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Results of 4-D Water Vapor Tomography in the Troposphere Using GPS 被引量:11
1
作者 毕研盟 毛节泰 李成才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Slant-path water vapor amounts (SWV) from a station to all the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satellites in view can be estimated by using a ground-based GPS receiver. In this paper, a tomographic method was util... Slant-path water vapor amounts (SWV) from a station to all the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satellites in view can be estimated by using a ground-based GPS receiver. In this paper, a tomographic method was utilized to retrieve the local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ucture of water vapor over a local GPS receiver network using SWV amounts as observables in the tomography.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SWV using ground-based GPS is described first, and then the theory of tomography using GPS is presented. A water vapor tomography experiment was made using a small GPS network in the Beijing region. The tomographic results were analyzed in two ways: (1) a pure GPS method, i.e., only using GPS observables as input to the tomography, (2) combining GPS observables with vertical constraints or a priori information, which come from average radiosonde measurements over three days. It is shown that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water vapor is well resolved with a priori information. Comparisons of profiles between radiosondes and GPS show that the RMS error of the tomography is about 1-2 mm.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omography can monitor the evolution of tropospheric water vapor in space and time.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of the tomography is tested with layer thicknesses of 600 m, 800 m and 1000 m. Comparisons with radiosondes show that the result from a resolution of 800 m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results from the other two resolutions in the experiment. Water vapor amounts recreated from the tomography field agree well with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 calculated using GPS delays. Hourly tomographic results are also shown using the resolution of 800 m. Water vapor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vy rainfall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using these tomographic results. The water vapor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s derived from the GPS network show a great potential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weather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slant path water vapor TOMOGRAPHY
下载PDF
长白山麓夏秋季气态和液态水分布特征
2
作者 孙钦宏 马洪波 +2 位作者 齐彦斌 于冬佳 樊嘉璐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利用2019—2020年6—10月中国气象局吉林云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MWP967KV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地面雨量计及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分析了长白山麓夏秋季大气中气态和液态水分布及其在降水前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反演数据与探空... 利用2019—2020年6—10月中国气象局吉林云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MWP967KV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地面雨量计及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分析了长白山麓夏秋季大气中气态和液态水分布及其在降水前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反演数据与探空雷达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反演值整体偏大。大气可降水量(PWV)和液态水路径(LWP)呈一峰一谷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夜间而谷值出现在白天,有降水时峰值出现在01:00—03:00,谷值出现在11:00前后。受长白山地形和森林植被影响,PWV和LWP月平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9月。PWV在降水前和降水中分布频率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而降水前LWP在0.00~0.42 mm内频率占比最高;降水强度越强,PWV及LWP频率分布越集中,PWV大于45 mm、LWP大于4.20 mm出现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降水开始前1 h内LWP和PWV均出现跃增,LWP跃增幅度更明显,该特征可作为降水临近预报、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大气可降水量 液态水路径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佳津 肖红茹 +1 位作者 杨康权 王彬雁 《干旱气象》 2023年第3期474-482,共9页
为深入认识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的水汽特征及来源,提高该地区暴雨预报能力,利用四川省4955个国家级及区域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 为深入认识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的水汽特征及来源,提高该地区暴雨预报能力,利用四川省4955个国家级及区域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对四川盆地2020年8月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开始前和强降水过程中,不同起始高度层水汽输送特征有所不同。中高层起始高度(5500~10000 m),强降水开始前气团轨迹源地主要为低纬洋面,而在强降水过程中调整为地中海南岸并为盆地带来中高纬西风带干冷空气;中低层起始高度(1500~5500 m),降水过程中气团轨迹源地由地中海南岸逐渐调整为低纬洋面并为盆地带来低纬洋面暖湿空气;低层起始高度(地面至1500 m),强降水开始前轨迹源地率先调整为低纬洋面并为盆地输送比中低层更为暖湿的气流。统计不同源地水汽贡献率可知,孟加拉湾—泰国湾的水汽占主导(66.6%)、阿拉伯海次之(23.9%)、中国南海最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 四川 水汽输送 暴雨 水汽路径
下载PDF
滇中喀斯特地区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和输送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晓红 丁文荣 陈相标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1-789,共9页
本文利用2010—2019年滇中石林县的全球再分析资料,通过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高度的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和分析。结果表明:石林县四季的水汽源地和水汽运移路径存在差异。春季水汽主要来源于受高空西风影响的欧亚大陆和... 本文利用2010—2019年滇中石林县的全球再分析资料,通过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高度的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和分析。结果表明:石林县四季的水汽源地和水汽运移路径存在差异。春季水汽主要来源于受高空西风影响的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夏季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秋季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冬季主要来源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的高空西风、孟加拉湾海域。石林县的水汽通道有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欧亚非大陆、局地五条水汽通道,且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高度层的水汽输送通道和水汽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来源 运移路径 输送特征 贡献率 HYSPLIT模型 石林县
下载PDF
基于HYSPLIT的金华梅汛期暴雨水汽路径和源地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悦 丁霖 +1 位作者 曾文全 季雨婕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6期91-93,共3页
基于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分析了金华市2015—2020年9次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中的水汽特征。结果表明:梅汛期暴雨在500 m高度上的水汽输送... 基于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分析了金华市2015—2020年9次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中的水汽特征。结果表明:梅汛期暴雨在500 m高度上的水汽输送路径有4条,分别为偏南路径、偏西至偏南短距离路径、偏东路径和西南路径,对应的水汽源地南海北部贡献率最大,为44.38%,其次是浙江上游周边地区,贡献率为26.96%;在1500 m高度上水汽输送路径有3条,分别为西南路径、偏南路径和偏西路径,对应的水汽源地孟加拉湾西部贡献率最大,为45.04%,其次是南海北部,贡献率为38.08%;在3000 m高度上水汽输送路径有3条,分别为西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南路径,对应的水汽源地老挝附近海面贡献率最大,为67.80%。对于不同的起始追踪高度,水汽的输送大部分都集中于低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水汽输送路径会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SPLIT 水汽输送路径 水汽源地
下载PDF
达州“8.8”特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6
作者 罗贵东 甘丛槐 +1 位作者 肖月鹏 谢静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S01期19-2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基于HYSPLIT4模型,分析了2021年8月8日达州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环流背景和西南涡的位置、强度和移动速度等均利于暴雨的发生,...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基于HYSPLIT4模型,分析了2021年8月8日达州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环流背景和西南涡的位置、强度和移动速度等均利于暴雨的发生,达州南部的渠县、大竹为水汽辐合的大值中心。(2)不同高度水汽输送路径和比例不同,水汽输送路径主要有3条: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西南路径,来自周边地区的偏南路径以及来自东海和西太平洋的偏东路径(3)东海水汽贡献率最高,周边地区次之,最后是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水汽路径 水汽输送 水汽源地
下载PDF
基于HYSPLIT4的一次新疆天山夏季特大暴雨水汽路径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姚俊强 杨青 +1 位作者 毛炜峄 韩雪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7,共10页
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5个观测站气象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_v4),定量分析了2004年7月17-21日新疆天山山区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2004年7月17-21日暴雨降水主要以天山山区为主... 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5个观测站气象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_v4),定量分析了2004年7月17-21日新疆天山山区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2004年7月17-21日暴雨降水主要以天山山区为主,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700 h Pa,水汽输送路径有3条,其中偏北路径有2条,另1条为偏西路径;暴雨的水汽源地主要有3个,其中超过50%的水汽来自阿拉伯海以北—里海—巴尔喀什湖地区的水汽输送贡献,其次是波罗的海—北冰洋沿岸地区,占到26%,而鄂霍次克海以东地区为21%;伊朗高压北抬与欧洲脊东移形成的乌拉尔脊叠加是暴雨过程的主导系统,中亚低涡东南移动形成强降水。同时,对流层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和低层的偏东低空急流对强降水的水汽输送和辐合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拉格朗日方法 水汽路径 暴雨
下载PDF
基于HYSPLIT4的一次四川盆地夏季暴雨水汽路径和源地分析 被引量:50
8
作者 王佳津 王春学 +1 位作者 陈朝平 任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5-1327,共13页
利用四川省156站气象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13AS)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4),定量分析了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西部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950和850 hPa,并且两者的水汽路径和... 利用四川省156站气象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13AS)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4),定量分析了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西部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950和850 hPa,并且两者的水汽路径和来源有着显著差别。后向追踪1天,950和850 hPa的水汽来源大值区都出现在四川盆地区;追踪3天,950 hPa的水汽来源大值区仍然在四川盆地附近,但是850 hPa上则追踪到孟加拉湾东部;追踪到9天时,950 hPa的水汽主要来源出现在阿拉伯海到我国南海地区,850 hPa上则追踪到索马里半岛东部。总体上950 hPa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五条,其中两条是北方路径,另外三条为南方路径。850 hPa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两条,一条是北方路径,另一条是南方路径。定量分析指出,950 hPa的水汽源地主要有四个,其中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贡献率最大(44.1%),中南半岛—南海地区的水汽贡献率次之(33.1%),巴尔喀什湖地区(15.7%)和贝加尔湖地区(7.1%)的水汽贡献率相对较弱。850 hPa上的水汽源地也有四个,其中从阿拉伯海地区,沿南亚夏季风爆发路径而来的暖湿空气最重要(89.4%),其次从西北部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地区而来的干冷空气相对较弱(6.3%),而来自孟加拉湾(3%)和局地(1.3%)的水汽则非常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轨迹 水汽路径 水汽源地
下载PDF
TRMM资料分析热带气旋的降水与水汽、潜热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牛晓蕾 李万彪 朱元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利用TRMM(TropicalRainfallMeasuringMission)卫星上搭载的TMI(微波成像仪)资料,以2004年桑达热带风暴和1999年9908号热带风暴为例,定量分析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降水与水汽、潜热的关系。结果发现,日平均降水率与气柱水汽量之间存在着... 利用TRMM(TropicalRainfallMeasuringMission)卫星上搭载的TMI(微波成像仪)资料,以2004年桑达热带风暴和1999年9908号热带风暴为例,定量分析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降水与水汽、潜热的关系。结果发现,日平均降水率与气柱水汽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双对数关系,对流层中高层(3.0~14km)潜热与地面日平均降水率之间存在很好的双对数关系,在热带气旋密闭云区和外围螺旋云区两个区域内,降水与潜热的相关程度最好,并且每相隔24h出现一次极大值。本工作试图为台风预报模式提供降水参数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降水 气柱水汽量 潜热 热带气旋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夏季强干、湿事件降水环流及水汽输送的再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蔡英 宋敏红 +2 位作者 钱正安 吴统文 栾晨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7-610,共14页
为深入分析西北内陆干旱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及其输送通道,首先,梳理和评述了过去50年西北干旱区水汽输送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接着,利用国家气象局信息中心近50年的实测降水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挑选更多有代表性的强干、湿日(月... 为深入分析西北内陆干旱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及其输送通道,首先,梳理和评述了过去50年西北干旱区水汽输送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接着,利用国家气象局信息中心近50年的实测降水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挑选更多有代表性的强干、湿日(月)事件,再进行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过去西北干旱区各地的干、湿环流研究共识多,进展快;而水汽输送分析依旧众说纷纭。(2)过去的水汽输送分析联系降水环流不够;针对西北干旱区降水特点不够;还应加进数值模拟等分析手段。(3)在本文诊断分析和先前数值模拟基础上,指出西北内陆旱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在东南沿海一带,它借助西行台风、西伸了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柴达木低压等多个天气系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东南风急流、西侧南风低空急流及河西偏东风等三支气流的次第密切配合,首先,水汽被输送到四川盆地;接着,被北输到西北区东部;继而,再被接力西输到河西走廊及南疆盆地东部。谓之"三支气流+两个中转站的三棒接力"式水汽输送模型。它是夏季输向西北内陆旱区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干旱区 强干、湿事件 干、湿环流型 聚类分析 水汽输送通道
下载PDF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的平均云图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健民 季良达 +2 位作者 王峰 黄涛 崔小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利用平均云图资料分析1991年汛期江淮特大暴雨的大尺度云系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暴雨时期有三条云带伸向江淮地区.水汽通道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南海和孟加拉湾,它显示了低纬度向中纬度的水汽输送作用.文中还分析了青藏高压对江淮暴雨... 利用平均云图资料分析1991年汛期江淮特大暴雨的大尺度云系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暴雨时期有三条云带伸向江淮地区.水汽通道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南海和孟加拉湾,它显示了低纬度向中纬度的水汽输送作用.文中还分析了青藏高压对江淮暴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暴雨 平均云图 水汽通道
下载PDF
地基微波辐射计在遥测大气水汽特征及降水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军霞 李培仁 +3 位作者 晋立军 李义宇 郑煜 刘志宏 《干旱气象》 2017年第5期767-775,共9页
利用山西太原的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结合探空和自动站降水数据,研究不同天气背景下大气水汽总量(V)、积分液态水含量(L)和水汽密度(VD)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探讨微波辐射计资料在降水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1—6月V、L呈增大... 利用山西太原的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结合探空和自动站降水数据,研究不同天气背景下大气水汽总量(V)、积分液态水含量(L)和水汽密度(VD)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探讨微波辐射计资料在降水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1—6月V、L呈增大趋势,非降水日V、L相对较小,降水日,V和L明显增大;VD垂直廓线特征显示,1—6月VD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地面500 m高度以内,降水日VD值明显大于非降水日,且VD随高度升高有减小趋势,降水天气背景下水汽主要在1~2 km高度范围内增大积聚,且高值区厚度较大;V的日变化曲线呈现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早晨(06—08时,北京时,下同)和夜间(22—23时),谷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2—16时);初夏季节降水前1 h,V、L通常会有明显增大,一般V>10 mm,L>0.3 mm,V、L的平均跃增量分别为7 mm和0.6 mm,V、L的迅速增大预示着测站上空水汽的迅速聚集,可作为降水可能发生的指示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总量 液态水含量 水汽密度 微波辐射计 山西
下载PDF
应用地基GPS遥感倾斜路径方向大气水汽总量 被引量:44
13
作者 毕研盟 毛节泰 +2 位作者 刘晓阳 符养 李成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5-342,共8页
应用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测大气水汽总量,是获得测站周围水汽三维空间分布信息(水汽层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用湿梯度、后处理残差联合计算接收机上空不同方位上大气水汽各... 应用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测大气水汽总量,是获得测站周围水汽三维空间分布信息(水汽层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用湿梯度、后处理残差联合计算接收机上空不同方位上大气水汽各向异性成分,在此基础上重构倾斜路径水汽总量.为验证GPS观测结果精度,用微波辐射计(WVR)与GPS一起进行了联合观测,不同观测地点和时间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root mean square(RMS)误差小于4mm,证明应用此种方法地基GPS可较精确地反演出倾斜路径方向大气水汽总量,而且这种反演方法适合于近实时大气遥感探测.地基GPS测量具有全天候可连续观测等优点,可以弥补常规观测的不足,为气候研究提供高精度且连续的水汽数据资料;组网观测可以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好的初始场,提高模式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遥感 倾斜路径 水汽
下载PDF
南亚高压突变引起的一次新疆暴雨天气研究 被引量:63
14
作者 杨莲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1-25,共5页
分析了 2 0 0 1年夏季一次最强的全疆性大降水天气过程 ,指出暴雨是在大尺度环流异常突变的形势下 ,高、中、低层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及恰当配置的结果。给出了影响新疆的水汽路径和输送方式模式 ,认为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通过接... 分析了 2 0 0 1年夏季一次最强的全疆性大降水天气过程 ,指出暴雨是在大尺度环流异常突变的形势下 ,高、中、低层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及恰当配置的结果。给出了影响新疆的水汽路径和输送方式模式 ,认为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通过接力方式可以影响南疆、东疆 ,并探讨了新疆暴雨与能量锋的关系 ,总结了指标 ,加深了对新疆尤其是南疆暴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 高压突变 新疆 暴雨 天气研究 水汽路径 输送方式
下载PDF
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济南地区水汽及云液态水特征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秋晨 龚佃利 +1 位作者 王俊 张洪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5期35-43,共9页
基于德国RPG公司研制的14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RPG-HATRPO-G3)反演的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济南地区的水汽和液态水产品,分析了济南地区水汽和云液态水不同季节的月变化、日变化特征及其在强对流天气与小雨天气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 基于德国RPG公司研制的14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RPG-HATRPO-G3)反演的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济南地区的水汽和液态水产品,分析了济南地区水汽和云液态水不同季节的月变化、日变化特征及其在强对流天气与小雨天气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济南地区柱大气积分水汽量(Integrated Water Vapour,IWV)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其变化趋势与多年(1981—2010年)月平均降水量相关性较好,IWV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四季IWV均具有弱的日变化特征,四季IWV标准偏差按照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顺序递减。对于济南地区春季、夏季、秋季3个季节有云无雨和降水前后液态水路径(Liquid Water Path,LWP)的数据,春季LWP可用数据量最少,夏季LWP可用数据量最多;月LWP在0—200 g·m^(-2)范围内的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最多,LWP数值越大,其所占比例越小。月LWP大于1000 g·m^(-2)数据的比例随着夏季的临近和降水量的逐渐增加也呈增加的趋势。IWV和LWP在强对流过程发生前均明显增长,数值大于1000 g·m^(-2)的LWP数据比例为53.41%;而小雨天气发生前IWV呈波动上升的趋势,LWP仅在临近降水时才明显增大,LWP数值主要分布在0—200 g·m^(-2)之间,占总数据的比例为8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汽含量 液态水路径 地基微波辐射计 强对流
下载PDF
利用GPS的倾斜路径观测暴雨过程中的水汽空间分布 被引量:11
16
作者 毕研盟 毛节泰 +1 位作者 李成才 符养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9-1176,共8页
介绍了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沿倾斜路径方向观测水汽总量(SWV)的原理和方法;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GPS SWV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SWV符合较好,误差在3 mm左右,表明GPS可以较高的精度探测SWV。计算了区域GPS观测网在一次暴雨过程中不同空间... 介绍了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沿倾斜路径方向观测水汽总量(SWV)的原理和方法;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GPS SWV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SWV符合较好,误差在3 mm左右,表明GPS可以较高的精度探测SWV。计算了区域GPS观测网在一次暴雨过程中不同空间方位上的水汽观测结果,为消除不同路径对SWV的影响,把SWV转化为天顶方向的值VSWV;分析了同一GPS站点对不同卫星方向VSWV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GPS站点对同一个卫星方向VSWV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GPS观测网中倾斜路径观测可较好地探测不同方位上水汽的分布和变化;SWV相对于天顶方向的大气水汽总量PW而言,能更好地代表真实大气水汽分布;在探空或卫星观测等传统观测手段无法探测的情况下,GPS SWV数据可提供中小尺度暴雨结构中水汽分布和变化状况等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倾斜路径 水汽
下载PDF
地基GPS斜路径水汽反演技术及资料应用初探 被引量:14
17
作者 万蓉 付志康 +3 位作者 李武阶 陈波 于胜杰 邹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7-455,共9页
斜路径水汽总量(Slant pathWater Vapor,SWV)包含了一定的水汽非各向同性空间分布信息,是区域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网进行三维水汽层析的主要数据源;测站所得到的SWV时间序列,直观地反映接收机测站周边水汽... 斜路径水汽总量(Slant pathWater Vapor,SWV)包含了一定的水汽非各向同性空间分布信息,是区域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网进行三维水汽层析的主要数据源;测站所得到的SWV时间序列,直观地反映接收机测站周边水汽的不均匀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天顶可降水汽总量(PrecipitableWaterVapor,PWV)反演技术,以及湿映射函数构建、大气水平梯度模型构建、残差处理等技术,建立斜路径水汽总量解算算法。通过同步并址观测的1141个样本比较,在高仰角区间,GPS与微波辐射计对斜路径方向上水汽总量的观测平均偏差5.8 mm,均方差4.4 mm。在结合雷达、微波辐射计等观测对暴雨个例的综合分析中,SWV系列时序产品能较好地表现测站周边水汽堆积和降水发生后的水汽减少等细微特征。SWV作为一种新的观测产品,为天气分析提供了能反映测站周边水汽的分布状况的新信息,为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和机理分析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斜路径 水汽总量 暴雨
下载PDF
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兰州地区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1
18
作者 黄建平 何敏 +3 位作者 阎虹如 张北斗 闭建荣 靳秦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8-558,共11页
液态云水路径(liquid water path,LWP)和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是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目前,针对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直接观测较少,特别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至今没有获得系统的观测值。... 液态云水路径(liquid water path,LWP)和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是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目前,针对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直接观测较少,特别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至今没有获得系统的观测值。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近两年的微波辐射仪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首先引入Liljegren et al.(2001)的反演方法并加以改进,计算得到适合黄土高原地区的反演参数,利用改进后的反演方法计算近两年的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分析结果显示,与TP/WVP-3000型12通道微波辐射计的直接输出结果相比,本文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在SACOL代表的黄土高原地区,95%的云水路径值都在150g/m2以下,95%的可降水量值都在3cm以下。由于SACOL的降水受亚洲季风的影响,液态云水路径日均值冬季最小,秋季最大,其日变化规律显示半干旱区液态云水路径大体上呈双峰分布,峰值主要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卫星反演资料的年变化趋势与地基反演结果比较吻合。因此,运用卫星反演的液态云水路径来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空中云水资源是一种比较可信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云水路径 可降水量 微波辐射计 日变化 云和地球能量辐射系统
下载PDF
2014年夏初南疆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水汽和动力条件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江 周雅蔓 +1 位作者 王昀 李如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3-1111,共9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增多强度增大,对年降水量变化影响显著。2014年6月17~24日,塔里木盆地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和动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增多强度增大,对年降水量变化影响显著。2014年6月17~24日,塔里木盆地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和动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垂直上升运动剧烈区域及水汽辐合区域与大降水的落区近乎吻合。中低空偏东急流加强了气旋的发展,增强了上升运动,且急流的大小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大降水的强度,急流西伸的位置决定了降水的区域。中低空偏东急流轴末端的左侧,对应着大降水的发生区域。主要水汽源地为中亚地区、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其中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水汽通过季风环流输送至青藏高原,再通过高空平流和中低空回流的方式输送至塔里木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持续性强降水 水汽路径 输送方式 垂直运动
下载PDF
影响云南高原地区的南海西行台风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曼 许美玲 +3 位作者 段旭 张瑾文 陈新梅 李华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4-592,共9页
南海西行台风是云南高原地区重要的降水天气系统之一,研究其水汽输送特征为本地降水预报和分析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本文利用2010-2019年10年的南海西行台风样本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影响云南高原地区的南海西行台风水汽输送特... 南海西行台风是云南高原地区重要的降水天气系统之一,研究其水汽输送特征为本地降水预报和分析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本文利用2010-2019年10年的南海西行台风样本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影响云南高原地区的南海西行台风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西行登陆台风向云南水汽输送路径主要是东、南、北方三个方向,东侧面水汽输入最大,北侧面水汽输入最小,这两个方向的水汽来源自南海,南侧面水汽输入较东侧面小、比北侧面大,水汽来源自南海和孟加拉湾;(2)东面和南面是两个水汽输入主要方向,北部湾登陆西行台风对云南的影响大于海南岛以东登陆的西行台风;(3)海南岛以东登陆的西行台风东侧面水汽输入大值中心比其他类型台风偏北,南侧面水汽输入分布东西部区域各存在一个相对的大值中心;(4)东侧面北部湾登陆西行台风水汽输入登陆前后6 h达到最大,海南岛以东登陆西行台风稍有滞后,登陆后6~12 h达到最大;(5)南侧面东部区域登陆西行台风水汽输入峰值出现在登陆后12~24 h,南侧面西部区域登陆西行台风水汽输入情况比较复杂,受孟加拉湾与南海两支水汽输送叠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行台风 水汽输送特征 云南高原地区 登陆 水汽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