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n Seasonal Transportation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Mouth Effected by the Artificial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Nan QIAO Lulu +5 位作者 LI Guangxue ZHONG Yi SONG Dehai DING Dong GAO Fei JI Fengy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0-30,共11页
Since 2002, an artificial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AWSR) has been carried out, which largely reduced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into the Bohai Sea. Although the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 Since 2002, an artificial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AWSR) has been carried out, which largely reduced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into the Bohai Sea. Although the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Yellow River Mouth(YRM) has been observed and modeled intensively since AWSR, but preferentially for the non-storm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a three-dimensional current-wave-sediment coupled model, DHI-MIKE numerical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seasonal suspended-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YRM after the AWS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sediments in the YRM is dominated by wind and wave rather than river input. The major transport pathway of suspended-sediments is from the western Laizhou Bay to the Bohai Strait during the winter monsoon, especially in storm events. In addition, about 66% of the river sediments deposit within 30 km of the YRM, which is smaller than previous estimations. It suggests that the YRM has been eroded in recent dec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MOUTH artificial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MIKE suspended-sediment transport SEASONAL vari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on Lower Yellow River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国宾 司春棣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9年第2期113-120,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year 2002—2007,the effect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on the lower reaches,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year 2002—2007,the effect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on the lower reaches,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the river mouth area,the adjustment of river regime,the effect of river regulation projects and changes of flowing capacity of the channel are analyzed.It is revealed that the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is efficient to reduce deposition and improve the flowing capacity and the conditions of sediment trans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river control sediment transport
下载PDF
Estimating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d of the western route first stage project of China's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scheme for water exporting rivers
3
作者 MEN Bao-hu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re i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in basin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first largest river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However, water resources is very scarce in the basin ...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re i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in basin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first largest river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However, water resources is very scarce in the basin of the Yellow River, which is mainly located in Northern China. So the western route project of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scheme (WRP-SNWTS) aims to transfer water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he Yellow River. The area of WRP-SNWT,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main areas of Sichuan and the marginal area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sufficient water resources but fragil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WRP-SNWT to analyze the ecology water required. Based on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of from low elevation to high elevation, from small to large, from short to long and from easy to difficulty, the WRP-SNWT will be constructed through three stage projects. The western route first stage project of the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scheme (WRFST-SNWTS) is planned to transfer 4×10^9m^3/a from six tributaries of the Yalong river and from Dadu river to Jiaqu of Yellow River.. Daqu river and Niqu river are the branches of Xianshui river. Sequ river, Duke river, Make river and Ake river are the branches of Dadu river, which account for 65-70% of the total river run-off. It need more research and the rest run-off can satisfy channel ecology water required. According to analysis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d which mainly satisfy for aquicolous biology in water-exporting region, such as low air temperature. Fish and aquicolous biology main living from May to August, and rivers are iced up from December to March of next year, ecology water required mainly for fish and aquicolous biology. The flow criterion of Tennant method is modified. The ecology water required of WRFSP-SNWTS is estimated by the flow data of Zhuwo gauging station, Zhuba gauging station, Chuosijia gauging station and Zumuzu gauging station. 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ecology water required calculated by modified Tennant less 1 l percent than that of Tennant. This estimating result can supply more water resources for transferring to Yellow River. Meanwhile, this can supply gist for research transferring water of WRFSP-SNW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western route first stage project of the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scheme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d Tennant method
下载PDF
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in lower Yellow River during later sediment-retaining period of Xiaolangdi Reservoir 被引量:5
4
作者 Shao-lei Guo Dong-po Sun +1 位作者 En-hui Jiang Peng Li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8-84,共7页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has entered the later sediment-retaining period, and new sediment transport phenomena and channel re-estab- lishing behaviors are appearing. A physical model test was used to forecast the scou...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has entered the later sediment-retaining period, and new sediment transport phenomena and channel re-estab- lishing behaviors are appearing. A physical model test was used to forecast the scouring and silting trends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ed on water and sediment data from the lower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60 to 2012, and using a statistical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in sediment-laden flows with different discharges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tional 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is necessary to avoid silting in the later sediment-retaining period. The combination of 3 000 m^3/s 〈 Q 〈 4 000 m^3/s and 20 kg/m^3 〈 S 〈 60 kg/m^3 (where Q is the discharge and S is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t the Huayuankou section is considered an optimal combination for 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yellow river Xiaolangdi Reservoir 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Later sediment-retaining period
下载PDF
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煜 彭少明 +1 位作者 郑小康 尚文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枯水遭遇—水危机形成—跨流域调水潜力—多线路成网互济—极端枯水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中亟需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总体研究框架,提出该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变化环境下长江、黄河极端枯水遭遇规律与空间变异机制,水危机风险多链路传导与复合影响定量评估,极端枯水下跨流域调水挖潜增供,长江和黄河跨流域联合调配与多线路互济精细化调控、极端枯水下流域水资源韧性提升优化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枯水 枯水遭遇 水危机 跨流域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系统韧性 南水北调 黄河 长江
下载PDF
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指标及输沙水量研究
6
作者 李小平 田勇 +1 位作者 张翠萍 王方圆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输沙水量与排沙比及流量含沙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高效输沙流量和含沙量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在现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条件下,计算了满足高效输沙要求的流量与含沙量搭配指标。提出了维持下游河道全年一定冲淤水平的利津断面狭义输沙水量计算方法,当进入下游年沙量为3亿t时,维持下游河道全年冲淤平衡的利津断面洪水输沙水量为56.2亿~69.6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输沙指标 单位输沙水量 狭义输沙水量 黄河下游
下载PDF
1955-2021年期间长江中游枝城至螺山河段与三口洪道水沙输移变化规律
7
作者 姚仕明 郭小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2-1587,共16页
长江与洞庭湖之间存在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关系,水沙变化引起江湖冲淤变化,从而对长江中游区域防洪、水资源利用、航运及水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利用实测资料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荆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55-2021... 长江与洞庭湖之间存在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关系,水沙变化引起江湖冲淤变化,从而对长江中游区域防洪、水资源利用、航运及水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利用实测资料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荆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55-2021年期间枝城、沙市、螺山站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监利站年径流量增幅为17.4%,三口分流洪道与七里山站均以减少为主;1955-1989年期间枝城与沙市站年输沙量变化趋势不明显,监利站明显增加,三口分流洪道与七里山站明显减少,1990-2021年期间各站均显著减少,其中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段(枝城站)、三口分流洪道、洞庭湖出湖及城螺河段年输沙量分别减少90.1%、90.2%、22.5%及76.6%;受水库下泄径流过程改变的影响,荆江河段、荆江三口分流洪道、洞庭湖出湖与城螺河段年内径流过程均呈不同程度的坦化,枯水期平均流量均显著增加,消落期平均流量稍有增加,汛期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蓄水期稍有减少,下泄径流过程坦化以及2006、2011年特枯水年分别引起荆江三口年均分流量减少41.2亿和32.4亿m~3。随着三峡上游水库群陆续建成运用,荆江河段、三口分流洪道、洞庭湖出湖及城螺河段径流量将进一步坦化,由于干流河床泥沙补给逐渐减少,输沙量将进一步减少,预计长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将基本保持现有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 洞庭湖 荆江 水沙输移
下载PDF
水库调控下黄河口沉积有机碳的分布、来源与输运特征
8
作者 党瑶 刘夙睿 +4 位作者 王厚杰 卢泰安 吴晓 毕乃双 胡利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黄河是全球输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陆源颗粒有机碳通量高。然而,近年来流域水库调控对黄河下游水文格局和颗粒有机碳输送产生了重要影响,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期成为黄河水沙和有机碳入海的关键时段。为揭示水库调控对河口水动力和有机... 黄河是全球输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陆源颗粒有机碳通量高。然而,近年来流域水库调控对黄河下游水文格局和颗粒有机碳输送产生了重要影响,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期成为黄河水沙和有机碳入海的关键时段。为揭示水库调控对河口水动力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机制,基于2020年7月调水期和调沙期黄河口的水动力观测结果,结合沉积物有机碳测试结果,研究了水库调控不同阶段下河口沉积物粒度参数和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水库不同阶段下悬浮颗粒物的物源和主要扩散、沉积区域的变化,使得黄河口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在高径流量的调水期期间,粗颗粒泥沙携带颗粒有机碳在河口距离口门12 km范围内大量埋藏,河口区域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碳含量相较于调沙期明显偏低。调水期黄河口陆源有机碳主要来自下游河床冲刷,颗粒较粗,调沙期则转变为水库释放的细颗粒有机碳和流域C3维管植物碎屑。水库调控的不同阶段使得黄河下游河流水动力格局和泥沙运输机制改变,从而引起黄河口沉积有机碳来源和分布的显著变化。因此,人类活动对调节有机碳向海洋的输送及其在近岸海域的分布具有主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颗粒有机碳 沉积物输运 黄河口
下载PDF
黄河现行流路与启用刁口流路不同情景下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水沙扩散特征与影响因素
9
作者 宋怡菲 林新怡 +5 位作者 罗佳贝 刘舒 徐金亚 毕乃双 王厚杰 吴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6,共12页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指出,规划期内仍主要利用清水沟流路行河,保持流路相对稳定,清水沟流路使用结束后,优先启用刁口备用流路。为探究黄河启用刁口流路后入海水沙扩散特征及其与现行流路的差异,本研究选取黄河水沙入...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指出,规划期内仍主要利用清水沟流路行河,保持流路相对稳定,清水沟流路使用结束后,优先启用刁口备用流路。为探究黄河启用刁口流路后入海水沙扩散特征及其与现行流路的差异,本研究选取黄河水沙入海的主要时期——调水调沙期,通过FVCOM三维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黄河调水调沙期间经两条流路入海情况下的盐度、悬沙浓度及河口动力特征,对比发现(1)两条流路沿岸流系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入海径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整体向东偏转,局部流场存在差异,刁口流路入海时无明显环流;(2)两种流路下羽流和悬沙的扩散特征对调水调沙不同阶段的水沙变化存在一致性的响应;然而,受河口地形和岸线的影响,刁口流路情景下羽流和悬沙的扩散范围显著大于现行流路;(3)伴随着流路变化,三角洲不同区域的演化特征将产生快速响应:刁口流路启用后,现行河口三角洲将进入蚀退期,刁口三角洲叶瓣进入快速造陆期。此外,模型结果显示,由于刁口外较浅的水深和平缓的地貌特征,相同条件下刁口流路情景下三角洲的造陆速率在短期内可能高于现行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闾改道 调水调沙 羽流 水沙输运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HHO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0
作者 宋致军 管玉朋 +2 位作者 马晓超 刁艳芳 曾圆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考虑受水区缺水量、工程输水能力及沿途分水口门设计流量等基础上,以受水区四市综合缺水率最小和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双目标,构建了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求得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在50%、75%和95%频率时3种不同目标协调机制(以综合缺水率最小为主导、以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主导及两目标均衡)16个分水口门的调水方案。结果表明:(1)通过调水工程调引黄河水和长江水,使四市缺水量大幅减少;(2)当经济效益目标所占比重越大时,计量水价越高的分水口门供水量越大;(3)从三个调水工程利用程度来看,黄水东调工程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为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本文为山东省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东调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 胶东调水工程 水资源优化配置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螃蟹洞穴形态结构对土壤水盐运移过程的影响
11
作者 解璐萌 查玟琦 +4 位作者 车纯广 李游蕊 李纪尧 刘佳凯 张振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839,共9页
明晰潮汐驱动下螃蟹洞穴对盐沼湿地水盐运移过程的扰动效应,对基于生态过程的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水槽模拟实验,探究潮间带螃蟹洞穴形态与分布特征,分析了潮汐作用下不同螃... 明晰潮汐驱动下螃蟹洞穴对盐沼湿地水盐运移过程的扰动效应,对基于生态过程的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水槽模拟实验,探究潮间带螃蟹洞穴形态与分布特征,分析了潮汐作用下不同螃蟹洞穴形态对水盐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潮汐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潮间带螃蟹洞穴空间分布密度有差异,3条潮沟洞穴密度分别为(15.50±4.65)、(12.90±2.69)和(6.60±2.76)个·(0.25 m^(2))^(-1);(2)对螃蟹洞穴树脂模型进行简化归类,发现其主要形态结构为I型、L型、S型、X型、Y型,以上5种形态在获得的42个螃蟹洞穴中占比高达85.7%;(3)不同螃蟹洞穴形态在潮汐作用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差异,而电导率随高潮与低潮呈现不同的升高与降低过程;(4)潮汐影响下,空白实验组潮汐水入渗量、孔隙水排泄量均显著低于有螃蟹洞穴的实验组,孔隙水排泄主要集中在水位下降时段,而L型洞穴因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使更多的孔隙水在稳定时段排泄。(5)不同螃蟹洞穴形态对土壤盐排泄量有显著影响,S2、X和I组盐排泄量最高,空白组最低,仅为(0.403±0.003)g·d^(-1)。研究结果从水文学角度揭示了螃蟹洞穴的生态功能,将为后续的滨海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沼湿地 螃蟹洞穴 水盐运移过程 模拟实验
下载PDF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12
作者 陈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7-160,164,共5页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战略首批推进的1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总体布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地质、工程设计以及建成后的工程效益6个方面对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引水灌溉 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粮食增产 工程概述
下载PDF
不同水源特征水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学特性对比
13
作者 孙贤鹏 赵燕景 +2 位作者 杨永锐 史建超 刘旭阳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1-70,共10页
为考察A水库(“引黄工程”水源水库)与B水库(普通类型水库)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组成特征及来源方面的差异,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针对A水库和B水库水体中DOM的吸收参数特... 为考察A水库(“引黄工程”水源水库)与B水库(普通类型水库)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组成特征及来源方面的差异,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针对A水库和B水库水体中DOM的吸收参数特征和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水库和B水库的DOM均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但两水库的DOM在组成特征和来源上存在一定差异。B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E_(x)=350 nm,E_(m)=454 nm)、类色氨酸物质C2(E_(x)=300 nm,E_(m)=361 nm)和类色氨酸C3(E_(x)=220 nm/250 nm,E_(m)=347 nm)3个荧光组分,而A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类色氨酸物质C2两个荧光组分,说明A水库的组成特征相对更加简单。DOM吸收参数特征分析显示,A水库水质状况良好,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主要来自自生源;而B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富里酸成分和水体芳香性较高,水生环境中维管束植物输入较为丰富,主要来自入库河流和自生源。光谱指标差异性分析显示,A水库DOM外源输入比例小于B水库,同时A水库的水质污染源更多以陆源输入为主。研究揭示了水库中DOM的光学特性,可反映水库的环境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为进一步探究DOM在不同水源特征水库的环境行为特征及水库水质保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工程 水源水库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讨
14
作者 张艳 《市场周刊》 2024年第30期85-88,共4页
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金量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需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文章以黄河治理项目为例,探讨了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分析了内部控制体系在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意... 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金量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需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文章以黄河治理项目为例,探讨了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分析了内部控制体系在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构建黄河治理项目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结果表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后,黄河治理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揭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黄河治理项目
下载PDF
RMO砂浆在引黄济青胶州段水闸维修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舜 谢忱 《山东水利》 2024年第8期37-38,41,共3页
以引黄济青工程胶州段水闸维修加固为例,详细阐述了RMO砂浆的材料特性、施工工艺及修复效果等,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 引黄济青 RMO砂浆 碳化 冻融 耐久性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省界水质监测现状与问题对策分析
16
作者 田艳龙 任晓敏 +1 位作者 方新盛 李慧 《海河水利》 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
探讨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水质监测现状,分析了省界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优化水质监测站点布局及监测频次、加强沿线监督检查、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支... 探讨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水质监测现状,分析了省界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优化水质监测站点布局及监测频次、加强沿线监督检查、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等措施,以期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进一步实施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水质监测 省界断面 对策
下载PDF
青岛市黄水东调长输管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研究
17
作者 李峪 赵子章 《山东水利》 2024年第7期73-75,共3页
长输管道工程跨度大,沿线经过不同的侵蚀类型区,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各不相同,需要按照不同的分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文以青岛市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为例,探讨了长输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技术,对水... 长输管道工程跨度大,沿线经过不同的侵蚀类型区,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各不相同,需要按照不同的分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文以青岛市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为例,探讨了长输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技术,对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确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期为编制类似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工程 水土流失 黄水东调
下载PDF
引黄济青青岛段渠道断面流速测量与分析
18
作者 宋晓冉 赵喜富 赵凌云 《山东水利》 2024年第8期69-71,74,共4页
论述了采用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TK)和手持式流速仪进行渠道断面流速测量的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成图,旨在通过对引黄济青青岛段渠道流速和流量的精确测量,更好地评估渠道水文动态,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 论述了采用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TK)和手持式流速仪进行渠道断面流速测量的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成图,旨在通过对引黄济青青岛段渠道流速和流量的精确测量,更好地评估渠道水文动态,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突发水质安全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为渠道的运行管理、水资源调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济青工程 流速测量 渠道断面 水资源管理 GIS技术
下载PDF
黄河、长江源区降水变化的水汽输送和环流特征 被引量:54
19
作者 王可丽 程国栋 +2 位作者 丁永建 沈永平 江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4,共7页
利用黄河、长江源区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黄河、长江源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对黄河、长江源区典型多雨年与少雨年的500 hPa位势高度和风场、600 hPa流场、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合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 利用黄河、长江源区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黄河、长江源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对黄河、长江源区典型多雨年与少雨年的500 hPa位势高度和风场、600 hPa流场、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合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和长江源区的降水在近50 a的长期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在最近10 a黄河源区的降水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而长江源区的降水则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江河源区在多雨与少雨年有明显的环流差异特征,在多/少雨年,500 hPa蒙古低压减弱/加强,西风风速减弱/增强,600 hPa高原辐合线偏北/南,江河源区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减少,西南季风的偏南水汽输送增加/减少.使得江河源区有较多/少的水汽来源,从而降水增多/减少;黄河和长江源区有相似的多雨与少雨年环流差异特征,只是差异程度不同,长江源区多雨与少雨年环流特征差异的强度不及黄河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汽输送 大气环流 黄河源区 长江源区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97
20
作者 倪晋仁 金玲 +1 位作者 赵业安 刘小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共7页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 ,利用 1 95 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 ,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由于黄河下游汛期...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 ,利用 1 95 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 ,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由于黄河下游汛期占全年的大部分来沙量 ,因而在汛期需水量应该首先满足输沙功能的最低要求。在非汛期 ,高村、艾山、利津三部对应的各种功能所需临界流量也以输沙需水量为最大 ,但因该阶段各个河段输沙效率较低 ,可以优先考虑河流污染防治功能与河流生态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生态环境 需水量 阈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