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安5.1级地震前兆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焦青 刘耀炜 +4 位作者 杨选辉 姚宝树 刘冬英 易志刚 宋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99,共4页
对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 5.1地震前兆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震前的异常特征显示,前兆变化的群体性、配套性和加速性具有强震孕震特征;三马坊、昌平台地温变化在时间上对文安地震有指示意义。另外,通过对文安地震前兆变化的总结,认识到... 对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 5.1地震前兆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震前的异常特征显示,前兆变化的群体性、配套性和加速性具有强震孕震特征;三马坊、昌平台地温变化在时间上对文安地震有指示意义。另外,通过对文安地震前兆变化的总结,认识到综合预报、异常落实、异常跟踪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文安地震 异常特征 孕震信息 短临异常
下载PDF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内幕油气藏形成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孔令武 高先志 +2 位作者 吴伟涛 贾连奇 刘昆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对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带的内部结构,以及已发现油藏的油气性质、储层特征、油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文安斜坡潜山带存在2种类型的潜山油气藏:潜山顶部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潜山内幕油...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对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带的内部结构,以及已发现油藏的油气性质、储层特征、油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文安斜坡潜山带存在2种类型的潜山油气藏:潜山顶部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潜山内幕油气藏与潜山顶部油气藏的不同在于其位于潜山内部,受不整合面作用的影响较小。内幕隔层是潜山内幕圈闭形成的关键,断层和内幕裂缝型储层控制了内幕油气藏油气的输导和聚集,供烃窗口和输导体系有效配置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方式。针对文安斜坡地区,总结出不整合面供烃-内幕裂缝型储层/断层输导运聚与断层供烃-内幕裂缝型储层输导运聚2种内幕油气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内幕油气藏 内幕隔层 供烃窗口 输导体系 运聚模式 文安斜坡 冀中坳陷
下载PDF
天津地区GPS站点的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塔拉 郭良迁 +1 位作者 刘峡 陈聚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2,共6页
根据天津GPS局域网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各站点的连续位移参量和天津地区整体应变率参量,研究了各站点的微动态位移变化和天津地壳整体微动态应变率。结果显示,2006年上半年和2008年多数站点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显示出这一时期地壳活动有所... 根据天津GPS局域网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各站点的连续位移参量和天津地区整体应变率参量,研究了各站点的微动态位移变化和天津地壳整体微动态应变率。结果显示,2006年上半年和2008年多数站点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显示出这一时期地壳活动有所增强。2006年上半年站点位移量值是2004—2010年期间最大的,天津地壳应变率在2006年3—4月也达到最大,压应变轴方向显著偏离本区的正常方向(常态为北东东向),其后2006年7月4日在天津西南部附近地带发生了文安Ms5.1地震。在2008年天津地区的部分站点位移量相对增大,可能是受汶川Ms8.0地震产生的远场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形变 微动态位移 应变应力动态变化 构造活动增强 文安地震
下载PDF
天津地区地壳垂向形变(GPS)与文安地震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海涛 郭良迁 +1 位作者 薄万举 胡新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7,共6页
利用天津地区GPS局域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天津地区地壳垂向形变及其与文安Ms5.1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文安地震前,天津地区地壳上升从N向S扩展,到地震期间,全区以上升变化占主导,震后地壳下降由S向N发展。站点的时序变化曲线表明,天... 利用天津地区GPS局域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天津地区地壳垂向形变及其与文安Ms5.1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文安地震前,天津地区地壳上升从N向S扩展,到地震期间,全区以上升变化占主导,震后地壳下降由S向N发展。站点的时序变化曲线表明,天津南部的站点在文安地震前后出现了明显的异常,一般出现于震前数月至1年,震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壳垂向形变 文安地震 地震形变 天津地区
下载PDF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_S5.1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区小震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被引量:55
5
作者 陈学忠 李艳娥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7-336,共10页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发生MS5.1地震,震前的2001年10月始在震区附近形成了ML≥1.5地震空区,这次地震发生在该空区边缘。本文在近震源条件下,根据Brune模式,利用北京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测定了该空区边缘发生的20次ML≥2....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发生MS5.1地震,震前的2001年10月始在震区附近形成了ML≥1.5地震空区,这次地震发生在该空区边缘。本文在近震源条件下,根据Brune模式,利用北京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测定了该空区边缘发生的20次ML≥2.0地震的地震矩和地震能量,进而计算了地震视应力,分析了空区形成过程中这些地震的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2004年出现了明显的视应力升高过程。这说明该空区的形成伴随着应力的增强过程,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地震 空区 视应力
下载PDF
文安地震与区域应变场变化综合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晶 陈荣华 王武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71,共5页
通过对应变连续观测台站资料的处理以及对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研究了首都圈区域应变场的变化特征,发现文安5.1级地震前局部地区主应变方向与该区小震震源机制P轴方位出现偏转,变化基本同步。综合分析认为,文安地震前局部应变场的... 通过对应变连续观测台站资料的处理以及对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研究了首都圈区域应变场的变化特征,发现文安5.1级地震前局部地区主应变方向与该区小震震源机制P轴方位出现偏转,变化基本同步。综合分析认为,文安地震前局部应变场的异常变化时间上从2006年4月开始,空间范围为2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参数 小震活动 震源机制 文安地震 P轴方位
下载PDF
扭转冲击提速工具在文安区块的现场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玮 李卓伦 +2 位作者 刘伟卿 邱晓宁 陈世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4-146,158,共3页
钻具黏滑振动现象造成PDC钻头过早失效是限制PDC钻头在深井、超深井硬地层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研制了扭转提速冲击工具。该工具通过给钻头提供一定频率的扭转冲击力,从而抑制钻具黏滑振动,提高钻速。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周... 钻具黏滑振动现象造成PDC钻头过早失效是限制PDC钻头在深井、超深井硬地层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研制了扭转提速冲击工具。该工具通过给钻头提供一定频率的扭转冲击力,从而抑制钻具黏滑振动,提高钻速。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周期性扭转冲击外载能够有效地抑制PDC钻头的黏滑效应。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扭转冲击提速工具后的机械钻速提高了102%。该研究为扭转冲击提速工具在钻井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提速 黏滑效应 PDC钻头 扭转冲击提速工具 文安区块
下载PDF
河北文安地震前后首都圈跨断层位移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焦青 范国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1,共5页
根据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跨断层位移的变化特征,结合该区1970年以来区域断层及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认为:1)2000年以来首都圈NNE向断层逆冲活动增强,显示首都圈现今区域主压应力为NEE方向;2)首都圈及周边地区可能... 根据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跨断层位移的变化特征,结合该区1970年以来区域断层及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认为:1)2000年以来首都圈NNE向断层逆冲活动增强,显示首都圈现今区域主压应力为NEE方向;2)首都圈及周边地区可能将进入下一个中强地震的活跃时段,河北文安地震是进入这一时段的标志;3)首都圈及周边地区NE向断层垂直活动起伏变化较大,其起伏变化幅度可作为中、长期地震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地震 首都圈地区 跨断层位移 区域地震活动 地震预报
下载PDF
2006年7月4日河北省文安5.1级地震震害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爱文 常宝林 +2 位作者 李雨生 高孟潭 任志林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3期278-282,共5页
2006年7月4日11时56分在河北省文安县(东经116.3°、北纬38.9°)发生5.1级地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和山西均有震感。本文作者在地震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其他大陆地区5级左右地震的人员伤亡和震害情况,探讨了此次... 2006年7月4日11时56分在河北省文安县(东经116.3°、北纬38.9°)发生5.1级地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和山西均有震感。本文作者在地震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其他大陆地区5级左右地震的人员伤亡和震害情况,探讨了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损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地震 震害分析
下载PDF
2006年文安及1967、1973年河间地震与邢台地震群子序列的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锐 张凤秋 +2 位作者 王想 冯向东 边学峰 《内陆地震》 2011年第4期366-372,共7页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属于孤立型地震,无法根据地震序列提取更多信息,故将该地震与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1973年12月31日河间5.3级地震合并作为一个整体,与邢台地区部分地震作对比分析。由此总结出文安及附近地区地震...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属于孤立型地震,无法根据地震序列提取更多信息,故将该地震与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1973年12月31日河间5.3级地震合并作为一个整体,与邢台地区部分地震作对比分析。由此总结出文安及附近地区地震的活动特点:①呈NNE和NWW共轭分布;②各次地震的时间间隔大幅增长;③余震频度逐渐降低,衰减逐渐加快;④类型向孤立型地震过渡;⑤宏观烈度均比估算烈度低1度左右;⑥震源机制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地震 邢台地震 地震序列
下载PDF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铭心 刘善华 杨怀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共6页
对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重力上升—下降—上升变化是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反映;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重力场的准均匀态—非均匀态—发... 对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重力上升—下降—上升变化是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反映;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重力场的准均匀态—非均匀态—发震的演化过程;文安5.1级地震与2004年1月河北滦县5.0级地震的重力场变化具有相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地震 重力异常 重力场变化 孕震体膨胀 演化特征
下载PDF
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树朋 张纳莉 +2 位作者 李非 史彦华 王顺昌 《华北地震科学》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绘制了重力测值的时序变化曲线和空间等值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2006年7月文安5.1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异常的演化及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的孕育过程与重力场变化有关,震中位于重力变化高梯度区的"0"等值线附近。
关键词 文安地震 流动重力 异常特征
下载PDF
文安5.1级地震前的电磁异常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子云 张建国 +1 位作者 高登平 解用明 《华北地震科学》 2007年第4期37-41,共5页
文安5.1级地震前,电磁观测资料先后出现了背景、短期和短临异常。本文对这些异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对这些异常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对电磁资料的分析中及时发现异常,进而对地震趋势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关键词 文安地震 地磁场 垂直分量 异常分析
下载PDF
文安斜坡东营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兰 胡望水 +2 位作者 杨申谷 高澜 朱罗剑 《海洋石油》 CAS 2010年第2期23-27,共5页
从岩心相,测井相,沉积展布几个方面对文安斜坡东营组的总体沉积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将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定义为河流相。通过对研究区岩心相的详细分析,认为东营组主要发育有边滩微相、天然堤微相和泛滥平原微相。在岩心相分析的基础上发... 从岩心相,测井相,沉积展布几个方面对文安斜坡东营组的总体沉积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将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定义为河流相。通过对研究区岩心相的详细分析,认为东营组主要发育有边滩微相、天然堤微相和泛滥平原微相。在岩心相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对沉积相响应较好的三类测井曲线,得出了研究区的测井相模式。根据对该区东营组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表明,研究区以河流沉积和泛滥平原沉积为主,河道类型主要为曲流河至网状河,总体上呈由东向西方向展布,由早期的河道向下侵蚀作用为主到中晚期的河道侧向侵蚀作用为主,向湖盆方向河道变宽变浅直至消失,呈泛滥平原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泛滥平原化河流相的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斜坡 沉积相 泛滥平原微相 东营组
下载PDF
杨大渊家族归降与宋蒙(元)东川战局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东洲 刘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8-55,共8页
杨氏兄弟原本为南宋四川战区的高级将领,帐前都统杨大全在叙州抗蒙中战死,金州都统杨大渊转战川北,修筑运山城,镇守大获城,却在蒙哥围攻大获城时带领其弟大楫,子文粲,侄文仲、文安等归降蒙古,成为最早归降蒙古的宋军大将之一。杨大渊和... 杨氏兄弟原本为南宋四川战区的高级将领,帐前都统杨大全在叙州抗蒙中战死,金州都统杨大渊转战川北,修筑运山城,镇守大获城,却在蒙哥围攻大获城时带领其弟大楫,子文粲,侄文仲、文安等归降蒙古,成为最早归降蒙古的宋军大将之一。杨大渊和杨文安是蒙古"据夔取蜀"战略的提出者和实施者,他们招降张大悦、李吉、蔡邦光等宋军将领,修筑虎啸城、蟠龙城等堡垒,攻略巴州、渠州、达州、开州、万州等要地,成为蒙(元)在东川战场的重要力量,既改变了蒙(元)东川战局,又配合了元军攻打襄樊,进而影响到宋蒙(元)战争的全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大渊 杨文安 杨氏家族 东川战局 宋蒙战争
下载PDF
文安地震前后的转换函数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琪 王建军 +2 位作者 杨冬梅 陈化然 张素琴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年第3期35-40,共6页
为了提取地震前后的磁场异常变化,本文用转换函数方法分析了文安地震前后,距离震中分别为52km和298km的静海地磁台和泰安地磁台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发现静海地磁台转换函数参数的数据异常点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从短... 为了提取地震前后的磁场异常变化,本文用转换函数方法分析了文安地震前后,距离震中分别为52km和298km的静海地磁台和泰安地磁台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发现静海地磁台转换函数参数的数据异常点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从短周期向比较长的周期迁移,而泰安地磁台的转换函数参数没有出现类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地震 转换函数参数 地磁异常
下载PDF
潘文安职业指导思想摭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靖 柳桢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2-94,共3页
潘文安是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在职业指导领域享有盛誉,他长期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期间他奔走讲演,积极投身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同时还进行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在对职业指导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著作和论文... 潘文安是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在职业指导领域享有盛誉,他长期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期间他奔走讲演,积极投身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同时还进行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在对职业指导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著作和论文,他十分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职业指导,关注职业训练和服务指导,为建构我国早期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和开展职业指导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文安 职业指导 实践 理论体系
下载PDF
“燕南赵北”与白洋淀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艳芬 窦文良 李京龙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古燕南赵北地处由于太行山东麓诸水东注冀中凹陷形成的一系列淀泊洼地,它是以白洋淀-文安洼为核心的自然地理分界,进而对战国时期诸侯国势力范围的划分产生了深刻影响,燕南长城及此后长城堤的修筑印证这一事实;随着白洋淀区域气候等自... 古燕南赵北地处由于太行山东麓诸水东注冀中凹陷形成的一系列淀泊洼地,它是以白洋淀-文安洼为核心的自然地理分界,进而对战国时期诸侯国势力范围的划分产生了深刻影响,燕南长城及此后长城堤的修筑印证这一事实;随着白洋淀区域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变迁,战国时期燕南赵北划分的地理意义渐趋式微,燕南赵北间人为的在政权疆域上的划分失去意义,燕南长城实现了由堤防—长城—堤防的功能转化;燕赵文化的融合和逐渐成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南赵北 白洋淀-文安洼 燕南长城 燕赵文化
下载PDF
文安Ms5.1级地震前锦州地震台的某些前兆异常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成元 《东北地震研究》 2008年第3期33-39,共7页
本文系统地展示和分析了文安5.1级地震前锦州地震台及其子台沈家台的前兆异常。
关键词 锦州地震台 沈家台 文安MS5.1地震 前兆异常
下载PDF
河北文安5.5级地震前天津地区流体短期前兆异常分析
20
作者 庞群英 岳秀侠 马君钊 《山西地震》 2007年第2期4-6,共3页
以河北文安5.5级地震为例,分析了地震前天津地区流体测项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天津王3井、王4井水汞、潘庄井及双桥1井水位在震前都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前兆异常。
关键词 河北文安5.5地震 天津地区 流体 前兆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