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AUTOMATIC FOG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B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红妹 葛伟强 +2 位作者 柏桦 刘冬韡 杨引明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9年第1期28-37,共10页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that can undertake rapid, effective,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fog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since heavy fog can cause enormous disasters ...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that can undertake rapid, effective,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fog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since heavy fog can cause enormous disasters to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in the urban and coastal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correl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flectivity of land surface and clouds in different time phases is fou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adiative and satellite-base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fog.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analyses of the relative variability of the reflectivity in the images, the threshold to identify quasi-fog areas is generated automatically. Furthermore, using the technique of quick image run-length encoding,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such practical methods as analyzing texture and shape fractures, smoothness, and template characteristics,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fog and fog-cloud separation us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are studied, with good results in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remote sensing fog dynamic monitoring rapid an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下载PDF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a Sea Fog Process in 2016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meng Shi Xueying Liu +1 位作者 Yu Gu Qian Wang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21年第3期419-425,共7页
The vi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f a sea fog process on 27</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span></sup><span style="font-fa... The vi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f a sea fog process on 27</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ebruary, 2016 are analyzed and the heavy fog process is simulated by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foreca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sibility in Qingdao coastal area is light fog on the night of the 26</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 the WRF simulation, it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sea-level pressure that the wind direction of Qingdao and the coastal area turned southerly with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low pressure system on surface from 1200 UTC to 1800 UTC on the 26</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vapor brought by easterly and southerly wind provides sufficient water vapor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a fog. At 975 hPa, there is a strong warm tongue over Shandong Peninsula at 0600 UTC on the 26</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w</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hile the offshore is affected by the cold tongue, where the horizontal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large and there is a strong baroclinicity. At 850 hPa, there is a weak warm ridge over Qingdao at 1200 UTC on the 26</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which means that it is an inversion layer,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maintenance of fo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dao Offshore Heavy fog WR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UAL-CHANNEL
下载PDF
Fengyun Satellites:Achievements and Future 被引量:4
3
作者 Wang Jingsong Zhang Jiashen Tang Yunqiu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8-473,共6页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Fengyun(FY) Satellite,has a polar-orbiting series and a geostationary series.Up to now,5 polar-orbiting(FY-1A/B/C/D and FY-3A) and 5 geostationary(FY-2A/B/C/D/E) satellites were launch...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Fengyun(FY) Satellite,has a polar-orbiting series and a geostationary series.Up to now,5 polar-orbiting(FY-1A/B/C/D and FY-3A) and 5 geostationary(FY-2A/B/C/D/E) satellites were launched.FY data has been being intensively applied not only to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but also to many other fields regarding ecology,environment,disaster,space weather and so and.The FY data sharing system,FengyunCast,is now one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global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ystem,GEONETCast.The first satellite of the new generation polar-orbiting series,FY-3A,was launched on 27 May,2008,demonstrating the FY polar-orbiting satellite and its application completed a great leap to realize threedimensional observations and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The firs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geostationary series(FY-4) is planned to launch in 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卫星发射 数据共享系统 信息传播系统 极地轨道 气象监测 空间天气 组成部分
下载PDF
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原文林 杨逸凡 +2 位作者 赵小棚 郭进军 胡少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4,22,共8页
洪水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降雨作为洪水灾害致灾因子,数据的精确度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为切入点,对雨量站点观测、天气雷达降雨估计及预报、降雨数值预报、卫星遥感... 洪水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降雨作为洪水灾害致灾因子,数据的精确度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为切入点,对雨量站点观测、天气雷达降雨估计及预报、降雨数值预报、卫星遥感反演的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时空降尺度方法及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降雨监测与预报中的应用,揭示了其在提升降雨数据“量”与“型”准确度方面的效果。研究表明: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当前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山丘区和城市环境空间的复杂地形方面仍面临分辨率受到限制及精确性、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多源数据融合能提高降雨数据精度、时空覆盖能力和预测准确性,优化算法模型、融合“空-天-地”多源数据形成高分辨率预报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监测 降雨预报 防洪减灾 卫星遥感 天气雷达 数值预报 降尺度 多源数据融合
下载PDF
基于风云四号卫星数据的南海海雾遥感监测
5
作者 张毅 靳奎峰 +3 位作者 刘子菁 刘厚智 杨颖璨 何沐全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基于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FY-4A所携带的辐射成像仪AGRI(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观测数据和地面能见度观测资料,通过不同组合的可见光通道、近红外通道、中远红外通道的数据,开展南海区域海雾遥感监测研究。针对... 基于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FY-4A所携带的辐射成像仪AGRI(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观测数据和地面能见度观测资料,通过不同组合的可见光通道、近红外通道、中远红外通道的数据,开展南海区域海雾遥感监测研究。针对海雾在遥感影像中与下垫面和云的不同特征,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动态拟合选取最优度的方法实现海雾与下垫面的分离,使用云顶高度阈值的方法实现海雾与中高云的分离,使用纹理特征识别和海雾检测指数的方法实现海雾和低云在日间的分离,使用薄低云检测指数的方法实现海雾和低云在夜间的分离,并将海雾判识结果与2018年广东沿海地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使用最小二乘法动态拟合选取最优度的方法,对海雾和下垫面的区分有着良好的效果,使用纹理特征识别和海雾检测指数的方法对海雾和低云的区分也有一定的改进作用。(2)该算法对3月份发生的海雾的识别准确率最高,为85.45%,虚警率最低,为20.94%;对5月份发生的海雾识别准确率最低,为58.70%;对1月份发生的海雾虚警率最高,为30.95%。该海雾监测算法平均准确率为76.37%,虚警率约为2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四号卫星 海雾 南海 遥感监测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监测极端气象预报数据异常值检测方法
6
作者 李春艳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1期41-47,55,共8页
在遥感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传感器故障、气象条件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少量的异常点出现在采集的数据中,这些异常点可能会对极端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为此,需要研究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监测极端气象预报数据异常值检测方法;基于改进K... 在遥感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传感器故障、气象条件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少量的异常点出现在采集的数据中,这些异常点可能会对极端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为此,需要研究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监测极端气象预报数据异常值检测方法;基于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对缺失的卫星遥感监测极端气象预报数据进行插补,还原数据完整性;划分卫星遥感监测极端气象预报数据的区段,提取每个区段的裕度指标、偏斜度、频率歪度、重心频率4个特征参数,以此为输入,利用蝙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识别异常区段;计算异常区段中每个卫星遥感监测极端气象预报数据的局部离群因子,局部离群因子大于1.0数据为气象预报数据异常值,以此完成气象预报数据异常值检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插补误差小于±1.0,可以准确识别异常区段中的异常值,且在不同样本中的协调指数高于0.8,检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监测 极端气象 预报数据 异常区段识别 异常值检测
下载PDF
卫星遥感在大雾生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亚春 孙涵 徐萌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利用 GMS- 5静止气象卫星资料 ,研究大雾生消动态遥感监测方法 ,并用此方法对沪宁高速公路大雾进行实时监测 。
关键词 气象卫星 遥感监测 雾害 实时监测 生消原理
下载PDF
用GMS-5气象卫星资料遥感监测白天雾的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亚春 孙涵 +2 位作者 李湘阁 唐勇 徐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用日本 GMS- 5静止气象卫星的可见光通道和长波红外通道的资料 ,采用多通道合成和图像增强技术生成云雾彩色图像 ,分析了云雾的纹理特征、运动规律和消散规律 ,探讨了白天雾和低层云的遥感监测和识别方法 。
关键词 GMS-5气象卫星 遥感监测 可见光通道 消散规律 纹理特征
下载PDF
气象卫星大雾遥感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红妹 葛伟强 +2 位作者 柏桦 刘冬韡 杨引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鉴于大雾对城市和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灾害,迫切需要研制快速、有效、准确的雾遥感监测和识别方法。在对雾的辐射特性与卫星光谱特征试验分析基础上,找出不同时相可见光遥感图像下垫面反射率与云雾反射率之间的相... 鉴于大雾对城市和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灾害,迫切需要研制快速、有效、准确的雾遥感监测和识别方法。在对雾的辐射特性与卫星光谱特征试验分析基础上,找出不同时相可见光遥感图像下垫面反射率与云雾反射率之间的相对关系,并通过对图像反射率的相对变化率进行计算分析,自动生成准雾区动态判别阈值,并在准雾区范围初步确定基础上,采用基于图像游程编码的快速连通区域标记技术,结合纹理分形分析、形态分形分析、平滑度分析、模板特征分析等实用方法,对气象卫星遥感图像进行雾自动识别和云雾分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遥感动态监测 自动快速识别方法
下载PDF
气象卫星在雾的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亚春 孙涵 徐萌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0年第4期223-227,共5页
阐述了雾的辐射特性、雾遥感的基本原理 ,分析了雾在图像纹理、运动规律和消散趋势等方面的特点 ,介绍了国内外在雾遥感监测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最新进展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遥感 气象卫生 监测 图象纹理
下载PDF
GF-1图像在中印边境楚鲁松杰村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焜 李晓民 +2 位作者 马世斌 刘世英 李生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为了解高分一号卫星(GF-1)图像的应用性能和查明中印边境楚鲁松杰村一带的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利用DEM和GF-1图像对该地区的岩性、构造和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遥感解译。研究结果表明,GF-1数据的融合图像对灾害体的微地貌形态反映较明显,能... 为了解高分一号卫星(GF-1)图像的应用性能和查明中印边境楚鲁松杰村一带的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利用DEM和GF-1图像对该地区的岩性、构造和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遥感解译。研究结果表明,GF-1数据的融合图像对灾害体的微地貌形态反映较明显,能够用于识别地质灾害体的位置、边界范围等特征信息;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寒冻风化碎屑流等,滑坡、崩塌、泥石流多发生在[25°,35°]坡度段内,而寒冻风化碎屑流的发生则与坡度的增大成正相关;地质灾害运移方向与主构造线方向、基岩层面倾向基本一致。研究还揭示出该区内分布多级河流阶地,较大的垂直落差及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是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卫星(GF-1) 中印边境 地质灾害 寒冻风化碎屑流 遥感调查
下载PDF
船载卫星遥感图象处理系统在南北极科学考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斌 解思梅 +2 位作者 郝春江 陆军 尹涛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1-300,共10页
船载卫星遥感图象处理系统是针对南极考察气象航线预报、冰区航行的海冰预报和导航需要而研制的船陆两用多功能软件系统。采用了最新的 DEL PHI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 ,开发了用于 WINDOWS98环境下的 32位的程序 ,并针对接收系统开发了 WIN... 船载卫星遥感图象处理系统是针对南极考察气象航线预报、冰区航行的海冰预报和导航需要而研制的船陆两用多功能软件系统。采用了最新的 DEL PHI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 ,开发了用于 WINDOWS98环境下的 32位的程序 ,并针对接收系统开发了 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 ,提高了在 WIND0 WS98多任务环境下 ,接收程序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法和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便于功能的更新和提高 ;采用 SGP4/SDP4轨道模式及两行元素的轨道参数计算出卫星星下点的位置 ,实现了在 1 A图象上计算逐点经纬度的快速动态定位和图象显示的功能 ;采用迭代法利用电子地图网格数据 ,在接收的卫星云图上迭代套上地形及海岸线。组成了适合船陆两用的多功能快速灵活的图象处理系统 ,可以在 1~ 2分钟瞬间内完成一幅图的定位套网格和套地形线的工作。解决了南极海冰监测和冰缝、水道预报的难点。可以使图象上下滚动、左右移动、任意放大、缩小和剪取 ;可以随着鼠标的移动显示出图上任意一点的经纬度 ;能够在图上标出任意目标物 ,如船位、站位、岛屿等等 ;能够方便地在图上画出航线 ,直观地判断船所处的位置和航线周围的气象和海洋环境状况 ;解决了在茫茫海洋和冰区中航行找不到参照物时的困惑 :能够输出任意大小的 2 4位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图象处理 南极 北极 海冰监测 天气预测 冰区导航 科学考察 航线 气象
下载PDF
气象卫星遥感洪涝面积估算 被引量:9
13
作者 居为民 孙涵 汤志成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本义介绍了应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AVHRR资料估算洪涝面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应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地理信息和实际调查资料。通过计算分析和图像处理.可以实时、客观地判断洪涝灾害范围,区分洪涝程度,计算受灾面积。
关键词 洪涝 气象卫星 遥感 面积估算 涝灾
下载PDF
2002~2003渤海海冰数值预报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钦政 刘煜 +3 位作者 白珊 张启文 李宝辉 李春花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7,共8页
海冰数值预报是海冰业务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建立了业务化的渤海海冰数值预报系统,并进行了多年的业务化运行。随着我国卫星遥感事业和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海冰预报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中。本文介绍了2002~2003... 海冰数值预报是海冰业务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建立了业务化的渤海海冰数值预报系统,并进行了多年的业务化运行。随着我国卫星遥感事业和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海冰预报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中。本文介绍了2002~2003冬季应用HY-1卫星海冰遥感和T213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对该海冰数值预报系统的改进,对2002~2003冬季海冰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海冰 数值预报 T213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HY-l卫星海冰遥感 业务化
下载PDF
FY-3/VIRR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省级区域蒸散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红 赵玉金 +1 位作者 李峰 张海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11-118,F0004,共9页
为了扩大气象卫星FY-3在科研、业务中的应用范围,将数据尽快用于遥感反演蒸散量业务工作中,根据FY-3/VIRR卫星通道特点,以山东为研究区域,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结合地面气象要素,提出了利用FY-3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区域蒸散反演的方法,建... 为了扩大气象卫星FY-3在科研、业务中的应用范围,将数据尽快用于遥感反演蒸散量业务工作中,根据FY-3/VIRR卫星通道特点,以山东为研究区域,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结合地面气象要素,提出了利用FY-3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区域蒸散反演的方法,建立了省级的区域逐日蒸散量估算系统。以2013年5月11日、8月20日、10月16日估算的日蒸散量为例,分析表明:基于FY-3/VIRR卫星反演的日蒸散量与利用Pen-man公式方法得到的数据对比,偏差分别为-0.19、-0.12和0.16 mm/d,相对偏差分别为10%、12%和11%;反演结果可准确揭示区域内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蒸散量的空间特点和差异性,结果较为合理;与同区域、同时段的EOS/MODIS蒸散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表明:2种日蒸散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非常相似,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均方根差在0.36 mm以下,说明2种产品的一致性较好。利用中国新型自主研发的FY-3卫星资料估算蒸散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遥感 蒸散 FY-3 VIRR卫星 EOS MODIS 地表能量平衡
下载PDF
雾的气象卫星遥感光谱特征 被引量:39
16
作者 孙涵 孙照渤 李亚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9-301,共13页
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入手,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气象卫星遥感图像上云雾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光谱特征,阐述了雾在NOAA各通道的光谱响应特征及相关指标。根据云雾的不同顶部结构,分析了云雾反射可见光的非朗伯特性。根据瑞利(Rayleigh)准则,... 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入手,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气象卫星遥感图像上云雾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光谱特征,阐述了雾在NOAA各通道的光谱响应特征及相关指标。根据云雾的不同顶部结构,分析了云雾反射可见光的非朗伯特性。根据瑞利(Rayleigh)准则,解释了低太阳高度角时可见光对云雾具有更强的识别作用,指出雾与云相比,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反射特点,当卫星处于云雾层的镜面反射方向时,雾区具有更强的亮度,即反射率高于云区;反之,雾区则相对较暗,指出可见光在云雾识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云雾层的不同红外光谱特点,给出了一些云雾识别与分类的指标,说明了通道组合方法对云雾识别的重要作用,为云雾分类提供了依据。通过时间动态的频谱分析,给出了判断大雾成熟期的光谱特征,对判定大雾的发展与消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遥感 光谱特征
下载PDF
暴雨山洪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7
作者 许文涛 唐文坚 +4 位作者 王协康 董林垚 丁文峰 郭宜薇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山区局地降雨是诱发暴雨山洪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山区小流域雨量监测,分析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值并及时发布有效预警信息,是降低山洪灾害损失的有效非工程手段。目前针对暴雨山洪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领域,对山洪监测技术适用... 山区局地降雨是诱发暴雨山洪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山区小流域雨量监测,分析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值并及时发布有效预警信息,是降低山洪灾害损失的有效非工程手段。目前针对暴雨山洪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领域,对山洪监测技术适用性研究不足,山洪暴发的时空尺度具有特异性,传统监测站网无法满足山区暴雨高强度短历时的监测需求,当前构建跨尺度山洪监测体系仍具有一定难度。针对山洪监测技术中雨量监测研究现状,评述了国内外雨量计、测雨雷达、卫星遥感、微波链路测雨及降雨融合技术研究进展。暴雨山洪监测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单一监测传输手段及信息源将无法满足复杂山区环境的山洪监测要求,通过构建山洪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可为山洪过程模拟、洪灾风险评估及山洪预报预警提供实时雨量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 监测技术 雨量计 测雨雷达 卫星遥感 降雨融合
下载PDF
福建沿海海雾的卫星遥感监测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春桂 何金德 马治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3,共8页
基于2000-2010年福建沿海18个气象站的能见度资料,利用NOAA/AVHRR、FY-1D/CAVHRR和EOS/MODIS传感器的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多光谱波段数据,分析福建沿海海雾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福建沿海海雾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方法,... 基于2000-2010年福建沿海18个气象站的能见度资料,利用NOAA/AVHRR、FY-1D/CAVHRR和EOS/MODIS传感器的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多光谱波段数据,分析福建沿海海雾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福建沿海海雾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并通过卫星数据样本分析海洋、中高云、低云和海雾等不同下垫面的光谱反射和辐射特征。同时分析了多种海雾遥感识别指数,根据海雾与其它地物光谱反射和辐射特征的差异确定监测模型的阈值指标,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白天EOS、FY-1D、NOAA-17、NOAA-16/18海雾监测模型和夜间海雾监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90%的海雾发生在1-5月,且大多在凌晨,中南部是海雾多发区。用沿海气象观测站的能见度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其准确率总体达83%,表明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海雾遥感监测模型能较准确地对福建沿海海雾的分布和发展过程进行监测,有利于在大雾天气过后及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以减少大雾天气对福建沿海农业生产活动,尤其是对设施农业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海雾 福建沿海 多源卫星数据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和数值预报产品的雾预报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永平 刘晓波 +1 位作者 葛伟强 周红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0-347,共8页
以气象卫星云图为基础,应用云雾光谱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雾区的动态检测和提取;并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探讨雾区变化与多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表明:雾区移动速度与地面风速有关,一定的相对湿度、地气温差和风速大小... 以气象卫星云图为基础,应用云雾光谱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雾区的动态检测和提取;并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探讨雾区变化与多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表明:雾区移动速度与地面风速有关,一定的相对湿度、地气温差和风速大小等要素阈值可以作为雾的排空条件。利用经修正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输出的气象要素产品,对卫星遥感雾区进行0~2 h的外延预报,进而建立了一个大雾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平台,对2009年和2010年多雾季节的1 4月大雾过程应用统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雾短时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大雾识别 数值预报产品 雾区短时预报
下载PDF
基于FY-2E卫星数据的福建沿海海雾遥感监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春桂 林炳青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3,共7页
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能见度资料,通过对大量不同时相卫星资料的试验分析,找出台湾海峡海雾、云以及晴空海表等典型下垫面的可见光、热红外和中红外3个通道的光谱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 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能见度资料,通过对大量不同时相卫星资料的试验分析,找出台湾海峡海雾、云以及晴空海表等典型下垫面的可见光、热红外和中红外3个通道的光谱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反射率阈值实现云雾与海洋表面的自动分离,用亮温阈值实现海雾和低云与中高云的自动分离,用中红外和热红外通道的归一化差值指标实现夜间海雾的自动识别,最后建立台湾海峡海雾自动监测业务软件系统,并选择2015年和2016年地面实测资料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风云静止卫星逐时海雾产品能有效地弥补极轨卫星在监测时次上的不足,很好地为台湾海峡海雾动态监测业务提供数据支持;遥感监测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相吻合,总体上较为理想,海雾监测平均准确率白天超过70%,但夜间判识精度低于白天;但同时风云静止卫星遥感技术在海雾和低云的有效分离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E卫星 海雾 遥感监测 福建沿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