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on the outcome of labor at the Yaounde central hospital maternity, Cameroon
1
作者 Robinson E. Mbu Hortence J. Fouedjio +4 位作者 Mpey Tabot Fluorbert Y. Fouelifack Florence N. Tumasang Rebecca N. Tonye Robert J. I. Leke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年第9期648-652,共5页
Obesity rates are increasing in Cameroon. Obstetric literature has recently focused on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ith increases in weight gain in pregnancy. Some of these complications include gestational ... Obesity rates are increasing in Cameroon. Obstetric literature has recently focused on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ith increases in weight gain in pregnancy. Some of these complications include gestational diabetes,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perative deliveries, genital tract lacerations and fetal birth trauma.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excess weight gain during the course of pregnancy could help identify weight gain limits.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was recommend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and we designed this study in order to determine delivery outcomes when weight is gained above these guidelines. We also sought to know if these guidelines are applicable in our environment. In this cross-sectional analytic design, pre-pregnancy and intra-partum BMIs were calculated for all the parturients who consented. They were classified into normal weight gain and excessive weight gain based on IOM recommendations. Those in the normal weight gain group were women with BMIs that ranged between 18.5 kg/m2 and 30 kg/m2 and who gained 9 - 16 kgs. Those who gained weight above these range were considered as having gained excessive weight during pregnancy. They were all follow-up in labor using the partogram. We compared prepartum, intra-partum and post-partum outcomes in the two groups by calculating odds ratios (ORs),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and p values. One hundred and ten (110) overweight women were matched against the same number of women who had normal weight gai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ocial status, marital status as well as level of educational and weight gain in the two groups. Underweight (BMI p = 0.048). Women who gained weight above the recommended range suffered from preeclampsia 18.2% vs. 6.4% (OR 3.2, 95% CI 1.3 - 8.0, p = 0.014), higher cesarean section rates 27.3% vs. 10% (OR 3.3, 95% CI 1.5 - 7.1, p = 0.002), higher rates of induced labor 19.1% vs. 9.0% (OR 2.4, 95% CI 1.0 - 5.2, p = 0.05), prolonged labor 43.6% vs. 16.4% (OR 4.0, 95% CI 2.1 - 7.4, p = 0.000), postpartum hemorrhage 10% vs. 1.8% (OR 6.2, 95% CI 1.3 - 9.2, p = 0.002). There were also higher rates of fetal mal-presentation, 11.8% vs. 3.6% (OR 4.0, 95% CI 1.31 - 11.9, p = 0.004), macrosomia 30.9% vs. 6.4% (OR 7.0, 95% CI 2.7 - 15.6, p p = 0.0045) and birth trauma 10% vs. 1.8%. (OR 6.2, 95% CI 1.3 - 9.2, p = 0.023). Women who gained weight during pregnancy above the recommended range had increased risk of adverse obstetric and neonatal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SITY rate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PREGNANCY
下载PDF
Effect of Heating Rates on the Formable Oxide Scale on a C-Steel Surface 被引量:1
2
作者 A.A.El-Melig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91-594,共4页
Oxide scale formation on a C-steel surfa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linear heating rates ranging from 0.1℃/min to 10℃/min at high temperatures. The studies on the oxide scale form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650℃)... Oxide scale formation on a C-steel surfa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linear heating rates ranging from 0.1℃/min to 10℃/min at high temperatures. The studies on the oxide scale form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650℃) at slower heating rate (0.1℃/min) shows that the kinetic regime is linear.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the scale constituent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heating rate. The adherence of the scale was improved by using slower heating rate (0.1℃/min-≤650℃), while above such degree the scale was susceptible to cracking and flaking out of the alloy surface. In fact, the development of oxide growth stresses can cause considerable scale cracking. As well, variation of the crystallite sizes under the aforementioned conditions might affect the scale stacking to the alloy surface. The secondary electron detector images of the oxide scale shows that the scale was imperfectly smooth and there were a number of voids and defects in the scale skin, especially at fast heating rate. This observation could be attributed to defects of the as-received alloy. In general, slower heating rate reduced the defects of the scale and improved its adh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teel Oxide scale Heating rate weight gain XRD
下载PDF
稀土Y对铜线材抗氧化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葛晨阳 国秀花 +7 位作者 李韶林 宋克兴 周延军 刘海涛 张朝民 曹军 曹飞 高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5,共12页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土Y元素在氧化过程中的存在形式与氧化膜的生长过程,揭示了添加稀土元素Y提高纯铜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稀土Y的引入提高了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在600℃、10 h条件下,Cu-0.03Y线材相对于Cu线材氧化增重率由0.55%降低至0.2%,降幅达63%。稀土元素Y的添加使铜线材的(100)晶面占比减少,(111)晶面占比增多,基体表面易被活化的(100)原子面占比降低,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提高。在Cu-0.1Y线材中稀土元素浓度较高时发生偏聚,稀土元素与氧的亲和力大于铜与氧的亲和力,偏聚处形成不连续的稀土氧化物,使氧离子与铜离子的接触反应面积增大,相比Cu-0.03Y线材抗氧化性能降低。结论氧化过程中稀土离子的扩散速率慢、半径大,对铜离子的向外扩散起到阻碍作用,降低了铜离子的扩散速度,提高了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线材 稀土元素Y 稀土氧化物 增重率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中国结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浩清 赫明漪 +5 位作者 李廷银 段远 王敏奇 马光红 毕保良 毕润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1,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中国结鱼幼鱼的影响。选择体重(3.26±0.09)g健康的试验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3.19%、36.48%、39.80%、42.59%、45.80%、48.06%的试验饲料。试验期1...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中国结鱼幼鱼的影响。选择体重(3.26±0.09)g健康的试验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3.19%、36.48%、39.80%、42.59%、45.80%、48.06%的试验饲料。试验期10 w。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试验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45.80%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33.19%组、36.48%组和39.80%组(P<0.05);45.80%组试验鱼终末体长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3.19%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39.80%组、42.59%组和48.06%组(P<0.05)。42.59%组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其中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2.59%组试验鱼胰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5.80%组肠道脂肪酶活性较高,显著高于33.19%组、36.48%组、39.80%组和42.59%组(P<0.05)。33.19%组肠道α-淀粉酶活性较高,显著高于39.80%组、42.59%组、45.80%组和48.06%组(P<0.05)。研究表明,经折线模型及二次非线性模型回归分析,中国结鱼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以41.65%~43.5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结鱼幼鱼 蛋白质水平 增重率 体组成 消化酶活
下载PDF
不同胆汁酸对花鲈生长、血清生化及肝脏脂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袁君 夏天 +4 位作者 赖州文 黄艺珠 张丞 张春晓 鲁康乐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93-200,共8页
为研究不同胆汁酸对花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240尾体格健壮、规格一致的花鲈((16.00±0.50)g),随机分到12个养殖桶中,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不添加胆汁酸)、添加载体胆汁酸的饲料、添加脂壮素NE的饲料和添加液体胆... 为研究不同胆汁酸对花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240尾体格健壮、规格一致的花鲈((16.00±0.50)g),随机分到12个养殖桶中,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不添加胆汁酸)、添加载体胆汁酸的饲料、添加脂壮素NE的饲料和添加液体胆能L的饲料,投喂8周后,采集样品并分析。结果表明:1)与基础饲料组相比,脂壮素NE组显著提高了花鲈的增重率、摄食量和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液体胆能L组显著降低增重率和摄食量(P<0.05),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无显著影响(P>0.05);而载体胆汁酸组对花鲈增重率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均无显著影响(P>0.05)。2)3种不同剂型胆汁酸的添加均可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P<0.05),且脂壮素NE组的肝脏脂蛋白脂酶活性增加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脂壮素NE后会显著提高花鲈的增重率和血清中溶菌酶、肝脏中脂蛋白脂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饲料 胆汁酸 增重率 脂代谢 血液生化
下载PDF
GDM孕妇孕中期下生殖道感染、糖代谢指标水平变化及增重速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程迪 李武珊 +1 位作者 朱秋玲 高凤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期下生殖道感染、糖代谢指标及增重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GDM孕妇的母婴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期下生殖道感染、糖代谢指标及增重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GDM孕妇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和未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GDM孕妇的年龄、学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孕中期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Lo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og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等糖代谢指标及下生殖道感染情况、增重速率的差异,总结GDM孕妇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210例GDM孕妇中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58例,纳入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组,未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152例GDM孕妇纳入未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组。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组的FBG、HbA1c、FINS、Log HOMA-IR和增重速率分别为(6.12±0.82)mmol/L、(6.23±0.69)%、(14.43±2.28)μU/L、0.60±0.20和(0.51±0.20)kg/周,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组[(4.40±0.67)mmol/L、(5.42±0.80)%、(11.43±2.03)μU/L、0.37±0.15和(0.34±0.18)kg/周],而Log HOMA-β为2.06±0.73,明显低于未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组(2.41±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组伴有下生殖道感染比率为55.17%,明显高于未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生殖道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Log HOMA-IR、增重速率和下生殖道感染是GDM孕妇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下生殖道感染、增重速率、FBG以及Log HOMA-IR是GDM孕妇发生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及早干预以确保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孕中期 下生殖道感染 糖代谢 增重速率 母婴结局
下载PDF
GDM孕妇孕中晚期增重速率与糖脂代谢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7
作者 吴惠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2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晚期增重速率与糖脂代谢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8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0例GDM孕妇。根据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将其分为过快组(103例)、正常组(142例)及过慢组(45例)。所...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晚期增重速率与糖脂代谢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8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0例GDM孕妇。根据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将其分为过快组(103例)、正常组(142例)及过慢组(45例)。所有孕妇均进行糖脂代谢指标检测。比较三组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新生儿结局。结果:过快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和过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快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和过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快组早产儿发生率低于过慢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过慢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会引起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但会降低早产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增重速率 糖脂代谢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不同水平的益生菌制剂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韩丽军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288-290,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益生菌(probiotics)制剂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益生菌制剂在杂交鲟养殖中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约为75 g的杂交鲟400尾,...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益生菌(probiotics)制剂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益生菌制剂在杂交鲟养殖中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约为75 g的杂交鲟4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杂交鲟投喂基础饲料,益生菌制剂组的杂交鲟分别投喂含有0.2%、0.4%和0.8%的益生菌制剂。饲养期56 d。试验结束后,检测各组杂交鲟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试验2组的杂交鲟试验末重、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制剂对杂交鲟的成活率有所提高,均为100%。益生菌制剂对杂交鲟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杂交鲟养殖饲料中添加0.4%的益生菌制剂可以有效改善杂交鲟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制剂(probiotics) 杂交鲟 增重率 饲料系数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绪清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核苷酸(Nucleotide)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核苷酸在草鱼养殖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择560尾体重约为10g的健康的草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将其均分4组,每组5个重复,...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核苷酸(Nucleotide)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核苷酸在草鱼养殖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择560尾体重约为10g的健康的草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将其均分4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重复28尾草鱼。对照组草鱼投喂基础饲料,核苷酸组草鱼分别投喂含有0.2%、0.4%和0.6%的核苷酸的试验饲料。投喂60 d后,检测各组草鱼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草鱼投喂0.4%的核苷酸可以使试验末重增加(P<0.05),增重率增加17.28%(P<0.05),可以使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而核苷酸对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适量的核苷酸可以促进草鱼生长,且核苷酸添加量为0.4%时,生长性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Nucleotide)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增重率 饲料系数 特定生长率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黔海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464-467,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黄颡鱼幼鱼养殖生产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水平。选择初始体重约为11g的健康的黄颡鱼幼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 试验旨在研究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黄颡鱼幼鱼养殖生产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水平。选择初始体重约为11g的健康的黄颡鱼幼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黄颡鱼幼鱼。对照组的黄颡鱼幼鱼投喂不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基础饲料,试验组黄颡鱼幼鱼投喂分别添加200 mg/kg、400 mg/kg和800 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基础饲料。试验黄颡鱼幼鱼驯养2周,正式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束,检测各组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颡鱼幼鱼投喂400 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末重(P<0.05);投喂400和800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显著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综上所述,黄颡鱼幼鱼养殖中添加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幼鱼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饲料系数
下载PDF
不同水平艾叶粉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廖胜奕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艾叶(Artemisia argyi)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草鱼生长所需的最适艾叶粉水平。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草鱼500尾,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均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艾叶(Artemisia argyi)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草鱼生长所需的最适艾叶粉水平。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草鱼500尾,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均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草鱼。各组试验草鱼分别投喂含有0%(空白对照组)、2%、4%和8%的艾叶粉的试验饲料。饲养10周后,检测各组试验草鱼的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草鱼投喂4%和8%的艾叶粉可以显著提高试验草鱼的试验末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P<0.05);而投喂4%和8%的艾叶粉可以显著降低试验草鱼的饲料系数(P<0.05)。试验草鱼投喂艾叶粉对草鱼的存活率、脏体比、肝体比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草鱼投喂适量的艾叶粉可以显著提高其生长性能,综合指标数据及养殖成本考虑,草鱼养殖中添加4%的艾叶粉对其生长性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Artemisia argyi)粉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饲料系数 存活率
下载PDF
金针菇菌渣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宁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探讨不同水平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评估金针菇菌渣在草鱼养殖中的最适使用水平。试验选择体况健康、体重约为20g的草鱼6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 为探讨不同水平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评估金针菇菌渣在草鱼养殖中的最适使用水平。试验选择体况健康、体重约为20g的草鱼6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各组草鱼分别投喂含有0%(对照组)、4%、8%和16%金针菇菌渣的试验饲料。试验草鱼驯养2周,正式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统计分析各组草鱼的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草鱼采食含有8%的金针菇菌渣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末重(P<0.05)、增重率(P<0.05),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其中试验末重显著提高了6.6%、增重率提高了8.96%,饲料系数降低了6.76%。而不同水平的金针菇菌渣对草鱼的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等数据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金针菇菌渣可以改善草鱼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且金针菇菌渣的最适添加水平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 菌渣 特定生长率 增重率 饲料系数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下载PDF
发酵豆粕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韦克灿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300-302,共3页
该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的发酵豆粕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发酵豆粕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375尾体重约为5g的加州鲈,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均匀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加州鲈。... 该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的发酵豆粕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发酵豆粕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375尾体重约为5g的加州鲈,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均匀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加州鲈。各组加州鲈分别投喂含有0%(对照组)、2.5%、5%、10%和20%发酵豆粕的试验饲料。试验周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加州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加州鲈投喂含有10%的发酵豆粕的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末重和特定生长率(P<0.05),投喂含5%、10%和20%发酵豆粕的饲料可以显著提高增重率(P<0.05)。研究表明,加州鲈投喂适量的发酵豆粕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综合各项数据,发酵豆粕的最适添加量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成活率
下载PDF
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产妇增重速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王月姿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67-2569,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分为过慢组(20例)、正常组(26例)和过快组(19例)。比较三组的基...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分为过慢组(20例)、正常组(26例)和过快组(19例)。比较三组的基线资料,分析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孕中晚期正常组的身高、最后一次产检腹围均显著高于孕中晚期过慢组,但显著低于孕中晚期过快组(P<0.05)。孕中晚期过慢组的最后一次产检腹围、最后一次产检宫高、身高均显著低于孕中晚期过快组(P<0.05)。孕中晚期正常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慢组及过快组,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晚期过快组,巨大胎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中晚期过快组(P<0.05)。孕中晚期过慢组巨大胎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中晚期过快组,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晚期过快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慢、过快是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巨大胎儿的影响因素(OR>1,P<0.05);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早产儿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产后出血、巨大胎儿、早产儿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孕中晚期增重速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艾可特肠佳粉剂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15
作者 周佩林 李丽 +5 位作者 叶仕根 张静 崔艳红 单云盟 张涛 张劲松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估艾可特肠佳粉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艾可特肠佳粉剂在大菱鲆及其他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3 000尾初始体质量为(10±1) g和(40±5) g大菱鲆幼鱼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评估艾可特肠佳粉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艾可特肠佳粉剂在大菱鲆及其他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3 000尾初始体质量为(10±1) g和(40±5) g大菱鲆幼鱼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组在饲料中添加0.1%艾可特肠佳粉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周期21周,测定大菱鲆幼鱼的肠道绒毛长度、肌层厚度、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肥满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菱鲆肠道绒毛长度极显著增加65.8%,肌层厚度显著增加44.7%,绒毛长度与肌层厚度比值显著增加38.9%,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饲料中添加0.1%艾可特肠佳粉剂可以增加大菱鲆肠道绒毛长度和肌层厚度,改善其肠道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肠道组织 生长性能 艾可特肠佳 绒毛长度 肌层厚度 特定生长率 增重率 肥满度
下载PDF
蛋白质营养对异育银鲫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58
16
作者 蔡春芳 吴康 +2 位作者 潘新法 王永玲 宋学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0-596,共7页
用蛋白质水平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不同的饲料喂养异育银鲫,每种饲料喂3箱鱼,各组鱼根据所喂饲料蛋白质水平不同分别称为10%组、20%组、30%组、40%组、50%组,饲养6周和14周后分别作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用蛋白质水平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不同的饲料喂养异育银鲫,每种饲料喂3箱鱼,各组鱼根据所喂饲料蛋白质水平不同分别称为10%组、20%组、30%组、40%组、50%组,饲养6周和14周后分别作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饲养6周后相对生长率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14周后则以40%组相对生长率最高,30%组、40%组、50%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另两组;14周时10%组和50%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比6周时显著降低,且以30%组最高。相对生长率和PER均随EAAI下降而下降。免疫力以20%组最高,20%组和30%组差异不显著,而且免疫力也随EAAI下降而下降。上述结果说明生长速度最快的鱼其免疫力并不一定最佳。体脂含量的增加与免疫力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营养 免疫力 蛋白质效率 生长率 异育银鲫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及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春暖 王爱民 +5 位作者 刘文斌 杨文平 於叶兵 齐志涛 张微微 王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8-1095,共8页
为了探讨梭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鱼油对梭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和体组成的影响。360尾梭鱼鱼种[均重(5.4±0.2)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 为了探讨梭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鱼油对梭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和体组成的影响。360尾梭鱼鱼种[均重(5.4±0.2)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和16.91%(每组分别添加鱼油0、3%、6%、9%、12%和15%)的饲料,饲养60 d。结果:肝体比14.39%组和16.91%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4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梭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8.23%组最高;饲料系数8.23%组最低;蛋白质效率不断升高,16.91%组显著高于2.71%组和5.79%组(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而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不断升高,16.91%组显著高于2.71%组(P<0.05)。全鱼脂肪含量14.39%组和16.91%组显著高于2.71%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肌肉中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料脂肪水平影响梭鱼的部分形体指标,尤其对肝脏形体的影响较为明显;增加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可促进梭鱼对饲料中脂肪的消化,高脂肪饲料能使全鱼的脂肪沉积量增加,但是减少肌肉中的水分和粗蛋白质的含量;根据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梭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9.30%~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脂肪水平 增重率 表观消化率 体组成
下载PDF
镀银导电芳纶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梁晶晶 邹新国 +2 位作者 邵勤思 孙晋良 唐志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757-2762,共6页
为了制备一种高性能的导电纤维,采用自制金属化试剂(NaH-DMSO)对芳纶纤维进行粗化处理,通过化学镀技术制备镀银导电芳纶纤维。研究了镀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化学镀银的增重率、表面电阻及镀层形貌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经检测,以... 为了制备一种高性能的导电纤维,采用自制金属化试剂(NaH-DMSO)对芳纶纤维进行粗化处理,通过化学镀技术制备镀银导电芳纶纤维。研究了镀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化学镀银的增重率、表面电阻及镀层形貌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经检测,以最佳工艺制备的镀银芳纶纤维的导电性优良,电阻为0.25Ω/cm,且强度损失小(<5%),断裂强力为44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化学镀银 增重率 镀层形貌 表面电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对异育银鲫消化机能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3
19
作者 刘波 刘文斌 王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4,共5页
将375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 mg·kg-1的地衣芽孢杆菌,连续投喂92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和300 mg&#... 将375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 mg·kg-1的地衣芽孢杆菌,连续投喂92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和3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均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和干物质、粗蛋白及磷表观消化率(P<0.05),并降低了饵料系数,还显著提高了食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4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也显著提高了食糜淀粉酶和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P<0.05).因此,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增加了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了鱼体生长,对异育银鲫的最适添加量为200~300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消化酶活性 表观消化率 增重率 异育银鲫
下载PDF
摄食促进物质对真鲷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梁萌青 于宏 +1 位作者 常青 陈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1,共4页
将甘氨酸 +丙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甘氨酸 +丙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 +甜菜碱、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甜菜碱作为摄食促进物质 ,分别添加到真鲷配合饲料中饲喂真鲷 ,探讨摄食促进物质对真鲷摄食和生长的影... 将甘氨酸 +丙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甘氨酸 +丙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 +甜菜碱、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甜菜碱作为摄食促进物质 ,分别添加到真鲷配合饲料中饲喂真鲷 ,探讨摄食促进物质对真鲷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摄食促进物质不仅可促进真鲷的摄食性 ,增加其摄食量 ,还可以提高真鲷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效率。添加甜菜碱对促进真鲷的摄食性无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促进物质 真鲷 摄食率 增重率 饲料效率 蛋白效率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