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温阳化瘀解毒方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
1
作者 徐拥建 廖群标 +5 位作者 任亚冰 王媛媛 邓梦琪 陈鉴聪 程海晏 刘强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温阳化瘀解毒方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HERB数据库检索温阳化瘀解毒方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检索结直肠癌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取交集,上传至STRING平台...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温阳化瘀解毒方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HERB数据库检索温阳化瘀解毒方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检索结直肠癌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取交集,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OmicShar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B-Dock2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温阳化瘀解毒方治疗结直肠癌交集靶点共142个,核心靶点包括TP53、AKT1、TNF,涉及黄芩素、大黄素、没食子酸等活性成分;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温阳化瘀解毒方可能参与细胞增殖、免疫系统过程、生物过程的负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温阳化瘀解毒方可能涉及AGE-RAGE、MAPK及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芹菜素、粉防己碱、芦荟大黄素、大黄素、黄芩素和β-榄香烯与TP53之间结构稳定,结合活性良好。结论 温阳化瘀解毒方治疗直肠癌作用靶点与TP53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败酱草、大黄、赤芍和细辛中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TP53,从而抑制结直肠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温阳化瘀解毒方 结直肠癌
下载PDF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朱文芳 孙克伟 +2 位作者 陈斌 胡莉 周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瘀黄"的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西医治疗+温阳解毒化瘀方)30例,对照组(西医治疗)30例,疗程共... 目的: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瘀黄"的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西医治疗+温阳解毒化瘀方)30例,对照组(西医治疗)30例,疗程共4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计数、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2.8%)优于对照组(71.4%);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双歧杆菌的菌落数增加(P<0.01),肠杆菌数量下降(P<0.05),血浆内毒素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对照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5),血浆内毒素明显下降(P<0.05)。结论:温阳解毒化瘀方治疗HBV相关肝衰竭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解毒化瘀方 治疗应用 肠道菌群 内毒素 肝衰竭
下载PDF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斌 王轩 +1 位作者 李武 周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予乳果糖+三联活菌溶液)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予乳果糖+三联活菌溶液)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12小时时ALT和AST较正常组升高(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造模后12小时各观察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造模后24小时两组ALT和AST、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D-gal腹腔注射可建立大鼠肝衰竭ITEM模型,温阳解毒化瘀方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减轻ITEM而达到抗肝衰竭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解毒化瘀方 肝衰竭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
下载PDF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M1/M2型巨噬细胞免疫失衡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郝若冰 谭年花 +1 位作者 刘子情 陈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1期23-28,共6页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肝组织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ACLF炎症反应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6 d后,随机选取6只为空白组,余54只建立ACLF...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肝组织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ACLF炎症反应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6 d后,随机选取6只为空白组,余54只建立ACLF大鼠模型,共成模36只,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蒸馏水)、中药组(温阳解毒化瘀方),各18只。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法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然后通过D-半乳糖(D-Gal)联合脂多糖(LPS)腹腔注射急性攻击建立ACLF大鼠模型,并分别予以相应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急性攻击后1、12、24 h肝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及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病理评分在攻击后1、12、24 h均升高(P<0.05),并且随着时间的进展,肝组织病理学评分逐渐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攻击后1、12、24 h病理评分均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68、iNOS、Arg-1及CD206在攻击后1、12、24 h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攻击后各时间点CD68和iNOS均减少,而Arg-1和CD206均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68、iNOS、Arg-1和CD206 mRNA在攻击后1、12、24 h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iNOS、CD68 mRNA在攻击后1、12、24 h均下调,而Arg-1、CD206 mRNA均上调(P<0.05)。结论:ACLF大鼠存在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失衡,其失衡程度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温阳解毒化瘀方能够改善ACLF大鼠肝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D206、Arg-1,抑制CD68、iNOS的表达,诱导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极化,减轻ACLF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解毒化瘀方 慢加急性肝衰竭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下载PDF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0/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子情 谭年花 +1 位作者 郝若冰 陈斌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表达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健康SD雄... 目的:探讨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表达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造模。采用皮下多点注射牛血清白蛋白致敏联合D-氨基半乳糖胺(D-Gal)/脂多糖(LPS)腹腔急性攻击法构建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正常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中药组给予温阳解毒化瘀方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检测各组大鼠急性攻击后1 h、12 h、24 h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1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IL-10]、STAT3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结果:①肝功能: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在各时间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各时间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②炎症因子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炎症因子(TNF-α、IL-1β、TGF-β、IL-10)各时间点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各时间点促炎因子(TNF-α、IL-1β)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抑炎因子(TGF-β、IL-10)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③肝组织病理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各时间点肝损伤均显著加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损伤减轻(P<0.05)。④IL-10 mRNA、p-STAT3 mRN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各时间点IL-10 mRNA、p-STAT3 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时间点IL-10 mRNA、p-STAT3 mRNA均显著升高(P<0.01)。⑤IL-10、p-STAT3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各时间点IL-10、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各时间点IL-10、p-STAT3均升高(P<0.05)。结论:①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存在炎症因子表达失衡,以促炎因子占据主导地位。②温阳解毒化瘀方通过增加IL-10/STAT3表达促进抑炎因子分泌,使炎症反应由促炎向抑炎方向发展,这可能是其抗肝衰竭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温阳解毒化瘀方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10 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