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tonic property and deformation history of Sangzhi-Shimen synclinorium corridor profile in western margin region of Hunan-Hubei Province
1
作者 郭建华 王明艳 +3 位作者 朱美衡 刘学锋 张或丹 刘辰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1期80-88,共9页
The Sangzhi-Shimen synclinorium, which is in the western margin region of the Hunan-Hubei Province and as the southeast part of the middle Yangtze platform, is a second-level tectonics unit in the south of this region... The Sangzhi-Shimen synclinorium, which is in the western margin region of the Hunan-Hubei Province and as the southeast part of the middle Yangtze platform, is a second-level tectonics unit in the south of this region. Along the profil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5 third-level structure belts. By the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ata and magnetotelluric (MT) sounding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structure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at of the underground, and this un-coordination can be conducted by many decollement surfaces between the layers. There are three periods of deformation in its geo-history in this region: before the early (Yanshan) stage, during the early Yanshan stage and after the early Yanshan stage, while the main deformation period is during the early (Yanshan) stage. And the mechanism of deformation is the thrust faults in basement,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many decollements, in addition to the decollement of the cap-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gzhi-Shimen synclinorium tectonic property structure decollement surface deform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贵州瓮安县高山辣椒品种初选试验
2
作者 胡建菊 朱文超 +2 位作者 廖芳芳 胡明文 彭泽 《辣椒杂志》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为筛选符合瓮安县高山种植的辣椒新品种,引进11个贵州省自育辣椒新品种进行高山栽培试验,对品种产量、植物学性状、抗性及辣椒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辣研11号、辣研12号、老农长线、红辣2号等4个新品种综合表现优于对... 为筛选符合瓮安县高山种植的辣椒新品种,引进11个贵州省自育辣椒新品种进行高山栽培试验,对品种产量、植物学性状、抗性及辣椒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辣研11号、辣研12号、老农长线、红辣2号等4个新品种综合表现优于对照红辣18号,且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抗性强,辣椒素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辣研11号、辣研12号、老农长线、红辣2号等4个品种可在瓮安县高山辣椒栽培区域推荐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县 高山 辣椒 新品种
下载PDF
当阳复向斜页岩气探测区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暗示
3
作者 危自根 储日升 +1 位作者 谢军 范心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63-2971,共9页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斜经历过下地壳减薄但地壳整体尚保持典型克拉通结构特征.研究区绝大部分台站都在3~4 km深度存在1~2 km厚的低S波速度层,推测可能与该深度范围内富集高孔隙度和低密度的页岩气层有关.本研究表明,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阵被动源数据资料,可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复向斜 页岩气勘探 低速薄层 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 接收函数H-κ叠加
下载PDF
贵州瓮安生物群和磷矿形成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郭庆军 杨卫东 +3 位作者 刘丛强 Harald Strauss 王兴理 赵元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2-208,共7页
运用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瓮福磷矿陡山沱组地层古地理背景与沉积环境分析 ,进一步揭示沉积记录中热水作用的客观存在性。研究认为 ,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瓮安生物群”繁盛及磷块岩富集与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存在联系 ,... 运用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瓮福磷矿陡山沱组地层古地理背景与沉积环境分析 ,进一步揭示沉积记录中热水作用的客观存在性。研究认为 ,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瓮安生物群”繁盛及磷块岩富集与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存在联系 ,热水活动在海洋生物的繁盛和海洋磷的运移过程中可能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缺氧带和亚氧化带的大量细菌对磷的分解和有影响力的铁 硫酸盐的循环作用下 ,富集的磷在海底上升洋流作用下 ,运移到氧化还原界面上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生物群 贵州 磷矿床 沉积学 元素地球化学 热水作用 海底热水喷流活动 晚震旦世
下载PDF
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骨针状假化石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传明 袁训来 薛耀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通过薄片观察,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底部的岩石中保存许多不透明的海绵骨针状物体。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表明,它们不是化石而是毒砂矿物晶体。因此,薄片中见到的矿化的海绵骨针状化石,尤其是前寒武纪的骨针状化石,需应用... 通过薄片观察,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底部的岩石中保存许多不透明的海绵骨针状物体。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表明,它们不是化石而是毒砂矿物晶体。因此,薄片中见到的矿化的海绵骨针状化石,尤其是前寒武纪的骨针状化石,需应用多种手段的测试才能够可靠地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化石 陡山沱组 贵州瓮安 海绵骨针化石
下载PDF
贵州瓮安磷矿晚前寒武纪陡山沱期的藻类化石群 被引量:39
6
作者 袁训来 王启飞 张昀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09-420,485-489,共12页
贵州省瓮安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化石生物群是一个属种丰富,类型众多,保存完好的晚前寒武纪生物群。它由多细胞藻类、胶鞘丝状体、球状体和疑源类组成,包括11属12种和若干未正式定名的类型,其中以多细胞藻类占优势。这一生物群... 贵州省瓮安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化石生物群是一个属种丰富,类型众多,保存完好的晚前寒武纪生物群。它由多细胞藻类、胶鞘丝状体、球状体和疑源类组成,包括11属12种和若干未正式定名的类型,其中以多细胞藻类占优势。这一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为探讨前寒武纪后生植物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同时对讨论陡山沱期磷块岩的形成环境和震旦纪的地层对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称此生物群为“瓮安生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源 前寒武纪 瓮安 蓝藻门 藻类
下载PDF
石柱复向斜及周缘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勇 施泽进 +1 位作者 朱平 洪成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4-248,共5页
选取了4个地区相同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的样品,从砂岩粒度、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微)裂缝发育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盆地东缘石柱复向斜及周缘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从砂岩粒度对储层的... 选取了4个地区相同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的样品,从砂岩粒度、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微)裂缝发育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盆地东缘石柱复向斜及周缘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从砂岩粒度对储层的影响来看,在沉积微相的尺度上,并不能完全界定沉积物先天条件的优劣性。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及严重的非均质性是导致小河坝组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而溶蚀和破裂作用则是该区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尽管储层普遍致密,但在有利因素的叠加区可以形成较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柱复向斜 小河坝组 储层控制因素
下载PDF
“动物胚胎”——对瓮安地区陡山沱组微体化石的错误解释 被引量:37
8
作者 薛耀松 周传明 唐天福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球状化石。它们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八细胞体向中心汇聚的排列方式,单细胞及多细胞定形球体化石大小明显变化,数以亿计的极大丰度,常见化石保存皱缩的细胞壁而原生质已流失。诸多特征表明这...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球状化石。它们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八细胞体向中心汇聚的排列方式,单细胞及多细胞定形球体化石大小明显变化,数以亿计的极大丰度,常见化石保存皱缩的细胞壁而原生质已流失。诸多特征表明这些化石是藻类,主要是绿藻,而非动物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化石 绿藻 陆山沱组 新元古代 贵州瓮安
下载PDF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古环境 被引量:31
9
作者 解启来 陈多福 +1 位作者 漆亮 陈先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晚元古代末的陡山沱期(550~600Ma)是地球历史生物、化学和气候变化的剧烈时期。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矿的稀土元素研究,确定上矿层磷块岩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具负Ce异常、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特征。下矿层磷块岩稀土... 晚元古代末的陡山沱期(550~600Ma)是地球历史生物、化学和气候变化的剧烈时期。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矿的稀土元素研究,确定上矿层磷块岩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具负Ce异常、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特征。下矿层磷块岩稀土模式为轻微负Ce异常、轻微的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下矿层磷块岩的Ceanom 值为-0 065~-0 077,上矿层磷块岩的Ceanom 为-0 26~-0 291,表明瓮安磷矿沉积古环境从下矿层的还原条件转变为上矿层的氧化条件。这种南沱冰期之后的环境变化可能为瓮安动物群的大爆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 古环境 瓮安动物群 陡山沱组磷块岩 晚元古代末期
下载PDF
江汉盆地当阳复向斜当深3井热史恢复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彤楼 李国雄 曾庆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0-578,共9页
江汉盆地当阳复向斜当深3井实测地温剖面和样品热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其现今地温梯度为20~24℃/km,热流值为56mW/m2,体现了盆地发育于扬子稳定陆块的大地构造属性。基于7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和大量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数据进行的热史恢... 江汉盆地当阳复向斜当深3井实测地温剖面和样品热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其现今地温梯度为20~24℃/km,热流值为56mW/m2,体现了盆地发育于扬子稳定陆块的大地构造属性。基于7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和大量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数据进行的热史恢复表明,盆地构造—热演化经历了前印支期的低热流(50~60mW/m2)和小剥蚀量(50~200m),印支期的高热流(约80mW/m2)及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的低热流(50~60mW/m2)与大剥蚀量(1100~2400m)的不同演化阶段,反映了盆地和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的阶段性。受沉积剥蚀及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控制,生油岩系的生烃阶段与过程具有多期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值 热历史 烃源岩热演化 当阳复向斜 江汉盆地
下载PDF
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球状绿藻化石繁殖机制的发现(英文) 被引量:11
11
作者 薛耀松 周传明 唐天福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3-378,共6页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上段含磷地层中产有大量球状微化石 ,其中一些被鉴定为绿藻类分子。肖书海等认为这些被鉴定为绿藻分子的单细胞和多细胞球状化石中的 Megasphaera和 Parapandorina两属是动物卵和胚胎发育早期的化石。这一解释引起国际...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上段含磷地层中产有大量球状微化石 ,其中一些被鉴定为绿藻类分子。肖书海等认为这些被鉴定为绿藻分子的单细胞和多细胞球状化石中的 Megasphaera和 Parapandorina两属是动物卵和胚胎发育早期的化石。这一解释引起国际古生物学界的关注。然而 ,动物胚胎早期几次分裂非常迅速 ,可能在 2 4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即达到 6 4细胞分裂阶段 ,这使“动物胚胎”的解释蒙上难以捉摸的阴云。近年来 ,我们在实体标本的电镜扫描和岩石薄片研究中 ,观察到配子的存在和动孢子的释放 ,这是绿藻类繁殖的明显证据。在电子显微镜下 ,一个 8细胞球状化石 (Parapandorina raphospissa) (直径约 6 0 0 μm)的一个细胞中有若干特别的小球体 :外形陀螺状 ,直径和高均约为 2 0 μm,一端平而具螺旋状“脊”样装饰。我们认为这是被磷酸盐化而保存下来的配子。在岩石薄片中 ,见到表面光滑的球状化石的切面 (直径约 2 6 0 μm)中有一个圆形开口 (直径 10 0 μm) ,原生质凝缩后被磷酸盐化 ,与壁分离产生的孔洞中有连续的葡萄状磷质膜围绕 ,残余孔洞为白云石充填。另一个类似的切面(直径 2 40 μm)显示具有较厚的细胞壁 ,也有一个直径 10 0 μm的开口 ,成岩白云石的“塞子”中保存着一个直径约2 0 μm的磷酸盐化的小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机制 球状绿藻类 陡山沱组 贵州瓮安 陡山沱组 磷块岩 化石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热史重建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天义 何生 +4 位作者 何治亮 沃玉进 周雁 王芙蓉 杨兴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综合运用锆石及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资料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古地温演化进行了研究和重建。砂岩样品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分别为107~126 Ma和9.8~54 Ma,分别反映早白垩... 综合运用锆石及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资料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古地温演化进行了研究和重建。砂岩样品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分别为107~126 Ma和9.8~54 Ma,分别反映早白垩世燕山期、始新世至中新世喜马拉雅期的两次重要构造抬升及剥蚀冷却事件。侏罗系与白垩系、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错开现象以及现今地表镜质体反射率异常偏高,也证实了两次抬升剥蚀冷却事件的存在。研究表明,区内当深3井和建阳1井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在早白垩世早期(约137 Ma)达到最大古地温190~210℃,造成锆石裂变径迹退火,至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约97 Ma)剥蚀冷却至近地表20~40℃;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沉积使该套地层又一次埋深增温至140~165℃,造成磷灰石裂变径迹完全退火;喜马拉雅期再次构造抬升及剥蚀冷却至现今70~90℃。研究区古近系经历的最高古地温为100~120℃和现今40~50℃。研究区中生代古热流相对稳定,热流值相对较低为53.5 mW/m2;晚白垩世古热流逐渐增大,古近纪达到最高59 mW/m2;其古地温梯度分别为中生代36.3~43.0℃/km和新生代30.2~37.8℃/km,现今降低至28.9℃/km。早白垩世和始新世至中新世的最大剥蚀厚度分别约为4 800 m和2 400 m,由此可认为,当阳复向斜应该存在较大厚度的侏罗系,最大厚度可能达5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抬升 热史重建 当阳复向斜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瓮安生物群中海绵化石的新证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芳 朱士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9-291,T001,T002,共5页
近年来笔者依据现存的瓮安生物群中一些海绵及动物胚胎化石标本的研究,对那些可能的球形海绵体及有争议的海绵幼虫标本进行了简略的评述。本文提供的保存完好的具单轴骨针的球形海绵体化石及可能的海绵幼虫标本,对于陡山沱期出现海绵动... 近年来笔者依据现存的瓮安生物群中一些海绵及动物胚胎化石标本的研究,对那些可能的球形海绵体及有争议的海绵幼虫标本进行了简略的评述。本文提供的保存完好的具单轴骨针的球形海绵体化石及可能的海绵幼虫标本,对于陡山沱期出现海绵动物的推测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化石 瓮安生物群 磷块岩 陡山沱组 动物胚胎化石 球形海绵体 单轴骨针
下载PDF
中国南方新元古代可能后生动物成因的硅化和磷酸盐化球状微化石Tianzhushania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崇玉 本格森 岳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43,共13页
对中国南方贵州瓮安地区上新元古界陡山沱组两种类型沉积:燧石夹层(切片法研究)和磷灰岩/含磷碳酸盐岩(切 片法和浸解法研究)中微化石的比较研究表明,磷酸盐化的Megasphaera ornata与燧石中保存的Tianzhushania tuberifera可 能代表由... 对中国南方贵州瓮安地区上新元古界陡山沱组两种类型沉积:燧石夹层(切片法研究)和磷灰岩/含磷碳酸盐岩(切 片法和浸解法研究)中微化石的比较研究表明,磷酸盐化的Megasphaera ornata与燧石中保存的Tianzhushania tuberifera可 能代表由不同矿化过程保存下来的同一生物分类。磷酸盐化标本的外层壁经常脱落,而暴露其具纹饰的中间壁。在一些孤 立于围岩基质的磷酸盐化标本和在磷灰岩薄片所见到的标本上显现部分带刺的外壳保存,它们可以同燧石夹层薄片中发现 的化石进行比较。磷酸盐化标本的中间壁瘤突表面上普遍见到的凹坑,相当于外层壁刺饰所遗留下的附着点。而具有刺饰 的外层壁形态是Tianzhushania Yin and Li,1978属的典型特征,因此建议Tianzhushania ornate(Xiao等,2000)Yin et al., 2004为该种的有效名称。而主要依据其中间壁的纹饰形态所得出的该种为后生动物休眠卵的认识与目前结果并不矛盾。但 是,外层壁具刺饰的形态说明该种为浮游性的,而不是底栖性的生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化 保存 休眠卵 基质 生态类型 矿化过程 形态 硅化 新元古代 新元古界
下载PDF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期后变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解启来 陈多福 +1 位作者 漆亮 陈先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7-633,共7页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了可能是全球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 (瓮安动物群 ) ,对于瓮安动物群出现过程中的古海洋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但必须对成岩后生作用对磷块岩中的稀土元素改造进行评估。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磷...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了可能是全球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 (瓮安动物群 ) ,对于瓮安动物群出现过程中的古海洋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但必须对成岩后生作用对磷块岩中的稀土元素改造进行评估。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磷质碎屑、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磷条带和泥条带等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确定沉积期后变化对稀土元素的改造影响不大。上矿层磷块岩沉积期形成的磷质碎屑、成岩期形成的白云质和磷质胶结物具相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暗示了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对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的原生沉积信息影响不大。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具有显著的重稀土亏损特征。磷块岩的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伴生磷质碎屑、强风化磷块岩相近的ErN/LuN 比值 ,表明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不是重稀土元素亏损的主要原因。磷块岩的ErN/LuN、LaN/NdN 与Ce/Ce 间的相关性 ,表明越氧化的沉积环境中 ,轻和重稀土元素亏损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沉积期后改造 陡山沱组磷块岩 元古代末期 贵州
下载PDF
桑植—石门复向斜及邻区古流体特征与油气保存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安 危凯 +2 位作者 李旭兵 王保忠 王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2-750,共9页
通过对桑植—石门复向斜及相邻地区震旦系—三叠系方解石脉和围岩的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对比,结合方解石脉中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研究了桑植—石门地区古流体特征及其油气保存意义。下古生界围岩87Sr/86Sr部分高于同期海水,也高于方解... 通过对桑植—石门复向斜及相邻地区震旦系—三叠系方解石脉和围岩的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对比,结合方解石脉中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研究了桑植—石门地区古流体特征及其油气保存意义。下古生界围岩87Sr/86Sr部分高于同期海水,也高于方解石脉,表明围岩在裂隙形成之前受到高^(87)Sr/^(86)Sr流体改造。桑植—石门复向斜北翼温泉附近的方解石脉体具高87Sr/86Sr、低δ13C、低δ18O特征,显示大气水参与了方解石脉沉淀,逆断层可能在形成之初就不具封闭性。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均一温度指示,桑植—石门地区上寒武统娄山关组上覆盖层残余厚度小于3 km,不具封闭能力;中寒武统孔王溪组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高盐度表明膏盐盖层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在埋深超过2 km条件下对下伏地层具有较好的封盖能力。桑植—石门复向斜田二垭、向家垭、车坊背斜圈闭、桥头、中坪隐伏圈闭保存条件较好,除田二垭背斜外,可以同时将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清虚洞组白云岩作为勘探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 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保存条件 桑植—石门复向斜 中扬子区
下载PDF
前寒武纪瓮安生物群具围卵腔结构的胚胎及其发育序列 被引量:4
17
作者 迟慧梅 陈均远 李家维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8-451,共4页
通过对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组瓮安微型球状化石SEM的观察 ,发现代表未分裂卵 ,和 2、4、8、16不同分裂阶段的胚胎。这些未分裂的卵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化石不仅大小和卵壳表面装饰相同 ,而且它们均具明显的围卵腔和球形卵裂等特... 通过对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组瓮安微型球状化石SEM的观察 ,发现代表未分裂卵 ,和 2、4、8、16不同分裂阶段的胚胎。这些未分裂的卵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化石不仅大小和卵壳表面装饰相同 ,而且它们均具明显的围卵腔和球形卵裂等特征 ,清楚表明这些卵和胚胎均为同一物种的产物。由于这些卵的表面装饰与现生某些甲壳类休眠卵极其相似 ,曾被解释为动物的休眠卵 ;当前不同卵裂阶段胚胎的发现表明它们不是休眠卵 ,而是处于发育过程的卵。围卵腔不仅是现生两侧对称动物早期胚胎的常见构造 ,而且具围卵腔构造的未分裂卵和不同卵裂阶段的胚胎化石在瓮安动物群也十分常见。除了以上具表面装饰胚胎化石的大量发现外 ,文中还报道围卵腔构造在表面光滑胚胎化石中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瓮安生物群 卵腔结构 胚胎 发育序列 动物起源
下载PDF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瓮安生物群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18
作者 袁训来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1-286,共6页
近年来 ,在中国贵州省中部瓮安磷矿的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新元古代化石生物群——瓮安生物群。自 1 986年至今 ,我国古生物学者相继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有关该化石生物群的论文 2 0余篇。该化石生物群主要包括... 近年来 ,在中国贵州省中部瓮安磷矿的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新元古代化石生物群——瓮安生物群。自 1 986年至今 ,我国古生物学者相继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有关该化石生物群的论文 2 0余篇。该化石生物群主要包括底栖的多细胞藻类、蓝藻和细菌化石 ;浮游的大型带刺疑源类化石及一些可疑的动物化石。描述的属种已超过 50个 ,虽然其中部分动物化石的亲缘关系值得再深入的研究 ,但这个在磷块岩中立体保存且属种丰富的化石生物群将为新元古代生物多样性和早期生命多细胞化的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化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生物群 磷块岩 震旦系 陡山沱组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磷质似红藻石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传明 薛耀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5-280,335-336,共6页
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似红藻石 ,呈枝状、球状和不规则团块状 ,大小一般为 0 .5mm- 1 .2 mm,具有同心纹状和放射状构造 ,是磷酸盐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 ,组成似红藻石的生物化石主要是红藻类的 Wengania。初步... 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似红藻石 ,呈枝状、球状和不规则团块状 ,大小一般为 0 .5mm- 1 .2 mm,具有同心纹状和放射状构造 ,是磷酸盐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 ,组成似红藻石的生物化石主要是红藻类的 Wengania。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似红藻石可能是硬质基底上生长的红藻原叶体被水流剥出或红藻体出生的“芽球”脱落而形成的。似红藻石的研究对探讨当时的沉积与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质似红藻石 陡山陀组 贵州瓮安 上震旦统
下载PDF
渝东石柱地区聚气系统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爱国 汪福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2,共3页
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中首次引入聚气系统的概念 ,认为渝东石柱古隆起—斜坡地质背景上发育的圈闭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 ,石柱古隆起为低势区 ,与高势区 (西侧的垫江、东北侧的万县凹陷和东侧的湘鄂西凹陷区 )构成了聚气系统 ,印支运动... 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中首次引入聚气系统的概念 ,认为渝东石柱古隆起—斜坡地质背景上发育的圈闭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 ,石柱古隆起为低势区 ,与高势区 (西侧的垫江、东北侧的万县凹陷和东侧的湘鄂西凹陷区 )构成了聚气系统 ,印支运动期以来一次聚集成藏 ,喜马拉雅运动期褶断运动使天然气二次聚集成藏。石柱聚气系统垂向上可划分为 3个主要的聚气单元 ,S(志留系 )—P1q(下二叠统栖霞组 )聚气单元成藏条件相对最好 ,应作为主要勘探目标 ,主探石炭系黄龙组 ;P2 l(上二叠统龙潭组 )—T1d1+ 2 (下三叠统大冶组一段、二段 )聚气单元和S(志留系 )—T1j1(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 )聚气单元的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层分布规律复杂 ,应将二叠系长兴组和下三叠统大冶组三段作为兼探目标 ,以提高该区的勘探效益。图 2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渝东石柱地区 聚气系统 平面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