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 study of mid-frequency anti-snoring device in treating moderat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1
作者 Bao Qian Zhan-Jun Chen +3 位作者 Yong-Sheng Wang Xiao-Yan Hu Xiao-Biao Hu Yong-Hua Zh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5期942-950,共9页
BACKGROU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is primarily caused by airway obstruction due to narrowing and blockage in the nasal and nasopha-ryngeal,oropharyngeal,soft palate,and tongue base areas.The m... BACKGROU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is primarily caused by airway obstruction due to narrowing and blockage in the nasal and nasopha-ryngeal,oropharyngeal,soft palate,and tongue base areas.The mid-frequency anti-snoring device is a new technology based on sublingual nerve stimulation.Its principle is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oropharyngeal airway stenosis in OSAHS patients under mid-frequency wave stimulation.Nevertheless,there is a lack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maging evidence.METHODS We selected 5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moderate OSAH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uly 2022 and August 2023.They underwent a 4-wk treatment regimen involving the mid-frequency anti-snoring device during nighttime sleep.Following the treatment,we monitored and assessed the sleep apnea quality of life index and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scores.Additionally,we performe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of the oropharynx in the awake state,during snoring,and while using the mid-frequency anti-snoring device.Cross-sectional area measurements in different states were taken at the narrowest airway point in the soft palate posterior and retrolingual areas.RESULTS Compared to pretreatment measurements,patient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apnea-hypopnea index,the percentage of time with oxygen saturation below 90%,snoring frequency,and the duration of the most prolonged apnea event.The lowest oxygen saturation showed a notable increase,and both sleep apnea quality of life index and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scores improved.Oropharynge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revealed that in OSAHS patients cross-sectional areas of the oropharyngeal airway in the soft palate posterior area and retrolingual area decreased during snoring compared to the awake state.Conversely,during mid-frequency anti-snoring device treatment,these areas increased compared to snoring.CONCLUSION The mid-frequency anti-snoring device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various sleep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SAHS,thereby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ing daytime sleepiness.These therapeutic effects are attributed to the device’s ability to ameliorate the narrowing of the oropharynx in OSAHS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frequency anti-snoring devic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leep monitoring Oropharyngeal computed tomography Curative effect
下载PDF
Update on the use of portabl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diagnosis of sleep apnea in specific population
2
作者 Erika Treptow Marcia Goncalves Oliveira +4 位作者 Gustavo Antonio Moreira Sonia Togeiro Luiz Eduardo Nery Sergio Tufik Lia Bittencourt 《World Journal of Respirology》 2015年第1期17-27,共11页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 is higher in specific population: children, elderly,obese and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SA is...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 is higher in specific population: children, elderly,obese and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SA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se patients. Although full-night polysomnography is still the gold standard diagnostic sleep study for OSA, it is a time consuming, expensive and technically demanding exam.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on the use of portable monitors(PM) as an alternative for the diagnosis of OSA. These devices were developed specially for sleep evaluation at home, at a familiar environment, with easy selfapplication of monitoring, unattended. The use of PM is stablished for populations with high pre-test probability of OSA.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studies on the use of PM in age extremes and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esent the studies that evaluated the use of PM in specific population, as well as to describe the advantages, limi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se devices in this particular group of patients. Although the total loss rate of recordings is variable in different studies, the agreement with fullnight polysomnography justifies the use of PM in this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of-center sleep testing OBESITY Home unattended portable monitoring ELDERLY Children Portable monitor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OLYSOMNOGRAPHY
下载PDF
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健康成人睡眠监测指标差异性及临床意义研究
3
作者 杨凌麟 陈宇洁 +1 位作者 王怡 李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61-2968,共8页
背景睡眠问题是高海拔环境最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对健康人群睡眠结构的研究仅限于同一海拔高度,且研究受试者数量较少,研究的可靠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证。目的对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成人睡眠监测指标差异性进行研究分析,... 背景睡眠问题是高海拔环境最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对健康人群睡眠结构的研究仅限于同一海拔高度,且研究受试者数量较少,研究的可靠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证。目的对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成人睡眠监测指标差异性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海拔高度和年龄、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睡眠监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平原地区和云南省昆明市高原地区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志愿者的性别、身高、体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睡眠质量指数(ESS)。记录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睡眠参数[非快速眼动睡眠1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1%)、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2%)、非快速眼动睡眠3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3%)、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EM%)]。将年龄作为二分类变量(20~39岁及40~60岁),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年龄、性别与海拔对各睡眠参数的影响。结果低海拔地区共招募91人,其中男48人、女43人;高海拔地区共招募90人,其中男46人、女44人。女性群体中,高海拔地区TST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中,高海拔地区N1%高于低海拔地区,N2%低于低海拔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女性N3%高于男性(P<0.05);男性群体中,高海拔地区REM%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20~39岁群体TST高于40~60岁群体(P<0.05);40~60岁群体低海拔地区睡眠效率高于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20~39岁群体睡眠效率高于40~60岁群体(P<0.05);20~39岁群体与40~60岁群体中,高海拔地区N1%均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低海拔地区20~39岁群体N1%高于40~60岁群体,高海拔地区20~39岁群体N1%低于40~60岁群体(P<0.05);20~39岁群体与40~60岁群体中,低海拔地区N2%均高于高海拔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40~60岁人群N2%高于20~39岁人群(P<0.05);20~39岁群体中,高海拔地区N3%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低海拔地区20~39岁群体N3%低于40~60岁群体,高海拔地区20~39岁群体N3%高于40~60岁群体(P<0.05);20~39岁群体与40~60岁群体中,高海拔地区REM%均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结论年龄和海拔因素对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1%、N2%、REM%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龄因素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更大,年龄越大,TST越短,睡眠效率越低,N1占比越高。海拔越高,年龄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更大,在高海拔地区中,高龄人群的TST、睡眠效率、N3%较低,N1%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异常 高海拔 睡眠监测 成年人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压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及其在睡眠监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骆懿 王东祥 +2 位作者 赵治栋 王金鹏 吴颖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2,共8页
针对日常睡眠监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压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P(VDF-TrFE)/锆钛酸铅(PZT)压电传感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的制作及封装流程。其次对其灵敏度,频率响应特性,瞬时响应和稳定性等进... 针对日常睡眠监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压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P(VDF-TrFE)/锆钛酸铅(PZT)压电传感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的制作及封装流程。其次对其灵敏度,频率响应特性,瞬时响应和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不仅具有良好的微观外貌形态,且相比于纯P(VDF-TrFE)压电传感器0.73 V/N的灵敏度,制备的含30%PZT的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灵敏度是纯P(VDF-TrFE)压电传感器的2.5倍,达到了1.78 V/N。此外在低频下能够保持稳定压电输出且具备2 ms较快的响应时间。最后采用自制的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测量人体心冲击信号,并通过支持向量机(SVM)训练睡眠分期模型实现了对睡眠质量的监测,四分类模型平均准确率达到72.5%,为可穿戴睡眠监测传感器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传感器 P(VDF-TrFE) 高压静电纺丝 PZT 睡眠监测
下载PDF
多导睡眠监测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睡眠质量和结构的监测效果研究
5
作者 张慧 石林 傅松年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睡眠质量和结构的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 目的:探究与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睡眠质量和结构的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睡眠监测,对比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多导睡眠监测仪睡眠质量指标、睡眠结构指标、纺锤波指标;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PSQI评分与睡眠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PSQI评分为(5.36±0.65)分,观察组PSQI评分为(14.24±3.58)分,观察组PSQI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15,P<0.05)。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睡眠总时间较短、睡眠潜伏期较长、快速动眼期(REM)较短以及觉醒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36、40.355、36.620、24.226,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的REM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睡眠总时间较长、睡眠潜伏期较短、REM期较长、觉醒次数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5、12.021、8.668、9.101,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睡眠总时间较短、睡眠潜伏期较长、REM期较短、觉醒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04、14.781、15.899、9.901,P<0.05)。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N1%值较高、N2%值较高及N3%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3、9.483、10.065,P<0.05)。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的RE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1%值较低、N2%值较低、N3%值较高(t=10.163、9.483、10.065,P<0.05),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1%值较高、N2%值较高、N3%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28、4.210、7.15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纺锤波密度、振幅和时间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纺锤波密度较低、振幅较低、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2.665、2.014,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QI评分分别与睡眠总时间、REM期、N3%、纺锤波密度及纺锤波振幅呈现出了明显的负相关性,与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N1%、N2%呈现了明显的正相关性(r=-0.612、-0.269、-0.812、-0.778、-0.841;r=0.382、0.226、0.654、0.778,P<0.05)。结论:实施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可观察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睡眠质量及结构异常的表现,且睡眠纺锤波的活性也呈现出了异常的表现,其指标与PSQI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睡眠监测仪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睡眠结构 睡眠纺锤波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下载PDF
非穿戴无感知睡眠监测系统设计
6
作者 朱民耀 李克松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因此监测睡眠过程对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非穿戴式无感化睡眠监测系统,主要由中控机、显示屏、智能床垫和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因此监测睡眠过程对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非穿戴式无感化睡眠监测系统,主要由中控机、显示屏、智能床垫和服务器构成。中控机程序主要通过C++语言实现,显示屏在Android Studio上开发,服务器采用MySQL数据库存储数据,前端采用Vue.js框架开发,后端采用Springboot框架开发。为测试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招募受试者进行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初步筛查出患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监测 非穿戴式 无感化 睡眠状态判定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睡眠参数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锡丽 许婷 +4 位作者 陈莉雅 江茵 谢晴娥 廖生武 冯媛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目的评价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MSMSMS)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诊断及睡眠评估中多参数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相比的一致性。方法67例拟诊OSA的受试者同步使用PSG及MSMSMS记录多导睡眠参数,比较两者在OSA诊断及分度上的一致性,... 目的评价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MSMSMS)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诊断及睡眠评估中多参数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相比的一致性。方法67例拟诊OSA的受试者同步使用PSG及MSMSMS记录多导睡眠参数,比较两者在OSA诊断及分度上的一致性,以及分别在呼吸事件、血氧事件、睡眠基本信息及睡眠结构参数上的一致性。计量资料采取了配对t检验,Bland-Altman分析以及组内相关系数(ICC),等级资料采取了weighted kappa分析。结果MSMSMS与PSG对照,诊断轻度以上、中度以上、重度OS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999和0.967(P<0.001);两种分层诊断结果的weighted kappa系数为0.841(95%CI:0.766~0.928,P<0.001)。其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以及血氧指标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0.943,0.980)、0.937(0.900,0.961)、0.900(0.837,0.939)和0.936(0.891,0.962);两者在除低通气指数(HI)[0.181(-0.032,0.387),P=0.036]外的其他呼吸事件和血氧指标判读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P<0.001);在睡眠结构的判读上,两者在浅睡眠比例和时间、深睡眠时间上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结论MSMSMS与PSG在OSA诊断和分度中具有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除了呼吸事件和血氧指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外,MSMSMS在评判OSA患者的睡眠结构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 多导睡眠监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诊断试验 一致性评价 睡眠结构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影响
8
作者 卢健军 韩雨 +6 位作者 余秋敏 刘佳文 朱明华 林劲芝 张阳 张勇 王锦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8-149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S、PDSS等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在tDCS治疗前后使用MS-11进行智能睡眠监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tDCS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及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刺激组中患者睡眠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中患者睡眠时长、睡眠效率明显升高,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MDS-UPDRS-Ⅲ评分和LEDD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tDCS治疗,对PD患者睡眠障碍及运动功能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一定程度增加PD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减少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从而改善白天的疲劳感症状,同时能够提升PD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智能睡眠监测
下载PDF
腕式健康监测终端辅助的优质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睡眠障碍与希望水平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阳婷 方海燕 +1 位作者 邹艳芳 阳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6-179,185,共5页
目的探讨腕式健康监测终端辅助的优质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睡眠障碍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35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腕式健康监测终端辅助的优质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睡眠障碍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35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引入腕式健康监测终端),两组均完成4周干预,比较两组睡眠障碍、希望水平、社会支持水平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4周后入睡时间、总体睡眠时间及质量、白天情绪、夜间觉醒、身体质量及思睡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及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周后社会支持度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干预方法、服务态度、干预效果、专业技能及护患关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式健康监测终端辅助的优质护理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能提升患者希望水平,患者社会支持度较高,可获得较高的干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式健康监测终端 优质护理 晚期肺癌 睡眠质量 希望水平
下载PDF
OSAHS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性
10
作者 徐志琴 朱嵘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73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值将患者分为轻度组(5≤AHI<15,29例),中度...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73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值将患者分为轻度组(5≤AHI<15,29例),中度组(15≤AHI<30,15例)和重度组(AHI≥30,29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常规生化、既往病史),多导睡眠监测结果(AHI、OAHI、ODI、RERA),超声心动图(LAD、RAD、IVS、LVPW、LVEF)。比较3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超声心动图的差异,并探究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中重度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任意2组患者AHI、OAHI和ODI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与轻度组RE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重度组与中度组患者IVS和LVP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患者LAD、IVS和LVP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LAD、IVS和LVPW分别与AHI、OAHI、ODI均呈正相关(P<0.05),仅LVPW与RERA呈正相关(P<0.05)。结论OSAHS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随病情的加重变化显著。其中,LAD、IVS和LVPW分别与AHI、OAHI、ODI均呈正相关,对于临床OSAHS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超声心动图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引入时距信息的IR-UWB雷达多域特征融合呼吸模式识别方法
11
作者 吴佳茜 梁步阁 +2 位作者 杨德贵 熊明耀 李元烽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9,共14页
人体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常常伴随着呼吸深度和节律的异常,因此呼吸信号监测和呼吸模式识别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尤其是对于睡眠监测、疾病预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非接触式的脉冲式超宽带雷达(Impulse Radio Ultra-Wideband,IR-UWB)因具有良... 人体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常常伴随着呼吸深度和节律的异常,因此呼吸信号监测和呼吸模式识别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尤其是对于睡眠监测、疾病预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非接触式的脉冲式超宽带雷达(Impulse Radio Ultra-Wideband,IR-UWB)因具有良好的距离分辨率和穿透能力以及全天候全天时、安全无创的检测优势,正逐步成为睡眠健康监护领域中最关键的感知技术之一。然而受睡眠监测特定的室内场景影响,复杂的测量环境给呼吸模式特征的准确提取带来了限制和挑战,传统的雷达呼吸模式识别算法主要关注一维呼吸时、频域特征,而IR-UWB雷达目标回波信息分散在多个距离门内,使用一维特征识别准确率较低。为此,本文针对IR-UWB雷达中人体呼吸在时间上慢速起伏运动、在距离上是扩展目标的信号模型特点,提出了一种引入时距信息的IR-UWB雷达多域特征融合呼吸模式识别方法。算法在提取一维呼吸信号波形时、频域特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挖掘雷达二维时距图像中潜在的呼吸模式形态特征,通过多域特征融合实现呼吸模式的非接触式检测和识别。在图像处理上,针对图像受呼吸异常节律影响呈现局部粘连特性导致呼吸周期提取难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相位矩阵图像处理来检测雷达图像中的呼吸时距条带从而获取图像特征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提取的多域特征对六种呼吸模式进行机器学习的分类识别,可以实现96.3%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UWB雷达 呼吸模式 特征提取 距离扩展目标 睡眠监测
下载PDF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小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发作频率、睡眠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郑丽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目的:分析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小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发作频率、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小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发作频率、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单一用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癫痫发作情况及脑电图结果,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并对2组患者的睡眠进行监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NSE、S-100β蛋白、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2、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放电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微觉醒指数、呼吸暂停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联合使用方案可有效改善癫痫患儿临床症状,并强化治疗效果,改善睡眠质量,适用于基层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癫痫 拉莫三嗪 丙戊酸钠 睡眠质量 血清炎症介质水平 脑电图 睡眠监测
下载PDF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探讨睡眠时长与高血压关系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小龙 易丽 +5 位作者 吕中华 周珊珊 刘昱圻 王瑛 陈韵岱 胡舜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测量睡眠时长与家庭血压,明确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数据资料来自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的“血压健康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执行。本研究采用在线招募方式,招募来自全国34个省... 目的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测量睡眠时长与家庭血压,明确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数据资料来自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的“血压健康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执行。本研究采用在线招募方式,招募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受试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共纳入1706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的成年受试者,采用华为智能血压手表测量睡眠数据及家庭血压数据,通过填写电子问卷收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和病史等信息。按照基线时血压测量数值将受试者分为高血压组[收缩压(SBP)≥135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85 mmHg,n=851]和非高血压组(SBP<135 mmHg,且DBP<85 mmHg,n=855)。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长与高血压之间的横断面关系。结果1706例受试者中男性1519例(89.04%),女性187例(10.96%);年龄(44.87±11.52)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99±3.33)kg/m^(2);睡眠时长(7.35±1.10)h;收缩压(125.97±11.75)mmHg,舒张压(84.66±8.45)mmHg;心率(77.43±9.63)次/min。在不同睡眠时长(≥9 h、7~<9 h、5~<7 h、<5 h)受试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比较(45.26%、48.16%、52.63%和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随着睡眠时长缩短,高血压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未校正混杂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长7~<9 h组比较,睡眠时长≥9 h组(OR=0.890,95%CI 0.583~1.358;P=0.589)及睡眠时长5~<7 h组(OR=1.196,95%CI 0.974~1.469;P=0.088)高血压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睡眠时长<5 h组(OR=2.250,95%CI 1.086~4.665;P=0.029)的受试者高血压风险增加。校正了所有可获取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高盐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史、糖尿病史、慢性肾脏病史等)后,与睡眠时长7~<9 h组的受试者比较,睡眠时长≥9 h组(OR=0.952,95%CI 0.606~1.495;P=0.831)及睡眠时长5~<7 h组(OR=1.056,95%CI 0.848~1.315;P=0.625)高血压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睡眠时长<5 h组(OR=2.238,95%CI 1.026~4.884;P=0.043)受试者的高血压风险依然增加。结论睡眠时长过长及睡眠时长轻度不足与高血压风险无显著关联,睡眠时长过短与高血压风险增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长 高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 智能穿戴设备
下载PDF
分析家属联动下5E康复护理与正念音乐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吴津津 吕玲 辜丽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究家属联动模式下5E康复护理联合正念音乐助眠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HICH伴睡眠障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家属联动模式下5E康复护理联合正念音乐助眠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HICH伴睡眠障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属联动模式下5E康复护理联合正念音乐助眠干预,均干预4个月。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RCSQ)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2组睡眠效率(SE)、睡眠潜伏期(SOL)、总睡眠时间(TST)、夜间觉醒次数(NWAK),采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HPSMBR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4个月后,2组患者CD-RISC评分、SE、TST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个月后,2组患者RCSQ评分、HPSMBRS、SOL、NWAK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属联动模式下5E康复护理联合正念音乐助眠可改善HICH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睡眠质量,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联动 5E康复护理 正念音乐助眠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多导睡眠监测参数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痰瘀互结型OSA患者舌体与多导睡眠图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陈婕 郭裕 关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痰瘀互结型OSA患者舌体与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患者290例,观察舌体胖瘦程度,并与PSG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舌体患者Friedman舌体分度差异统计学... 目的 探讨痰瘀互结型OSA患者舌体与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患者290例,观察舌体胖瘦程度,并与PSG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舌体患者Friedman舌体分度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73,P<0.01。舌体与PSG指标的县惯性分析中显示,微觉醒指数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t_(舌质-MAI)=-2.126,P<0.05;AHI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t_(舌质-AHI)=-4.543,P<0.01;SpO_(2)<90%时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_(舌质-Sp O2)<90%=-2.766,P<0.01。结论 OSA患者舌诊中所见的舌体变化与PSG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可以为OSA患者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一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A 痰瘀互结 舌体 睡眠监测指标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针刺对非器质性失眠症病人的镇静作用评价
16
作者 朱婧 朱志博 +2 位作者 朱利娟 李鑫 张世平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非器质性失眠症病人的镇静作用,并比较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监测针刺镇静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30例非器质性失眠症志愿者为观察组,30例无睡眠问题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采用了相同的试验方案,均需经历静... 目的观察针刺对非器质性失眠症病人的镇静作用,并比较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监测针刺镇静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30例非器质性失眠症志愿者为观察组,30例无睡眠问题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采用了相同的试验方案,均需经历静息态和镇静态两个阶段。从静息态至镇静态,每2.5 min记录1次BIS、状态熵(SE)、反应熵(RE)和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评分,并记录留针至镇静态开始所需要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志愿者更早进入镇静态;当达到镇静态时,RE较BIS和SE先降低;进入镇静态后,观察组RE和SE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67~56.787,F′=10.780~21.833,P<0.05)。结论对于非器质性失眠症病人,针刺能较快达到镇静效果,并可用熵指数和BIS来评价镇静效果,其中RE对镇静的预测更具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针刺穴位 意识监护仪 催眠药和镇静药 评价研究
下载PDF
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首夜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烨 邓晓明 +5 位作者 王磊 刘全乐 靳紫彬 王静雯 魏灵欣 杨冬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7-130,134,共5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首夜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9日至2013年8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无镇静药物输注,瑞... 目的 探讨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首夜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9日至2013年8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无镇静药物输注,瑞马唑仑组术后首夜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0.2 mg/(kg·h)]。比较两组术后首夜N1、N2、N3及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 REM)期睡眠时间、清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术后首夜不良反应及镇静镇痛药物补救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中,男16例,女64例,年龄18~40岁,平均(26.3±5.7)岁。瑞马唑仑组N1期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177.7(108.1,262.4)min比90.5(70.6,131.8)min、81.3%(54.7%,96.0%)比68.6%(53.4%,82.8%)]、REM期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2.3(0.0,11.1)min比47.1(1.6,91.1)min、6.5(2.0,12.0)次比26.0(18.3,43.3)次];瑞马唑仑组SpO2<90%及心动过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0.0%比37.5%、95.0%比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及镇静镇痛药物补救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持续输注瑞马唑仑可有效延长颌面外科患者术后N1期睡眠时间,缩短REM期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提高睡眠效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低剂量持续输注 睡眠质量 颌面外科手术 术后首夜 多导睡眠监测
下载PDF
医院感染监测与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
18
作者 陈雯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院感染监测与患者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设计数据表格记录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监测与患者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越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此外,还...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院感染监测与患者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设计数据表格记录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监测与患者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越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此外,还发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等因素对睡眠质量也有影响。本研究为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监测 患者睡眠质量 感染控制措施
下载PDF
基于脑电信号的无线可穿戴睡眠监测系统的研制
19
作者 康富豪 单洁滢 +5 位作者 李泽熙 刘亚男 叶继伦 张旭 刘春生 王凡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该研究研制了一款基于脑电信号的无线可穿戴睡眠监测系统,所采集的脑电信号无线发送至PC端或手机蓝牙APP上实时显示。系统体积小、功耗低、重量轻,可佩戴在患者前额,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可推广应用于家庭睡眠监测的场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 该研究研制了一款基于脑电信号的无线可穿戴睡眠监测系统,所采集的脑电信号无线发送至PC端或手机蓝牙APP上实时显示。系统体积小、功耗低、重量轻,可佩戴在患者前额,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可推广应用于家庭睡眠监测的场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该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与行业相关医疗器械专用标准进行对照,测量结果均优于该专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 脑电 睡眠监测
下载PDF
微管结合蛋白tau互作蛋白的筛选
20
作者 王雄雄 张圣权 +1 位作者 孙静 毛传樨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Tau作为微管相关蛋白,对微管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在体内找到与tau互作的基因,我们以具有粗糙眼的tau高表达果蝇为模型,进行遗传学筛选。以具有粗糙眼的tau高表达果蝇为背景,采用RNA干扰手段来下调前期肌肉系统筛选出具有微管异常... Tau作为微管相关蛋白,对微管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在体内找到与tau互作的基因,我们以具有粗糙眼的tau高表达果蝇为模型,进行遗传学筛选。以具有粗糙眼的tau高表达果蝇为背景,采用RNA干扰手段来下调前期肌肉系统筛选出具有微管异常表型的基因,观察粗糙眼的变化,从而找出与tau互作的候选基因。发现雌雄果蝇有粗糙眼表型的有11株。为了研究粗糙眼表型是否对发育造成影响,通过免疫染色观察眼睛的成虫盘凋亡。发现在11株粗糙眼表型中有5株凋亡细胞数量增加,1株凋亡细胞数量减少,其他无变化。同时,我们对粗糙眼增强的基因型进行睡眠监测,发现有一株RNAi对于光线改变不敏感。因此,我们猜测该基因可能与tau有互作,这对我们找出新的微管调控因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 微管 粗糙眼 凋亡 睡眠监测 果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