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intaining healthy rivers and lakes through water diversion from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in Taihu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Wu Haoyun Hu Ya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3期36-43,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Taihu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an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rationality of the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in solving the water problem and establishing a harmonio... On the basis of the Taihu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an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rationality of the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in solving the water problem and establishing a harmonious eco-environment in the Taihu Basin is performed. The water quantity and water quality conjunctive dispatching 'decisi"ofi-makifig support system, which ensures flood control, water supply and eco-aimed dispatching, is built by combining the water diversion with flood control dispatching and strengthening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With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assessment, 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the -integrated basin management format, further developing water diversion and improving the hydraul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ystem and water monitoring system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maintain healthy rivers and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Taihu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u Basin 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healthy rivers and lakes
下载PDF
Wet-Dry Runoff Correlation in Western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HUANG Xiao-rong ZHAO Jing-wei YANG Peng-p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592-603,共12页
The We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trans-basin diversion project to transfer water from the upstream Yangtz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water-exporting area), to the upstrea... The We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trans-basin diversion project to transfer water from the upstream Yangtz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water-exporting area), to the upstream of the Yellow River(waterimporting area). The long-term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4 stream gauging stations in the Western Route area and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pre-whitening approach, non-parametric test, Bayes, law, variance analysis extrapolation, and Wavelet Analysis ar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stream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streamflow time series cross-correlations, wetness-dryness encountering probability, and periodicities that occurred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exporting area, waterimporting area, and the stretch downstream of the water-exporting have synchronization in high–low flow relationship, whereas they display nonsynchronization in long-term evolution. This corresponds to the complicated and variable climate of the plateau region. There is no obvious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rend in runoff at any gauging station. The best hydrological compensation probability for rivers where water is diverted is about 25% to 10%, and those river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diversion are the Jinsha and Yalong rivers. Prope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ompensation reservoirs for the water-exporting area and stretch downstream of the waterexporting area can increase the hydrological compensation possibility from water-exporting area to the water-importing area, and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stretch of river downstream of the waterexport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径流相关 西线区域 跨流域引水工程 出口区域 干湿 中国 径流时间序列
下载PDF
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关键科学问题
3
作者 王煜 彭少明 +1 位作者 郑小康 尚文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枯水遭遇—水危机形成—跨流域调水潜力—多线路成网互济—极端枯水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中亟需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总体研究框架,提出该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变化环境下长江、黄河极端枯水遭遇规律与空间变异机制,水危机风险多链路传导与复合影响定量评估,极端枯水下跨流域调水挖潜增供,长江和黄河跨流域联合调配与多线路互济精细化调控、极端枯水下流域水资源韧性提升优化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枯水 枯水遭遇 水危机 跨流域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系统韧性 南水北调 黄河 长江
下载PDF
高海拔季节冻土区完全融化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适用性
4
作者 张海生 翁白莎 +3 位作者 严登华 栾清华 李文文 邓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7,358,共12页
以怒江源区那曲流域为例,基于4个试验场完全融化期(6—9月)的土壤体积含水量(0.15~0.51 cm^(3)/cm^(3))和土壤基质势数据(0~200 kPa)实测数据,选择Van Genuchten(VG)、Brooks-Corey(BC)和Campbell 3个模型进行拟合,以均方根误差ERMS和... 以怒江源区那曲流域为例,基于4个试验场完全融化期(6—9月)的土壤体积含水量(0.15~0.51 cm^(3)/cm^(3))和土壤基质势数据(0~200 kPa)实测数据,选择Van Genuchten(VG)、Brooks-Corey(BC)和Campbell 3个模型进行拟合,以均方根误差ERMS和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分析3个模型对高海拔季节冻土区不同土层和不同土壤质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VG模型(平均R2为0.992,平均ERMS为0.006 cm^(3)/cm^(3))的拟合效果优于BC模型(平均R2为0.972,平均ERMS为0.019 cm^(3)/cm/3)和Campbell模型(平均R2为0.984,平均ERMS为0.014 cm^(3)/cm^(3));但是在不同土层和不同土壤质地情况下模型的适用性有所区别,VG模型更适用于壤土和壤质砂土(平均R2为0.987,平均ERMS为0.008 cm^(3)/cm^(3))以及土壤深层(10~35 cm土层,平均R2为0.990,平均ERMS为0.007 cm^(3)/cm^(3)),Campbell模型更适用于砂质壤土(平均R2为0.985,平均ERMS为0.009 cm^(3)/cm^(3))以及土壤表层(5 cm土层,平均R2为0.993,平均ERMS为0.006 cm^(3)/cm^(3)),BC模型在不同条件下都不是最优模型;参数θr取值大小会显著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形状。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高海拔季节冻土区的土壤水分运动特性以及中华水塔区的水源涵养作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模型优选 土壤质地 Van Genuchten模型 那曲流域
下载PDF
调水工程建设期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分析——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例
5
作者 何山 王辉 +4 位作者 程卫帅 刘渊 范嘉懿 王永强 桑连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例,在确定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安全、进度、投资的单项风险;在考虑工程建设期安全、进度、投资的相互影响后,基于改进的综合风险评价方法分析安全-... 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例,在确定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安全、进度、投资的单项风险;在考虑工程建设期安全、进度、投资的相互影响后,基于改进的综合风险评价方法分析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结果表明:当分析单项风险时,安全、进度和投资风险的评价结果均为一般风险;当分析系统风险时,得到安全风险>进度风险>投资风险;进一步分析指标体系中的准则层和指标层,安全风险的现场风险中施工技术方案风险排序第一,是后续风险管控的重点。本研究为提高工程建设期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的可靠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出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风险 改进综合风险评价法 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 调水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多目标水量优化调度
6
作者 宋志红 刘渊 +5 位作者 江生金 蒋恒 方俊 陈钊 王永强 王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涉及河道、闸泵、管道和调蓄水库,约束条件复杂,常规的优化调度算法难以搜索可行解,求解效率低。选用受水区缺水率平均值最小、泵站总抽水量最小和受水区缺水率标准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从供水保障、供水成本和公平...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涉及河道、闸泵、管道和调蓄水库,约束条件复杂,常规的优化调度算法难以搜索可行解,求解效率低。选用受水区缺水率平均值最小、泵站总抽水量最小和受水区缺水率标准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从供水保障、供水成本和公平性角度构建多目标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基于可行搜索思路,结合逆序演算和顺序演算过程对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引入决策系数,通过映射关系使搜索空间保持在可行域中,结合多目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NSGA-II)进行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并采用熵权法进行方案优选。结果表明,基于可行搜索的NSGA-II算法能够有效求解复杂调度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综合考虑多个目标的最优方案相对单目标方案更加合理,结果可为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可行搜索 多目标 水量优化调度 NSGA-II算法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设计与开发
7
作者 李赫 刘进翰 +3 位作者 左其亭 甘容 王辉 冯跃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从而实现地理信息服务、供需水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调度等功能,实现水量分配可视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和跨流域调水管控一体化。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解决了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跨流域调水的配置难题,为受水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水资源调配系统 Spring Boot框架 Vue框架 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 水资源和谐配置
下载PDF
长江苏州段水质变化及七浦塘引水对阳澄湖水质影响分析
8
作者 谢茂嵘 刘帅 +5 位作者 吕文 孙捷琼 史书 白瑞泉 沈逸 张冲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根据2019—2022年长江苏州段水质各指标数据,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年7月份的水质质量最差,超标主要项目为氨氮和溶解氧;夏季的水质较其他季节稍差,超标主要项目为溶解氧;2022年水质较前几年好转,Ⅱ类水断面占比上升,不达标月份减少... 根据2019—2022年长江苏州段水质各指标数据,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年7月份的水质质量最差,超标主要项目为氨氮和溶解氧;夏季的水质较其他季节稍差,超标主要项目为溶解氧;2022年水质较前几年好转,Ⅱ类水断面占比上升,不达标月份减少,测次达标率集中在90%以上。溶解氧、总磷、总氮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溶解氧和总氮的含量冬春较高,夏秋较低;总磷变化规律则相反,冬春较低,夏秋较高。七浦塘引水工程对周边地区水质改善明显,七浦塘与阳澄湖引水期溶解氧、氨氮和总磷均显著优于排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季节性变化 七浦塘引水 阳澄湖水质 长江苏州段
下载PDF
入太湖污染物通量削减目标下水工程调控优化探究
9
作者 秦灏 柳子豪 +2 位作者 姚杰夫 唐仁 吴小靖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3,共9页
入湖污染物通量削减,一直是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新孟河作为现状唯一一条可以直接连接长江与太湖流域上游区域腹部的流域性重要河道,前期工作发现,在新孟河工程实施后,随着引长江清水进入太湖,湖西区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得到明显改... 入湖污染物通量削减,一直是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新孟河作为现状唯一一条可以直接连接长江与太湖流域上游区域腹部的流域性重要河道,前期工作发现,在新孟河工程实施后,随着引长江清水进入太湖,湖西区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总体入太湖的污染物通量也进一步增加。在新孟河工程即将常态化运行的背景下,针对工程运行后湖西区入湖污染物通量仍可能进一步增加的难点问题,通过灵活调整工程调度,合理部署区域产水出路,计划增加沿江口门排水机会,利用新孟河向长江排水,以拉动腹部地区水质差的本地产水由东入太湖转而北排长江,从而有效削减入太湖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新孟河工程现状调度,典型平水年(p=50%)时可以通过新孟河排江水量新增4.68亿m^(3),湖西区入湖氨氮通量较现状调度方案削减184 t/a、总磷入湖通量削减35.5 t/a,说明优化后的水工程调度方案是利用水利工程调度实现入湖污染物通量削减的可行性措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通量 水利工程调度 新孟河 太湖
下载PDF
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分析——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例
10
作者 余姚果 赵子昂 +3 位作者 陈喆 蒋恒 郭深深 陈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8,共8页
从交通事故风险、污水排入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方面识别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源,建立适应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等级评价模型,综合评估7个评价河段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等级。结果表明:2个评... 从交通事故风险、污水排入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方面识别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源,建立适应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等级评价模型,综合评估7个评价河段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等级。结果表明:2个评价河段的风险等级为重大(Ⅱ级),5个评价河段的风险等级为较大(Ⅲ级)。从降低风险源危险性、提高风险控制有效性等方面提出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管控对策措施。本研究为降低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提供了支撑,对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保障受水区供水安全、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引江济淮工程 突发水污染事件 风险评价 风险管控
下载PDF
基于A-NSGA-Ⅲ的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洁 王沛霖 +2 位作者 王辉 袁建文 左其亭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9,共9页
为优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配置,构建了以经济效益最大、缺水量最小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改进的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NSGA-Ⅲ)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优选出了4种侧重不同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 为优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配置,构建了以经济效益最大、缺水量最小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改进的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NSGA-Ⅲ)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优选出了4种侧重不同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淮水的引入可极大地缓解受水区供需矛盾,规划年2030年、2040年缺水率可分别降至10.43%、5.47%,并有助于优化供水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耦合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度最大的方案4为最优方案,方案4规划年地下水供水占比分别下降至53.32%、46.59%;A-NSGA-Ⅲ在解决多目标高维水资源配置问题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优化方案可为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耦合协调 A-NSGA-Ⅲ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膨胀土地段渠坡生态处治技术
12
作者 龚壁卫 许晓彤 胡波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6-1012,共7页
围绕引江济淮工程膨胀土地段河渠边坡水泥改性土换填层易碱化板结、植物难以生长和局部弱膨胀土渠坡的简化处理等工程实际问题,以生态优先、技术创新为原则,采用现场试验、室内单元体测试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研发一... 围绕引江济淮工程膨胀土地段河渠边坡水泥改性土换填层易碱化板结、植物难以生长和局部弱膨胀土渠坡的简化处理等工程实际问题,以生态优先、技术创新为原则,采用现场试验、室内单元体测试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研发一种改善水泥改性土种植效果的生态基材,提出一种新型膨胀土双层护坡结构,并研究提出根据实际土层膨胀特性和含水状态进行弱膨胀土边坡的处理原则。现场中试和运用效果表明:研发的生态基材能适应水泥改性土的种植需要,使边坡实现良好的绿化效果,双层护坡结构较好地实现了膨胀土边坡防止降雨入渗和水分蒸发的双重防护要求;同时,还可利用砂土层的压重效果,抑制土层的膨胀变形。研究成果为引江济淮的工程设计和后期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膨胀土地段渠坡生态处治探寻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 膨胀土 生态修复 水泥改性土 双层护坡结构
下载PDF
沙颍河下泄污水的降解与稀释特性对西淝河取水口水质的影响
13
作者 陈咏诗 朱海 +4 位作者 杨旭 陈瀚 徐津 唐洪武 王玲玲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6,共8页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沙颍河污水的排放,保证西淝河线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基于MIKE11建立了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氨氮为水质指标,分析了污水下泄过程中污染物的降解与稀释特性对西淝河取水口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汛前随着支干流...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沙颍河污水的排放,保证西淝河线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基于MIKE11建立了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氨氮为水质指标,分析了污水下泄过程中污染物的降解与稀释特性对西淝河取水口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汛前随着支干流量比增加,污染团从主要受降解作用为主过渡到稀释作用为主;汛初下泄的污水主要依靠干流的稀释作用降低质量浓度;当沙颍河在汛前和汛初的下泄污水流量分别大于淮干流量的10%和7%时,取水口水质有超Ⅲ类水的风险;取水口氨氮质量浓度与支干流量比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二者的拟合效果与污染团受干流稀释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降解 稀释 水质 引江济淮工程 西淝河取水口 沙颍河
下载PDF
引江济太沿程小型过水湖泊典型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14
作者 过子怡 盛根明 +3 位作者 冯君逸 陶红 李飞鹏 陈瑞弘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为明晰引江济太沿程上小型过水湖泊漕湖中典型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通过对河湖系统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Co、Ni、Cu、Zn、Cd、Pb、Sb和Hg)的含量分析,研究和分析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 为明晰引江济太沿程上小型过水湖泊漕湖中典型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通过对河湖系统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Co、Ni、Cu、Zn、Cd、Pb、Sb和Hg)的含量分析,研究和分析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o、Cr和Pb外,其余6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Cd约是背景值的12.38倍,污染最为严重;重金属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漕湖入湖口、圩区口、东西向中线附近以及支流口(CH11)处。地累积指数和潜在风险指数表明Cd为中污染,Zn、Sb和Hg表现为低污染水平;Cd作为主要的环境风险因子,表现为极高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整体表现为高风险水平。漕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受周边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影响较大,Cd的污染与工业生产、引水和农业面源等关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漕湖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富集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夏季典型风场下引江济太工程对贡湖湾水动力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王文康 徐世凯 +2 位作者 赵金箫 丁文浩 王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6,90,共5页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对贡湖湾水动力特征的影响规律,以贡湖湾为例,基于太湖风生流物理模型分析了夏季典型风场下不同风速和望虞河引水流量作用时对贡湖湾的水动力特征影响范围和湾内垂向流速、平面环流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望虞河...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对贡湖湾水动力特征的影响规律,以贡湖湾为例,基于太湖风生流物理模型分析了夏季典型风场下不同风速和望虞河引水流量作用时对贡湖湾的水动力特征影响范围和湾内垂向流速、平面环流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望虞河引水流量的变化对贡湖湾水动力特征的影响范围主要在近区和中区,对大太湖影响较小;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能显著改变近区和中区内望虞河出口轴线上的垂向流速分布特征,但对交界断面处垂向流速分布特征无影响;贡湖湾内平面环流特征受风速和引水流量的共同影响,风速和引水流量的变化对平面环流的面积、位置和形状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引江济太工程对贡湖湾水环境的影响提供水动力方面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工程 贡湖湾 风生流 水动力 物理模型
下载PDF
考虑湖泊来水结果的分层耦合水量调度模型研究
16
作者 王旨祥 王超 +3 位作者 雷晓辉 金鹏宇 孙嘉辉 崔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76,共8页
引江济淮工程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提高工程利益等问题,向河南段供水的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引江济淮工程供水侧及需水侧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菜子湖、巢湖和瓦埠湖的调蓄能力反向优化渠首引江水量,正向优化分... 引江济淮工程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提高工程利益等问题,向河南段供水的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引江济淮工程供水侧及需水侧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菜子湖、巢湖和瓦埠湖的调蓄能力反向优化渠首引江水量,正向优化分水口门的取用水过程,采用模拟模型和正反双向优化模型分层耦合的形式,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来构建引江济淮工程中长期水量调度模型。针对来水情况和用水需求两部分构建典型年调度情景集合,基于不同水平年各湖泊来水预报结果,口门需水过程及工程约束条件,采用引入自适应参数修正机制的差分进化算法及逐步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此制定引江济淮工程年水量调度方案。以2030年规划水平年丰水年为例对分层耦合水量调度模型及常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分层耦合水量调度模型优化了湖泊调蓄过程并对湖泊水位进行约束,故该模型在引江水量、受水区缺水量及湖泊利用程度方面效果更优。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满足分水口门用水计划的基础上,降低了湖泊弃水量,同时湖泊末水位偏差值较小,逐旬水位变幅多保证在0.1 m内并使湖泊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该模型得到的年水量调度方案能有效的利用当地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引江济淮工程运行调度和调度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 年水量调度模型 分层耦合 湖泊来水预报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段中分层减压控制闸布置与体型研究
17
作者 陈维江 石海峰 +4 位作者 李春阳 姜治兵 左丽 任坤杰 杨青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6-1133,共8页
引江补汉工程段中控制方案将控制闸设置在164 km处,以避免局部段内压过高的问题,主要从水动力特性的角度论证洞线总体布置及控制闸布置与体型的合理性。采用一、三维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型开展相关研究:一维水锤数学模型... 引江补汉工程段中控制方案将控制闸设置在164 km处,以避免局部段内压过高的问题,主要从水动力特性的角度论证洞线总体布置及控制闸布置与体型的合理性。采用一、三维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型开展相关研究:一维水锤数学模型用于闸门启闭过程的全线水力过渡过程分析,通过优化计算,得到相对较优的闸门启闭过程,同时为控制闸段的三维数模与物理模型提供边界条件;三维水气两相流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模拟分析闸室与调流池流态与水面波动、中孔溢流面压力分布等水力指标,同时为一维数学模型提供控制闸泄流能力曲线。结果表明:当控制中孔弧形门以先慢后快的三阶段变速率过程开启时,可将全线的最大水锤压力压值在规程允许范围内;中孔溢流面压力分布正常,调流池内水体消能充分,下有压洞进口前沿水面波动较小,未见吸气旋涡等不利流态。引江补汉工程工程采用段中分层减压控制的总体方案是可行的,控制闸布置与体型合理,研究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 减压控制闸 复合模型 过渡过程 水力特性
下载PDF
引江济太通道望虞河的水质变化特征及磷通量计算
18
作者 陈年浩 陆昊 +2 位作者 汪汇 刘彤 钱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56-60,63,共6页
基于2007—2021年望虞河流域的每月巡测水质数据和2个水利枢纽调水数据,以及2021年沿望虞河布设的13个采样点数据,分析望虞河—贡湖在引江济太工程下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结果表明,长江来水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 基于2007—2021年望虞河流域的每月巡测水质数据和2个水利枢纽调水数据,以及2021年沿望虞河布设的13个采样点数据,分析望虞河—贡湖在引江济太工程下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结果表明,长江来水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标准,西岸支流恶化望虞河水质,使得沿程水质变化特征复杂并抬升入湖污染负荷。2007—2021年引江济太调水期间,望虞河入湖的COD_(Mn)、TP相较长江来水分别上升40.2%和13.3%,长江来水本身也有导致贡湖水质恶化的风险。同期望虞河引江入湖磷通量累计1306.3 t,净通量237.5 t,对贡湖造成高磷素负荷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变化特征 磷通量 引江济太 望虞河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干旱遭遇风险
19
作者 宋志红 王辉 +4 位作者 景唤 魏令伟 江生金 王永强 王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6-1005,共10页
干旱遭遇会严重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效益发挥,为科学评估引江济淮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干旱遭遇风险,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和Copula理论构建水源区和受水区干旱指数的联... 干旱遭遇会严重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效益发挥,为科学评估引江济淮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干旱遭遇风险,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和Copula理论构建水源区和受水区干旱指数的联合分布,分析历史和未来两个区域干旱演变规律以及干旱遭遇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960—2020年水源区和受水区发生干旱的频率分别为27.32%和29.78%;未来情景下两个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均有明显增加,尤其高排放情景下特旱发生频率增加超过10%;非汛期水源区和受水区同时发生干旱的概率比汛期高5.49%;未来汛期和全年干旱遭遇频率预计有明显增加,非汛期干旱遭遇频率略有降低;在中高排放情景下(SSP2-4.5和SSP5-8.5),远期干旱遭遇频率相对更高。干旱遭遇风险增加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效益发挥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制定适应性策略,为调水工程正常运行管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 干旱遭遇 COPULA理论 干旱指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全喜 董炳江 +1 位作者 袁晶 朱玲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0-661,共12页
三峡及其上游干支流梯级水库建成运用后,大坝下游“清水下泄”引起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发生长时间、长距离的冲刷。2001-2021年期间宜昌至长江口已累计冲刷了50.3亿m^(3),需厘清河道冲刷对河势、防洪、航运等方面产生影响。分析表明:三峡... 三峡及其上游干支流梯级水库建成运用后,大坝下游“清水下泄”引起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发生长时间、长距离的冲刷。2001-2021年期间宜昌至长江口已累计冲刷了50.3亿m^(3),需厘清河道冲刷对河势、防洪、航运等方面产生影响。分析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势总体稳定,弯道段出现切滩撇弯、汊道段出现塞支强干等现象;河道槽蓄量的持续增加,进一步增大了河道调蓄和行洪能力,但水流顶冲点的变化和近岸河床的冲刷下切,使得河道崩岸频发,并影响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在河道冲刷、河势控制与航道工程综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航道条件总体得到改善,但河道不均衡冲刷使得坝下游砂卵石河段出现“坡陡流急”,沙质河段出现洲滩散乱、航槽移位等现象,影响航道条件;同流量下枯水位呈下降态势,逢极枯年份影响长江中下游用水安全;江湖关系发生新变化,“三口”分流道由原淤积转为冲刷,两湖湖区水位不同程度的降低,枯水位出现时间有所提前,不利于湖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实施枯水期补水调度和“压咸潮”调度以及长江口北支淤积减缓,对于遏制长江口咸潮入侵有利,入海泥沙显著减少引起长江口近岸河床冲刷,影响沿岸码头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中下游 水沙变化 河道冲淤 河势变化 防洪安全 江湖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