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Structure and Rheology of the Upper Mantle Derived from Mantle Xenoliths from Gansu Province, Western China
1
作者 ShiLanbin LinChuanyong ChenXiaod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4年第3期281-299,共19页
Mantle xenoliths brought up by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onto the earth’s surface may provide dir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volcanic reg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udy on mantle xenoliths col... Mantle xenoliths brought up by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onto the earth’s surface may provide dir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volcanic reg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udy on mantle xenoliths collected from Haoti village, Dangch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western China.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rheology of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per mantle of the region is composed mainly of spinel lherzolite at shallower depth (52~75km), and garnet lherzolite at greater depth (greater than 75km), instead of harzburgite and dunite as proposed by some previous studies. The upper mantle geotherm derived from the equilibrium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of xenoliths from the reg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rth China, and is somewhat closer to the Oceanic geotherm. The crust-mantle boundary is determined from the geotherm to be at about 52km, and the Moho seems to be the transition zone of lower crust material with spinel lherzolite. If we take 1280℃ a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op of asthenosphere, then the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 should be at about 120km depth. The differential stress of the upper mantle is determined by using recrystallized grain size piezometry, while the strain rate and equivalent viscosity a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flow law of peridotite. The differential stress, strain rate and viscosity profile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obtained values indicate that asthenospheric diapir occurred in this region during the Cenozoic time, resulting in the corresponding thinning of the lithosphere. However, the scale and intensity of the diapir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ccurring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Moreover, numerous small-scale shear zones with localized deformation might occur in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as evidenced by the extensive occurrence of xenoliths with tabular equigranular te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tle xenoliths Upper mantle Thermal structure RHEOLOGY gansu Province western China
下载PDF
Discovery of a new vertebrate fauna of Late Permian from western Gansu and its 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2
作者 程政武 李佩贤 +2 位作者 李锦玲 姬书安 靳悦高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6年第15期1271-1275,共5页
In 1981, the working group for continental Permian and Triassic sequences from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Ministr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and Gans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under Gansu Bure... In 1981, the working group for continental Permian and Triassic sequences from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Ministr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and Gans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under Gansu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made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ermian and Triassic strata and found some vertebrate fossils. The three-time excavations in 1981, 1982 and 1985 proved that Dashankou of Yu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gansu Late PERMIAN Dashankou Fauna.
原文传递
1936年:环县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地位的确立
3
作者 黄正林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33-62,共30页
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比较重要的年份,中央红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宁夏会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这一系列事件中环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月西征战役开始不久,中国共... 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比较重要的年份,中央红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宁夏会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这一系列事件中环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月西征战役开始不久,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以环县洪德城为中心的新苏区建成“西方根据地的重心”,陕甘宁省成立后省委和省政府迁移到今环县洪德镇河连湾村,使河连湾村成为新苏区的枢纽,起到了“西方根据地的重心”的作用。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分别会师后,继续进行战略转移,充分说明红军长征还在继续。11月下旬,红军三个方面军互相配合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山城堡战役胜利标志着红军长征最终结束,山城堡应是红军长征的结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西征 陕甘宁省 山城堡战役 环县
下载PDF
西夏·青史淡淡千百年——漫步地震五千年(10)
4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8期543-558,共16页
西夏是一个生机蓬勃而神秘的王朝,它的兴亡都伴有地震的发生,而甘肃—宁夏地区恰是地震高发区,值得关注这里的地震活动。对于存疑的996年地震事件,从小震密集、史料记载、地质探槽、地震强度上做了初步探讨,推测了这次地震位置和大小。... 西夏是一个生机蓬勃而神秘的王朝,它的兴亡都伴有地震的发生,而甘肃—宁夏地区恰是地震高发区,值得关注这里的地震活动。对于存疑的996年地震事件,从小震密集、史料记载、地质探槽、地震强度上做了初步探讨,推测了这次地震位置和大小。介绍了1739年平罗地震的水患教训。注意到1920年海原8.5级地震的新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新信息,揭示了全球地震活动的大背景。甘肃—宁夏三角区的力学关系是三体问题,不可忽视旋转运动;对于发震条件,除断层带外,还要重视深部物性的结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地震活动 996年地震 地震水患 海原地震 甘宁三角区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对《西部中医药》杂志“疫病·新冠肺炎”专题的研究
5
作者 赵尹铭 王蕾 周波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目的:对《西部中医药》杂志“疫病·新冠肺炎”专题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阐述其研究状况,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并利用CiteSpace 5.8.R1软件和中国知网(CNKI)的“计量可视化分... 目的:对《西部中医药》杂志“疫病·新冠肺炎”专题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阐述其研究状况,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并利用CiteSpace 5.8.R1软件和中国知网(CNKI)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对载文数量、发文作者、关键词、发文机构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31篇,经文献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面,重点关注包括甘肃在内的西部地区抗疫经验。结论《:西部中医药》杂志策划“疫病·新冠肺炎”专题,体现了其在大疫当前的态度和担当,充分展现了各地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取得的成绩,传播中医药辨证论治新冠肺炎的经验,也展现了“甘肃经验”在防治新冠肺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的临床诊疗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中医药》 疫病 新冠肺炎 文献计量学 甘肃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背景下科技创新赋能甘肃高质量发展
6
作者 殷亚波 郭小艳 《开发研究》 2024年第5期13-22,共10页
以高水平科技创新驱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23年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等相关数据,采用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法,深入分析了甘肃省科技创新的基础与... 以高水平科技创新驱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23年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等相关数据,采用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法,深入分析了甘肃省科技创新的基础与优势、短板与挑战,最后提出了科技创新赋能甘肃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包括深层次释放教育创新生产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和环境氛围,促进全球优质人才资源“西北汇”;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凸显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抢占数智经济发展新赛道,以“数据要素/信息技术+”加速创新要素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系统提升,形成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新格局 甘肃 科技创新
下载PDF
甘肃东西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
7
作者 杨庆怡 朱姜韬 田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基于1961—2018年甘肃省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依据逐年降水变化“东西反向”型分布模态,将甘肃以104°E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开展不同强度的降水事件变化研究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中降水事件在两区夏季降水的占比均... 基于1961—2018年甘肃省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依据逐年降水变化“东西反向”型分布模态,将甘肃以104°E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开展不同强度的降水事件变化研究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中降水事件在两区夏季降水的占比均超46%,占主导作用;西区强、中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东区各强度降水事件频次均呈下降趋势。天气成因分析表明,甘肃东西区降水偏强时,南亚高压异常增强,提供了较好的高空辐散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或偏西,中纬度地区“+-+”的位势高度异常促使冷暖空气增强并交汇于甘肃地区,西风带波动小槽的发展,配合近地层高原东侧低涡将低纬度水汽接力向西北输送,导致降水发生;相较于东区,西区降水夏季风系统异常更强,西风带波动显著,位势高度负异常位置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强度降水 夏季风 南亚高压 西风急流 甘肃东西区
下载PDF
甘肃西部平原区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光辉 聂振龙 +4 位作者 谢悦波 陈宗宇 程旭学 申建梅 王金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大量同位素资料研究表明,甘肃西部黑河流域南部平原区地下水补给和更新的特征是,具有非均一性和有限性;潜水较年轻又更新快,承压水较老又更新慢;东部地下水更新较快,西部更新较慢;祁连山前戈壁带地下水更新较快,细土平原更新较慢;近河... 大量同位素资料研究表明,甘肃西部黑河流域南部平原区地下水补给和更新的特征是,具有非均一性和有限性;潜水较年轻又更新快,承压水较老又更新慢;东部地下水更新较快,西部更新较慢;祁连山前戈壁带地下水更新较快,细土平原更新较慢;近河道带地下水更新速率大,远离河道则小。上述特征与出山地表径流量及其补给源属性密切相关。因此,结合地下水更新特征,充分利用祁连山前戈壁带较强的入渗条件和调蓄功能,与地表水联合优化调控,有利于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西部 黑河流域 地下水 同位素特征 更新性 非均一性
下载PDF
西秦岭糜署岭岩浆混合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注苍 李永军 +3 位作者 曾俊杰 冯备战 毕明波 杨俊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16,共5页
西秦岭糜署岭岩体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从寄主岩石和基性端元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的主要元素、稀土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了糜署岭岩体是壳源和幔源两类岩浆混合形成的混浆花岗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壳源和幔源两个... 西秦岭糜署岭岩体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从寄主岩石和基性端元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的主要元素、稀土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了糜署岭岩体是壳源和幔源两类岩浆混合形成的混浆花岗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壳源和幔源两个端元之间并有显著的过渡特征,表明二者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发生过不同程度地物质成分交换。这对研究西秦岭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花岗岩 西秦岭 构造意义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研究 镁铁质包体 稀土元素 过渡特征 物质成分 岩浆侵位 地壳增生 混合作用 微细粒 中生代 壳幔 岩体 幔源 壳源 基性
下载PDF
甘肃中西部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卫民 张执欣 +1 位作者 张宏昌 韦革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3-186,191,共5页
通过对甘肃中西部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多样性的调查,共获得豆科植物根瘤样品452份,涉及18个属,30个种,分离得到328株根瘤菌。调查结果显示:(1)本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贫乏,但适应性强,大多数都具有抗干旱、耐盐耐碱特性。(2)土壤干旱... 通过对甘肃中西部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多样性的调查,共获得豆科植物根瘤样品452份,涉及18个属,30个种,分离得到328株根瘤菌。调查结果显示:(1)本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贫乏,但适应性强,大多数都具有抗干旱、耐盐耐碱特性。(2)土壤干旱和土壤高盐浓度是影响根瘤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3)本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形状多为棒状、球状,部分为不规则状;颜色为红色、浅褐色、褐色、黄色,部分为白色、黑色。(4)许多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固氮 根瘤菌 多样性 甘肃中西部
下载PDF
甘肃中西部龙首山一带“韩母山群”的重新厘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校培喜 由伟丰 +2 位作者 曹宣铎 胡云绪 谢从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28-1232,共5页
关于甘肃龙首山一带"韩母山群"的划分和时代归属,前人曾有不同的认识。依据沉积建造、古生物化石、变质变形等资料,对韩母山群进行解体。将该群下部变质变形较强的烧火筒沟组(钙质砾岩、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厘定为震旦系... 关于甘肃龙首山一带"韩母山群"的划分和时代归属,前人曾有不同的认识。依据沉积建造、古生物化石、变质变形等资料,对韩母山群进行解体。将该群下部变质变形较强的烧火筒沟组(钙质砾岩、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厘定为震旦系,上部变质变形较弱的草大坂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厘定为寒武系,并将后者与鄂尔多斯西缘下、中寒武统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西部 韩母山群 烧火筒沟组 草大坂组 震旦系 寒武系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叶 罗光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0-163,201,共5页
甘肃河西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50种,隶属于21科40属。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状况,应合理开发利用盐生药用植物资源。
关键词 甘肃 河西地区 盐碱地 药用野生植物资源 麻黄科 蓼科 藜科
下载PDF
由甘肃宕昌好梯幔源包体推导的上地幔物质组成、热结构和流变学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史兰斌 林传勇 陈孝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542,共18页
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幔源包体可以提供有关上地幔的直接信息。通过对采自甘肃宕昌县好梯乡的幔源橄榄岩包体的详细研究 ,探讨该地区上地幔的热结构和流变学特征 ,并与华北地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自壳幔边界以下至 75km深处的上... 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幔源包体可以提供有关上地幔的直接信息。通过对采自甘肃宕昌县好梯乡的幔源橄榄岩包体的详细研究 ,探讨该地区上地幔的热结构和流变学特征 ,并与华北地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自壳幔边界以下至 75km深处的上地幔主要由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组成 ,75km以下则主要由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组成 ,方辉橄榄岩只占少数 ;与华北地区没有明显的差异。由包体平衡温度、压力建立的上地幔地温线低于华北地区地温线 ;确定的壳幔边界在 5 2km左右 ,莫霍界面附近为下地壳物质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过渡带 ;岩石圈底界深度约为 12 0km左右。根据包体的研究结果建立了研究区上地幔的差异应力、应变速率和等效黏滞度剖面。结果表明 ,该区新生代时期存在软流层的底辟 ,以及相应的岩石圈的减薄 ,但其规模明显小于华北地区。这些结果表明该区处在中国东部大陆裂谷带和中国中部克拉通块体群的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 幔源包体 热结构 流变学
下载PDF
中国黄土高原西缘甘肃万象洞MIS5石笋δ^(18)O记录与南方地区石笋记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安春雷 张平中 +3 位作者 代志波 张德忠 杨勋林 K.R.Johnson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5-990,共6页
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WXSM51和WXSM52提供了M IS 5(118~79kaB.P.)高分辨率的1δ8O记录。研究表明,万象洞石笋1δ8O值与夏季风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我国西南部的贵州董歌洞石笋1δ8O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 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WXSM51和WXSM52提供了M IS 5(118~79kaB.P.)高分辨率的1δ8O记录。研究表明,万象洞石笋1δ8O值与夏季风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我国西南部的贵州董歌洞石笋1δ8O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与高纬度的格陵兰NGR IP冰芯1δ8O记录和65°N太阳辐射强度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万象洞石笋1δ8O记录了118~79kaB.P.期间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东亚季风强度的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而且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同时它与地中海碳酸盐记录有很好的相似性,和巴西石笋1δ8O记录在千年尺度上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东亚季风区、地中海地区以及巴西季风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指示了南北半球气候在千年尺度上存在“跷跷板”(seesaw)现象。万象洞石笋1δ8O记录的M IS 5b与M IS 5 a突发性转换,与NGR IP冰芯1δ8O记录相似,而与神农架记录存在差异,说明万象洞地区对亚洲季风强度的响应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石笋 氧同位素组成 亚洲季风 MIS5 甘肃武都万象洞 黄土高原西缘
下载PDF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成矿时代精确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勇 刘云华 +3 位作者 董福辰 李中会 于建坤 马晓平 《黄金》 CAS 2012年第11期10-17,共8页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古浪堤组粉砂质、泥质板岩,金矿体主要分布于闪长玢岩内部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石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为主;氢氧同位素示踪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性质的流体,...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古浪堤组粉砂质、泥质板岩,金矿体主要分布于闪长玢岩内部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石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为主;氢氧同位素示踪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性质的流体,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矿床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通过对与成矿有关的2个闪长玢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分别获得(215.5±2.1)Ma和(216.6±2.4)Ma的年龄结果,该年龄代表了枣子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为形成于印支末期秦岭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研究表明,西秦岭造山带具有寻找印支末期后碰撞伸展环境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金矿床 成矿时代 枣子沟金矿床 西秦岭 甘肃
下载PDF
城镇体系结构及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翔 鱼腾飞 程慧波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4-750,共7页
城镇体系结构是城市化格局及演化的基本框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利用甘肃段41个县及以上城镇统计资料,结合相关分析模型、分形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及与城市化的定量关系入手,探讨了城... 城镇体系结构是城市化格局及演化的基本框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利用甘肃段41个县及以上城镇统计资料,结合相关分析模型、分形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及与城市化的定量关系入手,探讨了城镇体系结构基本特征以及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机制,得到以下结论:①甘肃段城镇体系结构以2002年为转折点,进入第二阶段的倾斜发展,其特征表现为:等级规模不服从位序-规模法则,属典型首位分布;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单核心增长格局发生分异;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呈点轴空间分布格局。②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呈对数关系),还取决于等级规模结构的均衡性(其对数与不均衡指数成线性关系),同时,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影响其发展的进程。并藉此探讨了甘肃段城镇体系及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结构 城市化 耦合机制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 甘肃
下载PDF
河西走廊西部两次极端暴雨事件水汽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17
作者 陶健红 孔祥伟 刘新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应用水汽通量诊断分析、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2年6月4—5日(简称"0605")和2011年6月15—16日("0616")河西走廊西部干旱区两次...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应用水汽通量诊断分析、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2年6月4—5日(简称"0605")和2011年6月15—16日("0616")河西走廊西部干旱区两次极端暴雨事件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低涡及其前部弱高压脊共同作用下,在甘肃中西部对流层中层形成的异常偏东气流是河西走廊西部暴雨水汽输送的关键,其将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接力式的输送到河西走廊西部,有利于该地区的水汽辐合;弱高压脊的强度和位置决定了异常偏东气流的强度和最西端延伸的位置,而异常偏东气流的强度和最西端延伸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暴雨水汽的主要来源;两次暴雨过程均存在两路异常的水汽输送,随西风气流的西路水汽输送和绕高原的东路水汽输送,"0605"过程弱高压脊位置偏东偏弱,异常偏东气流由东向西扩展,最西端达到张掖,较强的西路水汽输送贡献率达到了90.02%,而"0616"过程弱高压脊位置偏西偏强且在内蒙古西部形成闭合的反气旋环流,异常偏东气流由西向东扩展,最西端位于酒泉西部,较强的东路水汽输送贡献率达到了84.6%;西(东)路水汽输送在对流层低(中)层输入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西部极端暴雨 异常偏东气流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HYSPLIT轨迹模式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 被引量:30
18
作者 高翔 鱼腾飞 程慧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0-1018,共9页
水资源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西北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对于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GRA方法,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从时空... 水资源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西北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对于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GRA方法,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上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类似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2)不同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市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而且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基于以上认知,在解决区域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关系问题时,除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环境适应及调控能力之外,还要协调好区域之间的关系,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以达到"双赢"的目的,这为落后地区解决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环境 城市化:耦合度 时空分异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
下载PDF
甘肃桦树沟铜矿床成矿年龄讨论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东宏 杨合群 +1 位作者 刘玉琳 王方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桦树沟铜矿床是近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镜铁山矿田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床。作者在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石英闪长岩脉中的锆石U_Pb同位素年龄及蚀变岩型铜矿石的40 Ar_3 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 桦树沟铜矿床是近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镜铁山矿田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床。作者在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石英闪长岩脉中的锆石U_Pb同位素年龄及蚀变岩型铜矿石的40 Ar_3 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认为桦树沟铜矿床是在元古宙铜预富集的基础上 ,富含铜元素的条带状铁建造经加里东造山期的挤压、破碎 ,隐伏花岗岩基和石英闪长岩脉侵入及与衍生成矿流体的水岩反应等作用 ,使其中的铜元素活化析出并被带到就近的有利构造空间沉淀成矿 ,其成矿年龄限定于 (36 4 .7± 8.4 )Ma~ (4 76± 15 )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铜矿床 成矿年龄 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氩同位素 水岩反应 成矿流体
下载PDF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交互耦合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翔 鱼腾飞 程慧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8,共8页
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在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GRA方法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耦合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 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在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GRA方法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耦合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相同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不同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还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环境 城市化 耦合度 时空分异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