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身邺下刘公干”现象考释
1
作者 刘洪强 刘翠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唐代小说《玄怪录》中县吏顾总生前为刘桢;同时代小说《纂异记》写刘桢、谢庄与鲍照同游;北宋黄庭坚在诗中写下“前身邺下刘公干”;清初魏耕认为“前身知得是刘桢”;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写刘仲堪是刘桢后身。这些小说、传... 唐代小说《玄怪录》中县吏顾总生前为刘桢;同时代小说《纂异记》写刘桢、谢庄与鲍照同游;北宋黄庭坚在诗中写下“前身邺下刘公干”;清初魏耕认为“前身知得是刘桢”;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写刘仲堪是刘桢后身。这些小说、传说或诗歌构成饶有趣味的“前身刘公干”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刘桢才气过人,后世人们对他很敬佩;二是刘桢离经叛道,人们对他很好奇;三是刘桢创作优美,人们喜欢他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桢 顾总 黄庭坚 魏耕 甄后
下载PDF
“幽州人語謂耿爲簡”解
2
作者 孫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4-17,231,共15页
文章從《三國志·蜀書·簡雍傳》裴松之注“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簡,遂隨音變之”生發開去,探討了與此相關的音變構詞。本文就幽州一帶東漢至南北朝耕部字變入元部字,幽州方音與漢魏晉南北朝詩文用韻、古注音所反映的... 文章從《三國志·蜀書·簡雍傳》裴松之注“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簡,遂隨音變之”生發開去,探討了與此相關的音變構詞。本文就幽州一帶東漢至南北朝耕部字變入元部字,幽州方音與漢魏晉南北朝詩文用韻、古注音所反映的耕部變元部的歧異原因,《切韻》系韻書爲什麽不收“耿”讀“簡”的異讀,裴松之注“幽州人語謂耿爲簡”注音背後的規則,幽州一帶“耿、簡”同音現象在後代逐步失傳的原因等相關問題,得出多種新的見解,旨在加深漢語語音史及相關學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州方音 漢魏晉南北朝 耕部變元部 漢語語音史
下载PDF
论耿湋诗歌在唐诗演进中的角色和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70-73,共4页
耿湋诗歌在唐诗演进过程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内倾凝缩的情感取向、注重细节的表现手法、清浅平远的审美风格与盛唐诗歌之外向浓烈、疏朗大气、雄浑爽健形成鲜明对照,对急于突破前人拘囿、有心另辟蹊径的中晚唐... 耿湋诗歌在唐诗演进过程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内倾凝缩的情感取向、注重细节的表现手法、清浅平远的审美风格与盛唐诗歌之外向浓烈、疏朗大气、雄浑爽健形成鲜明对照,对急于突破前人拘囿、有心另辟蹊径的中晚唐诗人有明显的开启、示范、渗透、辐射之功。其工于五律、兼擅七律的诗歌体式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痕迹,昭示出中晚唐古风消歇、近体勃兴与五律盛极、七律崛起的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演变 耿湋 角色 影响
下载PDF
“惊隐诗社”与山阴秘密反清团体交游考
4
作者 周于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7-40,共4页
"惊隐诗社"是清初江南地区重要的遗民诗社之一,该社成员坚持心怀故国、不仕清廷的政治立场,与以魏耕为首的山阴(今属绍兴)秘密反清团体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考察"惊隐诗社"成员与山阴秘密反清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游,可... "惊隐诗社"是清初江南地区重要的遗民诗社之一,该社成员坚持心怀故国、不仕清廷的政治立场,与以魏耕为首的山阴(今属绍兴)秘密反清团体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考察"惊隐诗社"成员与山阴秘密反清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游,可见清初遗民结社与遗民交往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隐诗社 魏耕 明遗民 反清团体 山阴
下载PDF
学术著作插图的创新与价值——以魏耕原《盛唐名家诗论》为中心
5
作者 张二雄 《天中学刊》 2016年第4期8-12,共5页
魏耕原的新著《盛唐名家诗论》,精心选择古今书画名作130多幅作为插图。用经典书画的传播来阐释盛唐诗,突显了插图的学术价值,拓展了学术研究的纵深度,研究理路独辟蹊径。正文、插图、赏析文字三点一位的格局,精湛的构图分析和活泼生动... 魏耕原的新著《盛唐名家诗论》,精心选择古今书画名作130多幅作为插图。用经典书画的传播来阐释盛唐诗,突显了插图的学术价值,拓展了学术研究的纵深度,研究理路独辟蹊径。正文、插图、赏析文字三点一位的格局,精湛的构图分析和活泼生动的说明文字,无不与所论诗歌紧密结合,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爽目清心的美感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耕原 《盛唐名家诗论》 插图 学术价值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对“商资归农”活动的三种批判意见——骆耕漠、韦东、李龙门主张之比较
6
作者 许永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8-31,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商资归农"活动遭到了一些社会人士的尖锐批评,骆耕漠、韦东、李龙门为其中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的批判反映了这场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各自的理论依据又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对当时中国农村出... 20世纪30年代",商资归农"活动遭到了一些社会人士的尖锐批评,骆耕漠、韦东、李龙门为其中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的批判反映了这场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各自的理论依据又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对当时中国农村出路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资归农” 批判 骆耕漠 韦东 李龙门
下载PDF
宋、元时期泉州著名的穆斯林
7
作者 陆芸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48-53,共6页
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当时外国使节、商人、僧侣等纷至沓来。留居泉州的外来穆斯林人数众多,这从近些年来挖掘出土的众多穆斯林墓葬可得到证实。这些穆斯林除了经商,还积极投身当地的城市建设、战舰修造等。大食商人蒲啰... 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当时外国使节、商人、僧侣等纷至沓来。留居泉州的外来穆斯林人数众多,这从近些年来挖掘出土的众多穆斯林墓葬可得到证实。这些穆斯林除了经商,还积极投身当地的城市建设、战舰修造等。大食商人蒲啰辛的事迹说明乳香是当时中国进口的重要商品;尸罗围修建清真寺的事迹反映了泉州与古代伊朗有伊斯兰教上的联系;蒲寿晟撰写的众多诗歌反映了宋、元时期留居中国的穆斯林努力学习中国文化,还隐约折射出其人和其家族拥有的庞大海上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乳香 蒲啰辛 尸罗围 蒲寿晟 蒲寿庚
下载PDF
《洪范》晚出新证
8
作者 牛鸿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21-27,34,共8页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及其弟子刘节发表关于"五行"来历、《洪范》成书战国末年的文章。此后《洪范》成书于战国,成为学界主流意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五四"以来的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提出新见,颇有不当否定而否定者...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及其弟子刘节发表关于"五行"来历、《洪范》成书战国末年的文章。此后《洪范》成书于战国,成为学界主流意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五四"以来的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提出新见,颇有不当否定而否定者。于是有人以为"《洪范》原稿由商代传至周,到春秋前期已基本写定",见于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等作,也是对顾颉刚先生一再表示"赞成"刘节说的否定。文章列举三证:孔子之世流行"六府""五材",《洪范》尚未成书;《洪范》倡导君主专制、绝对权力,属战国思潮;《洪范》用耕、阳合韵,是战国韵例。《洪范》容有战国以前资料,但其主体成书于战国前期,君主"作威作福"之说应出于战国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府 五材 五行 惟皇作极 作威作福 耕阳合韵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词汇“猪毛绳”补证
9
作者 李成晴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通过明代李开先、冯惟敏著作中运用"猪毛绳"之例,补证张崇琛先生之说,且解释刘刊等《聊斋志异》白话本将《马介甫》篇"毛绠"解作猪毛绳的合理性。后据《于公案》、李鸿章奏折中的用例推论清代后期"猪毛绳"... 通过明代李开先、冯惟敏著作中运用"猪毛绳"之例,补证张崇琛先生之说,且解释刘刊等《聊斋志异》白话本将《马介甫》篇"毛绠"解作猪毛绳的合理性。后据《于公案》、李鸿章奏折中的用例推论清代后期"猪毛绳"可能已成为华北方言的通用语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毛绳 李开先 冯惟敏 聊斋志异 毛绠
下载PDF
拂尽埃尘始见真——从《雪翁诗集》看魏耕的诗歌精神特色
10
作者 韩海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6-110,共5页
魏耕作为清初一大要案"通海案"中的政治人物,人们往往把他作为反清复明运动中的一位义士,而忽略了他在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上的地位。文章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其遗留下来的《雪翁诗集》的研读,以诗歌中所体现出的不同风... 魏耕作为清初一大要案"通海案"中的政治人物,人们往往把他作为反清复明运动中的一位义士,而忽略了他在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上的地位。文章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其遗留下来的《雪翁诗集》的研读,以诗歌中所体现出的不同风格来发掘魏耕身上颇为复杂而又极具反差的心态及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耕 《雪翁诗集》 诗歌 精神特色
下载PDF
耿湋人生分期与其诗歌内容及风格的转变
11
作者 万紫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0-56,共7页
耿湋是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歌内容及风格随着他的人生境遇而发生过几次转变。早年间,任职幕府及周至尉时期,他的诗歌多为反映现实生活之作,风格苍凉悲壮;在长安任拾遗期间,酬唱之作不乏情真意切、萧散闲雅的篇什;江淮访... 耿湋是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歌内容及风格随着他的人生境遇而发生过几次转变。早年间,任职幕府及周至尉时期,他的诗歌多为反映现实生活之作,风格苍凉悲壮;在长安任拾遗期间,酬唱之作不乏情真意切、萧散闲雅的篇什;江淮访括图书时,他吟咏山水,抒发羁旅之思,诗作多清俊空灵之美;而被贬许州司法参军后,耿湋诗风骤然转变,充满凄怆幻灭之感,悲凉萧瑟。观耿湋诗歌内容和风格的转变,可略窥唐代社会的转型与诗歌风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十才子” 耿湋 诗风
下载PDF
两汉之际河西所奉正朔考——以居延汉简年号简为中心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良灿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3-68,共6页
在反莽复汉的运动中,更始政权打着"复汉"旗号,一度深得民心,为先后控制河西的隗嚣和窦融奉为正朔。然而,更始的败亡也加剧了隗嚣和窦融的"择木"的困难:隗嚣和窦融都曾先后归顺更始政权,采用更始年号。更始败亡后,... 在反莽复汉的运动中,更始政权打着"复汉"旗号,一度深得民心,为先后控制河西的隗嚣和窦融奉为正朔。然而,更始的败亡也加剧了隗嚣和窦融的"择木"的困难:隗嚣和窦融都曾先后归顺更始政权,采用更始年号。更始败亡后,在奉正朔问题上,隗嚣和窦融均有过摇摆。隗嚣先于窦融接受光武建武年号,但仍在割据与归顺之间举棋不定;窦融在更始败亡后一度采用赤眉建世年号,在赤眉败后,又一度恢复王莽代汉前的汉平帝元始年号。直至建武三年,窦融采用建武年号,此后沿用不替。通过居延汉简年号简,我们可以看出隗嚣和窦融在割据与归顺之间的艰难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汉简 更始政权 隗嚣集团 窦融集团 光武政权
下载PDF
林庚先生论王维
13
作者 邵明珍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375-390,共16页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众多《中国文学史》著述的王维叙写有一个基本定位: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后期思想消极,信奉佛教,过着“亦官亦隐”生活,持一种“圆通混世”的人生态度。这一“判定”已成为王维评价的主流认知。但...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众多《中国文学史》著述的王维叙写有一个基本定位: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后期思想消极,信奉佛教,过着“亦官亦隐”生活,持一种“圆通混世”的人生态度。这一“判定”已成为王维评价的主流认知。但林庚先生认为王维最重要的是早期体现其“少年精神”的诗歌,而不是后期的“田园山水诗”。他认为王维诗歌“代表整个盛唐诗歌的特点”,“王维在艺术上多方面的深厚造诣乃使他成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代表人物”,“就是对于他的山水诗,也应该有一个再认识”。可惜,林庚先生独特而富有创见的王维论未能被后学们继承并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文学史 王维 田园山水诗 少年精神
原文传递
《胤禛围屏美人图》探秘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3,158,共18页
本文作者从被称之为《雍正十二美人图》的画面背景中,发现其署名为米元章、董其昌的法书条幅,不但其诗文内容是题此套美人图的,而且诗亦为胤禛本人所作。更奇怪的是,其书法也是胤禛的亲笔。为什么他要将自己的真名实姓隐去而假借他人名... 本文作者从被称之为《雍正十二美人图》的画面背景中,发现其署名为米元章、董其昌的法书条幅,不但其诗文内容是题此套美人图的,而且诗亦为胤禛本人所作。更奇怪的是,其书法也是胤禛的亲笔。为什么他要将自己的真名实姓隐去而假借他人名号呢?其中必定有其用意与奥秘。作者从画幅的创作时间、地点、目的以及其表现形式和制作规模等入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大量的文献和图像资料分析和对比,其结论为:1、其创作时间,正是康熙诸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康熙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间(1712-1721),胤禛采用了韬晦战术使自己处于斗争漩涡的边沿,不即不离,最终得到了皇位;2、从题诗的内容可以看到胤禛在夺取皇位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是借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文学手法,表现出他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3、这十二幅美人图,既不是画他的十二或几个妃子,也不是画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抽象美人,而是以他的嫡福晋即后来的皇后那拉氏为模特创作出来的,画的仅只是一个人;4、这十二幅美人图,其正名应当称"胤禛围屏美人图"。"胤禛"是人名,表明他亲自参与创作构思和制作。而"雍正"是年号,只能说明时代,画像创作于康熙年间,用《雍正十二美人图》之名,不确切。"围屏"是创作的形式,如此规模很特别。"美人图"是胤禛自己的取名,尊重作者本意。这个名称,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特色,应当将原图名予以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十二美人图 雍正 胤禛 破尘居士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雍邸集》 圆明园记 雍正行乐图 雍正耕织图 钮祜禄氏 那拉氏 胤禛围屏美人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