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防火瞭望塔选址研究
1
作者 杨欣晨 孙术发 +1 位作者 孙美欧 丁东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72-1577,共6页
瞭望塔是森林火险监测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强度,保护原始森林,瞭望塔的合理选址至关重要。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为研究对象,对林区1999-2020年21年间的历史火点数据进行归纳统计,采用BWM多准则分析和ArcGIS栅格... 瞭望塔是森林火险监测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强度,保护原始森林,瞭望塔的合理选址至关重要。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为研究对象,对林区1999-2020年21年间的历史火点数据进行归纳统计,采用BWM多准则分析和ArcGIS栅格叠加对林区进行火灾风险分级;根据不同风险区域的林火预防监测需求情况,建立多目标函数作为瞭望塔选址的搜索模型;最后通过遗传算法求解选择出防火瞭望塔的最优布局位置。优化后的瞭望塔对火险的低、中、高风险区域覆盖率分别提高了13.7%、23%和41%,该优化方案提高了火险监测的效率,对中国北部林区的林火防范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林区 森林防火 瞭望塔 选址 ARCGIS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新路径--以《望海楼》为例
2
作者 刘雪婷 《中国有线电视》 2023年第8期61-64,共4页
全媒体时代利用媒介技术将国际社会紧密相连,建立起共通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为传递国际理念与建构话语体系提供有效渠道。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国际传播环境也发生相应变化,媒介技术的加入与国际理念的更新为我国进行国际传播话语... 全媒体时代利用媒介技术将国际社会紧密相连,建立起共通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为传递国际理念与建构话语体系提供有效渠道。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国际传播环境也发生相应变化,媒介技术的加入与国际理念的更新为我国进行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带来机遇与挑战。通过分析全媒体时代我国话语体系建构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我国更新话语体系建构方式提供路径参考,从而推动我国在全媒体时代更好地进行国际话语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建构 望海楼
下载PDF
中国碉楼的起源、分布与类型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国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84,共6页
中国碉楼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时期兴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至迟在汉代已经广泛分布。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碉楼的称呼、建筑材料、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有所不同。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通过国内外不同... 中国碉楼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时期兴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至迟在汉代已经广泛分布。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碉楼的称呼、建筑材料、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有所不同。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通过国内外不同类型碉楼的比较,揭示了中国碉楼的起源、分布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碉楼 乡土建筑 定义 中国
下载PDF
明长城全线空心敌楼富集区段量化分析与价值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哲 张梦迪 +1 位作者 孙肃 李严 《新建筑》 2021年第6期137-141,共5页
空心敌楼是中国长城的标志,作为保障边军火器全天候防御的核心军事据点,也是古代边防相地规划的高水平之作。其群体数量、应援间距、分布密度与敌楼所在地形冲要程度及视野视距、武器射程、交锋态势、战事历史等因素均密切相关。因此,... 空心敌楼是中国长城的标志,作为保障边军火器全天候防御的核心军事据点,也是古代边防相地规划的高水平之作。其群体数量、应援间距、分布密度与敌楼所在地形冲要程度及视野视距、武器射程、交锋态势、战事历史等因素均密切相关。因此,探明空心敌楼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区段富集度对明代中后期北境军事地理研究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受实测资料匮乏的制约,难以对空心敌楼全线分布及富集现象进行全面量化分析,造成古代军事工程领域的研究缺环。研究通过“明长城资源调查工程GIS数据”与“明长城全线图像及三维数据库”两大数据库的首次联合统计和对照,分析遴选出空心敌楼最富集区段,与相关建设档案、战事史料相互验证,尝试提取影响空心敌楼分布的控制性因素、解析富集现象背后的必然性,从多个层面支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五大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敌楼 赋存密度 空间计算 军事地理 遗产景观
下载PDF
铁山堡若干问题考辨——明长城史地札记之四
5
作者 翟禹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18-131,共14页
铁山堡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边防图籍对铁山堡基本形制的绘制与实地并不完全一致,其东侧建有现存形制最为完整的关厢。铁山堡分管长城墙体上现存有两通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界碑,是大同镇下辖威远路和中路分管长城墙体的分界... 铁山堡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边防图籍对铁山堡基本形制的绘制与实地并不完全一致,其东侧建有现存形制最为完整的关厢。铁山堡分管长城墙体上现存有两通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界碑,是大同镇下辖威远路和中路分管长城墙体的分界线,也是铁山堡分管长城墙体的西端止点,而其东端止点在今四十二村一带,铁山堡长城附近的"双墙墩"极冲大概位于复线长城墙体的交汇处,复线墙体之间的黄草梁堡很可能是铁山堡旧堡所在地。铁山堡与周边城堡之间均有烽燧线相连,起着示警传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堡 明代 北元—蒙古 长城 防御体系 极冲 墩台 烽火台
下载PDF
大同市明代砖砌空心敌台镇宁楼的形制与构造
6
作者 常军富 《山西建筑》 2010年第4期22-23,共2页
介绍了大同市明代砖砌空心敌台镇宁楼的形制与构造特征,通过对镇宁楼进行的个案研究,旨在对历史上该区域的砖砌敌台,尤其是空心敌台的形制与构造有所认识。
关键词 砖砌敌台 空心敌台 形制 构造
下载PDF
24m防火瞭望塔的结构及使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精财 倪连江 《林业劳动安全》 2010年第2期32-33,共2页
对24米高防火瞭望塔设计、结构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对防火塔的使用单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瞭望塔 结构 使用
下载PDF
森林防火瞭望塔的设计改造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精财 倪连江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0年第6期45-45,54,共2页
分析了目前所用森林防火瞭望塔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其改进设计。该瞭望塔已通过鉴定并批量生产。
关键词 森林防火 瞭望塔 改进措施
下载PDF
基于ArcGIS三维分析的岭南八局森林火险治理二期工程瞭望塔布设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学民 李玉红 张宏涛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年第S1期66-68,共3页
结合ArcGIS扩展模块3D Analyst三维分析功能,对岭南八局森林火险治理二期工程瞭望塔布设进行研究,创建动态三维模型,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处理,为防火工程瞭望塔布设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 森林防火 瞭望塔布设 三维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可达域分析的明长城防御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建军 张玉坤 曹迎春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08-111,共4页
通过视域可达、兵马可达、武器可达3种不同表现形式可达域的分析,分别对明长城防御体系构成要素之中的烽燧、军堡、敌台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从而为长城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关键词 可达域 长城防御体系 烽燧 军堡 敌台
原文传递
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合群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9,共6页
宣德门来源于唐汴州城鼓角门,历经五代直至北宋,门道也由原来的两个,扩展到三个、五个。该门由主城门、两朵楼及两阙组成,平面呈"凹"字形,为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形制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对以后金中都、元大都,直至明清北京城的皇... 宣德门来源于唐汴州城鼓角门,历经五代直至北宋,门道也由原来的两个,扩展到三个、五个。该门由主城门、两朵楼及两阙组成,平面呈"凹"字形,为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形制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对以后金中都、元大都,直至明清北京城的皇宫城门形制均有影响。高大的城门楼,不仅是显示皇权至上之场所,也是表演北宋时期"君民同乐"之舞台。城门遗址,位于今开封市新街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东京皇宫 宣德门 五门
原文传递
明正德三年守陵官员铸铜钟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申 《博物院》 2022年第2期41-48,共8页
明正德三年守陵官员铸铜钟,现收藏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为明代负责守陵等官员出资铸造,整体保存较为完好。钟体铸131字铭文,记录年款和捐资铸钟人官职、姓名等内容。作为历史文献的补充,钟体所铸守陵官员,与明代传世的《武职选簿》档案... 明正德三年守陵官员铸铜钟,现收藏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为明代负责守陵等官员出资铸造,整体保存较为完好。钟体铸131字铭文,记录年款和捐资铸钟人官职、姓名等内容。作为历史文献的补充,钟体所铸守陵官员,与明代传世的《武职选簿》档案资料中部分陵卫官员履历以及明故天寿山镇守昭勇将军廖公墓志相互印证,为研究明代武官世袭制度提供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其在昌平谯楼悬挂的特殊经历,也成为谯楼被拆除后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实物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德三年 守陵官员 铜钟 谯楼 昌平
原文传递
辽宁新宾县太子城山城考古调查简报
13
作者 卢治萍(文\图) 图旭刚(文\图\摄影) +6 位作者 肖景全 金花顺 童海(文\图\摄影) 马宝杰 王柳(图\摄影) 关瑨(图) 王刚(摄影) 《考古学集刊》 2022年第1期48-65,I0017-I0023,I0035,共26页
为进一步明确太子城的保存现状,201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其重新进行了调查,并使用无人机进行了航测,明确该城城墙和城内设施均为石筑,周长约1446米,城内以隔墙划分为内外城。城内遗迹包括城门2处、隔墙2段、马面3处、角台2处、... 为进一步明确太子城的保存现状,201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其重新进行了调查,并使用无人机进行了航测,明确该城城墙和城内设施均为石筑,周长约1446米,城内以隔墙划分为内外城。城内遗迹包括城门2处、隔墙2段、马面3处、角台2处、瞭望台3处及台基式建筑1处,外城墙采用模形石错缝垒砌,墙芯以梭形石和碎石与外墙模形石相咬合。隔墙外墙以长方形石块错缝垒砌,折角处使用方整石,墙芯以规格较小且加工较为简易的块石和石板错缝坐砌,内墙以扁平的石板错缝垒砌。内城门形制为交错篇门,且在门一侧设置马面使门道呈L形。采集遗物包括以夹粗砂陶片为代表的战国至汉代土著文化遗物,以莲花纹瓦当、桥状耳陶片等为代表的高句丽时期遗物,以及瓷片和砌筑墩台的灰砖等明代遗物。太子城山城沿用时间较长,战国至汉代的土著居民在此生活,公元3~4世纪高句丽在此建城,经过多次修给,一直沿用至高句丽晚期。明代曾利用高句丽时期瞭望台稍加修筑作为边墙内的墩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新宾县 太子城山城 内外城 瞭望台 高句丽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