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小波 黄志龙 +4 位作者 王伟明 涂小仙 王斌 刘国恒 任忠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通过恒速压汞、CT扫描、X线衍射等实验技术,对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水西沟群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成分、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致密,储集空间以各类微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微孔隙的形态、分布特征会影... 通过恒速压汞、CT扫描、X线衍射等实验技术,对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水西沟群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成分、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致密,储集空间以各类微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微孔隙的形态、分布特征会影响储层喉道半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储层物性,即微孔隙集中连片分布要优于分散孤立分布;沉积于强水动力环境下的粗粒砂岩,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溶蚀孔隙的形成,储层物性好,主要对应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等沉积微相;在煤系特有的成岩流体环境下,早期快速埋深压实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硅质胶结、伊利石胶结、晚期碳酸盐岩胶结等强化储层致密;溶解作用和绿泥石胶结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类型;纵向上,浅层(<3.4 km)相对高孔隙度带主要受溶蚀作用影响,深层(>3.8 km)相对高孔隙度带受绿泥石膜影响显著,因此,成岩作用是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气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成岩演化 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
下载PDF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燕华 熊琦华 +1 位作者 吴胜和 周平兵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13-16,共4页
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纵横向相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①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隔挡的分布;②确定连通砂体内部导致渗流差异的储层质量差异,对该区目的... 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纵横向相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①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隔挡的分布;②确定连通砂体内部导致渗流差异的储层质量差异,对该区目的层段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根据综合评判方法,将储层分为四类。通过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检验,证实了该分类结果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对开发温米油田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流动单元 陆相 储集层 油田注水 分类评价
下载PDF
吐哈盆地温吉桑-丘东地区油气成藏体系与聚集 被引量:2
3
作者 冯乔 张小莉 +2 位作者 袁明生 王武和 张世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1-126,共6页
本文从构造作用、热演化及流体压力孕育与油气运聚等成藏动力作用,探讨了温吉桑—丘东地区的成藏演化,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油气成藏体系。第一成藏体系从早中侏罗世到老第三纪,尤以侏罗纪末至早白垩世为成藏活跃期;第二成藏体系从新第... 本文从构造作用、热演化及流体压力孕育与油气运聚等成藏动力作用,探讨了温吉桑—丘东地区的成藏演化,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油气成藏体系。第一成藏体系从早中侏罗世到老第三纪,尤以侏罗纪末至早白垩世为成藏活跃期;第二成藏体系从新第三纪到第四纪,其中上新世末至今为成藏活跃期。油气聚集以第一成藏体系为主。根据流体动力势场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体系与聚集的关系,提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温西、温吉桑油田主要形成于以油为主的第一成藏体系,米登油田为一个油、气并重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 成藏体系 油气聚集 油气藏 盆地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红军 徐树宝 +1 位作者 杨茂源 王鹏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6-61,共6页
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是吐鲁番坳陷的主要油气聚集带之一。该区油气分布是同一套烃源岩两期生烃、成藏的结果。中燕山运动时期 ,丘东凹陷的生油岩进入生油门限 ,以生成轻质油为主 ,通过断层向位于生油凹陷中的温吉桑构造带供源。此时丘东背... 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是吐鲁番坳陷的主要油气聚集带之一。该区油气分布是同一套烃源岩两期生烃、成藏的结果。中燕山运动时期 ,丘东凹陷的生油岩进入生油门限 ,以生成轻质油为主 ,通过断层向位于生油凹陷中的温吉桑构造带供源。此时丘东背斜尚未形成 ,油气由北向南方向运移 ,轻质油在运移过程中以氧化作用占主导地位。喜山运动时期 ,丘东凹陷和温吉桑构造带进一步深埋 ,烃源岩以生成凝析气为主 ,同时由于挤压作用形成了丘东背斜。油气沿由北向南方向运移 ,凝析气运移过程中以地层层析作用为主。同期形成的丘东背斜只捕获了该时期生成的凝析气 ,形成纯的凝析气田。米登背斜由于聚集了中燕山运动时期形成的轻质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温吉桑油气聚集带 成藏机理 油藏地球化学
下载PDF
温吉桑油田水气交替非混相驱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永亮 仓辉 +2 位作者 杨占红 徐冰涛 陈建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6-658,661,共4页
吐哈温吉桑油田储集层以正韵律或复合正韵律沉积为主,断层、裂缝不发育。油层少,砂体连通性好。同时,吐哈油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些特征非常适合注气驱,为此开展了注气非混相驱方案研究。通过对注气区块优选,注气影响因素分析,注气... 吐哈温吉桑油田储集层以正韵律或复合正韵律沉积为主,断层、裂缝不发育。油层少,砂体连通性好。同时,吐哈油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些特征非常适合注气驱,为此开展了注气非混相驱方案研究。通过对注气区块优选,注气影响因素分析,注气工程参数优化设计,完成温吉桑油田注天然气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案,形成一套低渗透油田有效实用的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注气方案设计方法。方案采用顶部注气,边部注水,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式。水气比为1押1,交替周期半年,累计注入气段塞为0.25倍孔隙体积,提高采收率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非混相驱 油田水 气驱 正韵律 注天然气 低渗透油田 水气 砂体 储集层
下载PDF
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聚集带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梁世君 李华明 +1 位作者 梁浩 王志勇 《吐哈油气》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以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为研究对象,在对地层、构造特征、储集层特征与烃源岩条件等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气藏流体特征、温压特征、成藏期次、时空配置关系、运聚特征与动态成藏过程等方面阐述了该带的油气成藏作... 以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为研究对象,在对地层、构造特征、储集层特征与烃源岩条件等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气藏流体特征、温压特征、成藏期次、时空配置关系、运聚特征与动态成藏过程等方面阐述了该带的油气成藏作用;建立了成藏模式,预测了该带向生烃凹陷方向是中侏罗统原生气藏有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温吉桑低渗油田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永亮 仓辉 +2 位作者 杨占红 徐冰涛 陈建琪 《吐哈油气》 200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温吉桑油田注气区块优选,注气影响因素分析,注入气筛选,注气方式、气驱油方式及注水转注气时机的确定,注气工程参数优化设计,水井注气能力、配注气量及井口注气压力的论证,注气井网部署优化,注气方案实施及注气监测工作... 通过对吐哈盆地温吉桑油田注气区块优选,注气影响因素分析,注入气筛选,注气方式、气驱油方式及注水转注气时机的确定,注气工程参数优化设计,水井注气能力、配注气量及井口注气压力的论证,注气井网部署优化,注气方案实施及注气监测工作量部署,完成温五区块、温西一区块、温西三区块注天然气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形成一套低渗透油田有效实用的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注气方案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注天然气工艺 非混相驱 井网分布 地质特征 油田开发
下载PDF
断层控油理论在温吉桑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登桥 《吐哈油气》 2001年第1期10-14,93-94,共7页
温吉桑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再结合国内外断层研究的新成果,表明断层是控制温吉桑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出在该区进行滚动勘探的思路是在分析断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精细刻画油田周边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 温吉桑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再结合国内外断层研究的新成果,表明断层是控制温吉桑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出在该区进行滚动勘探的思路是在分析断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精细刻画油田周边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进而寻找小断块含油构造。通过一系列断层处理解释新技术的应用,修改了马红断层、新落实了温南2南断层等,并新发现了温西3-52块、温南2块等新的含油断块。滚动勘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吉桑 断层控油 小断块 滚动勘探 效果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温吉桑地区烃源岩 被引量:1
9
作者 姚亚彬 王长江 +1 位作者 缪定云 霍勇 《国外测井技术》 2013年第5期30-32,3-4,共3页
温吉桑地区位于丘东洼陷的南部缓坡上,其水西沟群(J1+2sh)发育一套由厚层块状砂岩和与黑色或深灰色泥岩、黑色碳质泥岩和厚层煤层互层的煤系沉积。本文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与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TOC)建立关系,对温吉桑地区烃源岩TOC进行重... 温吉桑地区位于丘东洼陷的南部缓坡上,其水西沟群(J1+2sh)发育一套由厚层块状砂岩和与黑色或深灰色泥岩、黑色碳质泥岩和厚层煤层互层的煤系沉积。本文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与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TOC)建立关系,对温吉桑地区烃源岩TOC进行重新计算,得出纵向上连续的、平面上可对比的TOC剖面。该区J2x1+2TOC相对最高,烃源岩品质相对最高,烃源岩厚度相对最厚,烃源岩最发育;J1b次之;J1s最差。该区靠近丘东洼陷中心,TOC越高,烃源岩越发育。该区J1s源储叠置,形成自生自储型致密岩性气藏,TOC越高,源岩越发育,油气越富集,相对产能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 测井 烃源岩 温吉桑地区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温吉桑地区烃源岩
10
作者 姚亚彬 王长江 +1 位作者 缪定云 霍勇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7年第2期34-36,共3页
温吉桑地区位于丘东洼陷的南部缓坡上,其水西沟群(J1+2sh)发育一套由厚层块状砂岩和与黑色或深灰色泥岩、黑色碳质泥岩和厚层煤层互层的煤系沉积。本文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与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TOC)建立关系,对温吉桑地区烃源岩TOC... 温吉桑地区位于丘东洼陷的南部缓坡上,其水西沟群(J1+2sh)发育一套由厚层块状砂岩和与黑色或深灰色泥岩、黑色碳质泥岩和厚层煤层互层的煤系沉积。本文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与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TOC)建立关系,对温吉桑地区烃源岩TOC进行重新计算,得出纵向上连续的、平面上可对比的TOC剖面。该区J2x1+2TOC相对最高,烃源岩品质相对最高,烃源岩厚度相对最厚,烃源岩最发育;J1b次之;J1s最差。该区靠近丘东洼陷中心,TOC越高,烃源岩越发育。该区J1s源储叠置,形成自生自储型致密岩性气藏,TOC越高,源岩越发育,油气越富集,相对产能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 测井 烃源岩 温吉桑地区
下载PDF
温吉桑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11
作者 岳信东 宋德云 +1 位作者 郑雷清 王衍 《吐哈油气》 2002年第1期60-64,99,共6页
从测井角度,对温吉桑油田水淹层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研究,研究了水淹层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总结了温西三块和温西一块水淹类型,引进岩性系数半定量识别水淹层,引入 Waxman-Smits 饱和度模型进行水淹层定量处理,在温吉桑油田... 从测井角度,对温吉桑油田水淹层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研究,研究了水淹层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总结了温西三块和温西一块水淹类型,引进岩性系数半定量识别水淹层,引入 Waxman-Smits 饱和度模型进行水淹层定量处理,在温吉桑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本文也为中—低孔、中—低渗油田水淹层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水淹层 方法 温吉桑
下载PDF
吐哈盆地温吉桑区块三工河组致密砂岩“甜点”储层有利区分布预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路 袁敬一 +4 位作者 任东耀 张菁蕾 吴勇 周亚东 宋俊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3-1015,共13页
吐哈盆地温吉桑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发育多期辫状河三角洲,储集层类型以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为主,其致密砂岩"甜点"型储层主要受裂缝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控制。在综合分析致密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 吐哈盆地温吉桑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发育多期辫状河三角洲,储集层类型以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为主,其致密砂岩"甜点"型储层主要受裂缝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控制。在综合分析致密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地震正反演、频谱分解、地震属性切片、多参数储层反演技术以及裂缝预测技术,刻画和描述了温吉桑区块三工河组多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分布特征以及沉积演化情况,指出致密砂岩甜点储层分布有利区和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温吉桑区块 三工河组 致密砂岩 甜点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