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52
1
作者 黄文明 刘树根 +3 位作者 马文辛 王国芝 曾祥亮 王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371,共8页
中上扬子地台发育2套重要的海相深灰色—黑色页岩,分别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由富含黄铁矿、有机质或生物化石的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埋藏相对较深、... 中上扬子地台发育2套重要的海相深灰色—黑色页岩,分别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由富含黄铁矿、有机质或生物化石的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埋藏相对较深、钻井无天然气显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相对中等、埋藏深度适度、钻井天然气显示丰度高,特别是志留系其它粉砂岩层段可产工业性气流。因此,下志留统页岩更有利于研究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更加适合作为中国南方页岩气战略先导区的重点目标勘探层位。总体上,两套页岩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出露范围广,有利于针对页岩展开相关研究,特别是背斜和向斜的翼部区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页岩气 勘探前景 川东南 鄂西渝东
下载PDF
湘鄂西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玉明 高星星 盛贤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57-162,203+12,共6页
本文基于湘鄂西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认为研究区是江南—雪峰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和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两个盆山体系联合而成的复合盆山体系,具有"两山夹一盆"的区域地质结构。自基... 本文基于湘鄂西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认为研究区是江南—雪峰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和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前陆冲断带两个盆山体系联合而成的复合盆山体系,具有"两山夹一盆"的区域地质结构。自基底形成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复杂,发育多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整体具有对冲干涉、南北分带、纵向叠置的结构特征,部分地区存在"双层结构",本文对其演化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地区 前陆盆地 褶皱 构造特征 构造样式
下载PDF
鄂西清江岩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常宏 章昱 +2 位作者 李景富 谭建民 韩会卿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88-293,共6页
鄂西清江流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文章在清江流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统计归纳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方法,分析清江岩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表现在4个方面:岩溶水系统导致岩溶塌陷(及灾害链);溶蚀扩张... 鄂西清江流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文章在清江流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统计归纳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方法,分析清江岩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表现在4个方面:岩溶水系统导致岩溶塌陷(及灾害链);溶蚀扩张和岩溶化诱发加剧滑坡和崩塌,溶蚀风化形成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钙质胶结的存在加强了滑坡崩塌的稳定性;岩溶与地质灾害易混淆,以新塘石林为例强调二者之间需甄别。指出碳酸盐岩区地质灾害调查应加强岩溶孕灾地质背景研究;研究钙质胶结的分布规律与加固效果可应用于滑坡和崩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质灾害 鄂西 清江
下载PDF
川东忠县—鱼池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海槽相、台缘相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蒋裕强 谷一凡 +5 位作者 刘菲 刘冬玺 陈卫东 廖义沙 张文济 蒋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3-1355,共13页
川东—鄂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发育开江—梁平海槽与城口—鄂西海槽,明确环海槽分布的台地边缘及沉积相带展布对指导二叠系—三叠系礁滩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川东忠县—鱼池地区窑厂、千野草场、楠木桠和三墱坡剖... 川东—鄂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发育开江—梁平海槽与城口—鄂西海槽,明确环海槽分布的台地边缘及沉积相带展布对指导二叠系—三叠系礁滩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川东忠县—鱼池地区窑厂、千野草场、楠木桠和三墱坡剖面长兴组—飞仙关组的现场实测和系统取样分析,结合钻井资料和建南地区前期研究成果,认为大池干—石宝寨—高峰场区块为开阔台地相沉积,而开江—梁平海槽主体未向该区延伸;忠县—鱼池地区发育海槽相深水沉积,开江—梁平海槽与建南地区浅水陆棚直接相连,向东直接连通城口—鄂西海槽主体,其两侧发育台地边缘相礁滩沉积。通过确定台地边缘平面展布规律,进一步扩展了研究区内台地边缘分布范围,为川东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礁滩气藏的勘探开发揭示了全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川东—鄂西地区 礁滩 二叠系—三叠系 海槽 台地边缘
下载PDF
开展盆地中心气研究 开辟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
5
作者 成先海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4年第3期31-35,共5页
在全世界的非常规含气系统中 ,盆地中心气系统 (BCGS)可能是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种 ,美国每年的天然气总产量有 15 %来自盆地中心气系统。盆地中心气藏 (BCGA)不同于常规圈闭气藏 ,其呈区域性分布 ,具有烃源区域性普遍成藏、储层处于气饱... 在全世界的非常规含气系统中 ,盆地中心气系统 (BCGS)可能是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种 ,美国每年的天然气总产量有 15 %来自盆地中心气系统。盆地中心气藏 (BCGA)不同于常规圈闭气藏 ,其呈区域性分布 ,具有烃源区域性普遍成藏、储层处于气饱和状态和异常压力、缺失下倾的水接触面及渗透率低等特点。目前盆地中心气藏的勘探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针对江汉探区面临的勘探形势 ,我们有必要修正勘探思路 ,在鄂西渝东区开辟新的勘探领域 ,重视盆地中心气藏 (BCGA)的勘探 ,本文提出了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盆地 非常规含气系统 鄂西渝东区 经济价值 异常压力 饱和状态 北美地区 勘探思路 区域性 气藏 总产量 天然气 渗透率 接触面 圈闭 成藏 烃源 储层
下载PDF
中扬子二叠-三叠系裂陷盆地沉积充填及对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漪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4期31-38,共8页
裂陷作用(槽)对油气的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目前四川盆地发现的几大油气中心均处于裂陷槽周缘,如普光、元坝、龙岗、磨溪-高石梯等气田。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开展了中扬子地区二叠-三叠系裂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研究,划分出整体... 裂陷作用(槽)对油气的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目前四川盆地发现的几大油气中心均处于裂陷槽周缘,如普光、元坝、龙岗、磨溪-高石梯等气田。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开展了中扬子地区二叠-三叠系裂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研究,划分出整体沉降阶段、初始裂陷阶段、裂陷扩张阶段、裂陷萎缩消亡阶段四个演化发展阶段。其中二叠纪栖霞期,中扬子地区地壳整体沉降,以相对均一化台地沉积为特征;茅口早期在中扬子东北部大洪山地区率先出现拉张裂陷,茅口晚期扩张到城口-鄂西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裂陷作用达到鼎盛,台地和盆地分异充分,在长兴期形成适合生物礁滩发育的台地边缘礁和台缘及台内生屑滩储层;早三叠世裂陷盆地进入萎缩阶段,随着盆地不断充填,台盆分异的格局逐渐趋于均一化,呈现出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特点,填平补齐形成的斜坡环境控制着大冶组颗粒滩的展布和迁移变化。裂陷槽控制了礁滩储层的分布,长兴组和大冶组礁滩储层明显受裂陷槽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南部的江南台地北缘和鄂西渝东地区鄂西裂陷槽的西缘以及开江-梁平陆棚东南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裂陷槽 二叠-三叠系裂陷盆地 二叠-三叠系礁滩
下载PDF
鄂西-湘西北地区铅锌矿矿源层对铅锌矿床产出定位的制约 被引量:28
7
作者 雷义均 戴平云 +2 位作者 段其发 刘阿睢 陶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自鄂西至湘西北一线,自北至南铅锌矿的产出层位逐渐抬高。通过对该区矿源层的分析研究发现,矿源层层位控制了铅锌矿的产出层位,北部鄂西地区矿源层为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含泥碳质碎屑岩,南部湘西地区矿源层为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含泥碳质... 自鄂西至湘西北一线,自北至南铅锌矿的产出层位逐渐抬高。通过对该区矿源层的分析研究发现,矿源层层位控制了铅锌矿的产出层位,北部鄂西地区矿源层为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含泥碳质碎屑岩,南部湘西地区矿源层为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含泥碳质碎屑岩。以地层不整合界面和盆地演化的充填系列为成矿单元,下部碎屑岩地层中的铅锌矿源层制约了上部碳酸岩地层中的铅锌矿的产出定位,矿床就位是热液、矿源层、导矿构造、储矿空间、屏蔽层等多因藕合、临界转换的结果,其成因为盆源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矿源层 产出定位 盆源热液矿床 鄂西-湘西北地区
下载PDF
鄂西沉积型赤铁矿含矿沉积盆地与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斯小华 刘林 夏循茂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鄂西是中国沉积型高磷赤铁矿的重要产区,含矿岩系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和写经寺组,前者主体为近滨亚相沉积,后者为较平坦的远滨带。铁矿化受含矿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含矿建造层序构成了沉积... 鄂西是中国沉积型高磷赤铁矿的重要产区,含矿岩系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和写经寺组,前者主体为近滨亚相沉积,后者为较平坦的远滨带。铁矿化受含矿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含矿建造层序构成了沉积旋回,与海进-海退相呼应。中泥盆世盆地下陷接受沉积;晚泥盆世下陷加速,在晚泥盆世晚期海水最深。之后盆地抬升,海平面上升,盆地沉积结束。沉积期成矿作用表现为机械沉积作用、胶体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主要形成赤铁矿。成岩期表现为固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新生矿物充填交代作用,磁铁矿在该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赤铁矿 时空分布规律 沉积盆地分析 岩相古地理 成矿作用 鄂西
下载PDF
川北-鄂西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页岩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
9
作者 邱振 窦立荣 +10 位作者 吴建发 韦恒叶 刘雯 孔维亮 张琴 蔡光银 张淦 吴伟 李世臻 曲天泉 高万里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748,共37页
近两年我国南方川北-鄂西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大隆组取得了页岩气重大勘探突破,并在中二叠统孤峰组发现了勘探新苗头,但其富有机质层段的分布规律及其页岩气资源潜力仍不清楚.通过对川北-鄂西地区中二叠统地层开展沉积相识别与层序地... 近两年我国南方川北-鄂西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大隆组取得了页岩气重大勘探突破,并在中二叠统孤峰组发现了勘探新苗头,但其富有机质层段的分布规律及其页岩气资源潜力仍不清楚.通过对川北-鄂西地区中二叠统地层开展沉积相识别与层序地层对比划分,分析不同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而探讨该区孤峰组富有机质层段的分布规律与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川北-鄂西地区中二叠统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其中层序SQ3对应于孤峰组,沉积于卡匹敦晚期;层序SQ3沉积时期,该区在碳酸盐岩台地(对应层序SQ1和SQ2)基础上发育了3个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即鄂西盆地、开江-梁平台盆(海槽)和广旺台盆(海槽);孤峰组硅质岩与硅质页岩层段的有机碳TOC含量较高(平均TOC含量为3%~10%),且展布相对连续稳定;峨眉山地幔柱事件驱动了该区中二叠世晚期深水斜坡-盆地环境的形成,从而控制着孤峰组富有机质硅质岩与硅质页岩的大规模区域性沉积.基于上述分析,综合硅质岩及硅质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构造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地质评价要素,在川东北至湘鄂西地区优选出5个有利区,面积约为1.2×10^(4)km^(2),估算总资源量约1.75×10^(12)m^(3),展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三级层序 沉积相 孤峰组 四川盆地 鄂西盆地 非常规油气沉积学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