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D变异体Type33型受血者同种免疫产生抗-D合并抗-E混合抗体的研究
1
作者 刘建成 邵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9-1864,共6页
目的:探讨1例RhD阳性患者免疫产生抗-D合并抗-E混合抗体的原因。方法: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ABO/Rh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检测患者的RHD基因外显子1-10区域并进行杂合性分析,利用一代测序方... 目的:探讨1例RhD阳性患者免疫产生抗-D合并抗-E混合抗体的原因。方法: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ABO/Rh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检测患者的RHD基因外显子1-10区域并进行杂合性分析,利用一代测序方法分析全外显子序列。结果:患者Rh血型为弱D Type33型,其RHD等位基因为RHD01W.33,患者表现为RHD+/RHD-杂合型,Rh分型为Ccee,产生了抗-D合并抗-E混合抗体。结论:该患者RHD基因外显子4发生了c.520G>A的突变,这一变异导致了红细胞上RhD抗原的表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Type33型 Rhd变异体 Rh血型 RHd基因 混合抗体 受血者
下载PDF
2493例RhD阴性献血者的基因分析及4个新RHD等位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大洲 王满妮 +4 位作者 叶世辉 左琴琴 张印则 周华友 徐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4-96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RHD等位基因多态性和分子机制。方法2008年1月-2011年9月,对2493例初筛为RH阴性的无偿献血者,采用单克隆抗体鉴定RhD/C/c/E/'e抗原,D抗原鉴定同时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采用PCR·SSP方法测出d/d、D/d...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RHD等位基因多态性和分子机制。方法2008年1月-2011年9月,对2493例初筛为RH阴性的无偿献血者,采用单克隆抗体鉴定RhD/C/c/E/'e抗原,D抗原鉴定同时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采用PCR·SSP方法测出d/d、D/d、DEL/d型,再用商用RHD基因检测试剂盒鉴定D/d型的样本中的弱D—15、RHD.CE(2-9)-D、DVI-Ⅲ和Dva型;对于排除前述基因型的样本,对其RHD基因10个外显子序列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2493例中,有1686名为R//D基因完全缺失(0/O),占67.6%,其它808名检出有RHD基因:其中20.7%(516/2493)为DEL型(RHD1227G〉A/a),RHD—CE(2-9)-D/d为最常见的融合基因型,占6.5%(163/2493),其次为DⅥ·nl(RHD—CE(3-6)-D/d),占1.2%(31/2493),弱D15型为常见的弱D型,共检出62例(2.5%);发现的4个新等位基因,分别是RHO78delC/d、RHD520G〉A+1080dellO/dRHD、438G〉C/d和RHD101A〉G/d。结论汉族人群RHD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群存在差异,有丰富的类型和不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 RHd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中国人中发现2种新的弱D型 被引量:4
3
作者 叶璐夷 谢莉 +1 位作者 郭忠慧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鉴定并确认在中国人中发现的2种新的弱D型。方法对2份从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样中筛查出的RhD抗原减弱的标本,采用常规Rh分型试剂对其作血清学分型,使用D-screen试剂盒分析其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杂合性... 目的鉴定并确认在中国人中发现的2种新的弱D型。方法对2份从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样中筛查出的RhD抗原减弱的标本,采用常规Rh分型试剂对其作血清学分型,使用D-screen试剂盒分析其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杂合性,使用PCR-SSP方法对新的弱D型作基因分型。结果在2名弱D型献血者中分别发现2种新RHD等位基因:RHD(R10P)和RHD(A414V);D抗原表位分析结果与弱D表型相一致。建立了测定新等位基因的PCR-SSP检测方法。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了2种新的弱D型,初步阐明了这2种弱D表型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 RHd等位基因 表位 中国人
下载PDF
初筛Rh(D)阴性无缘献血者弱D和Del表型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松 常利 宋任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028-4030,共3页
目的:了解Rh(D)阴性献血者中弱D和Del表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对初筛Rh(D)阴性无亲缘关系献血者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弱D型,采用吸收放散法检测Del型。结果:在409例盐水法初筛为Rh(D)阴性无亲缘关系献血者中,检出弱D表型27例,占6.61%,... 目的:了解Rh(D)阴性献血者中弱D和Del表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对初筛Rh(D)阴性无亲缘关系献血者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弱D型,采用吸收放散法检测Del型。结果:在409例盐水法初筛为Rh(D)阴性无亲缘关系献血者中,检出弱D表型27例,占6.61%,Del表型61例,占14.91%,确证Rh(D)阴性321例,占78.48%。在确证Rh(D)阴性献血者中ccee占49.14%,其次是Ccee,占23.47%;弱D表型中cc Ee占4.16%,其次是Ccee,占1.71%;Del表型中Ccee占10.02%,CCee占1.71%。结论:对初筛Rh(D)阴性的献血者应采用更为敏感的试验确证是否为弱D表型或Del表型。为保障输血安全,弱D表型和Del表型献血者应作Rh D阳性看待,而作为受血者则应视为Rh D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筛 RH(d)阴性 d表型 dEL表型
下载PDF
Rh血型变异体弱D15型的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青 李平 +3 位作者 陆乐 肖建宇 黄成垠 姚根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分析2例血清学表现不同的Rh D抗原变异体基因突变情况,为D抗原突变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Ig M抗-D初筛为阴性的患者,经3种不同来源抗血清鉴定的Rh D变异体,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其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2例患者的血清... 目的分析2例血清学表现不同的Rh D抗原变异体基因突变情况,为D抗原突变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Ig M抗-D初筛为阴性的患者,经3种不同来源抗血清鉴定的Rh D变异体,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其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2例患者的血清学表现不一致,但是基因突变位点分析结果均显示为弱D15型。结论本文报道的2例Rh D抗原变异体均为汉族人群中最常见的弱D15型,提示应对D变异体进行基因突变研究,进而采用安全的输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15型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弱D25变异型血型抗原表位分析及输血策略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贞 贾双双 +3 位作者 陈景旺 张润青 罗广平 姬艳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对1例输注阳性血液的D变异型患者进行Rh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探讨该D变异型的输血策略。方法采集患者标本,用2种不同的单克隆抗-D试剂鉴定D抗原,并用试剂盒检测D变异体抗原表位,Rh CE抗原分型,红... 目的对1例输注阳性血液的D变异型患者进行Rh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探讨该D变异型的输血策略。方法采集患者标本,用2种不同的单克隆抗-D试剂鉴定D抗原,并用试剂盒检测D变异体抗原表位,Rh CE抗原分型,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多重链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检测RHD及RHCE基因型,对于MLPA检测不到的RHD突变型等位基因,对RHD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及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该患者初步D抗原鉴定结果显示为D抗原弱表达,且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D抗原表位检测结果显示其红细胞与D抗原ep D5.4、ep D2.1和ep D3.1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产生弱凝集反应,与其余表位抗体均无凝集反应,大量输注D阳性血液后的168 d及232 d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阴性;Rh CE抗原分型为cc Ee,MLPA结果显示其基因型为RHD/d,RHCE基因MLPA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表型一致;RHD基因外显子直接测序发现其第3外显子携带纯合的c.341G〉A(p.Arg114Gln)错义突变。结论患者为弱D25变异型,对弱D25型的D抗原进行表位分析的显示其部分抗原表位缺失。该患者大量输注阳性血液后未产生抗-D,为制定该血型患者的临床输血策略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变异型 d25型 抗原表位
下载PDF
1252T>G致新的弱D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大洲 张薇薇 +7 位作者 左琴琴 毛娟 王红 褚晓月 叶世辉 徐华 周华友 张印则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1例新的弱D型个体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盐水法鉴定Rh D/C/c/E/e抗原,并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IAT)进一步鉴定Rh D抗原,采用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筛查;采用商用基因检测试剂盒对标本进行CDE基因检测;对... 目的分析研究1例新的弱D型个体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盐水法鉴定Rh D/C/c/E/e抗原,并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IAT)进一步鉴定Rh D抗原,采用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筛查;采用商用基因检测试剂盒对标本进行CDE基因检测;对其RHD基因10个外显子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比对。结果血清学检测显示该标本为D变异型,RHCE血型为C+c+E-e+,抗体筛查为阴性。CDE基因试剂盒检测为DCcee,RHD外显子序列测序分析发现第10外显子存在1 252 T>G碱基突变,其余外显子序列则与正常RHD基因一致。结论该标本存在RHD1 252 T>G碱基突变,为新的弱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 血清学检测 基因分型
下载PDF
RHD1227A型弱D的D抗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筱莹 何颖军 +1 位作者 徐红先 邵超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977-2980,共4页
目的分析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Rh血型弱D型个体的红细胞D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C、c、E和e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D抗原,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测定RHD基因,并检测RHD杂合型。... 目的分析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Rh血型弱D型个体的红细胞D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C、c、E和e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D抗原,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测定RHD基因,并检测RHD杂合型。对确认的弱D型,使用12种抗-D抗原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分析红细胞D抗原表位。结果血清学筛选和PCR-SSP检测鉴定出3例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弱D型样本,Rh小因子均为C+c+E-e+,RHD合子型鉴定均为RHD+/RHD-杂合型,提示3例个体基因型为CDe/cde。3例个体红细胞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均具有基本完整D抗原表位,与Rh(D)阳性对照样本相同。结论发现3例RHD1227A型弱D型;不管RHD1227A等位基因表达DEL型或弱D型,其D抗原表位近似,均表达基本完整D抗原,提示该等位基因不同量的表达可能与其它调节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抗原 RHd基因 dEL d
下载PDF
PCR技术检测弱D15型
9
作者 周一炎 安万新 +2 位作者 刘辉 熊文 邵超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DNA技术鉴定弱D15型。方法 根据文献和GenBank报道的基因序列 ,针对弱D15型基因 ,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并引入一对内对照引物 ,建立简易的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检测弱D15型 ,之后用于检测 10份Rh阴性、10份Rh阳性、1... 目的 探讨采用DNA技术鉴定弱D15型。方法 根据文献和GenBank报道的基因序列 ,针对弱D15型基因 ,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并引入一对内对照引物 ,建立简易的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检测弱D15型 ,之后用于检测 10份Rh阴性、10份Rh阳性、10份Del样品和 1例弱D15型DNA样品。结果 除 1例弱D15型样品检测为阳性外 ,其余均为阴性 ,显示PCR特异性检测弱D15型基因。结论 PCR方法简便、快速 ,能准确鉴定弱D15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序列 PCR技术 特异性检测 RH阳性 RH阴性 临床 对照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
下载PDF
弱D136型血型抗原表位分析及分子基础研究——附1例报道
10
作者 王贞 贾双双 +4 位作者 温机智 骆宏 张润青 姬艳丽 罗广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鉴定1例Rh血型D变异型个体的血型抗原表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鉴定RhD血型,应用抗球蛋白微柱凝胶卡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用RhD抗原表位检测试剂盒(D-Screen)检测RhD抗原表... 目的鉴定1例Rh血型D变异型个体的血型抗原表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鉴定RhD血型,应用抗球蛋白微柱凝胶卡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用RhD抗原表位检测试剂盒(D-Screen)检测RhD抗原表位;此外,采用Rh血型分型卡检测RhCE表型;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对标本RHD基因合子型进行分析;对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及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该个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血清学结果显示RhD抗原弱阳性表达,为D变异型,RhD抗原表位检测结果显示其红细胞与RhD抗原epD6.4、epD6.1、epD2.1、和epD5.4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呈弱凝集反应(w+至2+),与其余表位抗体反应阴性;RhCE表型为Ccee;RHD基因合子型检测结果为D+/D-,RHD基因外显子直接测序发现第1外显子携带c.41C>T(p.Pro14Leu)错义突变,其基因型为RHD^(*)01W.136/01N.01。结论此D变异型个体为中国人群首次报道的弱D136型,其血清学表现为弱部分D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变异型 d Rhd抗原表位
下载PDF
一例弱D血型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慧英 王蕊 +4 位作者 林春燕 俞石芳 刘春华 陶志华 廖昭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一例弱D血型表型及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及微柱凝集(玻璃珠/凝胶)卡对该弱D血型进行血清学分析,鉴定该标本12种D抗原表位以确定其表型,对Rh D基因10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其杂合性。...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一例弱D血型表型及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及微柱凝集(玻璃珠/凝胶)卡对该弱D血型进行血清学分析,鉴定该标本12种D抗原表位以确定其表型,对Rh D基因10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其杂合性。结果:该个体盐水法与微柱凝胶卡法检测均为d Ccee,但微柱玻璃珠卡法抗-D检测结果为1+,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缺失部分D表位。测序检测发现,该标本存在等位基因c. 1022T>A,结合其血清学反应格局更符合部分D表型,RHD合子型鉴定为D/d。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一例弱D血型归为弱部分D型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 弱部分d
下载PDF
Rh弱D及Del样本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晓珠 兰炯采 +6 位作者 吴绪华 周华友 刘维佳 刘丹 齐村生 曾凤芹 杜克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09-511,共3页
为了研究初筛为RhD(-)样本中弱D及Del的检测,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弱D,应用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法检测Del。结果表明:在26200例献血者中,常规血清学初筛D(-)者56例(2.14‰),其中经IAT实验确... 为了研究初筛为RhD(-)样本中弱D及Del的检测,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弱D,应用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法检测Del。结果表明:在26200例献血者中,常规血清学初筛D(-)者56例(2.14‰),其中经IAT实验确认为弱D型者5例,吸收放散试验确认Del型者9例,且与CE表型相关。结论:为了临床输血安全,经常规血清学检测RhD阴性者,应当再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实验检测是否为弱D及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吸收放散试验 d抗原 d dEL
下载PDF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蛋白质模型预测1例弱D型54
13
作者 芮雪 张钰 +3 位作者 蔡杰 许纪玲 傅强 何成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对1例血型血清学检测为RHD变异型的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家系调查分析。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样本进行RHD确认及RH血型抗原表位检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PCR-SSP)法分析RH... 目的对1例血型血清学检测为RHD变异型的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家系调查分析。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样本进行RHD确认及RH血型抗原表位检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PCR-SSP)法分析RHD基因外显子的表达,运用Sanger和SMRT(single molecule real-timesequencing)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样本进行RHD基因的1~10外显子测序分析。通过AlphaFold模拟构建蛋白质三级结构,将突变前后的蛋白质结构进行叠合以观察结构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改变。结果先证者为RHD弱表型,其他抗原为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抗体鉴定试验均为阴性,PCR-SSP初步分型为RHD阳性。其父母血型血清学及PCR-SSP结果均为RHD阳性。SMRT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母亲为RHD^(+)/RHD^(-)杂合子。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父亲携带弱D型54等位基因。AlphaFold建模预测揭示,p.Ser122Leu突变不能与146位GLU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结论该样本为弱D型54,p.Ser122Leu突变导致氨基酸内部分子间作用力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突变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部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血型血清学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外显子测序 家系研究
下载PDF
菏泽地区献血者Rh阴性和弱D血型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建民 马凌倩 金宝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9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菏泽地区(鲁西南)献血者的Rh阴性和弱D血型的分布规律,保障临床应急用血安全。方法:调查自2000年3月21日~2019年3月21日期间,共计检出的1358例Rh阴性和85例弱D血型献血者,对其年龄、ABO血型分布、献血次数、几率分布、血筛结果... 目的:研究菏泽地区(鲁西南)献血者的Rh阴性和弱D血型的分布规律,保障临床应急用血安全。方法:调查自2000年3月21日~2019年3月21日期间,共计检出的1358例Rh阴性和85例弱D血型献血者,对其年龄、ABO血型分布、献血次数、几率分布、血筛结果、CE血清学表现型、抗体筛查结果、性别、婚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菏泽市Rh阴性和弱D血型分布几率分别是0.45%和0.03%,以26~35岁、B型和单次献血者占多数,血筛结果合格率分别是99.31%和99.56%,CE血清学表现型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和CCdEE未检出,Rh阴性献血者的抗体筛查阳性率是3.44%,其中男性1.99%,女性6.07%。结论:菏泽地区Rh阴性率与中国人群Rh阴性比率0.3%~0.5%基本相符,Rh阴性献血者的年龄、ABO血型、献血次数,与其他献血者的统计特征基本一致,血筛结果合格率较高,血清学ccdee和Ccdee表现型占绝大多数,CCdEe、CcdEE、CCdEE表现型极少或者未见,Rh阴性和弱D型献血者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献血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Rh阴性和弱D血型的安全性输血同样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菏泽地区 RH阴性 d血型 CE血型 抗体筛查
下载PDF
深圳地区献血者Rh表型和基因型分布调查 被引量:19
15
作者 周一炎 邵超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3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 探讨 Rh阴性个体的分子基础。方法 对 1 999年 6月~ 2 0 0 2年 5月共 83 72 2名首次献血者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样本 Rh表型 ,对部分 Rh阴性、弱 D表型的 RHD基因编码区全长进行序列分析 ,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 目的 探讨 Rh阴性个体的分子基础。方法 对 1 999年 6月~ 2 0 0 2年 5月共 83 72 2名首次献血者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样本 Rh表型 ,对部分 Rh阴性、弱 D表型的 RHD基因编码区全长进行序列分析 ,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或双管 PCR法分析 Rh D基因型。结果 中国人 Rh阴性率 ( IAT检测 )为 0 .3 % ;弱 D表型个体 (包括弱 D型、部分D型和其他弱 D形式 )概率约 0 .1‰ ;在 IAT确认的 Rh阴性者中 ,RHD基因检出率为 3 6.0 % ,D放散型 ( Del)占 2 4.3 %。 Del个体以 RHD1 2 2 7A等位基因为主 ,纯合子占 3 3 .3 % ( 9/2 7) ;表型为 CCee的 Del个体占 2 2 .2 % ( 6/2 7) ,均为纯合子。在真实 Rh D阴性个体 (吸收放散试验排除 Del个体 )中 ,RHD基因检出率为 1 5 .5 % ,以携带 RHD-CE( 2 -9) -D2 等位基因为主 (占真实 Rh D阴性个体的 1 1 .9% )。另外 ,在 IAT确认的 Rh阴性者中 ,如果排除无效基因携带者 ,E抗原的频率仅为 0 .0 1 8%。结论 中国人 Rh D阴性者的分子背景复杂 ,且与高加索人和非洲黑人存在较大差异 ,高频率的 Del表型个体和 RHD-CE( 2 -9) -D2 等位基因携带者是中国人群 Rh阴性个体分子背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分布 深圳市 献血者 RH阴性 血清学检测 RFLP技术 双管PCR法
下载PDF
一例产生抗-D的弱D100型个体的基因突变分析
16
作者 刘太香 薛敏 +3 位作者 冯晨晨 马玲 许进明 周小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对临床送检的一例产生抗-D的RhD变异型个体进行RHD基因分析,预测与分析突变对RhD蛋白的影响,评估该变异D类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RHD基因10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序列分析。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 目的:对临床送检的一例产生抗-D的RhD变异型个体进行RHD基因分析,预测与分析突变对RhD蛋白的影响,评估该变异D类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RHD基因10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序列分析。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对患者RHD基因进行合子型分析。使用PyMOL软件分析突变引起的RhD蛋白三维结构的变化。利用蛋白质变异效应分析、分类非容忍变异和多态性表型分型算法三种在线软件预测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换对RhD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该变异D个体为RHD(+)/RHD(-)杂合子型。测序结果显示在第5外显子有c.787G>A突变,该突变导致263位甘氨酸被精氨酸替代。PyMOL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精氨酸与相邻氨基酸之间的氢键变短、氢键数增加。3种蛋白功能损伤预测软件中,有2种提示p.G263R对RhD蛋白是"有害突变"。结论:该D变异型为弱D100型。c.787G>A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换可能影响RhD蛋白的正确组装折叠,导致RhD抗原特征的改变。这提示该D变异型被正常D抗原免疫后具有产生抗-D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变异型 d100型 PyMOL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Molecular basis of weak D and DEL in Han population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7
17
作者 CHEN Qing LI Ming +4 位作者 LI Min LU Xue-song LU Rong SUN Jun LIU Z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8期3251-3255,共5页
Background Rh blood group system is the most complex and immunogenetic blood group system. Prevalent RHD alleles varied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weak D... Background Rh blood group system is the most complex and immunogenetic blood group system. Prevalent RHD alleles varied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weak D and DEL phenotype in Anhui Chinese Han population. Methods The D antigen was determined with IgM monoclonal anti-D conformed to the guidelines for donor testing in China. Weak D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by an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EL phenotype was determined by adsorption and elution test. All the RHD 10 exons were screened by PCR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ing or sequenced for the first-time donors who typed weak D, DEL or D negative by serologic test. Results Of all the 30 799 blood donors, 155 blood samples were found D negative with IgM anti-D; 34 blood samples were found D positive by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or absorption elution test. RHD alleles were identified by nucleotide sequencing. Total 4 RHD alleles were found including two new. One hundred and twenty of 155 (77.4%) of the serologically D negative samples lacked the RHD gene. One D negative was RHD(615de12). Thirty-two of 155 (20.6%) carried RHD(K409K) among them one carrying 1227G〉A and 845G〉A. Two of 155 (1.3%) was weak D type 15. 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ll DEL phenotype is RHD(K409K); weak D type 15 is the prevalent weak D allele in Anhui Chinese Han population. Additionally, an improved more efficient method was adopted to amplify all the RHD exons in one PCR program. Our study add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D antigen expression in Anhui Han population and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adopting suitable genotyping strategies in routine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 blood group system dEL phenotypes weak d sequence analysis
原文传递
弱D25型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广平 骆宏 +5 位作者 张润青 姬艳丽 赵阳 魏玲 莫春妍 王贞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分析1名RhD抗原弱阳性孕妇的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探讨其输血策略。方法采用试管法检测RhD血型;Rh血型凝胶定型卡检测C、c、E、e抗原;用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凝胶卡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采用SSP-PCR方法检测RHD和RHCE基因... 目的分析1名RhD抗原弱阳性孕妇的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探讨其输血策略。方法采用试管法检测RhD血型;Rh血型凝胶定型卡检测C、c、E、e抗原;用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凝胶卡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采用SSP-PCR方法检测RHD和RHCE基因;用特异性PCR技术检测其RHD基因的合子型;对其RHD基因编码区10个外显子扩增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血型血清学实验显示受检者D抗原弱阳性,Rh其它抗原分型为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阴性;SSP-PCR检测其基因型别为ccDEe,基因定型结果与血型血清学一致;RHD基因合子型检测为RHD+/RHD-杂合型,推测该个体单倍型可能为DcE/dce;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其编码区341G>A(114R>Q),编码区序列其它部分与正常RHD序列相同。结论该受检者为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的弱D25型,其输血策略可参照RhD阴性孕妇同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 RH基因 合子型 测序
原文传递
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一例Rh血型弱D59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昭平 徐慧英 +6 位作者 刘春华 王蕊 项凯华 冯洁 乐芳嘉 吴婷 陶志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61-264,共4页
【摘要】目的鉴定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1例Rh血型弱D59型。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试剂对筛查出的D变异型血型做血清学鉴定,结合12种单克隆抗体对该标本RHD抗原表位进行确认;使用PCR-SSP法对弱D型进行基因分型。对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 【摘要】目的鉴定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1例Rh血型弱D59型。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试剂对筛查出的D变异型血型做血清学鉴定,结合12种单克隆抗体对该标本RHD抗原表位进行确认;使用PCR-SSP法对弱D型进行基因分型。对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其杂合性。结果在该标本中发现等位基因C.1148T〉C,其血清学反应格局符合弱D表型。RHD合子型鉴定其为RHD+/RHD-杂合型。结论该先证者为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的弱D59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血型
原文传递
Rh弱D(Del)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朱剑荧 兰炯采 +2 位作者 周华友 王从容 陈强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Rh弱D(Del)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氯仿/三氯乙烯放散法检测50份Rh(D)血清学阴性样本及PCR-SSP法分析其基因结构。结果50例Rh(D)血清学阴性样本中弱D(Del)11例,其D基因外显子均完整。结论弱D(Del)型血清学筛选容易漏检为R... 目的探讨Rh弱D(Del)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氯仿/三氯乙烯放散法检测50份Rh(D)血清学阴性样本及PCR-SSP法分析其基因结构。结果50例Rh(D)血清学阴性样本中弱D(Del)11例,其D基因外显子均完整。结论弱D(Del)型血清学筛选容易漏检为Rh(D)阴性;弱D(Del)型如为献血员,应视为Rh(D)阳性血液用于临床输血;如为患者,应视为Rh(D)阴性,必须输注Rh(D)阴性血液。D基因外显子与D抗原表达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del) 输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