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Buddhist sculpture art i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1
作者 ZHANG Dingwei CHEN Lieshe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2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雕塑艺术 佛教造像 造型特点 人物形象 审美取向 整体特征 雕刻艺术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再脉络化--以五篇文献为中心
2
作者 戴燕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89-97,共9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脱离经史取得独立,也突破汉代以来的儒家诗教,融入老庄佛道等很多新的东西,在文学史、思想文化史上都有其独特价值。其中嵇康《声无哀乐论》、孙绰《喻道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魏书·释老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脱离经史取得独立,也突破汉代以来的儒家诗教,融入老庄佛道等很多新的东西,在文学史、思想文化史上都有其独特价值。其中嵇康《声无哀乐论》、孙绰《喻道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魏书·释老志》、《隋书·经籍志·集部》,五篇文献涉及的都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议题。以此为新的支点进入,兼及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教、道教和书籍文化史,可以探究其时富有影响力的人物谈论、倡导的有关文学的话题。而随着各个时代作家们关注的焦点不同,文学话题一再转移,也就构成了文学史不断变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学史 再脉络化 思想文化
下载PDF
20年来魏晋南北朝婚姻家庭研究综述(1980-2000年)
3
作者 罗自强 《许昌师专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116-120,共5页
本文总结了 2 0世纪 80 - 90年代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成果 ,对主要的论文予以摘要性的介绍 ,并努力对这一时期有关问题的研究做了技术性的梳理。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婚姻 家庭 综述 学术研究
下载PDF
Ethnic Views During the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4
作者 白翠琴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年第3期60-73,222,共15页
关键词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In Ethnic Views During the wei jin
原文传递
文学史阐释体系建设的进路探索--读《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
5
作者 熊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35-140,共6页
从20世纪开始,经过100多年的实践,时至今日,来自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以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学史写作路径,几乎成为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基本范式。面对主流中国文学史的不足和写作范式的固化,一直存在一种大文学史的理论探索与... 从20世纪开始,经过100多年的实践,时至今日,来自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以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学史写作路径,几乎成为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基本范式。面对主流中国文学史的不足和写作范式的固化,一直存在一种大文学史的理论探索与写作实践。新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刘怀荣、张新科、冷卫国三位教授主编的《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就是实践大文学史观的最新成果。《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在各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推进了大文学史的写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完善,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史阐释体系的建设及其完善,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进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 阐释体系
下载PDF
简论丧葬习俗对魏晋南北朝挽歌的影响
6
作者 时国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认可后更受重视更为普及,促进了献赠挽歌作品的创作,激发了欣赏挽歌、演唱挽歌的兴趣,对名士风流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丧葬习俗 挽歌
下载PDF
广西越州故城遗址玻璃珠饰的科学研究
7
作者 韦伟燕 刘松 +1 位作者 李青会 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确定了玻璃珠的玻璃体系、制作工艺(着色工艺、成形工艺)和产地来源,探讨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国内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太平洋玻璃珠可能的输入路线。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发现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为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新实物证据,对深入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中外文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太平洋玻璃珠 越州故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 科技分析 丝路交流
下载PDF
中国传统风景审美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敦煌佛教壁画的影响
8
作者 王玫 张春彦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与宗教绘画共生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道释画渐盛”“山水画成立”,尤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画最盛。佛教画与山水画在敦煌相遇。受中国风景审美的影响,敦煌佛教壁画表现出了与印度、中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更加注重风景、...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与宗教绘画共生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道释画渐盛”“山水画成立”,尤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画最盛。佛教画与山水画在敦煌相遇。受中国风景审美的影响,敦煌佛教壁画表现出了与印度、中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更加注重风景、建筑以及世俗生活的表达,是背后这一时期中国古人风景设计与风景文化的真实再现。文章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系统对比同一时期印度和中亚的佛教美术,从而进一步明确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风景审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审美 风景表达 魏晋南北朝 敦煌佛教壁画 印度佛教美术
下载PDF
隋代登歌的历史渊源及其施用探析
9
作者 杨成秀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9,共14页
登歌是雅乐的重要内容,本取登堂而歌之意,其通过表演空间的定位,体现“贵人声”的思想,在西周大祭祀、大飨、乡饮酒礼等礼仪中均有体现。汉魏以后,伴随五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登歌逐渐固定成为礼仪用乐中与宫悬相区别的、具有一定乐器组... 登歌是雅乐的重要内容,本取登堂而歌之意,其通过表演空间的定位,体现“贵人声”的思想,在西周大祭祀、大飨、乡饮酒礼等礼仪中均有体现。汉魏以后,伴随五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登歌逐渐固定成为礼仪用乐中与宫悬相区别的、具有一定乐器组合及歌唱的特定表演类型,唐宋之际被广泛运用于吉礼、嘉礼、宾礼等重大礼仪中。据史籍记载,隋代登歌吸纳了魏晋南北朝礼乐变革的成果,在乐器构成和施用制度上为后续在唐宋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本轮廓,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歌 魏晋南北朝 隋代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游军研究
10
作者 付昊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游军”在史籍中一开始指代游离于外、居无定所的军队,而后逐渐成为了机动军队的代名词,分别出现于三国后期的平定诸葛诞的淮南战场和魏蜀交战频频的关中战场。两晋南朝时期,游军一方面仍是临时的机动军队代名词,运用于大规模的军事场... “游军”在史籍中一开始指代游离于外、居无定所的军队,而后逐渐成为了机动军队的代名词,分别出现于三国后期的平定诸葛诞的淮南战场和魏蜀交战频频的关中战场。两晋南朝时期,游军一方面仍是临时的机动军队代名词,运用于大规模的军事场合;另一方面出现了层级化和职官化的趋势,并承担了地方治安和守卫的责任。北方的十六国北朝时期,游军仍为临时机动军队的代名词,未出现和南朝相似的专官管理和层级化的趋势;到了隋唐五代时期,游军彻底沦为了机动军队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游军 临时机动军队 专官化管理 层级化
下载PDF
晋制与君统——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的流变
11
作者 韦正 付龙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0,共4页
晋制和君统,是魏晋南北朝陵墓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两个特性,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两个有效的切入点。尽管晋制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仍可用于指代包括帝王陵墓在内墓葬俭省和约束的特征,进而展示西晋墓葬和曹魏、东晋墓葬... 晋制和君统,是魏晋南北朝陵墓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两个特性,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两个有效的切入点。尽管晋制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仍可用于指代包括帝王陵墓在内墓葬俭省和约束的特征,进而展示西晋墓葬和曹魏、东晋墓葬的关联性。十六国、北朝和南朝的陵墓,则在陵区选址、陵墓石刻、墓葬形制与壁画等诸多方面彰显了皇权的伸张,显示出君统对陵墓制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制 君统 魏晋南北朝 陵墓制度
下载PDF
经学传承与家风养成:以魏晋南北朝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孙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共8页
魏晋南北朝经学研习与传承的突出特点就是以家族为中心。以家族为中心的经学研习与传承,从源头上可追溯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家族后人。在官学衰败与家学兴盛的背景下,世家大族开创了以家族模式来传承学术、培育子弟的教育体系。家... 魏晋南北朝经学研习与传承的突出特点就是以家族为中心。以家族为中心的经学研习与传承,从源头上可追溯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家族后人。在官学衰败与家学兴盛的背景下,世家大族开创了以家族模式来传承学术、培育子弟的教育体系。家风和家学是家族教育体系的两大要目,是实现家族门第世代传承的核心要素。世家大族对于《孝经》与三《礼》的研习与传承,推动了《孝经》与三《礼》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养成了士族子弟孝友之内行的家族风操。累世经学与累世公卿之间的相互因袭,再加上儒家经学与士族门第之间存在的天然亲和力,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家族的核心思想信仰,儒家经学成为家族的核心家学内容。世家大族在家训中所秉持的教人之方与为人处世之道,同样是以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为核心,并落实在家族子弟日常生活的言语行为之中。以家族为中心的经学传习,延续了因官学兴废而时有中断的官方经学传承,这就是魏晋南北朝经学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经学 家族 家风 家学 家训
下载PDF
万绳楠先生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特色
13
作者 庄华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2-31,共10页
万绳楠先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50余载,学术创获颇丰,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他在曹魏政治派别、南朝田庄制度、东晋黄白籍、魏晋南北朝民族问题、魏晋南北朝南方经... 万绳楠先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50余载,学术创获颇丰,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他在曹魏政治派别、南朝田庄制度、东晋黄白籍、魏晋南北朝民族问题、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开发、两晋玄学思想、北朝的弥勒信仰等重大问题上均有独到的见解,所倡导并践行的阶级分析法、文史互证法、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调查研究法以及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等治学方法,独树一帜,形成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万绳楠 学术成就 治学特色
下载PDF
简论魏晋南北朝挽歌的艺术特点
14
作者 时国强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5-39,共5页
魏晋南北朝挽歌在艺术上具有死生对比鲜明、情调悲伤凄怆、体制形态多样化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挽歌的产生及应用场景密切相关。生死对立的客观现实,造成了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不同历史时期的丧葬仪式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及... 魏晋南北朝挽歌在艺术上具有死生对比鲜明、情调悲伤凄怆、体制形态多样化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挽歌的产生及应用场景密切相关。生死对立的客观现实,造成了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不同历史时期的丧葬仪式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及挽歌自身的存在状态,造成了挽歌不同的体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挽歌 丧葬习俗
下载PDF
前溪舞及其当代审美表达研究
15
作者 孙延泽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3-98,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在独特的舞姿风貌中不断追求内心世界的宣发,形成了玄远雅致的舞蹈意蕴美。前溪舞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舞的典范之作,以忧郁伤感的风格展现出当时乐舞的人文风貌。伴随着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时代发展,魏晋南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在独特的舞姿风貌中不断追求内心世界的宣发,形成了玄远雅致的舞蹈意蕴美。前溪舞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舞的典范之作,以忧郁伤感的风格展现出当时乐舞的人文风貌。伴随着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时代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前溪舞实现了从“符号”到“意象”的诗性表达与当代审美转化,深刻地表达出哀抑与超脱的舞蹈气质。具有当代审美属性的舞蹈作品《春水前溪》通过借鉴前溪舞不仅呈现出特有的动作形态与风格范式,同时映射出鲜明的人文精神,从而为中国古代乐舞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提供现实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前溪舞 当代审美 《春水前溪》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鉴赏感悟法与批评文体的诗性建构
16
作者 邓心强 《唐都学刊》 2023年第2期87-98,共12页
魏晋南北朝众多文论家娴熟而密集地采用鉴赏感悟法进行文学批评,体现出批评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主要表现在三大维度: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精准的审美判断力和高超的批评传达力,对批评文体的诗性建构皆有重要影响。以曹丕、陆机、刘勰为... 魏晋南北朝众多文论家娴熟而密集地采用鉴赏感悟法进行文学批评,体现出批评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主要表现在三大维度: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精准的审美判断力和高超的批评传达力,对批评文体的诗性建构皆有重要影响。以曹丕、陆机、刘勰为代表的文论家在语言的形式与风格感受方面,在对作品结构与情思把握方面,都堪称典范;而其鉴别作品之味、判定不同风格、对艺术家成就和个性特征的评析等,都极为突出。同时,善于营造“批评意境”,话语方式的表达上具有折中性和灵活性,这些都与魏晋之后整个社会的审美转向、文论家的阅读体验和审美实践分不开,且凸显了此阶段中国文论浓郁的诗性特征,对当前文学批评方法的选用、文体品格的营造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论家 鉴赏感悟法 批评文体 批评意境 诗性建构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的地位和贡献
17
作者 孟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第5期29-33,共5页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局较为动荡的时期,文献收藏遭到严重破坏,但私家藏书在此期间却发生了突破性发展,为中华文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文章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藏书家数量陡增的原因及其文化活动特点,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藏书...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局较为动荡的时期,文献收藏遭到严重破坏,但私家藏书在此期间却发生了突破性发展,为中华文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文章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藏书家数量陡增的原因及其文化活动特点,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藏书的地位和贡献:保存和丰富了古代典籍,传承了中华文明;学术研究上的自由与务虚,促进了藏书文化的多元发展;开放私藏,流通典籍,培养了大批士人,嘉惠了整个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私家藏书 地位 贡献 藏书家 古代典籍
下载PDF
魏晋至隋唐时期河北藏书事业发展
18
作者 刘孝文 苏海燕 律超颖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21-24,共4页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文化的蓬勃发展,政治环境的稳定,政策的扶持刺激,经济文化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以及抄书队伍的壮大都推动了藏书事业的发展。河北地区虽然当时并未处于文化和政治中心,但是全国性的文化进步使得河北也沐浴在文化...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文化的蓬勃发展,政治环境的稳定,政策的扶持刺激,经济文化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以及抄书队伍的壮大都推动了藏书事业的发展。河北地区虽然当时并未处于文化和政治中心,但是全国性的文化进步使得河北也沐浴在文化大发展的和煦春光中,藏书事业也由此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河北藏书史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进了文化事业的长足进步,民间藏书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藏书家也不断涌现。本文对这一历史时期河北地域的官府藏书和宗教藏书的概况、规模、政策,以及有影响的藏书家的典型事迹做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藏书 官府藏书 私家藏书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下载PDF
治学贵在求真创新——写在《万绳楠全集》出版之际
19
作者 卜宪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21,共14页
万绳楠先生求学于旧中国,但却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近50年的教书治学生涯中,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魏晋南北朝史、宋史、区域经济史等诸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其治学吸收传统史学求真致用精华,秉持创新... 万绳楠先生求学于旧中国,但却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近50年的教书治学生涯中,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魏晋南北朝史、宋史、区域经济史等诸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其治学吸收传统史学求真致用精华,秉持创新思考精神,充满时代进步气息,体现了追求历史进步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万绳楠全集》的出版将对新时代中国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绳楠 马克思主义 魏晋南北朝 治学思想
下载PDF
厍狄回洛墓木椁复原的再探讨
20
作者 李思洋 安瑞军 何乐君 《文物季刊》 2023年第2期77-91,共15页
山西寿阳厍狄回洛墓出土的木构屋形椁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相关论著虽多有涉及,但仍存在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可能。本文以新进行的木椁构件三维扫描工作为契机,关注了此前未有明确认知的部分构件的形态特点,并基于此,以全面... 山西寿阳厍狄回洛墓出土的木构屋形椁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相关论著虽多有涉及,但仍存在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可能。本文以新进行的木椁构件三维扫描工作为契机,关注了此前未有明确认知的部分构件的形态特点,并基于此,以全面梳理木椁披露资料所得的构件类型、形制、尺寸信息为主要凭借,参考前人研究成果与同时期建筑形象资料,展开了关于木椁檐下形制、屋架结构等方面的新探讨。本文的复原推想从构件本身出发,试以各类构件之间形制关系与尺度关系的自洽为基本复原原则,并在研究过程中关注了已有复原方案未作探讨的重要木椁构件和未充分利用的构件尺度信息,期待为厍狄回洛墓木椁研究以至魏晋南北朝晚期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厍狄回洛墓 木椁 魏晋南北朝 建筑复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