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Soil Salinity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the Region of the Delta Oasis of Weigan and Kuqa Rivers,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 Fei Tashpolat Tiyip +2 位作者 DING Jian-li Gregory N Taff HE Qi-sh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09年第8期985-993,共9页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alinity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1:5 soil/water extract (EC1:5), the study focused on revealing the main chemic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EC of 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alinity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1:5 soil/water extract (EC1:5), the study focused on revealing the main chemic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EC of soil extracts and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1:5 and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alinity in the delta oasis of Weigan and Kuqa rivers, China, were studied using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a path analysis method. We studied each key element affecting EC1:5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the salt content,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and the sum of the sodium ion concentration and the kalium ion concentration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on 1:5 soil/ water extract (EC1:5) in the 0-10 cm and the 30-50 cm soil lay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quence of direct path coefficients in the 0-10 cm and the 30-50 cm soil layers on soil conductivity is TDS→Na^+ + K^+→Salt content→Ca^2+→Cl-→the sodium dianion ratio (SDR)→pH→ SO4^2-→HCO3^-→Mg^2+→the soluble sodium percentage (SSP) sodium absorption ratio (SAR) and TDS→Salt content→Na^+ + K^+→Ca^2+→SDR→Mg^2+→HCO3^-→SSP→pH→SO4^2-→SAR→Cl^-. The salt content, chlorine ion, and SAR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1:5 soil/water extract (EC1:5) in the 10-30 centimeter soil layer. The order of direct path coefficients result is as follows: Salt content→Cl^-→SAR→SSP→TDS→Ca^2+→Mg^2+= SO4^2-→HCO3^-→pH→SDR→Na^- + K^+.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HCO3^-, pH were very weak. Though the direct path coefficients between EC1:5 and SAR, SO4^2- and Ca^2+ were not high, influence of other chemical factors caused the coefficients to increase, making the summation of their direct and indirect path coefficients relatively high. The models of the different soil layers were structured separately. Evidences showed that multiple regression relations between EC1:5 and most of the primary factors had sound reliability and very good accuracy.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to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ameli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aline in the Delta Oasis of Weigan and Kuqa ri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oil soil salinity the delta oasis of weigan and Kuqa rivers
下载PDF
基于流域尺度的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以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为例 被引量:57
2
作者 高婷婷 丁建丽 +2 位作者 哈学萍 张飞 王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95-2705,共11页
土壤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发展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存在的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土壤含盐量)的空间... 土壤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发展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存在的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渭-库绿洲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为中等变异,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各层土壤的合理采样数为在95%置信水平,20%误差下的合理采样数目。高斯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10-30cm及>30-50cm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结构。各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受到结构性与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呈强空间相关性。套合结构模型考虑到0-10cm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的尺度依赖性,能够更好的拟合0-10cm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结构。Kriging插值以及空间等值线分布趋势图能够直观的表现研究区内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和变化情况。研究为土壤特征变量空间变异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土定量动态监测模型以及盐渍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 空间变异性 KRIGING插值 合理采样数 套合结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国产高分一号卫星数据的区域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与建模 被引量:28
3
作者 曹雷 丁建丽 +4 位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苏雯 宁娟 缪琛 李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9-1409,共11页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当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对盐渍化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是治理盐渍化的基础。因此,选取生态脆弱区渭—库绿洲为研究区,利用2014年7月19日GF-1多光谱...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当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对盐渍化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是治理盐渍化的基础。因此,选取生态脆弱区渭—库绿洲为研究区,利用2014年7月19日GF-1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光谱指数及波段信息,结合实际采样点的土壤表层电导率数据(0~10 cm),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模拟,并对研究区盐渍化分布进行模拟和评估。结果表明:实测土壤表层电导率与光谱指数相关性较好;利用PLSR对渭—库绿洲土壤表层盐渍信息建模,对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效果较好,精度较高;充分利用了GF-1影像包含的信息,提高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盐渍化信息提取的精度;非盐渍化和轻度盐渍化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2.88%和17.16%,绿洲中部偏东及东南区域,盐渍化现象稍弱,可成为今后绿洲扩张的重点方向;而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和盐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51%、8.57%和1.88%,绿洲北部/西部及西南方向的重度盐渍化区域紧挨绿洲区域,已严重威胁了绿洲经济的健康发展,亟待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高分一号 光谱指数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渭—库绿洲
下载PDF
干湿季节下基于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的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姚远 丁建丽 +3 位作者 雷磊 江红南 张芳 牛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308-5319,共12页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绿洲农业生产的障碍性问题。而将遥感与近感技术相结合,是当前评价、监测及预报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先进方法。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绿洲农业生产的障碍性问题。而将遥感与近感技术相结合,是当前评价、监测及预报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先进方法。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以遥感数据和解译后的电磁感应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解译后的数据结合GIS和地统计学知识以及野外实测所得到的土壤电导率和盐分资料,分别采用泛克里格(Universal Kriging)、光谱指数回归(Spectral Index Regression)和回归残差泛克里格(Regression-Universal Kriging)3种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两个关键季节(干季和湿季)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1∶5和土壤盐分呈现显著相关,可以用EC1∶5来代替土壤的全盐量进行分析;电磁感应仪(EM38)所测各季节土壤表观电导率与EC1∶5的相关系数均达到1%显著水平,以表观电导率垂直读数(EM V)和水平读数(EM H)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研究区各季节的表层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强相关性,说明土壤采样点间的内部结构性良好,采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干旱区表层土壤电导率空间变异的尺度依赖性的球状套合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土壤表观电导率的空间结构;经过精度比较,回归残差泛克里格法为最优预测方法,这表明将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预测与评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精度,为精确地进行土壤盐分预测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EM38 土壤盐渍化 干湿季节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渭干河灌区灌排管理与水盐平衡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小兵 杨劲松 +2 位作者 杨朝晖 胡顺军 刘广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5,共7页
灌排管理不当是干旱地区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和扩展的主要原因。该文以新疆渭干河灌区为例,利用多年的水盐监测资料,采用水盐平衡方法,确定了渭干河灌区的临界排灌比为9.19%,并深入讨论了确定排灌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在灌区灌排实际... 灌排管理不当是干旱地区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和扩展的主要原因。该文以新疆渭干河灌区为例,利用多年的水盐监测资料,采用水盐平衡方法,确定了渭干河灌区的临界排灌比为9.19%,并深入讨论了确定排灌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在灌区灌排实际管理中的应用问题;通过对耕地和新垦荒地盐分动态的对比分析,表明干排盐措施在渭干河灌区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了节水条件下的灌区土壤盐分管理,指出在灌溉规模的一定的条件下,提高田间水分利用效率和保持必要的淋洗比是实现灌区土壤盐分平衡的关键。该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区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均衡 排灌比 干排盐 渭干河灌区
下载PDF
干旱区土壤盐渍化特征空间建模 被引量:65
6
作者 丁建丽 姚远 王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620-4631,共12页
当前,土壤盐渍化以及因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特征空间理论的支持下,以波谱分解技术为基础,以Landsat-TM、Landsat-ETM+多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分析干... 当前,土壤盐渍化以及因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特征空间理论的支持下,以波谱分解技术为基础,以Landsat-TM、Landsat-ETM+多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分析干旱区土壤盐渍化对地表生物物理特征的影响,探讨了表征盐渍化过程与地表生物物理特征之间的规律及定量关系,进而利用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中关键的3个指标——经过波谱分解技术获得的直接表征盐渍化的土壤盐渍化光谱、间接表征盐渍化的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协同构建了二维特征空间支持下的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模型VSSI(Vegetation fraction and Soil fraction Soil Index)、SVSI(Soil water contents and Vegetation fraction Soil Index)、SSSI(Soil water contents and Soil salinization fraction Soil Index)和三维特征空间支持下的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模型SVWSI和SDI。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三维特征空间建立的SVWSI(Soil salinization fraction-Vegetation fraction-Water contents Soil Index)和SDI(Soil Distance Index)模型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敏感程度要高于基于传统二维特征空间建立的VSSI、SVSI和SSSI模型。其中,SVWSI和SDI模型与实测0—10 cm土壤盐分含量决定系数分别为R2=0.8325和R2=0.8646,这充分说明基于高维数特征空间所构建的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盐渍化土壤地表盐量组合及其变化信息,且指标简单、易于获取,对于今后干旱区区域大尺度盐渍地信息提取以及动态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空间 遥感 土壤盐渍化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下载PDF
基于能值的绿洲种植业系统可持续性及敏感性评价——以新疆渭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新焕 杨德刚 刘云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068-6076,共9页
利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2000~2006年新疆渭干河流域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性与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总投入逐年上升,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与可更新自然资源能是种植业系统主要的能值投入类型,地均能值投入在上、... 利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2000~2006年新疆渭干河流域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性与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总投入逐年上升,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与可更新自然资源能是种植业系统主要的能值投入类型,地均能值投入在上、中、下游呈递增趋势;(2)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总产出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地均能值产出在上、中、下游依次增加,棉花是中游与下游重要的能值产出作物,玉米、小麦是上游主要的能值产出作物;(3)中游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近年来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上游与下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偏低,并且表现为连续下降的趋势,形成上、下游可持续发展指数偏低的本质原因差别较大;(4)种植业系统对可更新自然资源能的变化响应较弱,对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变化的响应最为明显;下游种植业系统在环境改善或恶化的情景下响应最为敏感,上游种植业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绿洲 种植业 可持续 敏感性 渭干河流域
下载PDF
渭干河灌区土壤水盐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胡顺军 康绍忠 +2 位作者 宋郁东 田长彦 王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2,20,共4页
根据直线和网格布点法布置的150个取样点的测定资料,应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垦荒地土壤电导率和重量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及精度要求下两者的合理取样数目。应用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一步讨论了土壤电导率... 根据直线和网格布点法布置的150个取样点的测定资料,应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垦荒地土壤电导率和重量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及精度要求下两者的合理取样数目。应用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一步讨论了土壤电导率及土壤重量含水率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半方差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垦荒地土壤电导率和重量含水率的空间变异都是有结构的,土壤电导率的最大相关域为9m,土壤重量含水率的最大相关域为6.4m。两者的半方差函数可用有基台的线型模型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灌区 土壤水盐 空间变异性 重量含水率
下载PDF
天山南坡渭干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10
9
作者 段建军 曹晓莉 +2 位作者 沈永平 高前兆 王顺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1219,共9页
渭干河流域由木扎提河、卡普斯浪河、台勒维丘克河、卡拉苏河、克孜尔河5条支流汇合而成,支流均发源于天山南坡,单独出流,汇集于拜城盆地的克孜尔水库,始称渭干河.渭干河是天山南麓三大河流之一,主要支流木扎提河发源于汗腾格里峰东坡... 渭干河流域由木扎提河、卡普斯浪河、台勒维丘克河、卡拉苏河、克孜尔河5条支流汇合而成,支流均发源于天山南坡,单独出流,汇集于拜城盆地的克孜尔水库,始称渭干河.渭干河是天山南麓三大河流之一,主要支流木扎提河发源于汗腾格里峰东坡的冰川集结区,河流源头多接冰川,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5条支流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27.98×108m3,干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31.59×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6.05×108m3.从渭干河流域的河川径流量组成可以看出,集水区河水来源于冰川融水、融雪径流、降雨径流,冰川融水量变化和降水量的波动,控制着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变化.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粗估分析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变化趋势,预计近、中期径流量会相应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 可利用量 变化趋势 渭干河流域 天山
下载PDF
渭干河绿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盐分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丹丹 于志同 +3 位作者 程猛 赵成义 丁建丽 张小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9-357,共9页
土壤盐分的动态分析与监测,是实现盐渍化土地科学管理与利用的必要前提。运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渭干河绿洲土壤盐渍化的分布格局,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 土壤盐分的动态分析与监测,是实现盐渍化土地科学管理与利用的必要前提。运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渭干河绿洲土壤盐渍化的分布格局,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O_3^(2-)和HCO_3^-变化不明显,整个剖面表现为:Na^++K^+>Ca^(2+)>Mg^(2+),SO_4^(2-)>Cl^->HCO_3^->CO_3^(2-),具有中-强变异性,除了HCO_3^-、CO_3^(2-)和Ca^(2+)外,其他盐分离子变异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具有显著差异垂向分布,耕地、荒地和草地、林地分别呈现为平均型、表聚型和底聚型盐分剖面,且各类型表层土壤(0~40 cm)含盐量依次为荒地(38.42 g·kg^(-1))>草地(16.30 g·kg^(-1))>耕地(5.37 g·kg^(-1))>林地(4.62 g·kg^(-1))。渭干河绿洲土壤属于重盐土类型,自然因素(蒸降比和地下水波动等)是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而人为干扰(土地利用方式、灌排、施肥等)则促进了土壤盐渍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 盐渍化 渭干河绿洲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以渭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唐宏 乔旭宁 +1 位作者 杨德刚 黄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5-213,共9页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图,通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净变化速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渭干河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利用程度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图,通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净变化速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渭干河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利用程度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其类型分布和面积变化存在时空差异。1990—2008年流域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草地、沼泽、未利用地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加。(2)因未利用地面积比重较大,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程度普遍不高,但近年有明显提高。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渐增长,拜城县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长。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效益均逐年增长,后期增长率远大于前期。(3)土地利用程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越高,单位面积GDP和空间城市化水平越高。未利用地面积比重的空间差异对各县市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较大影响。(4)人类活动加剧、社会经济发展等因子是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空间城市化 时空差异 渭干河流域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土著鱼类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任波 马燕武 +3 位作者 吐尔逊 刘宇 艾则孜 阿布都 《水产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3-58,共6页
渭干河流域的土著鱼类曾有过零星报道,李思忠记有塔里木弓鱼,叶尔羌高原鳅和斯氏高原鳅;朱松泉,武云飞等记录有长身高原鳅和叶尔羌高原鳅.我们于2003~2005年进行渭干河鱼类的采集,计有裂腹鱼亚科鱼类6种,高原鳅3种,共9种土著鱼类,对其... 渭干河流域的土著鱼类曾有过零星报道,李思忠记有塔里木弓鱼,叶尔羌高原鳅和斯氏高原鳅;朱松泉,武云飞等记录有长身高原鳅和叶尔羌高原鳅.我们于2003~2005年进行渭干河鱼类的采集,计有裂腹鱼亚科鱼类6种,高原鳅3种,共9种土著鱼类,对其鱼类组成特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 土著鱼类
下载PDF
基于NDVI分析渭干河流域绿洲耗水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生霞 叶柏生 +2 位作者 周兆叶 秦甲 李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利用NOAA/AVHRR NDVI遥感资料提取渭干河流域绿洲区1982―2006年NDVI数据,将绿洲区NDVI值和绿洲面积指标作为绿洲区以农业活动为主的人类活动综合因素,结合流域地表径流,分析了1982―2006年渭干河流域绿洲耗水与流域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 利用NOAA/AVHRR NDVI遥感资料提取渭干河流域绿洲区1982―2006年NDVI数据,将绿洲区NDVI值和绿洲面积指标作为绿洲区以农业活动为主的人类活动综合因素,结合流域地表径流,分析了1982―2006年渭干河流域绿洲耗水与流域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5年来,渭干河流域绿洲区来水量、绿洲总耗水均呈增加趋势,且绿洲总耗水在1995年发生突变,相对绿洲来水量的突变点滞后1年;流域绿洲NDVI值相对研究初期增加94%,表现为持续增加,绿洲面积相对研究初期扩张73.7%,表现为持续扩张;从流域绿洲NDVI值和地表径流变化关系看,绿洲降水对绿洲植被生长有较大作用,冰川径流起了调节绿洲来水量和维持绿洲稳定的功能;从绿洲面积和流域地表径流变化看,绿洲降水对绿洲规模的贡献为22%,冰川径流对绿洲的贡献为44%,绿洲来水量中降水径流对绿洲的贡献为34%。由气候变化和冰冻圈变化情景假设得出,未来冰川径流对绿洲贡献除气温不变外均呈减速增加趋势,绿洲降水对绿洲的贡献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耗水 绿洲来水量 NDVI 地表径流 渭干河流域
下载PDF
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乔旭宁 顾羊羊 +1 位作者 唐宏 杨永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计算了2000—2010年间上游山区、中游山间盆地、下游冲洪积平原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流域不同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综合... 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计算了2000—2010年间上游山区、中游山间盆地、下游冲洪积平原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流域不同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呈中游山间盆地>上游山区>下游冲洪积平原的空间分异特征,单位面积农田生态服务价值则表现为上游山区>下游冲洪积平原>中游山间盆地;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其中上游山区增加了3.86亿元、中游山间盆地增加了2.26亿元、下游冲洪积平原增加了6.02亿元;农田生态系统基本服务价值,上游山区、中游山间盆地及下游冲洪积平原年均分别增加0.56亿元、0.61亿元和0.75亿元;使用化肥等导致农田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农业耗水损失价值方面,上游山区和中游山间盆地年均分别减少0.19亿元和0.35亿元,下游冲洪积平原变化较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主要是由农业现代化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引起的,流域不同地貌单元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 渭干河流域
下载PDF
渭干河灌区潜水蒸发规律实验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艳 胡顺军 宋郁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3期92-96,共5页
依据渭干河灌区潜水蒸发实验场观测资料 ,分析了潜水蒸发随埋深、土质及气象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对潜水蒸发量进行了公式拟合。结果表明 ,对于壤土类 ,幂函数型和清华公式拟合较好。对于砾石和细砂 ,阿氏公式和清华公式拟合较好。研究结... 依据渭干河灌区潜水蒸发实验场观测资料 ,分析了潜水蒸发随埋深、土质及气象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对潜水蒸发量进行了公式拟合。结果表明 ,对于壤土类 ,幂函数型和清华公式拟合较好。对于砾石和细砂 ,阿氏公式和清华公式拟合较好。研究结果在生产应用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量 气象因素 温度 气压 降雨 风速 阿氏公式
下载PDF
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乔旭宁 杨永菊 杨德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54-1261,共8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是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九大水系之一的渭干河流域为靶区,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通过调查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来反映该区域的生态系...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是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九大水系之一的渭干河流域为靶区,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通过调查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来反映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支付意愿与社会经济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渭干河流域居民每户每年的平均支付意愿为96.22元,该结果与国外及国内东部地区流域的研究成果相比偏低,与国内西北地区流域的研究结果接近。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443.46万元。2)渭干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及户籍等因素显著正相关,与支付方式负相关,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各因素在流域上下游间表现出差异性。3)社会经济因素中,收入水平对支付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标准化系数达到0.604,其次是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知及支付方式,受教育程度对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小。4)CVM方法在相近区域的研究结果接近,与运用遥感手段及相应方法计算结果一致;不同方法计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距甚大,同时就多元回归方法存在的共线性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丰富了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 生态系统服务 支付意愿(WTP) 渭干河流域 社会经济因素
下载PDF
渭干河灌区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计算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顺军 艾尼瓦尔.吾买尔 +7 位作者 宋郁东 周宏飞 田长彦 王永平 蒋庆华 艾则孜 黄文山 吐尔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6,共5页
利用Penman公式 ,根据位于渭干河灌区内的库车、沙雅、新和三县气象站 1992~ 1996年气象观测资料 ,计算了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并建立了参考作物潜在蒸发量与其它气象要素的经验关系。根据这些经验关系进行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估算 ,其... 利用Penman公式 ,根据位于渭干河灌区内的库车、沙雅、新和三县气象站 1992~ 1996年气象观测资料 ,计算了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并建立了参考作物潜在蒸发量与其它气象要素的经验关系。根据这些经验关系进行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估算 ,其结果可供该地区作物耗水量等研究时参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灌区 参考作物 潜在蒸发量 Penman公式 气温 水面蒸发 饱和差 潜在腾发量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的地下水埋深预测——以渭库绿洲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娇 丁建丽 +3 位作者 陈文倩 米热古力.艾尼瓦尔 李相 周倩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59,64,共6页
为能够更好地预测干旱区渭库绿洲的地下水埋深及合理规划、开发地下水资源。以1995-2014年降雨量、蒸发量、农业用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等数据作为数据源展开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贡献率较大的因素,将其应用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Contr... 为能够更好地预测干旱区渭库绿洲的地下水埋深及合理规划、开发地下水资源。以1995-2014年降雨量、蒸发量、农业用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等数据作为数据源展开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贡献率较大的因素,将其应用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模型,从而建立地下水埋深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渭库绿洲的地下水埋深受蒸发量、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大,分别为0.533、0.466;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仅为1.483%,表明该模型在干旱区绿洲区域预测精度高、效果佳。预测趋势显示:若研究区蒸发量持续增加25%、降雨量减少15%、农业用水量减少15%时,地下水埋深将达到4.21 m,预测地下水埋深对渭库绿洲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模型 地下水埋深 预测 渭库绿洲
下载PDF
渭-库绿洲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盐度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曹雷 丁建丽 于海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中国盐渍化土壤面积大,分布广,对区域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探索土壤景观格局与盐度的关系将有助于盐渍化监测和评估。该研究选择渭-库绿洲GF-1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同期38个样点不同剖面土壤盐度数据,对样点缓冲区景观格局与... 中国盐渍化土壤面积大,分布广,对区域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探索土壤景观格局与盐度的关系将有助于盐渍化监测和评估。该研究选择渭-库绿洲GF-1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同期38个样点不同剖面土壤盐度数据,对样点缓冲区景观格局与土壤盐度做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土壤盐度空间分布格局,探讨景观格局与盐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绿洲东部荒漠地带和绿洲西部农牧交错区;垂直方向上,渭-库绿洲表层土壤盐渍化现象最为严重,其他各层土壤盐渍化情况相对较轻,盐渍化程度随着深度下降呈降低趋势;2)绿洲区域易受人类活动影响,景观破碎化程度高,而同一区域不同梯度下,随着缓冲距离的增加,区域景观类型增多、均质性降低、多样性增强;3)耕地利用数量指标能较好指示土壤盐度状况,而水体面积、盐渍地面积、其他用地面积、最大斑块指数(largest patch index,LPI)、蔓延度(contagion index,CONTAG)和分维数(perimeter-area fractal dimension,PAFRAC)对盐度影响相对较弱;4)除0~10 cm层外,自〉10~20 cm至〉80~100 cm层逐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中,耕地面积、水体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LPI为负效应,而盐渍地面积、其他用地面积、CONTAG和PAFRAC为正效应,最优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537。该研究确定了渭-库绿洲土壤盐度的分异规律,以及不同盐度对绿洲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区绿洲土壤盐度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干旱区景观格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回归分析 遥感 景观格局 渭-库绿洲 高分一号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渭-库绿洲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雪梅 柴仲平 +1 位作者 毛东雷 杨雪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定量评价渭干河—库车三角州绿洲(简称渭—库绿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以及土壤质量的管理与治理服务。[方法]基于渭—库绿洲实地采样数据,利用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土壤质量指数(SQI... [目的]定量评价渭干河—库车三角州绿洲(简称渭—库绿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以及土壤质量的管理与治理服务。[方法]基于渭—库绿洲实地采样数据,利用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土壤质量指数(SQI)综合评价法,在ArcGIS 9.3软件支持下对研究区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指数的平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土壤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林地>耕地>荒漠灌丛>盐碱草地,其中林地的平均土壤质量指数为0.48,盐碱草地的平均土壤质量指数为0.24。[结论]从空间分布上,渭—库绿洲的土壤质量总体处于中低水平,只有研究区中部区域具有较高水平的土壤质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 土壤质量指数 土地利用 渭干河—库车三角州绿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