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nitoring in Yingxiu Landslide Area after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1
1
作者 HE Jing ZHANG Keke +4 位作者 LIU Xiuju LIU Gang ZHAO Xuqiang XIE Zhongyuan LU H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20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A total of more than 50000 landslides has occurred in Sichuan province since the"5·12"Wenchuan earthquake,resulting in serious damage to the surface veget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In this study,we sel... A total of more than 50000 landslides has occurred in Sichuan province since the"5·12"Wenchuan earthquake,resulting in serious damage to the surface veget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In this study,we select Yingxiu,the epicenter of Wenchuan earthquake,as the experimental area.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form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area is extracted from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collected in the year of 2005,2011 and 2013,respectively.The surfac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different periods is analyzed,and the vegetation recovery rate of the whole area is calcul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fter the earthquake,the speed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s slow,an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rate is less than 20%better than 0.241,while in 2013,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Yingxiu LANDSLIDE area NDVI vegetation restoration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chnology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2
作者 Yu WANG Xingliang LIU +5 位作者 Anmin MIN Li WANG Wenbao MA Hongli PAN Hongxia LI Li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9期64-68,共5页
The situation of plants on the slope can reflect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covery.Taking the typical damaged slop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as the research o... The situation of plants on the slope can reflect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covery.Taking the typical damaged slop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observing the vegetation situation of deserted slope,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ositae plants and gramineous plants are suitable for being pioneer plants and dominant in community; during the vegetation succession,many compositae and gramineous species invade,but there is no magaphanerophytes invading; as time goes by,the herbaceous species and diversity increase gradually,so the ecosystem becomes more stable and the gradient is important for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pecies
下载PDF
高寒高海拔工程扰动区人工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
3
作者 丁宝锋 李廷山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本文以青藏高原工程扰动区采用不同技术恢复的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技术恢复条件下人工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在生态修复区共出现了16科36属45种植物,其... 本文以青藏高原工程扰动区采用不同技术恢复的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技术恢复条件下人工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在生态修复区共出现了16科36属45种植物,其中菊科11属11种,禾本科8属9种,豆科4属5种和蓼科2属2种,其他植物为单属单种;(2)群落中垂穗披碱草、狗牙根的重要值表现最高;(3)三种生态修复技术中,采用客土喷播技术的植被多样性指数最高,且植被的平均株高、总密度和总盖度显著高于采用其他两种生态修复技术的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工程扰动区 人工恢复植被 植物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不同生态修复阶段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郝颢晶 关潇 +1 位作者 曹明 李俊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3-1585,共13页
人工植被修复是减缓草地沙化与生态重建的重要措施,理解不同修复阶段的沙地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沙地植被的持续修复。以呼伦贝尔市甘珠尔沙地植被修复为例,分别调查了修复9、11、13、15 a共4个不同修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 人工植被修复是减缓草地沙化与生态重建的重要措施,理解不同修复阶段的沙地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沙地植被的持续修复。以呼伦贝尔市甘珠尔沙地植被修复为例,分别调查了修复9、11、13、15 a共4个不同修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探索甘珠尔沙地人工修复植物群落演替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现植物42种,隶属于17科35属。草本39种,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和豆科为主;灌木3种,为豆科和菊科。不同修复年限物种数变化依次表现为28种(15 a)、25种(13 a)、19种(9 a)和16种(11 a)。各年限内多年生草本物种数均明显高于一年生和一/二年生植物。草本与灌木在不同修复阶段其优势种、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均存在波动变化,具体表现为草本植物中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虫实(Corispermum hyssopifolium)、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羊草(Leymus chinensis)与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优势度较高,灌木以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为主要优势种。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和总盖度整体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灌木总盖度15 a显著高于9 a,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表现为11、13、15 a均显著高于9 a。不同修复阶段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草本中无显著差异,但在灌木层表现为15 a显著高于9 a。随机森林模型表明,沙化草地的修复过程中气候及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贡献度存在差异。土壤总氮含量、总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年降水量和年均风速是影响甘珠尔沙地草本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子,其中除年均风速外均为正相关。因此,建议在沙地植被修复中适当增加含氮、钾、有机质等营养物质的肥料,促进沙化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重建与多样性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植被修复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映秀镇典型受损滑坡体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恢复初探
5
作者 黄尤优 杜雅莉 +2 位作者 贺俊东 白文科 魏云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显著改变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演替进程及土壤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在提高土壤生产力、促进植物生长、实现植被恢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震后映秀镇典型的受损滑坡体与未受损坡体土壤理化性质...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显著改变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演替进程及土壤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在提高土壤生产力、促进植物生长、实现植被恢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震后映秀镇典型的受损滑坡体与未受损坡体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重灾区大熊猫国家公园森林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典型受损滑坡体的土壤含水量、表层土厚度和土壤容重明显低于未受损坡体;滑坡体受地震次生灾害、土体断裂及掩埋等影响,其土壤均出现明显退化现象。(2)2个坡体的土壤pH值、盐度、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和镁浓度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典型受损滑坡体的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未受损坡体;而全氮含量和镁浓度显著低于未受损坡体。(3)典型受损滑坡体植被郁闭度和物种数均显著低于未受损坡体。结合近10年野外实地勘察结果,该区域可采用自然演替与人工栽培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恢复本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滑坡体 土壤理化性质 汶川地震 植被恢复 次生灾害
下载PDF
锑矿区修复的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胡萧 王栋 +2 位作者 张轩 刘书洪 谢伟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4-1321,1330,共9页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指标是衡量矿山植被恢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可探究矿区植被的恢复效果,为矿区的修复提供数据参考。文章对冷水江锑矿区的8年生人工林大叶女贞、8年生人工林楸树和自然恢复植被(对照)3种不同植被类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指标是衡量矿山植被恢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可探究矿区植被的恢复效果,为矿区的修复提供数据参考。文章对冷水江锑矿区的8年生人工林大叶女贞、8年生人工林楸树和自然恢复植被(对照)3种不同植被类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生物量特征,从而阐明3种植被在改善重金属污染区生态环境的效果。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共统计14科23属23种,优势科包括木犀科、紫葳科、禾本科和菊科;大叶女贞林植物群落7科11属11种,楸树林植物群落5科8属8种,自然恢复植被林8科13属13种;3种植被类型中,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物种单一,草本层物种主要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草本层植物物种差异性显著,且物种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恢复植被、大叶女贞林、楸树林;不同植被类型的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且自然恢复植被相较于另2种人工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物种多样性同样表现为自然恢复植被高于大叶女贞林高于楸树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区 植被修复 植被类型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汶川震区植被恢复与同震滑坡活动性动态演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威 熊江 +1 位作者 陈明 唐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192,共11页
强烈的山区地震往往会引发大量同震滑坡,对当地植被覆盖和生长造成直接破坏。作为表现滑坡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同震滑坡体表面的植被恢复情况对评估震后地质灾害的活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观测资料所限,当前对于震区植被恢复进程... 强烈的山区地震往往会引发大量同震滑坡,对当地植被覆盖和生长造成直接破坏。作为表现滑坡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同震滑坡体表面的植被恢复情况对评估震后地质灾害的活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观测资料所限,当前对于震区植被恢复进程的研究多为小尺度范围,而对大区域内植被演化机制以及植被与地质灾害活动性的关系认识不足。因此,采用多时相、长时序(2000—2020年)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对汶川地震强震区大范围内的植被恢复过程进行研究,计算得到不同时期植被恢复率,以此探究大范围内植被恢复的普适性规律,同时分析植被恢复与滑坡活动强度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截至2020年,71.34%区域的同震滑坡表面植被已处于恢复程度较好阶段;高活动强度、中活动强度、低活动强度和基本稳定的滑坡面积比分别为17.6%、12.4%、17.7%和52.3%。同震滑坡地表恢复趋势表明,汶川震区植被预计在震后约17 a恢复至震前平均水平。然而,植被恢复过程和滑坡活动性的变化往往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滑坡地表植被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震后滑坡活动性的下降,但地震对滑坡活动性的影响将比地表植被恢复到震前水平所持续的时间更长。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震后滑坡活动将持续25 a或更长时间。研究成果可为汶川震区震后地质灾害评估、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同震滑坡 植被恢复 滑坡活动性
下载PDF
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修复主要路径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博超 童辉 +1 位作者 龙明 张亚婷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4期51-53,57,共4页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矿山开采对矿区土地破坏与环境污染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十分普遍,也是中国矿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目前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修复状况,并提出矿山废...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矿山开采对矿区土地破坏与环境污染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十分普遍,也是中国矿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目前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修复状况,并提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修复主要路径。其思路是:调查矿区生态环境→土地复垦→人工建植→物种繁衍→重新构建矿山生态环境,为矿区污染土地植被的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可利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修复后自身稳定性、抵御外来物种入侵能力等指标来评价矿区植被演替阶段及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矿山开采 生态修复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地震灾害体不同基质类型坡面植被恢复动态特征
9
作者 张群艳 黄金燕 +6 位作者 周世强 刘巅 郭桢杉 李登飞 向姣 黄尤优 张晋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4,共10页
为了解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植被恢复进程与机制,于2010—2019年,调查汶川地震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岩石基质坡面、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上恢复植物群落的结构及... 为了解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植被恢复进程与机制,于2010—2019年,调查汶川地震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岩石基质坡面、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上恢复植物群落的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时空动态。结果显示:(1)从恢复植被的物种数来看,经过十余年的恢复,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植物种数最多,岩石基质坡面与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次之,土壤基质坡面最少。(2)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和岩石基质坡面恢复灌木物种数占比最高,而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中草本植物种数占比最高。(3)从植被演替动态来看,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岩石基质坡面、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的优势物种,在2010年分别为灌木、灌木和乔木、灌木、草本和灌木;在2013年分别为草本和乔木、灌木和乔木、灌木和乔木、草本和灌木;在2016年分别为草本和灌木、灌木和乔木、草本和灌木、灌木和乔木;在2019年分别为草本—灌木—乔木、灌木、草本和灌木、乔木和灌木。(4)2010—2016年研究区不同类型坡面植物群落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2019年无显著性差异。(5)2010—2019年不同类型坡面地震灾害体各植物多样性指数在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上升约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体坡面类型 生态恢复 植被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香格里拉普朗尾矿区工程边坡植被恢复调查研究
10
作者 邹国富 黄云朝 +2 位作者 杨继清 朱辉 雍伟勋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191-196,共6页
为研究香格里拉市高寒山区工程边坡迹地植物群落结构,以香格里拉普朗尾矿区工程边坡迹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工程迹地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丽江云杉,灌木层优势种以川滇高山栎为主... 为研究香格里拉市高寒山区工程边坡迹地植物群落结构,以香格里拉普朗尾矿区工程边坡迹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工程迹地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丽江云杉,灌木层优势种以川滇高山栎为主,其次是滇西北小檗和西南蔷薇,草本层优势种以苔草、蒿等植物为主,未受破坏的自然林地植物优势种更为多元化;工程迹地1年自然恢复样地与自然群落样地物种相似性指数较小,为0.03~0.30;工程迹地多年自然恢复样地物种与自然群落样地物种相似性系数较高,最高为0.43;F1样地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较大,但不同工程迹地之间差别较小。草本层自然恢复较快,在演替早期,草本植物中的蒿、苔草、野青茅及西南鸢尾等植物,可作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迹地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 香格里拉市
下载PDF
Effect of Site Factor on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in Closed Watershed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中奇 朱清科 +2 位作者 王晶 邝高明 赵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2期274-278,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ite factor on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in closed watershed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Metho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vegetation in the closed watershe...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ite factor on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in closed watershed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Metho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vegetation in the closed watershed of Wuqi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the difference of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and species diversity under various site types was researched in our paper.[Result]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xerophytic herb was the main community,with sol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imple community structure.Zonal vegetations were Artemisia sacrorum and Artemisia giraldii community;for plant diversity,the order of diversity index was ridge topgully bottomridge slopegully slope in various landform positions and semi-shady slopeshady slopesemi-sunny slopesunny slope in various slope aspects;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ient,the diversity index of sunny slope changed with "S" type,and it reached maximum value at 37°.[Conclusion] Our study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vegetative restoration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 diversity Vegetative restoration Landform position Slope aspect GRADIENT
下载PDF
大明山中山植被恢复过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100
12
作者 温远光 元昌安 +3 位作者 李信贤 和太平 赖家业 黄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40,共8页
对大明山中山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发展研究表明:大明山中山植被恢复过程物种数量的增减总是伴随着阳性先锋物种的衰退和中生性顶极种的发展。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数量呈前期(2~20年)迅速增加,中期(50~... 对大明山中山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发展研究表明:大明山中山植被恢复过程物种数量的增减总是伴随着阳性先锋物种的衰退和中生性顶极种的发展。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数量呈前期(2~20年)迅速增加,中期(50~60年)减少,后期(150年以上)维持一定水平的发展趋势。中山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是朝着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方向发展的,此过程可以不经过马尾松先锋林阶段,而直接进入以阔叶树种为优势的先锋群落。因此,大大缩短了中山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向中生性顶极植被恢复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中山 大明山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系列上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动态 被引量:218
13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1 位作者 张铜会 赵学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92,共7页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系列上不同阶段的群落取样 ,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过程。在演替时间分别为 1年、3年、5年、12年、2 0年和 30年的群落中 ,物种丰富度分别为 7、11、17、14、2 8和 30种 ,而物种...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系列上不同阶段的群落取样 ,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过程。在演替时间分别为 1年、3年、5年、12年、2 0年和 30年的群落中 ,物种丰富度分别为 7、11、17、14、2 8和 30种 ,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1.4 5 88、2 .6 10 0、3.10 84、1.6 96 8、3.7386、3.6 396。在生活型结构上 ,一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占绝对优势 ,但随着演替进展 ,多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增加且单种植物的优势度超过了一年生植物 ,表明多年生植物在群落功能维持中占据重要地位。随演替进展 ,来自不同科属的植物增加。藜科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种类数量较为稳定 ,特别是在演替早期藜科植物占有很高的优势度。禾本科种类随演替进展不断增加 ,且在群落中的优势度逐渐上升。总体上 ,随演替进展群落种类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增加 ,群落生态优势度下降 ,而均匀度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植被恢复 群落 演替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被引量:59
14
作者 王永健 陶建平 +4 位作者 张炜银 臧润国 王微 李宗峰 李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8-1036,共9页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恢复过程中6类不同类型群落分别表现其对于不...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恢复过程中6类不同类型群落分别表现其对于不同环境特征、干扰及更新方式等的响应;森林是较灌丛更适合当地环境状况的植被类型;人工恢复无干扰和轻度干扰群落的多样性相对较高,是较好的恢复模式。重度干扰使得1年生植物与地下芽植物比例增加,其它口食性较好的多年生草本减少。较强的干扰是群落无法更新、长期处于灌丛阶段且多样性较低的重要原因。本地区人工恢复群落在更新进程和多样性维持上优于自然更新群落,种植华山松加速了本地区植被演替进程。建议以适合恢复区域的多种恢复配置方式进行造林,并避免较强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进程并保持恢复群落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岭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更新方式 干扰强度
下载PDF
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分配格局 被引量:68
15
作者 漆良华 彭镇华 +3 位作者 张旭东 周金星 蔡春菊 王昭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97-1702,共6页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润楠次生林乔木层生物量最高,马尾松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最大,油桐人工林草本层生物量最高,乔木层最低,毛竹-杉木林灌木层...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润楠次生林乔木层生物量最高,马尾松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最大,油桐人工林草本层生物量最高,乔木层最低,毛竹-杉木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最小,群落总生物量以马尾松天然林群落最高,荒草灌丛群落最低。2)乔木层物种以润楠次生林最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分布最均匀;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以毛竹-杉木混交林最高,油桐人工林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最大,优势度最小,荒草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以油桐人工林最高,马尾松天然林最低,杉木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大,润楠次生林优势度最高;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以油桐人工林最高,润楠次生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种群分布最均匀,荒草灌丛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与优势度都最低。3)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可用"S"曲线较好地描述,双曲线能较好地描述群落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而生态优势度与生物量之间为非性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群落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退化土地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矿山废弃地的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韩煜 赵伟 +4 位作者 张淇翔 王琦 史娜娜 肖能文 全占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为探讨矿山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生态恢复效果的影响,以城门山铜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对7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恢复前的排土场和未破坏的自然样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人工... 为探讨矿山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生态恢复效果的影响,以城门山铜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对7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恢复前的排土场和未破坏的自然样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人工植被恢复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刺槐—苘麻—狗牙根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而苘麻—狗牙根和刺槐—田菁明显低于其他模式。(2)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降低重金属含量。与恢复之前相比,土壤速效K、速效N含量分别提高了2.5~7.7倍和3.4~7.9倍,但仍未达到自然水平;刺槐和苘麻对降低重金属Cu含量作用明显,刺槐和田菁能有效修复土壤Pb污染。(3)基于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综合评价得出,刺槐—田菁—苘麻—狗牙根、刺槐—苘麻—田菁和刺槐—狗牙根—苘麻3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果较好,可以为同类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矿山废弃地 物种多样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公益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37
17
作者 沈琪 张骏 +4 位作者 朱锦茹 江波 葛滢 刘其霞 常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131-2138,共8页
在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域的现状植被中分析了6种主要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格局,包括演替系列中的2种灌丛、松优势林、2种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结果表明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常分布在环境退化较严重(土层瘠薄)的生境中,... 在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域的现状植被中分析了6种主要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格局,包括演替系列中的2种灌丛、松优势林、2种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结果表明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常分布在环境退化较严重(土层瘠薄)的生境中,其中灌木层主要由阳性的映山红、木、白栎等组成,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在其中偶见,因此推断其自然恢复为常绿林的速度慢;含常绿阔叶树较多的灌丛及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分布在土层较厚处,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的频度和重要值都较大,较容易自然恢复为常绿阔叶林。各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Gleason、Shannon-Wiener、Simpson指数基本上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其次是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各种多样性指数最低。本研究显示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森林植被恢复途径有3条:(1)灌草丛→针叶林(松)→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2)灌草丛→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3)灌草丛→常绿阔叶林。这意味着本区域的常绿阔叶林恢复可以不必经历松林阶段,在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人工干预、补种常绿阔叶树可以加速常绿阔叶林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途径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与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洪晓 卢琦 +2 位作者 吴波 罗天祥 杨恒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9,共5页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到最大值 ;但是随着恢复的继续进行 ,赖草会逐渐占据优势 ,上述三项指数降低。设置人工沙障后削弱了沙丘表面风沙活动对植物定居的不良影响 ,促进植物物种顺利定居并启动植被的恢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区 植被恢复 人工修复 种子植物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 群落盖度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4
19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侯喜禄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物种多样性研究相对较薄弱的地区。目前关于该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该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 6个物种多样性指...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物种多样性研究相对较薄弱的地区。目前关于该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该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 6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纸坊沟流域主要的天然及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 :天然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最高 ,均匀度最大 ,人工乔木林和天然草本的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接近 ,人工灌木林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最小。人工林纯林 (包括纯乔木林、纯灌木林及单一乔灌混交林 )具有很强的抵抗其它乔灌物种入侵和定居的能力 ,对林下草本也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因此 ,要建造一个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 ,在建造初期就要选择多物种混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重建 物种多样性 黄土高原丘 天然群落 人工灌木林 人工群落
下载PDF
汶川地震滑坡治理区植被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孙丽文 史常青 +3 位作者 赵廷宁 李丹雄 赖文豪 丁万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92,共7页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后滑坡治理区的植被恢复能力,选取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为研究地点。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Hurlbert均匀度指数、林下植被生物量等8个指标评价不同治理模式的植被...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后滑坡治理区的植被恢复能力,选取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为研究地点。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Hurlbert均匀度指数、林下植被生物量等8个指标评价不同治理模式的植被恢复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不同治理模式综合得分,对植被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治理模式区的植被以草本为主,治理模式区物种与自然恢复草地物种更为相似,不同治理模式之间物种相似性指数更高;2)植被恢复初期,草本层是林下干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林下植被生物量越大说明林地生产力越强;3)根据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将不同治理模式分为3大类,未受损林地植物群落较为稳定综合得分最高,自然恢复草地与土袋阶梯+桤木川柳,竹栅栏+红麸杨植被恢复效果相当分为一类,其余治理模式归为一类。人工治理对滑坡体植被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治理模式 植被恢复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