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古籍智慧化服务实践探讨——以古典小说续作研究场景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春磊 姚啸华 +2 位作者 张宏玲 刘英捷 沈立力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8-68,共11页
新时代古籍智慧化服务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古籍智慧化服务场景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古籍智慧化服务场景发展演进路径,以上海图书馆的古典小说续作研究服务场景构建为例,分析构建... 新时代古籍智慧化服务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古籍智慧化服务场景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古籍智慧化服务场景发展演进路径,以上海图书馆的古典小说续作研究服务场景构建为例,分析构建中的难题。本文结合实践和技术发展特点,对利用数字人文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时代古籍智慧化服务进行深入思考,建议积极利用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解决古籍智慧化服务实践问题,加强古籍文本语料库建设,探索知识组织新模式,建立共同生态,促进古籍智慧化服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智慧化服务场景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古典小说续作 《水浒传》
下载PDF
论《水浒传》对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
2
作者 赵兴勤 赵韡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1,124,共12页
通俗小说与戏曲,是一对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姊妹艺术。其成熟的时间节点,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段,又均是面向市井大众,在互为借鉴、相互融合的平行发展中,各自完善并成就了自身。《水浒传》在情节结撰、人物塑造等方面,从戏曲尤其是元杂剧... 通俗小说与戏曲,是一对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姊妹艺术。其成熟的时间节点,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段,又均是面向市井大众,在互为借鉴、相互融合的平行发展中,各自完善并成就了自身。《水浒传》在情节结撰、人物塑造等方面,从戏曲尤其是元杂剧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从“自道行藏”到“代人画像”,从场景追叙到现场摹画,小说家通过对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与超越,塑造出“各有光景”的鲜活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戏曲 小说 借鉴
下载PDF
武侠小说视域下《水浒传》武松侠客形象探析
3
作者 汪军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63,共6页
中国对侠客的抒写由来已久,侠客形象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虚构的小说化过程。《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常被认为是半历史半虚构的英雄传奇,但其实也是一部武侠小说。《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多具有侠客形象的特点,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个... 中国对侠客的抒写由来已久,侠客形象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虚构的小说化过程。《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常被认为是半历史半虚构的英雄传奇,但其实也是一部武侠小说。《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多具有侠客形象的特点,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以武侠小说为研究视角,从侠客武艺、行侠武器、侠客情怀诸方面,结合《水浒传》小说文本进行分析,解读武侠小说视域下的武松侠客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水浒传》 武松 侠客形象
下载PDF
中国(梁山)天下水浒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立 任乾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0-132,共3页
2010年10月"天下水浒论坛"会议讨论的问题有:毛主席对《水浒传》的理解和应用;《水浒传》版本、作者和成书背景;《水浒传》艺术成就及其源流;《水浒传》人物真实性及梁山遗迹、梁山遗址的开发问题;《水浒传》研究的新动向和... 2010年10月"天下水浒论坛"会议讨论的问题有:毛主席对《水浒传》的理解和应用;《水浒传》版本、作者和成书背景;《水浒传》艺术成就及其源流;《水浒传》人物真实性及梁山遗迹、梁山遗址的开发问题;《水浒传》研究的新动向和对《水浒传》的贬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古代小说 学术动态 水浒研究 学术史
下载PDF
《水浒传》创作成功的历史原因 被引量:4
5
作者 齐裕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9-93,共5页
历史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历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既于史有据,又十分简略,给历史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对文艺家来说,却提供了方便,不必受史实的束缚,想象虚构,自由发挥。其次,宋江起义既反对政府,后又... 历史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历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既于史有据,又十分简略,给历史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对文艺家来说,却提供了方便,不必受史实的束缚,想象虚构,自由发挥。其次,宋江起义既反对政府,后又投降朝廷,去镇压方腊起义,而且,经过宋、金、元这段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才创作成书,这为《水浒》创造了一个可以多元创作和评论的广阔天地,一个可以生存、传播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载 《水浒传》 古典小说
下载PDF
《水浒传》中林冲的人物叙事及其审美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云涛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9-42,共4页
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林冲的故事在《水浒传》这一小说叙述文本中,在由一系列官逼民反的故事事件所组成的这条重大故事线上,只是一个点而已,火并王伦是小说叙事中的一个关键性事件,林冲在整部小说叙事中的意义即在于此,但一旦这一事件完... 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林冲的故事在《水浒传》这一小说叙述文本中,在由一系列官逼民反的故事事件所组成的这条重大故事线上,只是一个点而已,火并王伦是小说叙事中的一个关键性事件,林冲在整部小说叙事中的意义即在于此,但一旦这一事件完成,在以后的小说故事中也就再也没有林冲的位置了,对读者来说,林冲的故事才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然而正是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使林冲的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张力和无限发展的空间,读者可以通过自由地发挥想象,来演绎其故事事件的未完成性,从而使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和审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林冲 小说叙事 审美
下载PDF
论史书写作对金圣叹小说评点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晓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
中国传统的史书写作以及明代的野史观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评点中除了不自觉地将《水浒传》作为史书来看待,还引入史学笔法,由此产生的对《水浒传》以及宋江诸人形象的新价值取向,无疑使中国传统小说人物批评有了新... 中国传统的史书写作以及明代的野史观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评点中除了不自觉地将《水浒传》作为史书来看待,还引入史学笔法,由此产生的对《水浒传》以及宋江诸人形象的新价值取向,无疑使中国传统小说人物批评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其在评点修改《水浒传》时是在多数虚构的情况下,试图用史笔来对虚构小说进行修改,但又不过分囿于史书的框架,这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与评点的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史书写作 小说删改
下载PDF
文献传播学视阈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温庆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基于文献传播学的古代小说研究,可从文献及其载体的文本信息源、写作者、文献传递者、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及传播环境等加以展开。不仅要重视古代小说文献本身的存在状态与动态变化,也要注意古代小说的文献载体形式及不同载体间的文本异... 基于文献传播学的古代小说研究,可从文献及其载体的文本信息源、写作者、文献传递者、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及传播环境等加以展开。不仅要重视古代小说文献本身的存在状态与动态变化,也要注意古代小说的文献载体形式及不同载体间的文本异同。同时,亦应探讨文献载体的传播途径与内容阐述对古代小说流布的影响,关注历代制度政令、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的变化对古代小说文献及其载体传播生态的影响。当文献的载体形式及其动态变化、记录的版本与记录内容的真伪、文献记载所提到的人事及其与时代的关联性等信息,可被确定或大致确定时,即可据以探讨古代小说尤其是通俗章回小说的成书时间、作者问题、版刻系统、传播历程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传播学 古代小说 《水浒传》 《随园诗话》
下载PDF
“乱自上作”与“儒自下毁”——《水浒传》与《儒林外史》中的“四进”开篇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3
9
作者 樊庆彦 司若兰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儒林外史》"篇法仿《水浒传》",其开篇出场的周进、范进显然是从《水浒传》王进与史进师徒二人演化而来,此四人姓名皆有深意。王进与史进体现了"王道倾颓、庶人议史"的社会现实,周进与范进则暗喻八股取士的弊端... 《儒林外史》"篇法仿《水浒传》",其开篇出场的周进、范进显然是从《水浒传》王进与史进师徒二人演化而来,此四人姓名皆有深意。王进与史进体现了"王道倾颓、庶人议史"的社会现实,周进与范进则暗喻八股取士的弊端早已深入"一粥一饭"的生活常态中。"四进"的命名分别表达了两书作者"乱自上作"与"儒自下毁"的儒学观,亦可从中透视两部作品反映的思想视野、师徒观念及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儒林外史》 “四进” 开篇 文化意蕴
下载PDF
金圣叹的小说结构技巧论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缉熙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年第3期82-83,88,共3页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着力探讨了长篇小说的结构技巧。首先,小说结构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小说结构应具有形式美。我们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当今的长篇小说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金圣叹 小说 结构技巧论 美学 情节 人物 形式美
下载PDF
“混沌乾坤”是如何造成的?——《水浒传》气候、地理描写错误问题新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纪德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28,共8页
《水浒传》在描写长江以北的时令气候、地理方位时出现了不少错误。这些错误的产生当与《水浒传》脱胎于民间说书有一定关系。受口头文学叙事惯例的影响,说《水浒传》的艺人习惯于采用程式化的韵文套语来描写气候风物,这样就难免会出现... 《水浒传》在描写长江以北的时令气候、地理方位时出现了不少错误。这些错误的产生当与《水浒传》脱胎于民间说书有一定关系。受口头文学叙事惯例的影响,说《水浒传》的艺人习惯于采用程式化的韵文套语来描写气候风物,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至于其地理描写的错误,则与《水浒传》"聚合式"的成书方式有关。《水浒传》的集撰者为了将各地流传的宋江故事聚合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有意选择了以山东梁山的水浒故事为核心来吸聚其他地区流行的好汉故事的做法,这样就难免要做一些地理方位上的腾挪或改变,而不管其是否符合实际的地理状况。因此,对于这样一部基于口头传统、累积聚合而成的英雄传奇,似乎不宜以考证的眼光审视其气候与地理描写存在的错误,也不宜以此作为实证的材料来证明其作者是一个不懂江北气候、地理状况的南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时令气候 地理方位 口头叙事 “聚合式”成书
下载PDF
眩惑中的下意识叙事——浅论明代早期长篇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树民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3-87,共5页
本文力图揭示介入早期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的心理机制。这些作家具有鲜明的"子史"人格,作为小说创作主体的人格反而缺失,导致了当时小说家的缺位。在书商、市场和读者的影响下作家的精神在特定时空中暂时的"下野&... 本文力图揭示介入早期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的心理机制。这些作家具有鲜明的"子史"人格,作为小说创作主体的人格反而缺失,导致了当时小说家的缺位。在书商、市场和读者的影响下作家的精神在特定时空中暂时的"下野",以及因惊"奇"而出现的眩惑,都一定程度改变了自己的现实人格,逐渐与文体要求达成一致。在创作过程中,面对的特定题材,使作家的自觉意志再次改变,最终完成小说家人格的嬗变。早期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作家的一场眩惑中的七采梦。这些小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往往也因作家的眩惑而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长篇小说
下载PDF
《水浒传》续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13
作者 宋金民 朱秀敏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9-91,共3页
《水浒传》续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续书研究形式本身的局限性阻碍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致使目前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难有所突破。而"水浒小说"研究弥补了《水浒传》续书研究的不足,研究更加客观、准确... 《水浒传》续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续书研究形式本身的局限性阻碍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致使目前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难有所突破。而"水浒小说"研究弥补了《水浒传》续书研究的不足,研究更加客观、准确,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并对其他母题小说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小说 水浒传 续书
下载PDF
两位英雄结局对《水浒传》成书时代的有限界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廷亮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7-50,共4页
《水浒传》中对于李俊、凌振的结局的安排含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这些时代印记是界定《水浒传》成书时代的有力内证,只要细致地探讨暹罗国的由来及火药局设立的时间,就能够很自然地将《水浒传》成书时代的上限定格在明代永乐初年。
关键词 暹罗 火药局 《水浒传》 成书年代
下载PDF
论水浒小说是政治小说
15
作者 宋金民 《德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1-53,58,共4页
1898年12月,"政治小说"这一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文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政治小说是梁启超在1902年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但根据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界定,现存的第一部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就是政... 1898年12月,"政治小说"这一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文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政治小说是梁启超在1902年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但根据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界定,现存的第一部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就是政治小说,并且所有的水浒小说都是政治小说。因此,中国不仅不乏政治小说,而且政治小说产生的时间最晚也应该提前至《大宋宣和遗事》产生的宋元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小说 政治小说 水浒传 新水浒 荡寇志
下载PDF
小说序跋与《水浒传》在清代的接受
16
作者 王军明 张军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受制于清廷的文化政策和时代思潮的理学化,《水浒传》在清代的接受一直处于被遏制的境地。小说序跋是清代文学阐释的重镇,而序跋者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立场和对水浒禁毁令的毁誉,在评价《水浒传》时,表现出了鲜明的对立观点。"诲盗... 受制于清廷的文化政策和时代思潮的理学化,《水浒传》在清代的接受一直处于被遏制的境地。小说序跋是清代文学阐释的重镇,而序跋者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立场和对水浒禁毁令的毁誉,在评价《水浒传》时,表现出了鲜明的对立观点。"诲盗说"与"尚义说"的二元冲突对立成为清代解读《水浒传》的重要两极,进而奠立了清代《水浒传》接受的两条截然相反的阐释路径。《水浒传》序跋的商业化解读不仅远离了对艺术真善美永恒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将文学引向一味迎合受众的深陷俗滥泥潭的不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小说序跋 《水浒传》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百年“嘉靖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17
作者 许勇强 李蕊芹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9-143,共5页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比较权威和主流的观点,但反对的声音亦未销声匿迹。近30年来以张国光、石昌渝等为代表学者提出的嘉靖说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并得到不少学人的响应,大有取代元末明初说之势。文章在...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比较权威和主流的观点,但反对的声音亦未销声匿迹。近30年来以张国光、石昌渝等为代表学者提出的嘉靖说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并得到不少学人的响应,大有取代元末明初说之势。文章在爬梳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嘉靖说的学术源流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成书时间 嘉靖说 学术史
下载PDF
从小说叙事视角还原《水浒传》“滥杀”
18
作者 刘夏辉 董敏 赵永泉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0年第5期125-127,共3页
《水浒传》中存在着大量的"滥杀"情节描写。从小说文本的角度去观照这个问题,"滥杀"情节存在的原因有:一是历史事实在小说文本中的遗迹,二是继承于话本及杂剧,三是小说的浓厚的神学色彩,四是文人在水浒故事的艺术... 《水浒传》中存在着大量的"滥杀"情节描写。从小说文本的角度去观照这个问题,"滥杀"情节存在的原因有:一是历史事实在小说文本中的遗迹,二是继承于话本及杂剧,三是小说的浓厚的神学色彩,四是文人在水浒故事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具有的"暴力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滥杀”情节 小说文本 农民战争
下载PDF
《水浒传》人物姓名深层意蕴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尕才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受小说史观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命名讲究来历,虚构者少。但这种情况到《水浒传》开始发生变化,作者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某些人物姓名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使其突破了符号性、特指性而暗示了小说创作意图、思想倾向和在小说叙事... 受小说史观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命名讲究来历,虚构者少。但这种情况到《水浒传》开始发生变化,作者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某些人物姓名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使其突破了符号性、特指性而暗示了小说创作意图、思想倾向和在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作用,因而具有深层意蕴。《水浒传》顺应了历史潮流,对此后明清小说人物命名方式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因为是首倡者,史无前例,所以手法还不成熟,隐蔽性很强,有时候甚至显得似有似无,难以把握,解读时必须小心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人物命名 姓名 深层意蕴 小说史观
下载PDF
潘金莲与玛格丽特形象比较
20
作者 彭雅英 《莆田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3-67,共5页
论述潘金莲是《水浒传》中人尽皆知的淫妇形象,玛格丽特是海明威作品中最彻底的妖妇,作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的坏女人经典,海明威和施耐庵赋予的这两位女性形象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通过分析二者人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可给21世... 论述潘金莲是《水浒传》中人尽皆知的淫妇形象,玛格丽特是海明威作品中最彻底的妖妇,作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的坏女人经典,海明威和施耐庵赋予的这两位女性形象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通过分析二者人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可给21世纪的现代女性一些启示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海明威 施耐庵 小说 潘金莲 玛格丽特 坏女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