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水淹模式——以温西三块水淹层评价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予生 孙万明 +3 位作者 叶志红 夏元剑 谢华 计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3-459,共7页
针对温西三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砂体受河道水流和湖浪双重作用,砂体结构特征及赋存状态复杂,在注水开发中水淹程度及其测井响应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7种水... 针对温西三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砂体受河道水流和湖浪双重作用,砂体结构特征及赋存状态复杂,在注水开发中水淹程度及其测井响应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7种水淹模式。不同水淹模式分布发育于不同的微相单渗砂或叠置单渗砂层中,它们在注水开发中,由于油层层内或层间差异引发注入水线推进不均匀,造成油层内部或油层间纵向和横向层间干扰,形成中弱水淹或未水淹层。其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单渗、河道叠置渗水淹模式,注水开发水线推进时有不均,常在油层上部或叠置层间差异层形成中弱水淹层位;非主体微相席状砂渗、远砂渗注水开发水线推进差,常形成全层段弱水淹或未水淹层位。它们分别造成目的层段已动用油层和基本未动用油层的剩余油分布及挖潜部位。该研究以实例,具体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控制水淹模式的测井响应特点及其解释方法,阐明了该区水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主体及非主体微相 水淹模式 剩余油分布 温西三块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纳米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研究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振彬 王明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0年第1期61-64,I0004,I0005,共6页
温米油田温西三区块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主力油砂体水淹严重,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加密调整、精细注水、调剖等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短,开发矛盾未根本扭转,因此有效恢复主力层系储量动用成为油田稳产的关... 温米油田温西三区块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主力油砂体水淹严重,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加密调整、精细注水、调剖等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短,开发矛盾未根本扭转,因此有效恢复主力层系储量动用成为油田稳产的关键。本文在深入研究水驱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纳米微球特性,开展了逐级深部调驱试验,明确了调驱增油机理,有效改善井组开发效果,为老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球 深部调驱 剖面改善 温西三区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