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晋疫病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金凤 王芙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40-45,共6页
两晋时期,疫病流行的范围广、频率高,其发生与水旱等自然灾害、战乱、环境、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疫情,当时社会各阶层展开了自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用极其有限。两晋时期... 两晋时期,疫病流行的范围广、频率高,其发生与水旱等自然灾害、战乱、环境、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疫情,当时社会各阶层展开了自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用极其有限。两晋时期疫病发生与流行,也暴露出当时社会健康保障制度的严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时期 疫病 成因 防治 影响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与郭璞的《江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沛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两晋之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的特定背景,使本来属于自然地理范畴的长江,不但一跃成为关系到东晋王朝前途和命运的生命线,而且成为现实性很强的文学题材,寄托着包括作者在内的"过江诸人"的诸多情志和愿望。《江赋》塑造... 两晋之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的特定背景,使本来属于自然地理范畴的长江,不但一跃成为关系到东晋王朝前途和命运的生命线,而且成为现实性很强的文学题材,寄托着包括作者在内的"过江诸人"的诸多情志和愿望。《江赋》塑造的长江艺术想像,不但真实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以富于阳刚之美的浩瀚、雄奇和壮阔特征充分展示了长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在胡马临江、社稷倾危、朝纲不振、士臣悲观失望、民族生死存亡命悬一线的"最危险的时候",作者满怀激情地讴歌长江、赞美长江,并在此基础上抒写对东晋君臣践行他思想主张的殷切希望,无疑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衷共济、渡江北伐、洗刷民族耻辱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思想主张虽然未能完全达到艺术上的有机统一,但在政治上却实实在在地点到了东晋王朝虚弱病体的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 《江赋》 长江 两晋之交 南北对立
下载PDF
西晋十六国时期氐人的迁徙与分布
3
作者 马建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7,67,共6页
氐人原散居于今甘肃陇南、天水,陕西西南部及四川松潘一带,在羌汉之间杂处。氐人的迁徙最早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期,此后持续不断,其迁徙地多为内地汉人居住地,故其汉化程度较其他民族高。至西晋十六国时期,由于西北地区动荡纷乱的形势,氐... 氐人原散居于今甘肃陇南、天水,陕西西南部及四川松潘一带,在羌汉之间杂处。氐人的迁徙最早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期,此后持续不断,其迁徙地多为内地汉人居住地,故其汉化程度较其他民族高。至西晋十六国时期,由于西北地区动荡纷乱的形势,氐人因各种原因而迁徙更加频繁,致使其最终融入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十六国 氐人 迁徒与分布 活动线索
下载PDF
从古代名方看消渴病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4
4
作者 袁薪蕙 黄宇虹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5期47-50,共4页
对古代文献中治疗消渴病的名方进行归纳整理,研究消渴病的治疗在先秦、两汉、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论述古代各时期著名医家治疗消渴病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影响,为中医对消渴病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消渴 润燥 先秦 两汉 唐宋 金元 明清 名方
下载PDF
2015年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Ⅲ区西晋十六国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辉 +8 位作者 马洪连 王永安 陈国科 岳晓东 郑国穆 周静 洪连 孙明霞 景小庆(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7,34,F0003,共18页
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保护范围内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Ⅲ区西晋十六国墓葬50座。此次发掘丰富了河西地区该时段的考古资料,对进一步研究河西地区的历史、文化、丧葬习俗等具... 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保护范围内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Ⅲ区西晋十六国墓葬50座。此次发掘丰富了河西地区该时段的考古资料,对进一步研究河西地区的历史、文化、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 西晋十六国 墓葬
下载PDF
庄子学派与反庄派两千年博弈史
6
作者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5期152-179,共28页
总论庄子学派的形成史,庄子学派总集《庄子》的流变史、以及庄子学派、宗庄派与反庄派的两千年博弈对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艺术的影响史。
关键词 战国庄子学派 西汉庄子学派 魏晋庄子学派 魏晋以后宗庄派 反庄派 以儒解庄派 第一才子公案 宗庄宗骚公案
下载PDF
试谈吐鲁番几座魏晋、十六国早期墓葬的年代和相关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韦正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0-68,113,共9页
吐鲁番阿斯塔那M148、M233和阿斯塔那西区M408、M409等4座墓葬在发掘报告中被认为年代较晚。但通过将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与周边相关墓葬比较可见其年代或可早到十六国早期。在西晋甚至曹魏时期,汉式墓葬已在吐鲁番出现,且与河西敦煌、酒... 吐鲁番阿斯塔那M148、M233和阿斯塔那西区M408、M409等4座墓葬在发掘报告中被认为年代较晚。但通过将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与周边相关墓葬比较可见其年代或可早到十六国早期。在西晋甚至曹魏时期,汉式墓葬已在吐鲁番出现,且与河西敦煌、酒泉等地墓葬的面貌接近,或与当时历史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墓葬 魏晋 十六国早期
原文传递
汉魏洛阳城的祭祀礼制建筑空间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国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祭祀天地先祖的礼制活动,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统治天下与战争同等对待的大事。汉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东周春秋末至战国、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的都城遗址,由于其地处中原的地理环境和上承周汉下启隋唐的历史地位,许多重要的礼制文化... 祭祀天地先祖的礼制活动,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统治天下与战争同等对待的大事。汉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东周春秋末至战国、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的都城遗址,由于其地处中原的地理环境和上承周汉下启隋唐的历史地位,许多重要的礼制文化、典章制度、都城形制、埋葬习俗和宗教信仰等,都是在此开创和传承发展。本文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对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各朝代都城的祭祀礼制建筑空间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洛阳城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祭祀礼制建筑
原文传递
云南滇池地区聚落遗址2008年调查简报 被引量:14
9
作者 蒋志龙 姚辉芸 +1 位作者 周然朝 何林珊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3,共11页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签订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进行"滇池区域史前聚落形态考古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开展全面的区域系统调查,寻找并确认与石寨山文化(亦称滇文化,时代约从春秋时期至西汉末...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签订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进行"滇池区域史前聚落形态考古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开展全面的区域系统调查,寻找并确认与石寨山文化(亦称滇文化,时代约从春秋时期至西汉末期)有关的遗址和聚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滇池地区 聚落考古 青铜时代 东汉魏晋时期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魏晋时期宫城西墙与河渠遗迹 被引量:9
10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 +4 位作者 钱国祥 刘涛 肖淮雁 郭晓涛 汪盈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共4页
2011年3~5、7~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在对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宫城西墙发掘解剖过程中,新发现了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宫城西墙、汉晋时期的大型河渠、北魏时期的排水暗渠、北魏与北周时期的路面... 2011年3~5、7~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在对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宫城西墙发掘解剖过程中,新发现了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宫城西墙、汉晋时期的大型河渠、北魏时期的排水暗渠、北魏与北周时期的路面等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汉魏洛阳故城 宫城西墙 河渠 魏晋时期
原文传递
辽宁辽阳市太子河区东汉魏晋墓群发掘简报
11
作者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阳市文物保护中心 +3 位作者 王宇 马鑫 李龙彬 全晓红 《考古学集刊》 2018年第1期44-58,291-296,共16页
2011年10~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辽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对辽阳市太子河区福利院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均为石室墓,除M4、M9外,其余均发现长斜坡墓道,分单室墓和多室墓两类。单室墓有2座,形制分别为土... 2011年10~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辽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对辽阳市太子河区福利院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均为石室墓,除M4、M9外,其余均发现长斜坡墓道,分单室墓和多室墓两类。单室墓有2座,形制分别为土坑竖穴石室墓和土坑竖穴石椁墓,墓室平面近长方形。石室墓以大石板平铺墓底,立置石板为墓壁;石椁墓以石块平铺垒砌,顶部以大石板叠压封顶。多室墓共有7座,墓圹平面均呈'甲'字形,有长斜坡墓道。墓室由前廊、主室、后室及耳室组成。砌筑方法相同,均以大石板铺底、立置石板为墓壁、盖顶,石板之间以白石灰勾缝。根据墓室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三型。出土遗物共计63件,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铜器、铁器、银器及玉石器。陶器共计41件,多数为灰陶,也有少量褐陶。制法以轮制为主,有少量手制。器形有长颈瓶、罐、盘、方盘、钵、耳杯、盆、器盖、案、灯座、小盆、小甑等。其他有银手镯、铜镜、五铢钱、水晶串珠等。墓葬年代从东汉晚期到曹魏西晋时期,是辽阳地区东汉魏晋时期中小型墓葬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辽阳市 石室墓 东汉魏晋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