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连戈伊气田形成机制及其启迪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晓锋 刘文汇 +1 位作者 郑建京 徐永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2,共4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储量达10.2×1012m3。对于该气田的形成机制,迄今仍众说纷纭。该盆地北部地区95%的天然气都储集于白垩系波库尔组中,而当中的2/3又储于波库尔组顶部的赛诺曼阶。这些天然...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储量达10.2×1012m3。对于该气田的形成机制,迄今仍众说纷纭。该盆地北部地区95%的天然气都储集于白垩系波库尔组中,而当中的2/3又储于波库尔组顶部的赛诺曼阶。这些天然气的δ13C1分布在-54‰^-46‰,其中在乌连戈伊气田δ13C1集中在-49‰左右,它不应当属于纯生物气的范畴。基于该气田天然气的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认为,该气田的天然气也不可能是生物气与下部热成因天然气混合的产物。塞诺曼阶天然气的分布与成熟度处于低演化阶段的波库尔组源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极好的对应关系,前者的δ13C1分布特征和波库尔组热演化指标Ro之间的关系与煤型气碳同位素二阶模式的低演化回归曲线吻合极好。因此,可以用腐殖型有机质在低演化阶段能规模性成气的机理合理解释该气田的成因。最后认为,乌连戈伊气田塞诺曼阶天然气属于低熟气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乌连戈伊气田 气田 形成 气源岩 白垩纪 碳同位素 低成熟气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大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杜鹏 何登发 张光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23-30,67,共9页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7年年底,西西伯利亚盆地天然气的已发现可采储量为16.1×1012m3,其中未...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7年年底,西西伯利亚盆地天然气的已发现可采储量为16.1×1012m3,其中未开发油气田中的储量占9.96×1012m3,未发现资源量为31.6×1012m3。以盆地中57个大气田的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盆地北部生、储、盖等油气成藏要素,认为上侏罗统巴热诺夫组及其相当的层系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最重要的生气层,其有机碳含量超过7%;白垩系顶部的赛诺曼阶砂岩是大多数大气田(80%的天然气)的储层,平均厚度达800m。盆地内发育了大量复杂的构造—地层圈闭,已发现的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努尔明长垣、梅德韦日长垣等盆地北缘的隆起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与储量增长区仍是南喀拉—亚马尔、纳德姆—塔兹含油气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田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构造—沉积演化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盆地侏罗系致密油发育特征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新顺 王红军 +3 位作者 马锋 贺正军 白斌 梁英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8,116,共9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全球几大富油气盆地之一,随着常规油田的不断开发,产量持续下降,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产能增长点。通过对该盆地主力烃源岩巴热诺夫组的地球化学、储层物性等多方面分析,探索其致密油发育特征,并利用图形体积法对其致密油...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全球几大富油气盆地之一,随着常规油田的不断开发,产量持续下降,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产能增长点。通过对该盆地主力烃源岩巴热诺夫组的地球化学、储层物性等多方面分析,探索其致密油发育特征,并利用图形体积法对其致密油技术可采资源量进行评价,结合巴肯组、鹰滩组、延长组等典型致密油产区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其致密油可采性。结果表明:巴热诺夫组是一套极好的烃源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熟度,厚度大。储层岩性以灰质硅质岩、泥质硅质岩为主,夹薄层碳酸盐岩和粉砂岩,泥质含量低,富含石英等脆性矿物,部分地区天然裂缝非常发育。储层以Ⅰ类和Ⅱ类致密油储层为主,测井显示含油饱和度高。巴热诺夫致密油技术可采资源量达76×108t,Ⅰ类致密油储层技术可采资源为9.2×108t,盆地中西部资源丰度较高。综合考虑配套工业设施等可采条件,目前中鄂毕地区是最为有利的致密油开采区,其关键地质条件也均已达到世界级致密油产区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致密油 巴热诺夫组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五种基本油气藏规模概率分布模型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2
4
作者 金之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13,共8页
介绍五种常见的描述油气藏规模概率分布模型,应用西西伯利亚的实际资料研究比较了这些模型;并按照统一的统计检验标准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到一系列重要结论。1.油气藏规模概率密度函数与沉积盆地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同烃... 介绍五种常见的描述油气藏规模概率分布模型,应用西西伯利亚的实际资料研究比较了这些模型;并按照统一的统计检验标准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到一系列重要结论。1.油气藏规模概率密度函数与沉积盆地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同烃资源密度有关。2.施比伊曼模型在资源密度高地区应用效果好;对数正态分布模型适应于资源密度中等地区;对数一对数正态分布适合于资源密度低的地区。在油气资源密度高和中等的地区均和分布好于对数正态分布及对数一对数正态分布。3.金-施分布是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它可以描述任何勘探样本的油气藏分布,直到自然总体。它不仅能较精确地预测油气藏个数,同时能较精确地给出各个分级别的资源量,有较广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资源评价 概率 油气勘探 分布模型
下载PDF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演化及油气成藏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云建兵 王玄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9,共6页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为中-新生代超巨型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丰,是世界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分析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将西西伯利亚盆地划分为3个含油气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为中-新生代超巨型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丰,是世界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分析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将西西伯利亚盆地划分为3个含油气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类型等要素,认为巴热诺夫-纽康姆含油气系统主要为上侏罗统-森诺曼阶的常规油气藏和巴热诺夫组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油气藏;托尔古-秋明含油气系统主要为中-下侏罗统秋明组的常规油气藏和基底顶部风化壳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西西伯利亚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油气成藏系统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大型裂谷盆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组合与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量:1
6
作者 贺正军 温志新 +5 位作者 王兆明 阳孝法 刘小兵 梁英波 吉利洋 汪永华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8,共9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划分了盆地拗陷阶段的成藏组合,探讨了各成藏组合的油气分布规律,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侏罗纪—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盆地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盆地最主要烃源岩和下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末—晚白垩世,转变为短周期、多期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上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纵向上可以划分为7套成藏组合,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贝里阿斯阶—巴雷姆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普特阶上段—上白垩统塞诺曼阶成藏组合。盆地北部陆架阿普特阶上段—塞诺曼阶成藏组合中的波库尔组大型构造圈闭,南部陆上的侏罗系成藏组合中的秋明组与瓦休甘组的岩性圈闭,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成藏组合 油气分布 勘探领域 侏罗纪—白垩纪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火山灰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影响——以西西伯利亚盆地中生界巴热诺夫组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新平 金之钧 +4 位作者 刘全有 Shpilman Alexander 李鹏 Morozov Vladimir Uspensky Boris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巴热诺夫组硅质-钙质富有机质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且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是俄罗斯目前页岩油的勘探首选目的层系。近年研究表明,该套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发育数套厘米-毫米级的火山灰夹层,具黄色荧光,... 西西伯利亚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巴热诺夫组硅质-钙质富有机质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且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是俄罗斯目前页岩油的勘探首选目的层系。近年研究表明,该套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发育数套厘米-毫米级的火山灰夹层,具黄色荧光,岩心薄片见大量沸石等火山灰蚀变矿物,使该区火山灰与富有机质形成的相互关系引起关注。以该盆地的巴热诺夫组为例,介绍了火山灰对该区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影响。巴热诺夫组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在火山灰发育同期沉积的富有机质层段中不仅硅、磷等营养元素含量高,而且钡、锰、钼、铀等藻类繁殖催化元素含量也高,推测火山灰携带物质促进了巴热诺夫页岩沉积时期古生物的大量繁殖甚至爆发,为富有机质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在火山灰发育层段之上的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大量发育草莓状黄铁矿,且呈层状分布,Co/Ni比值小于1,S/Fe比值偏高,指示火山灰喷发之后形成缺氧的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泥页岩中有机质的保存;火山灰发育井区TOC含量高(多>7%),有机质成熟度与邻近火山灰不发育区相比偏高(R o=0.7%~1.1%),生烃潜力高且已达到生油高峰,推测可能火山灰携带的钼、镍等元素促进了热催化生油阶段干酪根的成烃演化;火山灰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常见藻类纹层与碳酸盐岩纹层互层,多见层间孔缝,利于页岩油气的运移。因此,火山灰与巴热诺夫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火山灰不仅能够提高沉积时期的古生产力和保存条件,促进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而且利于形成富有机质交互纹层,易于后期压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勃发 还原环境 成烃演化 富有机质形成 火山灰 页岩 巴热诺夫组 中生界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叶尼塞河流域海拔高度分类数据集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阿强 刘闯 石瑞香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7年第2期203-207,222-226,共10页
叶尼塞河流域海拔高度分类数据集是在叶尼塞河流域界线数据基础上,选取ASTER GDEM2和GoogleEarth数字高程数据,经过数据除噪、数据异常剔除和数据融合等数据处理过程,按照流域高程分类指标划分得到。叶尼塞河流域海拔高度划分10个类别,... 叶尼塞河流域海拔高度分类数据集是在叶尼塞河流域界线数据基础上,选取ASTER GDEM2和GoogleEarth数字高程数据,经过数据除噪、数据异常剔除和数据融合等数据处理过程,按照流域高程分类指标划分得到。叶尼塞河流域海拔高度划分10个类别,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地和高原。北部为海拔低于200m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北西伯利亚低地,中部和南部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和萨彦岭等山地。数据采取.tif格式存储。压缩后数据量112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尼塞河流域 海拔高度分类 中西伯利亚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