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湖西半湖真核浮游植物群落动态与理化因子相关性探究
1
作者 赵冰冰 朱鑫昊 +5 位作者 张华 王金花 黄健 奚姗姗 罗涛 彭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5,共11页
浮游植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循环的主要参与者,获取其群落结构信息对于调节湖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巢湖西半湖冬季和夏季真核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在研究期间共检测出真核浮游植物7门71属,其中,夏季7... 浮游植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循环的主要参与者,获取其群落结构信息对于调节湖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巢湖西半湖冬季和夏季真核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在研究期间共检测出真核浮游植物7门71属,其中,夏季7门59属、冬季5门27属,以绿藻门、硅藻门为主,冬季较夏季优势属变化较大.夏季、冬季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分别为1.83、1.88,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0.75、0.83.两种多样性指数均值均为夏季小于冬季.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巢湖西半湖水体TN、TP偏高,夏季、冬季水体理化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冗余分析表明,PO^(-)_(4)-P、TN、TP和NH^(+)_(4)-N浓度对真核浮游植物群落解释率较大,其中,PO^(-)_(4)-P浓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Mantel相关性分析表明,真核浮游植物丰度与水温、溶解氧、pH、NH^(+)_(4)-N、TN和Chl.a有着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变差分解分析得到,季节因素对真核浮游植物群落解释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巢湖西半湖 真核浮游植物 理化因子
下载PDF
物元分析法在巢湖西半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常婷婷 姜世中 +1 位作者 罗斌 彭文甫 《四川环境》 2015年第5期36-40,共5页
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和氨氮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物元分析法和单因子指数法对巢湖西半湖2004~2014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水质在2005、2010和2013年符合Ⅱ类水质标准,2004、2011和2014年符合Ⅲ类水质... 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和氨氮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物元分析法和单因子指数法对巢湖西半湖2004~2014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水质在2005、2010和2013年符合Ⅱ类水质标准,2004、2011和2014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水质处于良好状态;2006、2008、2009和2012年符合Ⅳ类水质标准,属于轻度污染;而2007年符合Ⅴ类水质标准,处于严重污染状态。物元法应用于湖泊水质评价是可行的,它利用关联函数对水质做出定量分析,可以把不相容问题转化为相容问题,水质评价结果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物元分析法 巢湖西半湖
下载PDF
冬季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及污染状况研究——基于浮游藻类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梦 刘桂建 +2 位作者 吴蕾 刘荣琼 汪家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通过网格采样法对冬季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进行科学采集,运用多种方法对浮游藻类的叶绿素含量、个体数量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与鉴定,补充了巢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多样性资料,系统研究了浮游藻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叶... 通过网格采样法对冬季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进行科学采集,运用多种方法对浮游藻类的叶绿素含量、个体数量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与鉴定,补充了巢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多样性资料,系统研究了浮游藻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叶绿素含量与藻密度呈正相关,两者分布都呈现由河流入湖口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向周边降低的变化趋势.浮游藻类群落以蓝藻门为优势门,优势属主要包括微囊藻属、裸藻属、小球藻属、直链藻属和鱼腥藻属.结合多种生物评价方法,如叶绿素含量评价、特征性藻类污染指数评价和藻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标(Margalef丰度指数、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Lloyd Ghelardi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评价,对冬季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水体冬季总体处于中度营养和轻度污染的状态,河流入湖口湖区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西半湖 冬季 浮游藻类 多样性 富营养化 污染
下载PDF
巢湖西半湖浅层沉积物元素调查分析
4
作者 许毅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第11期44-47,共4页
2020~2021年对巢湖西半湖湖区的六个点位浅层沉积物元素进行采样检测并分析得出西半湖湖区的元素分布可分为三类区域,其中南淝河入湖区点位有显著差异,含量变化最大的一类元素为Br、Cl、Zr、Hg、Mn。各采样点位元素含量均高于董铺水库... 2020~2021年对巢湖西半湖湖区的六个点位浅层沉积物元素进行采样检测并分析得出西半湖湖区的元素分布可分为三类区域,其中南淝河入湖区点位有显著差异,含量变化最大的一类元素为Br、Cl、Zr、Hg、Mn。各采样点位元素含量均高于董铺水库对照点,最高的点位为对照点的33倍。金属污染物元素中Pb和Zn最为严重,超对照点6倍以上。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的重金属元素是Cd和Hg,危害程度排序为Cd>Hg>As>Pb>Zn>Cu>Cr。在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生态效应方面,各点位潜在生态危害等级为中等。在重金属、类金属的生物效应上,浅层沉积物中Zn、Pb和As对生物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西半湖 浅层沉积物 元素 生态效应 生物效应
下载PDF
巢湖西半湖底泥磷分布及释放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沐 李发建 +2 位作者 圣伟佳 赵琼 尹洪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175,共12页
为充分了解巢湖西半湖底泥氮磷分布及释放特征,为后续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巢湖西半湖设置29个采样点,对底泥氮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查,并采用间隙水平衡技术(Peeper)和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GT)对底泥释放和高磷活性区域进行测... 为充分了解巢湖西半湖底泥氮磷分布及释放特征,为后续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巢湖西半湖设置29个采样点,对底泥氮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查,并采用间隙水平衡技术(Peeper)和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GT)对底泥释放和高磷活性区域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底泥(0~10 m)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值分别为1614 mg·kg^(-1)、691 mg·kg^(-1)和2.30%,依据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沉积物污染评价标准,总氮和总磷分别处于中度和重度污染水平.基于Peeper结果发现,巢湖西半湖磷酸盐释放速率为0.13~2.53 mg·m^(-2)·d^(-1),均值为1.15mg·m^(-2)·d^(-1);氨态氮释放速率为5.73~20.23 mg·m^(-2)·d^(-1),均值为12.89 mg·m^(-2)·d^(-1).磷酸盐释放速率高值区域位于入湖口处,而氨态氮释放速率高值则位于湖心.DGT-P高值所在区域与磷酸盐释放速率高值所在区域一致,均位于入湖口附近.底泥磷形态结果表明,铝结合态磷为底泥磷的主要结合形态,占总磷的25%~71%.各采样点的活性磷(不稳定的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的总和)含量为62.39~329.40 mg·kg^(-1),占总磷的19%~4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底泥内源磷污染严重,且污染主要分布在入湖河口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巢湖 底泥 内源释放 营养盐 磷形态
原文传递
巢湖西湖岸新石器—商周遗址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被引量:19
6
作者 高超 王心源 +1 位作者 金高洁 胡晓燕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9-989,共11页
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引入巢湖西湖岸新石器-商周遗址考古工作,通过点密度分析、空间距离分析、三维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遗址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研究区内遗址时空分布呈现:随时间推移... 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引入巢湖西湖岸新石器-商周遗址考古工作,通过点密度分析、空间距离分析、三维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遗址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研究区内遗址时空分布呈现:随时间推移由湖岸边逐渐向西北部扩展,后迁移至南部,再均匀扩散的遗址迁移轨迹;先民多选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自然岗地、河谷阶地、山麓面居住,导致古遗址空间上大致呈线状、团聚状、分散状等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河谷谷地指向性、阶地岗地指向性、土壤指向性等规律。提出遗址分布在早期可能主要受到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后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生活方式等人文因素影响加重。本研究为GIS支持下区域考古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实例,同时GIS方法得到一些推论假设仍需要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等进一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遗址 空间分析 分布规律 巢湖西湖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