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8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s between water-land resources and oasis urban development at the northern slope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Xinjiang,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Jun LEI Wen DONG +2 位作者 Yu YANG Jie LU Thomas STERR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2期221-229,共9页
Urban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is largely constrained by fragile physical environ- 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urban settlemen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This paper anal... Urban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is largely constrained by fragile physical environ- 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urban settlemen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for oasis urban development and water-land resources at the northern slope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a coupling degree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gree and change in regional use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re different among the studied cities/counties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 The built-up areas of these cities/counties have changed little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s and urbanization levels, which well reflects that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is limited by oasis areas. Per capita amount of water supplied, however, presented a trend of slowed growth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urbanization. Water consump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ccompanied by enhanced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can be assessed through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oasis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 high coupling degree represents a high level of comprehensive urban devel- opment and use of water-land resources. Alternatively, a low coupling degree denotes a low level of urban devel- opment and water-land resource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urban development water-land resources coupling factors coupling degree northern slopes of the TianshanMountains
下载PDF
Utilization effect of water-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dietary patterns 被引量:2
2
作者 ZHU Yuanyuan WANG Ziwei ZHU Xiaohu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741-759,共19页
Exploring the utilization effect of water-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evolution of dietary patter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global food consumption and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national resou... Exploring the utilization effect of water-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evolution of dietary patter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global food consumption and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national resources.Our selected study area was China,a country with rapidly changing dietary consumption patterns,and the research period was between 1987 and 2020.Based on the material called Chinese Dietary Guidelines 2021,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virtual water”and the“virtual land”to quantify the utilization effect of water-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dietary patter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etary patterns gradually changed from“cereal-vegetable-based consumption”to“diversified consumption”.Food consumption’s total water footprint(WF)increased from 471.1 Gm3in 1987 to 848.8 Gm3in 2020,with a growth rate of 80.2%.Moreover,the total land requirement for food(LRF)increased from 88.8 Mha in 1987 to 129.9 Mha in 2020,with a growth rate of 46.3%.Furthermore,the meat consumption wa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increase in total WF(104.0%)and LRF(102.1%).In contrast to the balanced diet pattern,there was no waste of water-l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for the food consumption of urban-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between 1987 and 2020.However,the consump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ould gradually approach the resource cost under the balanced diet patterns.It would eventually break through the critical value and reach the state of resource waste.In addition,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urban residents’waste rate of water-land resources for meat consumption increased by 142.3%compared with that in 1987.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resolving the food crisis under the supply of water-land resources in China and have an essential reference for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tary patterns water-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food secur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原文传递
Typical Water-land Utilization GIAHS in Low-lying Areas:The Xinghua Duotian Agrosystem Example in China 被引量:10
3
作者 白艳莹 孙雪萍 +1 位作者 田密 Anthony M.FULLER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4年第4期320-327,共8页
Xinghua Duotian Agrosystem is a raised ifeld agriculture system with typical water-land utilization. It was identiifed as a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site by FAO in April 2014. Based o... Xinghua Duotian Agrosystem is a raised ifeld agriculture system with typical water-land utilization. It was identiifed as a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site by FAO in April 2014.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ifeld investigations, we analyzed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he Xinghua Duotian Agrosystem in this research. The system has a long history, rich biodiversity, important ecosystem services, traditional adapt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a folk culture. Altogether, these features form an attractive landscape created by its special water-land utilization. It also has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livelihood maintenance of the local people. However, the inheritance and conservation effort of Xinghua Duotian Agrosystem is facing great threats from modern agriculture, urbanization and labor loss. This paper wil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Xinghua Duotian Agrosystem, and provide scientiifc support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special system. It will also provide a good example for similar areas in China and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land utilization wetland agriculture raised ifeld GIAHS Xinghua Duotian Agrosystem
原文传递
旱区陆面非降水性水分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胜 张强 +4 位作者 张良 王兴 杜昊霖 曾剑 问晓梅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的短缺。旱区非降水性水分(Non-precipitation Water,NPW),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源,对旱区生态系统和陆面水分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非降水性水分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的短缺。旱区非降水性水分(Non-precipitation Water,NPW),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源,对旱区生态系统和陆面水分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非降水性水分研究现状,总结其在西北旱区的观测方法、变化特征、形成机制及对陆面水分平衡和作物的影响。在结合非降水性水分研究国际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揭示陆面非降水性水分的复杂形成机制,加强对不同气候区和下垫面非降水性水分的认知,建立专门的陆面非降水性水分观测系统,发展其在数值模式中的参数化,以及制定陆面非降水性水分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干旱半干旱区) 非降水性水分 露水 土壤吸附水 陆面水分平衡
下载PDF
安徽省“水-土-能”系统安全评价及联合风险概率测算
5
作者 何刚 张世玉 +2 位作者 杨霞 鲍珂宇 朱艳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94-4106,共13页
水、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基于稳定性(S)、协调性(H)、可持续性(F)构建安徽省“水-土-能”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ingle index quantification-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水、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基于稳定性(S)、协调性(H)、可持续性(F)构建安徽省“水-土-能”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ingle index quantification-multi-index comprehensive-multi-criteria integration,SMI-P)法测算各子系统指数及其系统安全水平,引入Copula函数分别探究S-H、S-F、H-F和S-H-F等不同组合的联合概率分布,测算其联合风险概率。结果显示:2012—2021年,安徽省“水-土-能”(“Water-Land-Energy”,WLE)系统安全水平波动上升,均值为0.5685,其中稳定性对系统安全水平影响最大;S-H、S-F、H-F分别呈弱正相关、强正相关、较强负相关关系,S-F联合风险概率最大,为0.2807;S-H-F系统联合风险概率为0.0712。当S、H、F其中一个固定时,另外两个的值越大,相应的联合风险概率越大。探究“水-土-能”系统安全水平及风险发生频率,有利于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提高风险分析精度,为决策部门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土-能”系统 安全评价 COPULA函数 联合风险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土-能-碳关联系统网络特征
6
作者 王菲 陈敏 +1 位作者 曹永强 杨亚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7,共7页
基于区域环境扩展型投入产出模型,对黄河流域水-土-能-碳资源消耗及足迹流动、区域资源及碳排放流通状况、水-土-能-碳网络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消耗总量为1 073.69亿m^(3),占用土地面积为266.69万k... 基于区域环境扩展型投入产出模型,对黄河流域水-土-能-碳资源消耗及足迹流动、区域资源及碳排放流通状况、水-土-能-碳网络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消耗总量为1 073.69亿m^(3),占用土地面积为266.69万km^(2),能源消耗为6.95亿t(标准煤),碳排放量为31.57亿t。在流域内部足迹流动中,河南水、土、能、碳足迹均最大,综合循环利用率最高;宁夏是最大的虚拟水资源供应地;山西能、碳足迹调出量最大;山东土地足迹循环利用率最高;青海是主要的水、土、能资源供应地,四川承接了黄河流域19.3亿t碳足迹。黄河流域水-土-能-碳关联系统的生态关系主要以竞争关系为主,控制、掠夺关系占比较小,无互利共生关系;水-土-能-碳关联系统的生态关系处于高冗余、低效率状态,能源网络的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水-土-能-碳 关联系统 网络特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及未来格局
7
作者 梁康 公丽 +2 位作者 宋小青 张永勇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CA-Markov模型等方法,分析LUCC特征、探测驱动因素和预测未来期(2025年)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自2000s以来,研究区及分区地类呈现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的2条主线变化趋势,其中,全区LUCC主要受到粮食产量、高程和人口密度驱动,Ⅰ区、Ⅱ区和Ⅲ区LUCC的主导驱动因素分别是高程、人口密度和粮食产量。未来生态保护情景相对于自然发展情景,耕地和建设用地扩张将受到约束,能更好地保障生态用地面积以支撑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地理探测器 CA-Markov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水肥盐综合调控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凯 封晓辉 +4 位作者 伍靖伟 陈小兵 巨兆强 孙宏勇 刘小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有机培肥、耕作、节水灌溉、田间覆盖、咸水利用等农艺措施,在盐碱地建立“控盐、保肥、保水”的肥沃耕作层,显著改变了水肥盐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运移过程,实现了盐碱地质量和产能快速提升,上述内容也日益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盐碱地改良和肥沃耕层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下土壤水肥盐综合调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协同关系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碱地可持续改良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肥沃耕层构建 水肥盐调控 水土资源利用
下载PDF
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
9
作者 卢娜 张佳明 +3 位作者 苏承国 胡政磊 吴泽宁 严登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针对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水资源总量不足及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构建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包括产水模块、水土联合配置模块和土地模拟模块,以GDP最大和基于生态绿当... 针对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水资源总量不足及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构建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包括产水模块、水土联合配置模块和土地模拟模块,以GDP最大和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区域植被覆盖率(EGE-RVC)最高为目标函数,并提出了一种耦合约束法、逐次逼近法和非线性规划的三层嵌套算法进行求解。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对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洛阳市可利用水量增加了4463万m^(3),GDP提高了12.5%,EGE-RVC增加了2.6%,各用地类型缺水率不同程度下降。研究成果能够为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联合优化配置 相互作用 二元水循环 三层嵌套算法
下载PDF
利用盐生植物发展“盐湖农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凡晶 王现洁 王利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822,共8页
由于人口增长和全球气候变暖,次生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淡水资源缺乏,使得人类粮食和食品供给面临严峻挑战。“盐湖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评述了盐生植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盐生植物作为食... 由于人口增长和全球气候变暖,次生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淡水资源缺乏,使得人类粮食和食品供给面临严峻挑战。“盐湖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评述了盐生植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盐生植物作为食物、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的研究。盐生植物生长环境比较恶劣,一些盐生植物为应对逆境环境而合成出丰富的次生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对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大有益处,因此近年来市场对盐生植物的需求显著增加。我国盐湖资源丰富,利用盐生植物发展盐湖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发展盐湖农业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农业 耐盐植物 咸水资源 盐碱地 盐沼带 盐生植物
下载PDF
伊犁河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变化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启慧 纪璐 +6 位作者 李琼芳 白浩男 韩幸烨 姚佳 崔罡 周正模 杨坤凡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9,共10页
在分析1992—2020年伊犁河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和定量评估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选取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指数解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水资源条件变化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斯热尔玛水文站... 在分析1992—2020年伊犁河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和定量评估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选取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指数解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水资源条件变化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斯热尔玛水文站年径流总体偏大,巴尔喀什湖年平均水位在2002年发生突变,三角洲水资源补给总体处于增加状态;湿地和稀疏植被面积增大且聚集性增强,裸地向稀疏植被转化且优势度不断下降,林地破碎程度剧烈;景观水平指数在时程上呈阶段性变化,2016年伊犁河三角洲破碎化程度最低,在空间上伊犁河沿岸连通性增强,巴尔喀什湖沿岸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水平指数与巴尔喀什湖年平均水位相关性最高,与乌斯热尔玛水文站年径流量的相关性次之,与伊犁河三角洲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低,且景观水平指数对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变化存在迟滞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水资源 移动窗口法 土地利用 伊犁河三角洲
下载PDF
流域国土空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保护方法研究
12
作者 周燕 罗雅文 +3 位作者 禹佳宁 刘梦瑶 祁梦园 罗巧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3,共9页
量化测度水资源承载力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对于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运用DPSIR框架,评价了梁子湖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落位。基于评价结果,使用FLUS模型模拟未来发展趋势,划定了区域国土空间功... 量化测度水资源承载力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对于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运用DPSIR框架,评价了梁子湖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落位。基于评价结果,使用FLUS模型模拟未来发展趋势,划定了区域国土空间功能优势区,并综合评价模拟结果,确定了梁子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格局。从量化测度和情景模拟两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流域国土空间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路径,可为区域水资源保护目标导向下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国土空间规划 水资源保护 情景模拟 梁子湖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苏南水网乡村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石头潭片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金华 汪大庆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3,共9页
苏南水网乡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区,然而快速经济建设对“三生”空间景观格局造成较大干扰,引发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值得关注。研究以苏州市石头潭片区为例,选取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 苏南水网乡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区,然而快速经济建设对“三生”空间景观格局造成较大干扰,引发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值得关注。研究以苏州市石头潭片区为例,选取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三生”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石头潭片区“三生”空间面积变化显著。生态空间面积稳步增加;农业生产空间面积逐年缩减;工业生产空间、城镇生活空间与农村生活空间扩张显著。“三生”空间类型转移以农业生产空间转向城镇生活空间与工业生产空间为主。2)研究区“三生”空间与景观生态风险存在关联性,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澄湖等水域生态空间,中风险区主要为沿湖荡分布的农业生产空间与农村生活空间,低风险区多为成片聚集分布的城镇生活空间与工业生产空间。1990-2020年石头潭片区景观生态风险等级不断上升,较高、高风险区面积逐步扩张,面积占比分别上升14.43%、7.50%。3)石头潭片区景观生态风险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以高-高与低-低聚集为主,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变化 水网乡村
下载PDF
明清山东食盐运销网络与地方社会
14
作者 纪丽真 王春纯 《盐业史研究》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明清山东食盐运输水路与陆路结合,舳舻相接的水路与车马辐辏的陆路交错相通。其运输网络包括三条线路:一是沿大清河或小清河溯流西行,在沿线的关卡、码头和盐园地区分运,如蒲台批验所、泺口批验所、南桥、黄台桥,再继续沿河溯流水运,或... 明清山东食盐运输水路与陆路结合,舳舻相接的水路与车马辐辏的陆路交错相通。其运输网络包括三条线路:一是沿大清河或小清河溯流西行,在沿线的关卡、码头和盐园地区分运,如蒲台批验所、泺口批验所、南桥、黄台桥,再继续沿河溯流水运,或向北向南陆运入境;二是沿运河南下北向,在运河沿线的关所、码头和盐园分运,如阿城、安居、南阳、夏镇,再继续沿河水运,或向东向西陆运入境;三是自沿海盐场直接陆运至境内,如大多数票地。水陆联运的综合运输网络,既保证了山东全境,以及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部分地区的食盐问题,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山东盐业 水陆联运 运输网络
下载PDF
南方红壤侵蚀流域不同情景措施的减沙效应模拟
15
作者 梁美霞 章鑫强 林炳青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185,共9页
为揭示南方红壤侵蚀流域不同情景措施的减沙效应,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方法,以南方典型花岗岩红壤侵蚀流域——福建长汀朱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模拟该流域产流产沙状况的基础上,通过不... 为揭示南方红壤侵蚀流域不同情景措施的减沙效应,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方法,以南方典型花岗岩红壤侵蚀流域——福建长汀朱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模拟该流域产流产沙状况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的情景设置,量化分析不同情景措施对该流域的减沙效应。结果表明,SWAT模型的模拟效果能达到模型要求的精度,2013—2017年朱溪流域年均径流量和年均泥沙量分别为4.793×10^(7)m^(3)和1.037×10^(7)kg。乔灌草混交和全坡面种草措施能有效提高植被覆盖度,减沙效果优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模拟得到朱溪流域单位面积年均减沙率为3.49%。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红壤侵蚀流域泥沙阻控的生态恢复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产沙模拟 水土保持措施 土地利用 红壤侵蚀流域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璐晨 韩海辉 +7 位作者 张俊 黄姣 顾小凡 常亮 董佳秋 龙睿 王倩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20,共18页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80-2018年间共5期遥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近40年中,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58×10^(4)km^(2)、1.2×10^(3) km^(2)和347 km^(2),而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1.33×10^(4)km^(2)、0.32×10^(4)km^(2)和815 km^(2)。各水资源分区中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其次为渭干河、阿克苏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当量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相对较快,特别是2000-2010年间呈显著增长趋势。[结论]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的人类活动强度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是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区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强度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时空特征研究
17
作者 薛建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城市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下游>上游>中游,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游>上游/下游。(2)不同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则逐步趋于稳态,而且,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始终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3)研究时期内大部分城市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与协调过渡阶段,协调度水平相对较低,2018年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协调度也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4)经济增长对本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三产比重对本地与其他城市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也具有相反作用。建议流域内各城市从严从细规划和集约利用水土资源,注重提升整个流域的三产比重与产业升级,保证流域内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一种多段机翼水面起降地效无人机气动特性
18
作者 刘战合 夏陆林 +3 位作者 马云鹏 王菁 张芦 吴浩坤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为改善水面起降性能和气动性能,基于船身式机身、多段机翼和T尾融合设计思路,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式多段机翼地效无人机方案,采用N-S方程和K-Ω-SST湍流模型,详细研究了该型无人机在不同状态下的压力云图、压力系数及升阻特性。仿... 为改善水面起降性能和气动性能,基于船身式机身、多段机翼和T尾融合设计思路,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式多段机翼地效无人机方案,采用N-S方程和K-Ω-SST湍流模型,详细研究了该型无人机在不同状态下的压力云图、压力系数及升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地效作用随离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离水高度与平均几何弦长之比(高度弦长比H/c)接近1时,地效作用较为显著,无人机在离水高度0.2 m时,升力系数、升阻比分别提升21.91%和40.37%,阻力系数降低15.22%;对提出的多段机翼布局,地效飞行主要影响下表面压力系数和压力云图,下表面压力系数展向上由内向外正压增幅逐渐减小,弦向上前后缘附近压力系数较小,结合压力云图分析,地效对升力增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段和内段机翼下方区域;地效飞行可明显提高升力线斜率(H/c为1时提高了8.89%),迎角增加时升力系数增幅和阻力系数降幅均逐渐变大,升阻比增幅(H/c为1)在迎角2°后均达到26%以上;通过验证机的多轮水面起降和有、无地效飞行试验,证明设计方案具有优秀的气动性能和飞行性能,可为水质检测、水面地效运输、搜救侦察等提供应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机翼 水面起降 气动性能 无人机 地面效应 船身式
下载PDF
船闸止水材料性能劣化规律试验研究
19
作者 吴林键 刘永明 +2 位作者 刘明维 杜波 王钟浩 《水道港口》 2024年第3期426-433,440,共9页
平陆运河河口船闸受咸水入侵及船闸闸室频繁灌泄水作用,形成了受紫外光照强、氯盐侵蚀及高频干湿交替共同影响的特殊腐蚀环境。然而,船闸止水材料在这一特殊服役环境下的性能劣化规律不甚明了。为此,文章开展了针对船闸止水材料在纯紫... 平陆运河河口船闸受咸水入侵及船闸闸室频繁灌泄水作用,形成了受紫外光照强、氯盐侵蚀及高频干湿交替共同影响的特殊腐蚀环境。然而,船闸止水材料在这一特殊服役环境下的性能劣化规律不甚明了。为此,文章开展了针对船闸止水材料在纯紫外老化环境、紫外老化与咸水高频干湿交替环境下的加速劣化试验,研究了四类橡胶止水带(包括:普通、OMEGA、GB、超高性能止水带)材料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极限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纯紫外老化环境下,四类橡胶止水带材料的硬度、极限弹性模量随劣化时间呈增大趋势,拉伸强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断裂伸长率则单调减小;紫外老化与咸水高频干湿交替环境下,四类橡胶止水带材料的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随劣化时间呈减小趋势,极限弹性模量则单调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平陆运河河口船闸结构缝止水材料的优选类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平陆运河 止水材料 紫外老化 咸水入侵
下载PDF
基于淮安市淮阴区“四水四定”试点的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探讨
20
作者 黄昌硕 莫李娟 +1 位作者 杨军飞 王炜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5期50-53,共4页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首批水资源刚性约束试点地区淮安市淮阴区为例,分析了淮阴区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首批水资源刚性约束试点地区淮安市淮阴区为例,分析了淮阴区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水资源为刚性约束,构建了淮阴区“四水四定”13项指标体系,解析了刚性约束制度体系内涵,构建了淮阴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提出制定水资源调度制度、建立淮阴区水资源费征收准则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刚性约束 制度体系 淮阴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