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edicinal mushrooms on blood cells under condi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被引量:6
1
作者 Taras Vitak Borys Yurkiv +2 位作者 Solomon Wasser Eviatar Nevo Natalia Sybirna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7年第5期187-201,共15页
Diabetes mellitus(DM) is the third most common noninfectious disease leading to early disability and high mortality. Moreover,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s growing every year. The main symptom of DM is hyperglycemia. Inc... Diabetes mellitus(DM) is the third most common noninfectious disease leading to early disability and high mortality. Moreover,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s growing every year. The main symptom of DM is hyperglycemia. Increased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activate polyol, hexosamine, and protein kinase metabolic pathways cause the intensification of non-enzymatic glycosylation and nitration of macromolecules. This, in turn,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xidative and nitrative stresses and secondary complications, such as different kinds of microand macroangiopathies. Metabolic disorders caused by insulin deficiency in diabetes significantly impede the functioning of a homeostasis system, which change the physical, biochemical,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blood cells. As a result, the oxygen-transport function of red blood cells(RBC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ood, and functions of immunocompetent cells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apoptosis are primarily affected. Modern pharmacotherapy focuses on the search for new preparations that aim to decrease blood glucose levels. Undesirable side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synthetic medicines led to the 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f new preparations of natural origin. Medicinal mushroo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mong such new preparations. They are a source of a large number of high-and low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pronounced biological effects. Our investigations show pronounced hypoglycemic and anti-anemic action of submerged cultivated mycelium powder of medicinal mushrooms Agaricus brasiliensis(A. brasiliensis) and Ganoderma lucidum(G. lucidum) o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M in rats. Also, we showed that mycelium powders have membrane protective properties as evidenced by the redistribution of RBC populations towards the growth of full functional cell numbers. Normalization of parameters of leukocyte formula and suppression of apoptosis of white blood cells in diabeticrats treated with A. brasiliensis and G. lucidum mycelia indicates pronounced positive effects of these strains of mushrooms. Thus, the use of medicinal mushrooms for treatment of DM and in prevention development of its secondary complications might be a new effective approach of this disease's cure.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basic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DM type 1 treatment using medicinal mushrooms and show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ou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ellitus STREPTOZOTOCIN Agaricus brasiliensis Ganoderma lucidum leukocytes red blood cells
下载PDF
血液成分二次制备后相关参数变化
2
作者 郭敏 陈君 +3 位作者 杨宁 和苗 李建民 杨文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6-590,612,共6页
目的 对成分血二次制备后的相关参数变化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血液成分产品质量。方法 选择不同的离心条件用于初次成分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然后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二次制备的起始血液,通过ACP215红... 目的 对成分血二次制备后的相关参数变化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血液成分产品质量。方法 选择不同的离心条件用于初次成分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然后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二次制备的起始血液,通过ACP215红细胞处理系统去制备机制洗涤红细胞成分血,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通过对成分血制备参数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并从中进行优化调整。结果 不同的离心条件所带来的离心效果相当时,所分离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冰冻血浆初级血液成分,其容量、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白细胞残留量等质量控制项目,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同时以初次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起始血液制备的机制,洗涤红细胞二级血液成分,其容量、血红蛋白、上清蛋白含量等质量控制项目,除容量超出标准7~14 mL外,其余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但导致容量超标的原因及采取的解决方法可控制容量达到标准范围,且在红细胞回收率和血浆蛋白清除率上,二者可分别达到75%和99%的水平。结论 本实验初次制备与二次制备的血液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但血液成分二次制备可视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参数的灵活调整,以确保制备的成分血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血 初次处理血液成分 二次处理血液成分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血浆 洗涤红细胞
下载PDF
生理盐水洗涤DIC患者凝集红细胞用于血型鉴定的效果评价
3
作者 杨永刚 范秀清 陈松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凝集红细胞生理盐水洗涤后血型鉴定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2年7月由于自身红细胞凝集导致血型鉴定困难的24例DIC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凝集红细胞生理盐水洗涤后血型鉴定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2年7月由于自身红细胞凝集导致血型鉴定困难的24例DIC患者为研究对象,ABO血型以基因分型结果为标准,生理盐水洗涤凝集红细胞前后手工方法(试管法和微胶柱法)ABO血型鉴定结果与标准组比较。结果凝集红细胞洗涤前ABO血型2例正反定型符合,与标准结果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洗涤后的红细胞均匀散开,24例ABO血型检测结果正反定型符合,其中A型8例,B型5例,O型9例,AB型2例。洗涤后血型结果与标准结果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洗涤凝集红细胞的方法,血型鉴定效果良好,具有明显检测优势,为临床紧急用血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洗涤 血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及尿液分析仪的价值
4
作者 陈智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及尿液分析仪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26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尿液沉渣隐血检验... 目的探讨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及尿液分析仪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26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及尿液分析仪检测,以干化学试带法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尿液分析仪检测单独、联合检查对红细胞、白细胞阳性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比较其对于不同类型泌尿系统疾病的检出率。结果与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尿液分析仪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对于红细胞阳性诊断灵敏度96.20%、准确度95.38%较高,漏诊率3.80%较低(P<0.05);与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尿液分析仪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对于白细胞阳性诊断灵敏度95.06%、准确度95.38%较高,漏诊率4.94%较低(P<0.05);且联合诊断对肾小球病、肾结石、急性肾炎综合征、肾肿瘤检出率高于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尿液分析仪单独诊断(P<0.05)。结论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尿液分析仪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鉴别疾病类型提供参考,以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疾病 尿液沉渣隐血检验 尿液分析仪 红细胞 白细胞
下载PDF
西安地区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参考区间的确定与分析
5
作者 曹鑫 平娜娜 +4 位作者 丁谨 彭鹏 刘娜 张彧彤 冯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本中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以指导成分制备,加强内部质控,提高血液制剂的质量。方法抽取本中心2023年3-8月使用2个厂家去白细胞型塑料血袋采集的全血1523袋,分别称取过滤前及过滤后的重量,依据...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本中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以指导成分制备,加强内部质控,提高血液制剂的质量。方法抽取本中心2023年3-8月使用2个厂家去白细胞型塑料血袋采集的全血1523袋,分别称取过滤前及过滤后的重量,依据公式及测定的比重计算全血采集量、过滤损耗容量及产品容量。依据数据分布特征确定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参考范围,分析全血采集量、过滤损耗容量及产品容量在两个厂家之间的差异。比较近一年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控容量数据及另抽取的10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参考区间的差异,验证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样本总体全血采集量中位数为402.0 mL,过滤损耗容量中位数为41.4 mL;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均数为322.5 mL,其中使用厂家A去白细胞型塑料血袋的全血采集量(A:中位数404.4 mL;B:中位数397.7 mL,P<0.01)及去白悬浮红细胞产品容量(A:均值331.4 mL;B:均值312.0 mL,P<0.01)均更高,且过滤损耗容量更低(A:中位数39.5 mL;B:中位数46.6 mL,P<0.01);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数据标准差为19.6,则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参考区间为284.1~360.9 mL。验证样本及质控抽检数据均与区间样本无差异(P>0.05)。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将本中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准确定为284.1~360.9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合理用血 容量参考区间
下载PDF
洗涤红细胞和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
6
作者 朱翔 许珣 吴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和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AI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和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AI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试验组输注洗涤红细胞。比较两组输血后24 h临床疗效,输血前、输血后24 h相关指标,输血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 h,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升高,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总胆红素(TBIL)水平降低,试验组Hb、RB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6,P>0.05)。结论:对AIHA患者而言,在输血治疗中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总体有效率高于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并且Hb和RBC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洗涤红细胞 输血
下载PDF
洗涤红细胞在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宋庆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2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洗涤红细胞在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8例需反复输注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对比两组的... 目的研究洗涤红细胞在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8例需反复输注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对比两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比例(Rt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10%高于对照组的85.51%,差异显著(χ^(2)=5.841,P=0.016<0.05)。两组患者输血后的Hb、RBC均较输血前明显提高,Rtc较输血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输血后的Hb(78.95±5.48)g/L、RBC(3.12±0.43)×10^(12)/L均高于对照组的(71.34±5.23)g/L、(2.75±0.39)×10^(12)/L,Rtc(18.54±1.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3±1.58)%(P<0.05);观察组输血后的PLT和WBC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0%,对照组为8.70%,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431,P=0.511>0.05)。结论洗涤红细胞在反复输注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能快速缓解患者的贫血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输注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去白细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种抽样方式质量结果的分析
8
作者 石圆圆 郁正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 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种抽样方式的质量结果,探讨分样抽检模式在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质量抽检中的应用,以提高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结果,比较2种抽样方式的差... 目的 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种抽样方式的质量结果,探讨分样抽检模式在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质量抽检中的应用,以提高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结果,比较2种抽样方式的差异。结果 2种抽样方式外观、血红蛋白含量、储存期末溶血率、无菌试验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分袋抽样组容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合格率分别为97.87%、100%、96.81%;整袋抽样组容量、血细胞比容合格率分别为93.33%、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袋抽样组与整袋抽样组血细胞比容、总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袋抽样组储存期末溶血率为(0.23±0.18)%,高于整袋抽样组的(0.11±0.07)%(P<0.001)。结论 采用分袋抽样模式完成血液常规抽检,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准确检测结果同时严格控制采血、制备过程中各项关键控制点,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分袋抽样 整袋抽样 血液质量 血液资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红细胞悬液与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王佳义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6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悬液与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依次对患者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分为红细胞组(n=30),接受红细胞悬液输血... 目的:分析红细胞悬液与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依次对患者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分为红细胞组(n=30),接受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双号患者分为去白红细胞组(n=30),接受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D-二聚体(D-D)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去白红细胞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红细胞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去白红细胞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红细胞组(P<0.05)。治疗前,两组D-D、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去白红细胞组D-D水平低于红细胞组(P<0.05),FIB水平高于红细胞组(P<0.05)。治疗前,两组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去白红细胞组PT、APTT、TT均长于红细胞组(P<0.05)。去白红细胞组过敏反应、紫癜、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红细胞组为26.67%,去白红细胞组低于红细胞组(P<0.05)。结论:相比于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可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纤溶功能和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悬液 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 重型地中海贫血 疗效
下载PDF
以1∶1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少丰 陈楚填 陈醒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以1∶1的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行急诊输血患者,将其按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比例的不同分为1∶1比例输注治疗组... 目的探讨以1∶1的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行急诊输血患者,将其按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比例的不同分为1∶1比例输注治疗组、1∶2比例输注治疗组、1∶3比例输注治疗组,每组均40例。输注后,比较三组血栓弹力图指标[凝固角(α-Angle)、输血后凝固时间(K)值、反应时间(R)值以及血栓最大幅度(MA)值],并记录术后24 h出血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以及血容量恢复时间。结果输注后,1∶1比例输注治疗组的α-Angle、MA值高于1∶2、1∶3比例输注治疗组,K值、R值较1∶2、1∶3比例输注治疗组低(P<0.05);1∶1比例输注治疗组的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以及血容量恢复时间均较1∶2、1∶3比例输注治疗组短(P<0.05)。结论为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以1∶1的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可有效改善其凝血状态,并为其预后的改善提供积极助力,其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去白悬浮红细胞 严重创伤 血栓弹力图指标 急诊
下载PDF
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价值评估
11
作者 李利燕 郭志海 《大医生》 2023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14 d为临界值,按照输注...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14 d为临界值,按照输注不同储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输注储存时间在14 d以内去白悬浮红细胞)和对照组(输注储存时间超过14 d去白悬浮红细胞),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去白悬浮红细胞中三磷酸腺苷、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及pH值,比较采集至储存间隔不同时间红细胞有效携氧量(Q)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输注2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后血红蛋白(Hb)水平及红细胞比容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三磷酸腺苷、2,3二磷酸甘油酸、pH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去白悬浮红细胞采集当日红细胞Q水平高于7、14、21、28 d,且去白悬浮红细胞采集时间在28 d及以上的红细胞有效携氧量水平最低(P<0.05);观察组患者输注2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后Hb水平及红细胞比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输注存储时间在14 d以内的去白悬浮红细胞,能更有效提高机体Hb及红细胞比容水平,且具有更理想的有效携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不同贮存时间 去白悬浮红细胞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悬液中血小板的去除效率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浩强 彭琳 +4 位作者 林宇霆 冯宝莹 巴桑 嘎玛格列 陆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5-83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去除效率。【方法】将58份红细胞悬液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分为4组:1周组(16份),2周组(16份),3周组(14份),4周组(12份),将四组红细胞悬液通...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去除效率。【方法】将58份红细胞悬液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分为4组:1周组(16份),2周组(16份),3周组(14份),4周组(12份),将四组红细胞悬液通过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获取过滤前后的样本,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的去除率。过滤前红细胞悬液标本制成血细胞涂片,用吉姆萨染色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结果】四组红细胞悬液中过滤前血小板的计数分别为(286.5±62.34)×10^(9)/L、(238.0±57.37)×10^(9)/L、(193.6±56.21)×10^(9)/L和(167.8±24.76)×10^(9)/L,储存3周(P<0.01)和4周(P<0.0001)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储存1周组。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血细胞涂片中,均可以观察到成群分布和散在分布的形态正常的血小板。4组红细胞悬液的血小板去除率分别为(80.13±9.06)%,(76.41±10.13)%,(77.78±9.30)%和(70.63±9.39)%,各组之间血小板去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计数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储存后期(3周和4周)仍保存有大部分的血小板,白细胞过滤器能够去除其中的绝大多数血小板,而且各组间去除效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悬液 白细胞过滤器 储存时间 血小板去除 效率
下载PDF
去白红细胞输注对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13
作者 周清 向明 +1 位作者 张瑜 庄执文 《当代医学》 2023年第9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去白红细胞输注对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普通红细胞输注的4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采用去白红细胞输注的4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 目的探讨去白红细胞输注对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普通红细胞输注的4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采用去白红细胞输注的4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输血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红细胞输注可有效提高患儿输血的安全性,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普通红细胞 去白红细胞 安全性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献血人群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张刘娟 王心维 +6 位作者 庞栋 潘阳春 韦振兴 李雄 朱秋亭 何汝汝 张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比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现行标准,并探索献血人群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因素,以制订合理的内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中心血站2015—2022年共8年427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末溶血率数... 目的比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现行标准,并探索献血人群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因素,以制订合理的内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中心血站2015—2022年共8年427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末溶血率数据。比对现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中保存期末溶血率标准,分析其差异性,并根据献血人群,分析影响溶血率的因素。结果(1)427例中有418例(97.89%)溶血率≤0.4%,均<0.8%;(2)从献血者人群特征分析,溶血率男性组>女性组;(3)在年龄的分组中18~29岁组的溶血率均低于30~39岁组和40~60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职业分类中,学生溶血率最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民族与血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据统计表明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量、职业均可以影响溶血率。现行的标准在本地区血液质量控制的合格范围明显偏高,宜制定合理的质控策略,将溶血率的内控指标设定为<0.4%,有利于对本地区内部质量控制做出准确的评价和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率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质量标准 献血人群 影响因素 内控指标
下载PDF
不同制备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彭德红 张荣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8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平市中心血站2023年5月21日采集的同一批次160份献血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份。对照组于采集血液后置4℃冰箱储存,待血液温度降到10℃左右时进行白细胞过...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平市中心血站2023年5月21日采集的同一批次160份献血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份。对照组于采集血液后置4℃冰箱储存,待血液温度降到10℃左右时进行白细胞过滤并离心,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研究组于血液采集后置4℃冰箱储存,待血液温度降到10℃左右时进行白细胞过滤,但不离心,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将过滤后血液分成四个亚组:研究1组(20份,储存1 d),研究2组(20份,储存5 d)、研究3组(20份,储存9 d),研究4组(20份,储存14 d),于储存期末取出,离心分离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普通血浆,比较储存期末溶血率、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血常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结果:不同组别样本的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样本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也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组别样本的白细胞残留量、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样本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也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组别的红细胞变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时间延长虽然不会增加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升高,因此需严格控制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制备时间 血液质量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原因及应对策略
16
作者 段晓旭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经微柱凝胶法应用于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以及抗体筛查试验后表现为弱凝集的80例患者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增加血清...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经微柱凝胶法应用于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以及抗体筛查试验后表现为弱凝集的80例患者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增加血清量或红细胞、37℃洗涤红细胞、两次离心血清标本以及吸收放散试验等处理后,随后再使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及盐水法作对照检测。结果:在对80例患者的血标本进行微柱凝胶法检测其输血相容性后,凝集强度显示为1+^(w)~2+^(w)中,有19例(23.75%)ABO血型的抗原性较弱,有7例(8.75%)为ABO亚血型,有9例(11.25%)ABO血型的抗体效价较低,有15例(18.75%)纤维蛋白有所增高,有11例(13.75%)高效价冷凝激素,有19例(23.75%)自身免疫性抗体。在对80例患者的血标本进行微柱凝胶法检测其输血相容性中,出现55例(68.75%)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出现25例(31.25%)抗体筛选阳性。在交叉配血中出现不合的有49例(61.25%),其中包含28例(57.14%)抗体筛选为阳性,包含21例(42.86%)正反定型为不符合。结论:ABO血型的抗原性较弱、ABO亚血型、ABO血型的抗体效价较低、纤维蛋白有所增高以及自身免疫性抗体是影响微柱凝胶法发生弱凝集现象的相关因素。可在微柱凝胶法检测前,通过增加血清量或红细胞,37℃洗涤红细胞,对血清标本离心两次以及吸收放散试验等处理,能有效排除上述因素对发生弱凝集现象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输血相容性 弱凝集现象 影响原因 间接抗人球蛋白法 ABO血型鉴定 37℃洗涤红细胞
下载PDF
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对浓缩红细胞保存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海宝 刘景汉 +4 位作者 林子林 李锡金 吕留彩 欧阳锡林 黄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50-653,共4页
为了研究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红细胞 (RCC)保存质量的可能影响 ,分别取分离血浆后所得浓缩红细胞 (RCC1)和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后所得含少量血浆的浓缩红细胞 (RCC2 )各 8袋 ,每袋等量分为两份 :过滤组和对照组。过滤... 为了研究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红细胞 (RCC)保存质量的可能影响 ,分别取分离血浆后所得浓缩红细胞 (RCC1)和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后所得含少量血浆的浓缩红细胞 (RCC2 )各 8袋 ,每袋等量分为两份 :过滤组和对照组。过滤组在保存当天用去白细胞滤器过滤 ,然后按常规方法 4℃保存 35天 ;对照组直接 4℃常规保存 5周。每周取样本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血浆K+浓度和乳酸脱氢酶 (LDH) ,游离血红蛋白 (FHb)和红细胞ATP水平 ,同时做细菌培养污染监测。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制备的RCC在过滤组与对照组中MCV ,MCH和MCHC无显著差别 ;红细胞ATP水平在保存第 0 ,1,2和 3周过滤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第 4和 5周过滤组红细胞ATP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保存过程中过滤组K+水平低于对照组 ,除了RCC1在保存第 0 ,1,2和 3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外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过滤组血浆LDH释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在分离血小板后制备的RCC2这种差别更为明显。在保存期间RCC2组血浆的FHb水平过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RCC1两组间FHb水平无显著差异。各组细菌培养均为无细菌生长。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白细胞 浓缩红细胞 RCC 细菌培养
下载PDF
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常规参数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石艳艳 罗红权 +3 位作者 李宁 陈新敏 朱巧英 于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7期2442-2443,2446,共3页
目的对不同孕期的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建立参考区间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将3 222例正常妊娠妇女按照孕周不同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对3个孕期的孕妇进行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 目的对不同孕期的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建立参考区间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将3 222例正常妊娠妇女按照孕周不同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对3个孕期的孕妇进行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淋巴细胞百分比(L%)的测定和统计分析,并与作为对照组的355例非孕健康育龄妇女的相应检测项目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妊娠者在不同孕期RBC、Hb、HCT水平均比对照组妇女低,在孕中期下降达孕期最低水平(P<0.05),不同孕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者WBC、N%均比对照组高,而L%则比对照组低(P<0.05)。不同孕期之间WBC参数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者血小板(PLT)计数较对照组降低,正常妊娠者在孕晚期达到最低值(P<0.05)。结论建立正常妊娠妇女的血常规参数参考区间,有利于对妊娠贫血、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 白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输血对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圣登 徐骅 +4 位作者 丁洁 卜晓萱 李琼 邱国强 沈志忠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输异体全血、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或结肠癌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输6%羟乙基淀粉500~1000ml,Ⅱ组输全血300~450ml,Ⅲ组输去白细胞红... 目的探讨输异体全血、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或结肠癌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输6%羟乙基淀粉500~1000ml,Ⅱ组输全血300~450ml,Ⅲ组输去白细胞红细胞血300~450ml,分别于术前、术后1、3、7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CD56+。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dCD3+、CD4+、CD4+/CD8+及CD56+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术后第7天Ⅱ组CD3+、CD4+、CD56+显著降低,而Ⅰ组、Ⅲ组各指标接近术前水平。结论围术期输异体全血严重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患者的免疫抑制轻,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肠癌 围术期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钾离子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冯博 段澜 +1 位作者 王景文 任芙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方法将储存3 d(3 d组,n=6)、16 d(16 d组,n=6)及31~35 d(31~35 d组,n=7)的悬红,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 目的了解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方法将储存3 d(3 d组,n=6)、16 d(16 d组,n=6)及31~35 d(31~35 d组,n=7)的悬红,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6和24 h取样测定其[K+]和FHb。结果 3 d组、16 d组和31~35d组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时[K+]分别为(3.26±0.57)、(3.39±1.12)及(2.97±0.95)mmol/L(P>0.05),且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3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时的FHb分别为(0.29±0.18)、(0.63±0.40)及(1.06±0.55)g/L,其中31~35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FHb明显高于3 d组(P<0.01)。结论悬红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影响不大,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保存期内的[K+]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含量有较大影响。建议尽量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储存时间 洗涤红细胞 钾离子浓度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