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地亚(CARTIER)Divan系列黄金面珐琅表
1
《钟表》 2005年第3期20-20,共1页
2005年SIHH(日内瓦高级钟表展)上推出,依托Divan系列的扁方造型没延续去年的扩展式珐琅形式,令整只腕表浑然天成。金色珐琅的豹子图案更是栩栩如生。
关键词 卡地亚divan系列黄金面珐琅表 扁方造型 豹子图案 钟表设计
下载PDF
舒曼《桃金娘》中三首歌德诗歌艺术歌曲的诗乐探析——以“Lieder No.1”“Lieder No.2”“Lied der Suleika”为例
2
作者 赵伊娜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0-34,共5页
文章选择舒曼歌曲集《桃金娘》中以歌德《西东合集》中三首诗为词作曲的艺术歌曲“Lieder No.1”“Lieder No.2”“Lied der Suleika”,从诗歌的格律、韵脚的规律以及钢琴伴奏与调性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关键词 舒曼 艺术歌曲 《桃金娘》 歌德 《西东合集》
下载PDF
歌德《西东合集》中的形态学思想 被引量:5
3
作者 莫光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诗人歌德一生有五十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自然并有大量著述,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或隐或显的影响。他在研究植物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形态学思想。其基本概念"形变"后来成为歌德描述自然界一切形态生成与变化过... 诗人歌德一生有五十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自然并有大量著述,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或隐或显的影响。他在研究植物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形态学思想。其基本概念"形变"后来成为歌德描述自然界一切形态生成与变化过程的专用术语,成为他解读自然界里一切现象的锁钥。本文初步探析了歌德形态学思想在其晚年杰作《西东合集》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形态学 极性 升华 《西东合集》
下载PDF
情欲的异托邦——试论歌德的《罗马哀歌》与《西东合集》中的空间诗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双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7,共9页
在歌德的创作生涯中,《罗马哀歌》与《西东合集》标志着两次人生与美学上的突围与重生。这两套组诗都将异国他乡作为情欲想象的重要场所,从而建立起了空间、情爱与诗歌本身的密切关联。文章借鉴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分析诗人在两个诗歌文... 在歌德的创作生涯中,《罗马哀歌》与《西东合集》标志着两次人生与美学上的突围与重生。这两套组诗都将异国他乡作为情欲想象的重要场所,从而建立起了空间、情爱与诗歌本身的密切关联。文章借鉴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分析诗人在两个诗歌文本中创造异托邦空间的方式,探究他赋予这些地理空间的象征意味,借此阐明作为文学现象的空间书写所包含的美学意义与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罗马哀歌》 《西东合集》 异托邦 空间诗学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观照下的歌德《西东合集》复译研究及翻译策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晶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1-101,共11页
《西东合集》(West-östlicher Divan)为歌德晚年成熟诗艺的结晶,横跨东西方文化,充满东方精神的自然—神性,是歌德给当时战乱不断、精神倒退的欧洲大陆开出的一剂药方。这样一部杰作在译介歌德已有百年的中国却颇受冷遇,在唯一的... 《西东合集》(West-östlicher Divan)为歌德晚年成熟诗艺的结晶,横跨东西方文化,充满东方精神的自然—神性,是歌德给当时战乱不断、精神倒退的欧洲大陆开出的一剂药方。这样一部杰作在译介歌德已有百年的中国却颇受冷遇,在唯一的全译本(钱春绮译本)中,“形式对等”优先于“内容对等”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以致译文没有把握住歌德诗学的原意及精神。本文将在哲学诠释学的框架内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借助伽达默尔的对话理论来探究翻译中的文本意义方向,以期促进对这部作品的翻译研究。分析表明,不能用方法论去任意切割文本,更不能一概而论地划定形式对等和内容对等的优先性,译者应当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理解文本及其内在精神,让原文本的精神在新的语言世界里以新的方式继续存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西东合集》 诗歌翻译 哲学诠释学 德国文学经典 复译
下载PDF
《西东诗集》中的媒介和物质性
6
作者 卡斯滕·罗德 丁佳宁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63,共12页
近几十年来,媒介、物质性这两个概念和范式一直是文学、文化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分析歌德的《西东诗集》的结构和动机―主题意义,探究《西东诗集》中特定的媒介和物质性维度,可以一窥歌德在其晚期作品中对媒介―物质条件结构的思考和演... 近几十年来,媒介、物质性这两个概念和范式一直是文学、文化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分析歌德的《西东诗集》的结构和动机―主题意义,探究《西东诗集》中特定的媒介和物质性维度,可以一窥歌德在其晚期作品中对媒介―物质条件结构的思考和演绎。显然,对歌德而言,由此可以实现一种具备多重指涉性和多样性的乌托邦。在这个乌托邦中,媒介和物质性获得了某种转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西东诗集》 媒介 物质性
原文传递
歌德与伊斯兰思想——论《西东合集》精神空间中的伊斯兰元素
7
作者 何晶玮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歌德与伊斯兰的亲密关系实属诗人生平最令人惊诧的现象之一,他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和景仰在《西东合集》中呈现为结晶般的诗学图像,这组诗学图像浮现自歌德理念与伊斯兰思想的视域融合,并在《古兰经》互文、伊斯兰箴言和寓言的诗学书写间... 歌德与伊斯兰的亲密关系实属诗人生平最令人惊诧的现象之一,他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和景仰在《西东合集》中呈现为结晶般的诗学图像,这组诗学图像浮现自歌德理念与伊斯兰思想的视域融合,并在《古兰经》互文、伊斯兰箴言和寓言的诗学书写间逐渐整全,最终在死与变(Stirb und werde)的诗学辩证中达成了对伊斯兰思想的升华。借助伊斯兰思想中的归顺元素,歌德在诗集中构建出一个永恒的精神空间,以超越人类灵魂的永不安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伊斯兰 《西东合集》
原文传递
篇章语言学视角下歌德《西东合集》互文研究——以《天福的渴望》一诗为例
8
作者 何晶玮 《德语人文研究》 2018年第1期65-71,共7页
《西东合集》(West-stlicher Divan)为歌德晚年成熟诗艺的结晶,作为其世界文学构想下东西方文学的交融之作,这部诗集里交织着大量的互文现象,《天福的渴望》一诗就是其典范代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文本理论和文学批评界的互文理论... 《西东合集》(West-stlicher Divan)为歌德晚年成熟诗艺的结晶,作为其世界文学构想下东西方文学的交融之作,这部诗集里交织着大量的互文现象,《天福的渴望》一诗就是其典范代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文本理论和文学批评界的互文理论蓬勃发展,但就具体描述互文现象而言,却鲜有操作性强的理论被提出和认可。德国语言学家Nina Janich于2008年提出的互文形式分类真正有机地将互文理论与语言学结合起来,为在篇章语言学视角下描述互文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借助此视角,《西东合集》中丰富的互文现象可得到更全面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西东合集》 互文理论 篇章语言学
原文传递
“声东击西”的诗学之旅--论歌德“希吉勒”中的三重逃离
9
作者 何晶玮 《外国语言文学》 2018年第4期428-439,共12页
1814年,歌德开始创作其诗学杰作《西东合集》(West-?stlicher Divan),以在精神上逃离欧洲大陆封建复辟之中的重重黑暗。"希吉勒"(Hegire)被编排为开卷第一首,其标题涵义为"迁徙",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为躲避迫害而由... 1814年,歌德开始创作其诗学杰作《西东合集》(West-?stlicher Divan),以在精神上逃离欧洲大陆封建复辟之中的重重黑暗。"希吉勒"(Hegire)被编排为开卷第一首,其标题涵义为"迁徙",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为躲避迫害而由麦加迁至麦地那的历史事件。本文认为,《西东合集》里的东方世界实乃歌德诗学中的一个象征,意在"声东"以"击西",借东方之原初精神疗愈欧洲现代文化之问题。"希吉勒"这首诗呈现了贯穿《西东合集》的逃离与向往之间的张力,乃把握《西东合集》理念世界的重要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西东合集》 诗学 宗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