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贾小龙 张培群 +4 位作者 陈丽娟 高辉 朱艳峰 李威 韩荣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94,共9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我国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时空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7年夏秋季开始的La Nia事件对2007年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秋季降...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我国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时空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7年夏秋季开始的La Nia事件对2007年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出现了典型北多南少的分布,尤其是9月和10月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这段时期内,印缅槽偏强,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异常活跃,加强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我国北方地区的输送,同时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高度场偏低,利于不断分裂的冷空气南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使冷暖空气主要交汇在我国北方地区。秋季降水EOF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相的分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解释了我国秋季降水10%以上的方差贡献。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都表现出了典型La Nia事件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降水 印缅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La NINA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金平 王军 +2 位作者 张耀明 刘晓晖 毕小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25-3131,共7页
建立槽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太阳角度的数学模型,利用该跟踪太阳的数学模型对槽式聚光器不同布置方式太阳跟踪角度以及太阳光线入射角进行分析研究。计算槽式太阳能跟踪系统的角度的运行数据,分析其变化特性和跟踪规律。为了验证本文的计... 建立槽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太阳角度的数学模型,利用该跟踪太阳的数学模型对槽式聚光器不同布置方式太阳跟踪角度以及太阳光线入射角进行分析研究。计算槽式太阳能跟踪系统的角度的运行数据,分析其变化特性和跟踪规律。为了验证本文的计算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入射角余弦夏至日的平均值是0.98,冬至日的平均值是0.71;对于聚光器采用东西水平布置南北轴跟踪方式,在冬至日正午时刻聚光器运行速率最快,峰值达到0.398°/min;采用南北水平布置东西轴跟踪方式,在夏至日出时刻聚光器运行速率最快,峰值达到0.45°/min;通过实验比较了跟踪角的实际测量值与计算角度最大偏差约为0.56°,平均偏差为0.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 太阳跟踪 入射角余弦 南北轴跟踪 东西轴跟踪
下载PDF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第四纪沉积地层划分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刚 蔡峰 +5 位作者 闫桂京 李清 梁杰 孙运宝 骆迪 李昂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50-2560,共11页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是认识深海斜坡沉积的重要区域。通过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海底以下识别出4个主要的地震层序界面,相应地划分出四个主要地震层序,各层序分别对应全新世沉积层(Q4)、晚...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是认识深海斜坡沉积的重要区域。通过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海底以下识别出4个主要的地震层序界面,相应地划分出四个主要地震层序,各层序分别对应全新世沉积层(Q4)、晚更新世沉积层(Q3)、中更新世沉积层(Q2)和早更新世沉积层(Q1)。从陆坡上部往下由斜交前积反射结构过渡到杂乱的反射结构,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杂乱的丘形反射单元,是滑塌体和重力流沉积的典型地震反射特征,反映出一种高能的、极不稳定的沉积环境。海槽轴部以平行-亚平行的地震反射特征为主,显示了稳定的深海-半深海的沉积环境。地震反射结构的多样性反映了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和沉机作用类型的多样性,沉积地层结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海陆架和冲绳海槽发育相同的第四纪地层垂向序列,同时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与东海陆架第四纪沉积层在层序界面、沉积层厚度、变形程度和产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单靠地震资料来进行两个地区的地层对比存在着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第四系 西部陆坡 地震资料 地层划分
下载PDF
Muglad盆地Kaikang槽西斜坡沉积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洪亮 陈彬滔 +3 位作者 刘雄志 惠学智 房乃珍 苏玉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5,共8页
Muglad盆地Kaikang槽西斜坡为富油气区带,但一直未获得重大勘探发现。为研究其油气成藏条件和多期构造运动的控藏机理,开展了精细地震解释、沉积相分析和沉积演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经历了3期重要的构造运动,形成了2套主力含油气系... Muglad盆地Kaikang槽西斜坡为富油气区带,但一直未获得重大勘探发现。为研究其油气成藏条件和多期构造运动的控藏机理,开展了精细地震解释、沉积相分析和沉积演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经历了3期重要的构造运动,形成了2套主力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上部的Nayil组上段湖相泥岩盖层-Nayil组下段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组合和下部的Aradeiba组湖相泥岩盖层-Bentiu组河流相砂岩储层组合;②早白垩世第Ⅰ裂陷-坳陷期控制了斜坡区AG组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晚白垩世第Ⅱ裂陷-坳陷期控制了下部储盖组合的圈闭形成,古近纪第Ⅲ裂陷-坳陷期对应于研究区的主力生排烃期。上述3期构造运动造就了研究区"断层-盖层控藏、多层系差异聚集"的油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坳陷作用 沉积演化 油气成藏 Kaikang槽西斜坡 Muglad盆地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副高带断裂和东撤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34
5
作者 何金海 温敏 +1 位作者 施晓晖 赵巧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8-330,共13页
使用 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 (SCSMEX)资料和日本气象研究所 (MRI)所提供的TBB资料 ,分析了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副高带断裂和东撤过程的主要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发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断裂 (低层早于高层 )和印缅槽 (或孟加拉湾槽 )的形... 使用 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 (SCSMEX)资料和日本气象研究所 (MRI)所提供的TBB资料 ,分析了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副高带断裂和东撤过程的主要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发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断裂 (低层早于高层 )和印缅槽 (或孟加拉湾槽 )的形成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重要前期征兆之一 ,也为副高东撤和南海夏季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条件 .斯里兰卡附近低涡的持续北移是副高断裂和印缅槽建立过程的显著特征 .分析表明 ,南海夏季风建立之前 ,印度半岛的感热加热和中南半岛的潜热加热所激发的气旋性流场在孟加拉湾地区是相互迭加的 ,这有利于孟加拉湾低涡活动和低槽的形成 ,这可能是副高断裂和印缅槽活跃的机制 .伴随着印缅槽前西南气流和赤道印度洋西风扰动的东传以及南海地区中低纬的相互作用 ,南海夏季风建立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 ,副高东撤、季风加强和对流加热之间存在一种正反馈作用 ,这导致了副高的连续东撤和南海季风的“爆发性”以及各种要素的突变特征 .当南海季风对流减弱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副高断裂 机制分析 副高东撤
下载PDF
黄河上游径流丰枯变化特征及其环流背景 被引量:18
6
作者 蓝永超 沈永平 +2 位作者 林纾 张世强 畅俊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0-955,共6页
为了揭示影响黄河上游径流丰枯变化的气候因子,为径流的长期、超长期预报与水资源的规划利用提供依据,利用相关台站的降水、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汛期径流的丰枯变化特征及其环流背景.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丰、枯... 为了揭示影响黄河上游径流丰枯变化的气候因子,为径流的长期、超长期预报与水资源的规划利用提供依据,利用相关台站的降水、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汛期径流的丰枯变化特征及其环流背景.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丰、枯水段基本上是交替出现的,总体上枯水持续时间多于丰水,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18 a左右.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与大气环流的异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偏北,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有西风槽存在是黄河上游汛期降水偏多、径流偏丰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基于汛期流量的丰枯与其所对应的环流背景之间的联系,可根据前期环流的演变特征对黄河上游汛期流量的丰枯做出大致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丰枯变化 环流背景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风槽
下载PDF
江西持续性暴雨的典型大尺度环流模型 被引量:14
7
作者 邹海波 单九生 +1 位作者 吴珊珊 尹洁 《暴雨灾害》 201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利用1961—2010年共50 a的500 hPa欧亚地区历史天气图资料对江西省74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江西省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大尺度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中,欧亚中高纬的长波槽脊呈双阻塞高压型,两个阻塞... 利用1961—2010年共50 a的500 hPa欧亚地区历史天气图资料对江西省74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江西省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大尺度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中,欧亚中高纬的长波槽脊呈双阻塞高压型,两个阻塞高压分别位于乌拉尔山西侧和鄂霍茨克海西侧;我国东北地区有一低涡,且从该低涡中心至江西附近地区有一深厚低压槽(华北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低纬西太平洋地区,其脊线位于20 N附近,西脊点位于110 E附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584 dagpm线位置(115 E的纬度)位于27 N附近;华北槽后的干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于江西地区,为持续性暴雨提供了有利于水汽输送和辐合抬升条件。500 hPa的历史天气图和NCEP资料均显示,该大尺度环流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持续性暴雨 阻塞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高空槽
下载PDF
鄂西-城口地区“海槽”西侧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礁滩特征与展布 被引量:7
8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5 位作者 刘满仓 武赛军 莫午零 金惠 沈珏红 郝翠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1-672,764,共13页
通过鄂西-城口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对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带及台缘礁滩特征取得了新认识:①长兴组-飞仙关组为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东向西依次发育盆地相、斜坡相、台缘礁滩相、开阔台地相、... 通过鄂西-城口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对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带及台缘礁滩特征取得了新认识:①长兴组-飞仙关组为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东向西依次发育盆地相、斜坡相、台缘礁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②发育一条长兴期-飞仙关期的台缘带,长兴期以台缘礁组合为主,飞仙关期以台缘鲕滩为主,礁滩分布连续、厚度较大且延伸范围较广;③长兴期台缘礁由礁基、礁核和礁盖组成,礁核主要为粘结礁和障积-骨架礁,礁基和礁盖主要为生屑砂屑滩,分布于万源蜂桶、宣汉盘龙洞、开县满月、奉探1井和见天坝一带,迁移特征不明显;④飞仙关期台缘滩以鲕粒白云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分布稳定、范围大,向盆地方向,台缘滩由飞二段逐渐迁移至飞四段,飞二段台缘滩主要分布于万源八台、开县满月、万州双河、寨沟湾和石宝寨一带,飞三段台缘滩向东迁移至宁厂一线,飞四段台缘滩迁移至孔家沟一线,飞二段台缘滩与长兴期台缘礁叠合,白云岩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槽西侧 台缘带 岩相古地理 礁滩 展布 长兴组 飞仙关组 鄂西-城口地区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部存在泥盆系—石炭系吗?——一个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推论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殊 王浩 +3 位作者 吕其彪 董霞 刘红爱 孙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共10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泥盆系具有发育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但由于泥盆系埋藏深度大、研究程度低,其分布状况长期存疑。近期,在川西坳陷中部二叠系底与寒武系底之间新发现了一个角度不整合面,因资料限制,不能直接确认该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泥盆系具有发育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但由于泥盆系埋藏深度大、研究程度低,其分布状况长期存疑。近期,在川西坳陷中部二叠系底与寒武系底之间新发现了一个角度不整合面,因资料限制,不能直接确认该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为此,以该角度不整合面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表露头、钻井、区域构造演化、川西坳陷北部泥盆系—石炭系残余地层分布以及沉积相等资料,分析推断该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详细对比、追踪该不整合面,研究泥盆系—石炭系残余地层的分布,编制二叠纪前古地质图;结合加里东秦祁洋的演化历史,探讨断陷槽的形成机理;进而依据礁滩地震相特征,预测该区泥盆系—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该不整合面可能为泥盆系的底界面,主要分布于文星—中江—绵阳老关庙一带,其上为泥盆系—石炭系残余地层;②泥盆系—石炭系残余地层呈现出断陷槽的特征,并且存在着多个断陷;③断陷槽可能为秦祁洋在奥陶纪—石炭纪期间扩展,于龙门山裂谷内形成的次级断陷;④以川西断陷槽为中心,泥盆系—石炭系礁滩相在其两侧对称分布,规模大、礁滩相特征明显。结论认为,川西坳陷泥盆系—石炭系发育礁滩相,其上叠置二叠系礁滩相,下伏寒武系生烃中心,具有多层系立体勘探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中部 断陷槽 泥盆纪—石炭纪 礁滩相 不整合面 多层系立体勘探 油气勘探前景
下载PDF
华北两次副高边缘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锐 付宗钰 《气象科技》 2013年第6期1095-1100,共6页
利用实况探空资料与FY-2C、2E卫星探测资料,对2005年8月16日、2010年8月20—21日两次西太副高与西风槽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华北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两次过程卫星云图与各种物理要素场的配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果。两次过程云系均表现为典... 利用实况探空资料与FY-2C、2E卫星探测资料,对2005年8月16日、2010年8月20—21日两次西太副高与西风槽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华北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两次过程卫星云图与各种物理要素场的配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果。两次过程云系均表现为典型的锋面云系特征,靠近冷空气一侧云带边界光滑整齐。从结构上看,锋面云带主要由多层云系组成。整个云系位于高空槽前580dagpm线与副高外围588dagpm线之间;降水云带由对流云团、稳定性降水云带及混合性降水云带3部分组成,对流云团集中发展在云带靠近副高边缘晴空区一侧,通常位于在584dagpm线与588dagpm线之间靠近副高一侧;稳定性降水集中高空槽前,即云带后部,580dagpm线与584dagpm线之间;混合性降水位于两个云系之间,多产生于584dagpm线附近。云系的分布与各层的垂直速度场、涡度场、散度场,以及中高层的涡度平流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比湿通量、比湿通量散度与假相当位温等温湿参量的分布特征,清楚的解释了锋面云带的移动、发展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西风槽 暴雨 卫星云图 物理量诊断
下载PDF
广西严重冷冬前期强信号的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丹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0年第z1期63-66,共4页
通过对广西严重冷冬年前期关键区 5 0 0 h Pa环流和海温场分析 ,找出可用来综合判别和预报广西严重冷冬的强信号 ,同时这些强信号的提前性表明 ,大尺度环流的异常对未来广西严重冷冬产生的强迫作用可提前 1年—2年半。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季风 东亚大槽 美洲大槽 西风漂流海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岗东地区台缘带生物礁含气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第2期15-21,共7页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是区内重要滚探目标,能较快的实现增储上产。为了解决川东地区长兴组“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台缘(下简称“海槽西侧”)生物礁及储层发育,但含气性差的问题。本次运用钻井、地震等资料,以沉积学、...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是区内重要滚探目标,能较快的实现增储上产。为了解决川东地区长兴组“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台缘(下简称“海槽西侧”)生物礁及储层发育,但含气性差的问题。本次运用钻井、地震等资料,以沉积学、岩石学、油气成藏理论等为指导,分析了海槽西侧生物礁及储层发育特征,并结合构造展布特征,深入剖析了区内已完钻生物礁含气性,指出区内台缘生物礁含气性影响因素以及含气有利区,指导生物礁勘探。研究表明:①海槽西侧台缘生物礁发育,生物礁分布受相带控制,且沿台缘带断续分布,较川东其他地区生物礁规模更大;②海槽西侧台缘带生物礁储层发育,储层厚可达109.5 m,孔隙度可达6.71%,为裂缝—孔洞型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且随生物礁沿台缘带断续分布;③海槽西侧台缘(生物礁)与区内高陡构造带及断裂系统几乎垂直接触,构造及断裂系统,和生物礁储层非均质性共同控制生物礁含气性。结论认为,研究成果指出了区内生物礁含气性因素及有利区,有助于川东地区老气田稳产,对四川盆地生物礁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岗东地区 晚二叠世 长兴组 开江—梁平海槽西侧 台缘带 生物礁 含气性评价
下载PDF
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中东段长兴组台缘储层特征及差异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雨 张云峰 +5 位作者 胡林辉 唐洪明 徐亮 陈思锜 刘冬玺 钟平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3-1608,共16页
将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中东段长兴组台缘划分为龙岗主体和龙岗东两个地区来探讨其储层基本特征、成因、演化模式及差异性。龙岗主体为陡坡型台缘,礁滩体呈山脊线状、紧靠台缘外带生长,垂向呈多期次加积;龙岗东为缓坡型台缘,礁滩体宽缓,... 将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中东段长兴组台缘划分为龙岗主体和龙岗东两个地区来探讨其储层基本特征、成因、演化模式及差异性。龙岗主体为陡坡型台缘,礁滩体呈山脊线状、紧靠台缘外带生长,垂向呈多期次加积;龙岗东为缓坡型台缘,礁滩体宽缓,垂向侧积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前者以组构选择性的粒内溶孔、粒间溶孔等和非组构选择性的溶蚀缝洞和构造裂缝并存为特征,后者以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构造溶蚀缝等为主;前者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后者为特低孔特低渗的裂缝型—孔隙型储层。龙岗主体台缘礁滩储层受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回流渗透白云化、早成岩近地表岩溶及埋藏溶蚀、埋藏白云化等的综合控制;龙岗东地区由于水体相对较深,同生阶段的大气淡水溶蚀和早成岩期近地表溶蚀较弱,优质储层更受裂缝及埋藏溶蚀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复合体 储层特征 储层演化 长兴组 开江—梁平海槽西侧
下载PDF
诱发四川盆地极端暴雨的西南涡环流背景和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春花 肖递祥 郁淑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77-1589,共13页
利用降雨实况和EAR5再分析资料,统计1981—2020年四川盆地出现的19次西南涡诱发极端暴雨个例,对其发生的环流背景和西南涡结构特征进行动态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诱发极端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生命史为48~132 h,极端暴雨一般是在西南涡... 利用降雨实况和EAR5再分析资料,统计1981—2020年四川盆地出现的19次西南涡诱发极端暴雨个例,对其发生的环流背景和西南涡结构特征进行动态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诱发极端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生命史为48~132 h,极端暴雨一般是在西南涡生成后18 h内开始。形成西南涡的环流背景可分为东高西低型和西风波动型两类;东高西低型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均较强,500 hPa贝加尔湖低槽南端与高原低槽叠加形成深厚低槽,四川盆地位于槽前和副高西侧;西风波动型副高位于140°E以东,南压高压较东高西低型更偏西偏南,四川盆地受青藏高原低槽东移影响;两种类型均存在一支孟加拉湾—南海—四川盆地的水汽输送通道,其中东高西低型水汽输送更强。东高西低型背景下西南涡强度更强、范围更大,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深厚暖心结构,风场不对称分布深厚;西风波动型背景下西南涡具有“上冷-中暖-下较冷”的温度异常分布,风场不对称性仅维持在低层;两种类型共同特征是低层显著高能高湿,正涡度柱内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动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极端暴雨 动态合成 东高西低型 西风波动型 结构特征
下载PDF
2011年江苏省一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分析及物理量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琼 王文 +2 位作者 赵栋 郭煜 周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72-280,共9页
利用NEC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江苏省2011年6月24—25日暴雨从环流形势、云图实况对照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道变化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影响该次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是西风槽,后期是台风,中期是两者相互作用.通过诊... 利用NEC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江苏省2011年6月24—25日暴雨从环流形势、云图实况对照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道变化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影响该次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是西风槽,后期是台风,中期是两者相互作用.通过诊断过程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散度和垂直螺旋度,发现它们作为25日强降水的预报因子,具有预报先兆性,大约有9~12h的提前预报量.同时,发现近海台风(米雷)中低层垂直螺旋度由负变正并增加时,未来12h内易出现强降水,而当中低层垂直螺旋度开始明显减小时,未来12h内降水会逐渐减小,若减小是由正变负,则降水减弱时间更快,提前量在2h左右.对于24和25日降水性质的不同,运用K指数加以验证,表明24日主要为多对流性降水,25日对流性减弱,以系统性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槽 台风暴雨 诊断分析 水汽通道 垂直螺旋度 米雷
下载PDF
伊犁地区汛期一次强降水天气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江新安 高明华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5年第z1期29-31,共3页
2005年5月25~28日由西西伯利亚低槽引起的全区范围的大降水,个别地区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给我区农牧业、工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从天气学动力学角度对这次连阴雨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归结出伊犁河谷大降水预报的某些着眼点。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低槽 大降水 天气学分析 总结
下载PDF
2014年长江流域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晶晶 梅婷 辛学飞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年第4期26-30,共5页
本文利用实况探空资料和风云2C、2D卫星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西太平洋副高与西风带低槽共同作用下长江流域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三次过程卫星云图以及各种物理要素场配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云系表现为典型的梅雨锋云系特... 本文利用实况探空资料和风云2C、2D卫星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西太平洋副高与西风带低槽共同作用下长江流域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三次过程卫星云图以及各种物理要素场配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云系表现为典型的梅雨锋云系特征,云系位于高空槽前580线与副高外围588线之间。降水云带由对流云团、稳定性降水云团及混合性降水云带三部分组成。梅雨锋中的MCC云团十分活跃。随着云团最强对流的逐渐减弱,云团面积迅速膨胀,并持续数小时后很快减小,强降水主要发生在云团发展和成熟期中。强降水还与对流有关,降水强度总体上跟TBB强度呈反相关,TBB越低降水越强。梅雨锋云系的分布与各层的垂直速度场、涡度场、散度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中高层的涡度平流场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云带总体位置与上升运动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区、正涡度平流区位置近乎重叠。比湿通量、比湿通量散度和假相当位温等温湿参量的分布特征能很好锋面云带的移动、发展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西风低槽 云图 暴雨 物理量
下载PDF
乐清四中型水库库区的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爱芬 陈列 +2 位作者 娄小芬 郑沛群 彭霞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32-140,共9页
大暴雨是浙江省乐清水库致洪的直接原因。利用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自动站资料,详细分析了2004—2008年乐清四中型水库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水库大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 大暴雨是浙江省乐清水库致洪的直接原因。利用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自动站资料,详细分析了2004—2008年乐清四中型水库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水库大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不断有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而产生。主要影响系统为登陆台风、西风低槽和低空急流。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低层强辐合,高层辐散、旺盛的上升运动以及强大的低空急流和充沛的水汽供给,为水库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动力条件。台风强降水出现在台风螺旋雨带或者台风眼周围的密闭云团中的强降雨中心内。业务预报中可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叠加风暴跟踪信息和冰雹指数,结合基本速度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指标来跟踪台风强降雨中心,对水库大暴雨的监测和预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登陆台风 西风低槽 低空急流 物理量诊断 基本反射率 风暴跟踪信息 冰雹指数
下载PDF
重庆云阳石梁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
19
作者 秦媛媛 孟堃 《四川地质学报》 2013年第4期394-398,403,共6页
重庆云阳石梁剖面位于上扬子板块北缘南大巴山冲断带位置,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处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位置。对该剖面的详细研究,有利于恢复飞仙关期川东北碳酸盐台地东缘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认为,该剖面飞仙关组一段属于斜坡相沉积;二段... 重庆云阳石梁剖面位于上扬子板块北缘南大巴山冲断带位置,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处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位置。对该剖面的详细研究,有利于恢复飞仙关期川东北碳酸盐台地东缘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认为,该剖面飞仙关组一段属于斜坡相沉积;二段下部继承碳酸盐台地东缘斜坡相,中部发育典型的台地边缘滩沉积,其顶部则演化为局限台地潟湖环境;三段由开阔台地及局限台地潟湖沉积构成;四段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潮坪沉积。城口-鄂西海槽西侧飞仙关组由两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组成,通过与相邻位置的井剖面对比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城口-鄂西海槽西侧飞仙关期沉积相演化,台地边缘滩基本发育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剖面 飞仙关组 台地边缘滩 海槽 云阳石梁
下载PDF
“2004.06.16”临汾局地降雹天气特征分析
20
作者 王智娟 秦爱民 +1 位作者 史海平 贾海燕 《山西气象》 2004年第3期7-8,29,共3页
利用高空、地面天气图、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图等资料对临汾市2004年6月16日局地降雹的天气背景、形势演变、层结稳定度、云图和雷达回波等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以往冰雹预报经验对新一代雷达的探测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分析发... 利用高空、地面天气图、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图等资料对临汾市2004年6月16日局地降雹的天气背景、形势演变、层结稳定度、云图和雷达回波等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以往冰雹预报经验对新一代雷达的探测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分析发现,这次降雹过程属典型的西北冷涡影响型,此类型降雹相对于西北气流型和西风槽型降雹具有其自身特征;从多普勒速度图上,可分析出降雹过程中飑线前后较明显的中尺度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预报 西北冷涡影响型 西北气流型 西风槽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