"之说,并详论治法与方剂。后世学者按图索骥,于临床效验恒多。而于"阴火"之实质,李氏所述似明似暗,后世诸家之论亦见仁见智。本文基于玄府学说,并从方药运用的角度探析"阴火"及"甘温除热"法,以期管窥其冰山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甘温除热 玄府 郁热
下载PDF
温肾祛邪法治疗老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渠乐 洪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998-1001,共4页
目的观察温肾祛邪法治疗老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肾祛邪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温肾祛邪法治疗老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肾祛邪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主症与次症总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NK细胞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祛邪法治疗老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更佳,再次复发风险小,长期用药副作用少,为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温肾祛邪 免疫
下载PDF
黄文政教授运用透邪存津法治疗温病经验
11
作者 赵晰 李蔓 +1 位作者 王耀光 黄文政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80-182,共3页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尤其重视气分证。除了卫分证以外,在邪气还没有进入营血的这一漫长过程,皆属气分证。气分证的范畴最广。气分证的治疗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透邪外出;二是存津液。全国名老中医黄文政教授在此基础上,把此思想进一步拓展...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尤其重视气分证。除了卫分证以外,在邪气还没有进入营血的这一漫长过程,皆属气分证。气分证的范畴最广。气分证的治疗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透邪外出;二是存津液。全国名老中医黄文政教授在此基础上,把此思想进一步拓展到内科杂病领域,从而在临床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临证思辨特点,在临床上善于应用透邪存津法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泌尿系感染、丹毒等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邪存津法 温病 黄文政
下载PDF
浅析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认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大鹏 傅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杨栗山彻底否定了伏寒化温说,认为温疫伏邪病因是杂气,将温病与伤寒从病因上区分开来。其对温疫伏邪的病因、病性、传入途径、邪伏部位、外出途径、治法、方药、后期调理做了详尽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方药,对以物治气、专病专药的思想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结论]杨栗山让疠气致病说具备了实际的指导价值,他的温疫伏邪说对温疫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伏邪 杂气 伏寒化温 温疫 伤寒温疫条辨 吴又可
下载PDF
后世三大学派对河间学派继承与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瑞雪 张紫微 张再康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第2期8-10,共3页
后世三大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继承和发展了河间学派刘完素创立的"火热论"学术思想。正是在这种薪火相传和融汇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医自身的跨越发展,不仅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鼎足而立的局面,而且为明... 后世三大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继承和发展了河间学派刘完素创立的"火热论"学术思想。正是在这种薪火相传和融汇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医自身的跨越发展,不仅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鼎足而立的局面,而且为明清温病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四库全书提要》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邪学派 丹溪学派 温病学派 河间学派 继承发展 火热论
下载PDF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14
作者 祝盼盼 陈宝国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治疗湿温的理论方法,适用于湿温初中期、以湿重于热的实证。该证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利小便恐伤阴,后期湿盛则阳微,阳气不足,则重在温阳,而非通阳。然阳气不通与三焦中的上焦肺气不化关系最为密切。肺主一...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治疗湿温的理论方法,适用于湿温初中期、以湿重于热的实证。该证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利小便恐伤阴,后期湿盛则阳微,阳气不足,则重在温阳,而非通阳。然阳气不通与三焦中的上焦肺气不化关系最为密切。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矣。“不在温”不是不用温药,而是不用温补之药,湿为阴邪,加以温药可助阳化湿。利小便即是达到通阳的手段,亦是目的。因为小便利则无湿阻,故阳气通。然单纯的利小便无法达到通阳的目的,需配以芳香行气,气行则湿去,无湿阻则阳气通。探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理论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 利小便 湿热 不在温 温补 阴邪
下载PDF
“阳化气,阴成形”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丽媛 蔡玲玲 +7 位作者 张雪 李流云 王羽侬 林玮华 吴美超 王家悦 王莹 张丰川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682-2684,2689,共4页
"阳化气,阴成形"是中医学阴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指导的作用。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皮肤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温阳散邪、扶阳抑阴是皮肤病的重要治法。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皮肤病 温阳散邪
下载PDF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论治厥证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雪 张琦 滕晶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师法仲景,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灵活运用脏腑辨证、奇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论治厥证。在脏腑辨证中重视厥阴风木,在奇经辨证中重视冲脉之气为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重视火热邪气的传变,并提出"... 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师法仲景,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灵活运用脏腑辨证、奇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论治厥证。在脏腑辨证中重视厥阴风木,在奇经辨证中重视冲脉之气为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重视火热邪气的传变,并提出"肝为刚脏"的理论,根据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及脏腑生化关系提出"柔肝通络""缓肝息风""潜阳益乙癸""补胃凝肝""补金柔制""益胃阴伏冲气""通补阳明"等治法,以血肉介类味厚之药填补下焦,通补奇经,选用奇经引经药入冲任脉镇冲逆之气,并重视阴液,拓宽后世论治厥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证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厥阴风木 冲脉 温热邪气
下载PDF
宣散透邪法治疗风温邪袭卫表证临床观察
17
作者 刘巍 《光明中医》 2019年第6期817-819,共3页
目的探讨宣散透邪法治疗风温邪袭卫表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风温邪袭卫表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应用宣散透邪法治疗,对照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 目的探讨宣散透邪法治疗风温邪袭卫表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风温邪袭卫表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应用宣散透邪法治疗,对照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治疗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风温邪袭卫表证治疗过程中,宣散透邪法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病 宣散透邪法 风温邪袭卫表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属外内合邪致病(下)
18
作者 李宇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307-2309,共3页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黄帝内经》,对于其中温病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多认为是伏邪所致。透过《内经》四时疾病发病规律的考证,可知温病的发生属于"外内合邪",是在冬季受寒以后邪气留连,正气受伤,到春季时再感...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黄帝内经》,对于其中温病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多认为是伏邪所致。透过《内经》四时疾病发病规律的考证,可知温病的发生属于"外内合邪",是在冬季受寒以后邪气留连,正气受伤,到春季时再感受邪气而发病,其发病必须符合3个条件。实际上,《内经》的温病并非必须发于春季,冬伤于寒未必春成温病,温病亦不一定是伤于寒所致,"外内合邪"理论与后世多种温病学说有所不同。明确温病发生的源头理论,对于温病学理论与临床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黄帝内经 伏邪 新感 外内合邪 伤寒
下载PDF
《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佳雯 翟永松 +3 位作者 王满元 孔爱英 龚慕辛 仇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7期95-98,共4页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和疾病谱变化,邪伏阴分发热成为多种疾病共性证候,对"热自阴来"的发热,存在"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诸证,无论有无阴虚症状或轻重,均可使用,须"审因论治",明确系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兼阴虚,灵活加减,阴虚较重加元参养阴滋液;虚热甚加地骨皮清透伏热。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血病,已经证实青蒿鳖甲汤能阻止白血病细胞增殖进程,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降低s TNFαR含量,提高免疫力;促进DC分泌IL-12,增加抗肿瘤作用,其他方面研究较少。未来应深入研究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吴鞠通 温病条辨 阴虚邪伏 邪伏阴分 热自阴来 发热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抗肿瘤 白血病 细胞增殖 s TNFαR DC IL-12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浅议燥邪与干燥综合征之论治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代迁 王志刚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3期77-78,共2页
干燥综合征常见眼干、口干等症状,中医内科将其归为"痹症"范畴,病因病机为虚、毒、瘀[1]。治疗方法为滋阴润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后世对于干燥之理解皆为一派火热之象,因而用药尽属寒凉之品,这不免对于燥气的认识有所偏... 干燥综合征常见眼干、口干等症状,中医内科将其归为"痹症"范畴,病因病机为虚、毒、瘀[1]。治疗方法为滋阴润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后世对于干燥之理解皆为一派火热之象,因而用药尽属寒凉之品,这不免对于燥气的认识有所偏差。论述燥之成因及其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辨治干燥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邪 温阳 辛以润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