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y mineral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non-marine environ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ly Cretaceous palaeoclimatic evolution:The Weald Basin,Southeast England
1
作者 Oladapo O.Akinlotan Ogechukwu A.Moghalu +6 位作者 Stuart J.Hatter Sunday Okunuwadje Lorna Anquilano Uche Onwukwe Safiyeh Haghani Okwudiri A.Anyiam Byami A.Jolly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387-409,共23页
Analyses of clay minerals within the Early Cretaceous Weald Basin,Southeast England reveal kaolinite,illite and chlorite as the main detrital clay minerals while glauconite and smectite are subordinates.A kaolinite-ri... Analyses of clay minerals within the Early Cretaceous Weald Basin,Southeast England reveal kaolinite,illite and chlorite as the main detrital clay minerals while glauconite and smectite are subordinates.A kaolinite-rich assemblage which characterized the sand-dominated Ashdown and Tunbridge Wells Sand formations and an illite-dominated assemblage associated mostly with the Wadhurst Clay and Weald Clay formations are recognized.Kaolinite was enriched in the Ashdown and Tunbridge Wells Sand formations during warm and humid climate with high precipitation that encouraged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leaching,while cold and dry conditions favoured the concentration of illite in the Wadhurst Clay and Weald Clay formations.Rainfall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warm climate were drastically reduced during the drier climatic conditions.Most clay minerals are detrital in origin,with chlorite being more prominent than previously recognized.Contrary to previous studies and assumptions,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authigenic clay minerals are present in the Hastings Beds,with vermiform and mica-replacive kaolinite being the most common,consistent with humi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Isolated authigenic illite is also present,along with a chloritized grain,providing evidence for mesodiagenesis.The absence of dickite and occurrence of kaolinite,suggest that authigenic illite formed in relatively shallow burial conditions,indicating a maximum burial depth of2500 m-3000 m,about 1000 m deeper than previous estimates of 1500 m-2000 m.Authigenic clay minerals are absent in the Weald Clay Formation possibly because of hindered flow of meteoric water and limited growth space for authigenic minerals.This study is significant in:1)reinforcing multiple methods to facilitate a robust and balanced knowledge of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lay minerals;2)investigating detrital and authigenic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when assessing the palaeoenvironments of sedimentary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minerals Clay mineral transformation PALAEOCLIMATE Early Cretaceous weald Basin wealdEN Southeast England
原文传递
热循环方式对Q690TMCP钢粗晶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贞顺 李胜利 +1 位作者 朱新德 徐洪庆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对比了两种热循环(实际焊接与模拟单道次焊接)对Q690 TMCP钢粗晶区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焊接热循环条件下,随热输入增大粗晶区组织分别经历了板条马氏体、回火马氏体、上贝氏体及粒状贝氏体转变,粗晶区冲击功随热输入能量的增... 对比了两种热循环(实际焊接与模拟单道次焊接)对Q690 TMCP钢粗晶区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焊接热循环条件下,随热输入增大粗晶区组织分别经历了板条马氏体、回火马氏体、上贝氏体及粒状贝氏体转变,粗晶区冲击功随热输入能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对应热输入20 kJ·cm-1;相同热输入能量的实际焊接试样粗晶区的冲击功变化趋势与模拟焊接试样相似,但数值均低。分析得出,实际焊接试样粗晶区中新生M-A组元导致了其冲击功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焊接 热循环 热模拟 相变
下载PDF
复仇·情爱·原野——《原野》与《呼啸山庄》比较阅读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爱华 陈漪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3,共7页
曹禺的剧作《原野》和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虽然不存在影响关系 ,但在“复仇母题”、“情爱模式”及“原野意象”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的成功 ,都在于对人物心灵世界的体贴入微的描摹、展现 ,在于对人性... 曹禺的剧作《原野》和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虽然不存在影响关系 ,但在“复仇母题”、“情爱模式”及“原野意象”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的成功 ,都在于对人物心灵世界的体贴入微的描摹、展现 ,在于对人性的审美把握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还在于其主题、背景的普遍性意味的时空超越性。通过对作品进行类比研究 ,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 ,认识文学创作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情爱 原野 比较阅读
下载PDF
《原野》与《呼啸山庄》的情境模式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曾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原野》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勃朗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同为文学史上的传世名作,由于两位作者选用了一种相似的文学模式而使它们之间具有了一种内在的联系。通过考察两部作品中近似的典型情境模式,因不同的地域和时... 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原野》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勃朗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同为文学史上的传世名作,由于两位作者选用了一种相似的文学模式而使它们之间具有了一种内在的联系。通过考察两部作品中近似的典型情境模式,因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而形成的差异性,有助于读者认识中西方文化、文学创作思维方式以及美学观念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意象 人性复归 爱的隐退 情境模式 比较 《原野》
下载PDF
从演出史看《原野》的接受 被引量:2
5
作者 光明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6-80,共5页
《原野》自诞生以来,屡次被搬上舞台与银幕。回顾其60年多年来的演出史,可以发现它形成了两种基本的接受模式。接受者或从其社会意义来接受并评判它,或将其作为带有强烈表现色彩的剧来接受与评判。其中,前一种接受模式在《原野》60多年... 《原野》自诞生以来,屡次被搬上舞台与银幕。回顾其60年多年来的演出史,可以发现它形成了两种基本的接受模式。接受者或从其社会意义来接受并评判它,或将其作为带有强烈表现色彩的剧来接受与评判。其中,前一种接受模式在《原野》60多年的接受史中一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 演出 接受
下载PDF
复仇的困境——《原野》的母题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应尤佳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2期210-212,共3页
本文在对原型批评理论的理解基础上,主要分析了作家曹禺的作品《原野》中的复仇母题,揭示出复仇母题的悲剧内核的三个层次,并对复仇母题的英雄原型及突破进行探讨。通过对《原野》中复仇母题的分析展现《原野》的悲剧精神以及《原野》... 本文在对原型批评理论的理解基础上,主要分析了作家曹禺的作品《原野》中的复仇母题,揭示出复仇母题的悲剧内核的三个层次,并对复仇母题的英雄原型及突破进行探讨。通过对《原野》中复仇母题的分析展现《原野》的悲剧精神以及《原野》中人物的英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 复仇母题 悲剧 英雄性
下载PDF
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金子的角色分析与演唱处理
7
作者 祁伟耿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原野》是典型的民族话剧歌剧化作品,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爱情悲剧,其中《啊,我的虎子哥》因饱满的人物刻画和起伏的感情成为中国歌剧曲目的代表。歌剧艺术的表现需深入了解人物性格与情感特点,才... 《原野》是典型的民族话剧歌剧化作品,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爱情悲剧,其中《啊,我的虎子哥》因饱满的人物刻画和起伏的感情成为中国歌剧曲目的代表。歌剧艺术的表现需深入了解人物性格与情感特点,才能以情带唱,由唱传情,增强艺术张力和感染力,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分析《啊,我的虎子哥》咏叹调,音乐对语言及情感等方面的演唱处理方法与技巧独具特色,达到完美演绎歌剧艺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 《啊 我的虎子哥》 人物性格 演唱处理
下载PDF
论演员塑造舞剧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舞剧《原野》中焦大星的形象塑造谈起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岩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93,共7页
舞剧是综合性艺术,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方式,综合多种艺术手段,按照戏剧形式展开。作为戏剧的一种,舞剧中剧情的发展和结构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述说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探究人物心理,而舞剧主题的开掘和对观... 舞剧是综合性艺术,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方式,综合多种艺术手段,按照戏剧形式展开。作为戏剧的一种,舞剧中剧情的发展和结构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述说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探究人物心理,而舞剧主题的开掘和对观众的启发也必须通过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来实现。可见,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舞剧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诚然,舞剧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编剧、编导、演员和舞台服装设计人员等多方面合作,但贯穿作品创作、最终承载剧作的,却非舞剧演员莫属。因此,本文着重探究演员塑造舞剧人物形象时的诸多可行方法。笔者以出演舞剧《原野》中焦大星的实践体会为切入点,在与原作和话剧、戏曲的对比中,针对舞剧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演员的特殊作用,提出了几个可供参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人物形象塑造 《原野》 焦大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