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曹端波 陈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居民感知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大理古城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智 黄英 黄娟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118,共7页
旅游城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环境造成的冲击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测度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这三方面的感知意向对推进旅游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研究基于微观视角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进行了旅游城镇化影响感知的... 旅游城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环境造成的冲击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测度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这三方面的感知意向对推进旅游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研究基于微观视角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进行了旅游城镇化影响感知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支持意愿较明显;居民旅游支持的三个感知层面显著正相关,起主要作用的是环境影响感知测度。建议该地区从分层次加强环保理念宣传、健全居民参与和利益分配机制、内外双向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机制建设等方面推进旅游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 居民感知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旅游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兆峰 汪倩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51,共9页
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动力.基于2005—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研究旅游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动力.基于2005—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研究旅游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稳步增长趋势,区域差异较大,空间上表现为“中心-外围”演化格局.(2)旅游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作用存在双重门槛.当旅游发展水平低于0.076时,旅游发展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当旅游发展水平介于0.076与0.103之间时,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当旅游发展水平超过0.103时,旅游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3)从分区域回归结果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强,环鄱阳湖城市群次之,武汉城市圈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门槛回归模型 区域差异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厦门旅游开发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咏梅 范雪蓉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厦门作为中国十大重点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规模。旅游圈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产物,受到了行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区域旅游理论中的旅游圈理论对厦门市旅游业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旅游圈理... 厦门作为中国十大重点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规模。旅游圈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产物,受到了行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区域旅游理论中的旅游圈理论对厦门市旅游业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旅游圈理论中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探讨了厦门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区域旅游 城市休闲发展 厦门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以阿坝州茂县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莞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8,106-108,共11页
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能够达到最佳效应并实现多方共赢。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机理,并以茂县为例,实证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以及两者的关联程度。结论显示,茂... 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能够达到最佳效应并实现多方共赢。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机理,并以茂县为例,实证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以及两者的关联程度。结论显示,茂县的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两者的协同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但近年来协同性有所降低。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注重产业融合;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质量,着力打造精品,提升两者协同发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旅游城镇化 协同发展 茂县
下载PDF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包剑飞 张杜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探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7年该区域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探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7年该区域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该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市发展最快,平均增速为23%,空间差异较大,出现不平衡发展;(2)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由极化向均衡分布发展;(3)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合肥、池州,盐城、南通、马鞍山等市发展较为缓慢;(4)耦合协调度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据此,从建设管理机制、经济带动旅游、产品研发、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该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模型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下载PDF
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利元 明庆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研究旅游与城镇化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协调度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应用熵值赋权法、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选取2004—2016年的相关数据,对云南省8个边境市州旅游与城镇化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 研究旅游与城镇化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协调度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应用熵值赋权法、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选取2004—2016年的相关数据,对云南省8个边境市州旅游与城镇化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云南省8个边境市州旅游与城镇化的综合协调发展度差异较为明显,总体协调发展水平不高;(2)多数边境城市的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处于磨合阶段,协同效应较弱;(3)旅游与城镇化的相对发展状态中以城镇化发展滞后型居多;(4)耦合协调指数不断增加,发展趋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发展 城镇化 耦合模型 区域协调发展 云南省边境地区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下的民族地区旅游与发展——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雨卜村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黎敏茜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9-82,93,共5页
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建设向来存在互动关系,国家新型城镇化强调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特色镇的发展建设,这给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文章以广西的苗族村为例,通过分析其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下应从传承民族特... 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建设向来存在互动关系,国家新型城镇化强调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特色镇的发展建设,这给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文章以广西的苗族村为例,通过分析其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下应从传承民族特色,保护和弘扬民族价值观;开发民族元素,发展民族独特绿色产业;培养"生态公民"意识,促进民族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完善民族文化发展机制,发挥民族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四个方面促进民族旅游开发及地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旅游 地区发展
下载PDF
西部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29
9
作者 赖晓华 聂华 滕汉书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4-137,共4页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旅游业的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实际状况,围绕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开发条件不足等主要问...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旅游业的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实际状况,围绕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开发条件不足等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旅游城镇化 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协同学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何腾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多样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引人入胜的自然生态,发展魅力独具的旅游业可谓得天独厚...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多样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引人入胜的自然生态,发展魅力独具的旅游业可谓得天独厚。本文尝试将西部民族地区设定为整体的系统单元,运用哈肯协同学理论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作理论上的架构。论文指出:区域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序参量,宏、微观政策环境是其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的控制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学 西部民族地区 旅游城镇化
原文传递
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协同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凯 谭佳欣 甘畅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68-1485,共18页
发展旅游业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作用机制赋能,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协同发展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论文通过分析城乡融合理论及战略实践,剖析共同富裕目标下旅游发展和城乡融合的内涵要义,探讨二者的协同演化机理,并以欠发... 发展旅游业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作用机制赋能,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协同发展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论文通过分析城乡融合理论及战略实践,剖析共同富裕目标下旅游发展和城乡融合的内涵要义,探讨二者的协同演化机理,并以欠发达地区湘西地区为案例,借助哈肯模型、泰尔指数及面板灰色关联模型探究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协同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2—2020年湘西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表现为小幅度波动演化特征,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旅游可持续性>旅游发展性>旅游共享性;城乡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②2012—2020年间,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为旅游业,主导整个复杂巨系统的演化方向,且协同值随时间演化存在较大波动,协同关系未发生等级跃迁。③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协同值的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差异源自地区内差异。其中,怀化市协同值差异减小,湘西州和张家界市协同值差异扩大。④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协同关系受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以上3个因素对地区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旅游发展 城乡融合 协同演化 哈肯模型 湘西地区
原文传递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从付 刘晓鹰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152,共5页
旅游城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对推动减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阿坝州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带动经济水平提高、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增强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 旅游城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对推动减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阿坝州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带动经济水平提高、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增强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等方面。但单纯以旅游推进的城镇化,可持续性不高,存在着一系列缺点,因此,必须因地施略,差别规划,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参加旅游城镇化的积极性,推进新型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城镇化 发展问题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视角的中西部区域碳减排研究——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永娇 郑华珠 +1 位作者 董锁成 钱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3-574,共12页
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亟需缓解。为此,基于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视角,运用中西部地区2000~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 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亟需缓解。为此,基于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视角,运用中西部地区2000~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中西部区域碳排放持续增长,空间差异性和溢出效应显著,呈现出“高-高”(H-H)和“低-低”(L-L)空间分布特征;(2)中西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具有重要的作用关系,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明显趋同性,经济和人口城市化均质性明显;(3)产业资源配置(TL)优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TS)皆有利于碳减排,且空间效应显著,当前优化TL比TS升级对碳减排更具有效;(4)经济城市化(UI)抑制碳减排,人口城市化(UP)有利于碳减排。研究结果和发现表明,中西部地区优化产业发展时,现阶段应加大力度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水平;同时,政府应逐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引导城市居民能源消耗,倡导绿色消费,进而促进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城市化 碳减排 空间滞后模型 中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鄂西山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模式初探
14
作者 胡家忠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11,共3页
鄂西山区农村贫困面积大,但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则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本研究立足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对鄂西山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贫困地区'旅游脱贫'的具体实施思路和对策建议——... 鄂西山区农村贫困面积大,但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则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本研究立足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对鄂西山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贫困地区'旅游脱贫'的具体实施思路和对策建议——政府有限主导型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山区 乡村旅游 开发模式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