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早稻高温热害发生时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建莹 霍治国 +1 位作者 王培娟 邬定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51,共10页
以江西早稻为例,利用1981-2016年气象资料、早稻高温热害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构建历史早稻高温热害样本集合,在Kolmogorov-Smirnov(K-S)分布拟合检验的基础上,采用信息扩散方法计算得到早稻高温热害总样本和不同持续日数(3~5 d,6~8 d... 以江西早稻为例,利用1981-2016年气象资料、早稻高温热害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构建历史早稻高温热害样本集合,在Kolmogorov-Smirnov(K-S)分布拟合检验的基础上,采用信息扩散方法计算得到早稻高温热害总样本和不同持续日数(3~5 d,6~8 d和8 d以上)不同等级(轻度、中度、重度)热害在早稻抽穗期前后的发生概率。结果表明:早稻高温热害起始于抽穗前6 d至抽穗后20 d,抽穗扬花期发生概率最高,随着早稻进入乳熟期高温热害发生概率逐渐降低。早稻抽穗扬花期持续3~5 d早稻高温热害以轻度、中度为主,5 d以上中度、重度高温热害发生概率为98.77%;随着早稻进入乳熟期,高温热害以中度和轻度为主,重度高温热害概率显著降低。早稻轻度高温热害的主要致灾时段为抽穗至灌浆中期,中度高温热害的主要致灾时段为抽穗至灌浆中前期,而重度高温热害的主要致灾时段为孕穗期至灌浆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过程 水稻热害 抽穗期 最高气温
下载PDF
天津市单次极端低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对建筑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孟凡超 郭军 +2 位作者 李明财 张雷 张瑞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53-1762,共10页
基于自动气象站实测资料,通过模拟天津市办公建筑逐时供暖负荷,重点分析了极端低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对建筑小时供暖负荷的影响,以期为精细化供暖调控和节能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9—2017年城市和乡村办公建筑供暖负荷均呈减少趋势,... 基于自动气象站实测资料,通过模拟天津市办公建筑逐时供暖负荷,重点分析了极端低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对建筑小时供暖负荷的影响,以期为精细化供暖调控和节能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9—2017年城市和乡村办公建筑供暖负荷均呈减少趋势,城市供暖负荷较乡村平均每年减少7.46%。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每上升1℃,城市办公建筑年供暖负荷较乡村减少2.19 kWh/m^2,即热岛强度的增加使城市办公建筑供暖需求有所减少,有利于城市建筑的供暖节能。以2016年1月21~25日典型极端低温过程为例,研究发现,低温过程中城乡小时供暖负荷明显增加,较低温前和低温后增加约10%~20%。受大尺度天气过程影响,低温过程中城乡气温差异变小,UHII减弱。低温前和低温后城市供暖负荷较乡村减少约6%~8%,而低温过程中城市较乡村仅减少约3%;另外,在低温过程中,北京时间07:00~19:00的高负荷时段城乡供暖负荷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低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对办公建筑供暖负荷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极端低温过程 供暖负荷 办公建筑 乡村参考气象站
下载PDF
东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巩娟霄 谢爱红 +1 位作者 卞林根 效存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4-613,共10页
利用中山站-昆仑站断面自动气象站2 m气温和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极沿海到内陆高原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并通过个例讨论了气温出现极端过程的天气背景.结果表明: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年际... 利用中山站-昆仑站断面自动气象站2 m气温和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极沿海到内陆高原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并通过个例讨论了气温出现极端过程的天气背景.结果表明: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年际变化不明显.最高气温标准偏差大于最低气温,冬季气温标准偏差明显大于夏季,且夏季气温变化幅度远小于冬季.随海拔的增加,最高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最低气温年变化的无芯率(气温没有明显的最小值程度)呈增大趋势,夏季气温变化幅度逐渐增大,冬季气温变化幅度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2005年7月25-31日的极端降温过程主要受到极涡、地面冷高压及下降风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中山站-昆仑站断面 最高和最低气温 极端天气事件
下载PDF
秦皇岛市两次极端最低气温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燕成玉 闵锦忠 +1 位作者 崔粉娥 张宝贵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3期39-43,共5页
利用MICAPS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秦皇岛市2001年1月15日和2010年1月6日两次最低气温极值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的垂直结构、温度方程的平流项、垂直项与非绝热项等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 利用MICAPS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秦皇岛市2001年1月15日和2010年1月6日两次最低气温极值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的垂直结构、温度方程的平流项、垂直项与非绝热项等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环流形势基本相似,均自西北路径直接影响华北,冷平流由水平方向移动并在垂直方向下传;通过对局地温度变化中各项因子的定量估算,发现当空气干燥且从低到高空均为下沉气流时,下沉增温的影响不容忽视;2010年1月6日出现的最低气温极值主要是非绝热因子影响。2010年1月3—4日秦皇岛降暴雪,积雪深度在10 cm以上,2010年1月6日非绝热项为-0.907℃.h-1,2001年1月15日非绝热项为-0.301℃.h-1,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对局地气温的影响可为最低气温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最低气温天气过程 对比分析 定量估算 局地温度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极寒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许丽玲 康恒元 +4 位作者 潘明溪 韩凤岐 沈月钊 喻文兵 张秀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8-1756,共9页
极寒天气对大兴安岭地区冬季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974—2021年极寒天气时地面观测站日最低气温数据,月环流指数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极寒日数和极端最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用Mann-Kendall方法、Morle... 极寒天气对大兴安岭地区冬季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974—2021年极寒天气时地面观测站日最低气温数据,月环流指数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极寒日数和极端最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用Mann-Kendall方法、Morlet小波分析检验极寒日数和极端最低气温的突变和周期;用经验频率方法计算极端最低气温的重现期;采用相关法分析对极寒日数有显著影响的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地区极寒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由西北向南逐渐减少,极寒日数最多是呼中717 d,最少是加格达奇29 d,全区极寒日数在197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极寒日数比突变前减少14.2 d,年极寒日数存在2~4年显著周期;(2)全区极端最低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突变之前极端最低气温偏低,之后开始上升,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显著周期是4~5年,极端最低气温-49.6℃,出现在漠河,其次是呼中-49.2℃;两年一遇、五年一遇、十年一遇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呼中,二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3)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与大兴安岭地区冬季(12月和次年1、2月)极寒日数相关性很好,呈正向增长的环流模态,对大兴安岭地区冬季的极寒天气变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最低气温 极寒天气 极寒日数
下载PDF
2021年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艺 董全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8-644,共7页
2021年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弱,北半球中高纬西风带呈四波型,以纬向环流为主,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强但范围较小。2月,我国冷空气强度较弱且影响范围小,全国平均气温为1.2℃... 2021年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弱,北半球中高纬西风带呈四波型,以纬向环流为主,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强但范围较小。2月,我国冷空气强度较弱且影响范围小,全国平均气温为1.2℃,较常年同期偏高2.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出现了极端高温事件,有618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2月历史同期极值。月内,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 mm,较常年同期偏多9.5%。另外,2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出现持续大雾天气,月底北方地区出现沙尘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冷空气 雨雪天气过程 极端高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