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唐、西蜀诗词中吹奏类乐器研究
1
作者 陈镭镭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54-159,共6页
五代中最为繁盛的南唐、西蜀文学吹奏类乐器诗词中,共出现笳、笛、箫、笙、角、籥、篪、埙、觱篥9种乐器。通过分析与乐器相关的作品,笙的宴乐特性明显,使其在诗词作品的使用频率中都高居不下;笛、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出尘、可入世;... 五代中最为繁盛的南唐、西蜀文学吹奏类乐器诗词中,共出现笳、笛、箫、笙、角、籥、篪、埙、觱篥9种乐器。通过分析与乐器相关的作品,笙的宴乐特性明显,使其在诗词作品的使用频率中都高居不下;笛、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出尘、可入世;角的使用在强调其边塞特性之外,还突出了其报时特性;籥、埙、篪三者更具有早期原始乐器特色,常将其作为沟通天人的角色,具有更多的庄严肃穆性;觱篥调高音悲,且可作为打谱乐器。总体上展现了五代文人因为动乱时代而产生的迷茫无助心态,欲求解脱而不得解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器 南唐 西蜀 诗词
下载PDF
忧时悼俗 愤顽嫉邪——“嘉靖八才子”任瀚诗歌探赜
2
作者 尹明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任瀚列名“嘉靖八才子”,是明代巴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之一,诗歌深得唐顺之、高叔嗣等时人的赞赏。任瀚诗歌惜多散佚,现存者以七言、歌行居多,在题材上属军事边塞、送别、题赠、怀古、咏怀五类。对边塞军旅的描绘、对权贵面目的揭露... 任瀚列名“嘉靖八才子”,是明代巴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之一,诗歌深得唐顺之、高叔嗣等时人的赞赏。任瀚诗歌惜多散佚,现存者以七言、歌行居多,在题材上属军事边塞、送别、题赠、怀古、咏怀五类。对边塞军旅的描绘、对权贵面目的揭露、对身世的叹恨和与友人的交游无不体现出任瀚忧时悼俗、愤顽嫉邪的情怀。在艺术方面,任瀚诗歌意象与典故丰赡,尤喜用汉代特别是边关典故,以古典言今事,采用印象式刻画,营造出悲凉清苦的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瀚 嘉靖八才子 西蜀四大家
下载PDF
论西汉时期“大共同体本位”之构建——以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焦春鑫 杨玉仁 《唐都学刊》 2023年第3期12-20,共9页
“大共同体本位”是清华大学秦晖教授首先提出来的,旨在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维系自身统治的过程中借助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使自身统治以较低的代价达成了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大共同体本位”是清华大学秦晖教授首先提出来的,旨在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维系自身统治的过程中借助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使自身统治以较低的代价达成了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制度基础,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圈的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学说中,尤以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思想对维护中华民族“大共同体本位”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使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思想得到了初步的定型进而影响了后世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从构建“大共同体本位”的角度出发,董仲舒所主张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大一统”思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为切入点探寻其对构建西汉时期国家“大共同体本位”的作用,为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维护祖国的团结稳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时期 “大共同体本位” 董仲舒 “大一统”思想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103古潜山储层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宗飞 魏喜 王仁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2-17,共6页
方法利用古生物化石确定地层时代;通过岩石学研究,探讨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目的为曙先低潜山带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结果曙103古潜山地层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和下古生界寒武系两个地层单元组成;储集空间为孔─缝型,整体上看曙... 方法利用古生物化石确定地层时代;通过岩石学研究,探讨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目的为曙先低潜山带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结果曙103古潜山地层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和下古生界寒武系两个地层单元组成;储集空间为孔─缝型,整体上看曙103古潜山储层是由两个孔隙连通单元组成的复合块状油气藏,指出了角砾状云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结论曙103古洛山在地层和储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认识,一是证明了辽河盆地内部有古生界存在,扩大了盆地内古潜山储层的勘探领域;二是为辽宁省区域地质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盆地 油气藏
下载PDF
入晋之蜀汉人士命运的浮沉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永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9,共6页
司马氏灭蜀 ,为巩固统一 ,强行迁移蜀汉政权之侨寓大臣将领子孙至中土 ,使其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后来虽任用诸葛亮后代 ,应景而已。对蜀地土著士人 ,晋廷有所优遇 ,多加征召 ,但入洛之蜀士颇遭北人歧视 ,朝中无援 ,仕途不畅 。
关键词 司马氏 西晋 灭蜀 蜀汉政权 侨寓人士 土著人士 社会地位
下载PDF
明末天主教徒韩霖与《守圉全书》 被引量:3
6
作者 汤开建 吴宁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3,共7页
韩霖是明末著名的天主教徒,与当时在华传教士多有交游。其所著述的《守圉全书》是明末极为重要的一部军事著作,表现出极强的经世致用思想。书中所征引的书目文章极为丰富,保留了大量的史料,并且介绍了当时西洋的一些军事科学,有些甚至... 韩霖是明末著名的天主教徒,与当时在华传教士多有交游。其所著述的《守圉全书》是明末极为重要的一部军事著作,表现出极强的经世致用思想。书中所征引的书目文章极为丰富,保留了大量的史料,并且介绍了当时西洋的一些军事科学,有些甚至是欧洲人的著作和文章,具有很明显的提倡“西学”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韩霖 《守圉全书》 西学
下载PDF
汉代中原系刻纹铜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小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汉代中原系刻纹铜器纹饰均以云气纹为主,或辅以三角锯齿纹,器表鎏金。其始现于西汉中期,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达到顶峰,之后衰亡。其使用对象为王侯一级。纹饰的高度一致,反映了其制作地的唯一性。据铭文可知,蜀郡西工制作此类器物,因此... 汉代中原系刻纹铜器纹饰均以云气纹为主,或辅以三角锯齿纹,器表鎏金。其始现于西汉中期,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达到顶峰,之后衰亡。其使用对象为王侯一级。纹饰的高度一致,反映了其制作地的唯一性。据铭文可知,蜀郡西工制作此类器物,因此,推断此类刻纹铜器是蜀郡西工的产品,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滇系刻纹铜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中原 蜀郡西工 刻纹铜器
下载PDF
扬雄与蜀文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潘殊闲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5-23,共9页
扬雄是从西蜀走出的文化巨匠。扬雄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他与蜀文化之间有很深的渊源,从他身上,可以窥见众多蜀文化的特质与亮点,这就是:扬雄是文翁化蜀、"蜀学比于齐鲁"的典范;是"自古文宗出西蜀"的典范;是蜀人"... 扬雄是从西蜀走出的文化巨匠。扬雄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他与蜀文化之间有很深的渊源,从他身上,可以窥见众多蜀文化的特质与亮点,这就是:扬雄是文翁化蜀、"蜀学比于齐鲁"的典范;是"自古文宗出西蜀"的典范;是蜀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范;是蜀人擅长浪漫思维的典范;是蜀人擅长逆向思维的典范;是"易学在蜀"的典范;是古蜀文化的守望者与拓荒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西萄文化 特质 亮点
下载PDF
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永捷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3期66-69,共4页
当前 ,对普遍伦理的理解和关注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普遍伦理与东西文化的关系以及其与孔子恕道之间的关系若何 ?这都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普遍伦理 东西文化 恕道
下载PDF
徐光启对中医药的贡献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140-2142,共3页
介绍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的中西会通、经世致用思想,对中医药产生的积极影响。其代表作《农政全书》,收录《救荒本草》和《野菜谱》两部本草著作,对于备灾救荒、推广中药,贡献卓著。
关键词 徐光启 农政全书 中西会通 救荒本草 野菜谱
下载PDF
西汉“天人感应”思想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全兰 赵立庆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18,共7页
西汉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人的根源,天、人是同类,可以互动;"天"有意志、有人格,能赏善罚恶;"天"有道德理性,是人道的依据。这一思想包含浓厚的伦理意蕴:首先,培养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西汉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人的根源,天、人是同类,可以互动;"天"有意志、有人格,能赏善罚恶;"天"有道德理性,是人道的依据。这一思想包含浓厚的伦理意蕴:首先,培养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为我们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其次,根据天道确立国君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国君需效法"天"的"溥爱无私,布德施仁",并通过爱民、利民来体现尊天,使封建时代居于权力巅峰的国君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再次,以天道为依据论证人际等级关系的合理性,对维护家庭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也有重要的作用。天人感应思想无疑具有迷信的成分和消极的影响,但我们对它的合理之处也应有充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董仲舒 天人感应 伦理
下载PDF
论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晓彬 陆卫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梁漱溟以"意欲"作为文化论述的切入点,由对待"意欲"方式的拣选而形成不同的生活路向,生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他秉持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拈出"世界文化三大路向说"和"世界... 梁漱溟以"意欲"作为文化论述的切入点,由对待"意欲"方式的拣选而形成不同的生活路向,生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他秉持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拈出"世界文化三大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从宏观性的理论视野比较了中国、西方、印度三大文化体系,于西潮涌动之际探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文化个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反思其说,不仅有利于理解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曲折展开的历程,而且有助于预判中国文化的未来及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意欲 中西文化
下载PDF
林纾的西学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俊才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32-538,共7页
林纾虽然具有极强的反西方列强意识,但他并不反对西学的输入。林纾对西方近代启蒙哲学所张扬的基本观念有所了解,并乐于接受,对西学的某些观点也能予以审视和反思。但林纾对西方的自由、平等之说,仍存在着理解上的肤浅与隔膜。这种现象... 林纾虽然具有极强的反西方列强意识,但他并不反对西学的输入。林纾对西方近代启蒙哲学所张扬的基本观念有所了解,并乐于接受,对西学的某些观点也能予以审视和反思。但林纾对西方的自由、平等之说,仍存在着理解上的肤浅与隔膜。这种现象有助于我们认识近代西学东渐过程的曲折与艰难,有助于我们体味林纾面对西学东渐大潮时特有的复杂心态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西学 接受 反思 隔膜
下载PDF
意义性的建筑解构——解读王澍的《那一天》及“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园”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梅 《新建筑》 2007年第6期113-119,共7页
通过对王澍的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园"与文本作品《那一天》的交叉阅读,试图厘清在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特别是结构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建筑师的建筑"思"路,指出在传统从基础坍塌陷落为深渊的当今世... 通过对王澍的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园"与文本作品《那一天》的交叉阅读,试图厘清在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特别是结构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建筑师的建筑"思"路,指出在传统从基础坍塌陷落为深渊的当今世界,意义性的建筑解构的出现在所难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澍 中国传统 西方现代 意义性的建筑解构
下载PDF
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261-269,共9页
就其早期文化观来看 ,梁漱溟根本不是反对西方文化 ,而是反对反东方文化 ;不是反对科学民主 ,而是始终肯定德先生和赛先生 ;不是代表农业宗法封建思想 ,而是认同生产社会化的社会主义 ;他对东方文化的看法 ,与其说是文化保守主义 ,不如... 就其早期文化观来看 ,梁漱溟根本不是反对西方文化 ,而是反对反东方文化 ;不是反对科学民主 ,而是始终肯定德先生和赛先生 ;不是代表农业宗法封建思想 ,而是认同生产社会化的社会主义 ;他对东方文化的看法 ,与其说是文化保守主义 ,不如说是文化多元主义 ;梁漱溟的思想不是站在“过去”而“反现代化”,乃是站在“未来”来“修正”资本主义。他的早期文化观既有对文化问题的深刻观照 ,又是浸润千年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维持文化自信的一种安顿 ,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性经验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新文化运动 五四精神 文化观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林纾文化立场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俊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0,共5页
林纾并不认为西方文化完美无缺,悉皆可学。林纾的文化立场仍可以用"中体西用"这一术语来概括,但"体"的含义是强调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独有价值及其所代表的民族性必须坚守,"用"的含义是强调西方文... 林纾并不认为西方文化完美无缺,悉皆可学。林纾的文化立场仍可以用"中体西用"这一术语来概括,但"体"的含义是强调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独有价值及其所代表的民族性必须坚守,"用"的含义是强调西方文化可以激活中华文化并使之实现现代转型。林纾也表现出一种试图儒化西学或者援西学以入儒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西体中用 中华文化 现代转型
下载PDF
术数思想:薛凤祚中西会通模式的重要案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宗方 宋芝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0-25,共6页
在中西会通方面,与其前辈徐光启、同辈王锡阐、后辈梅文鼎相比,薛凤祚会通模式的独特性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其术数思想中。薛凤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数,他批判中法,引进西法,并对术数理论基础及具体术数分支——择日术进行了... 在中西会通方面,与其前辈徐光启、同辈王锡阐、后辈梅文鼎相比,薛凤祚会通模式的独特性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其术数思想中。薛凤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数,他批判中法,引进西法,并对术数理论基础及具体术数分支——择日术进行了中西会通。由于中西学术从体用到思维方式都迥然有别,薛凤祚的会通是不彻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术数 中西会通
下载PDF
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中西文化观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良发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面对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 面对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中西文化之异即动静之别,梁漱溟以"意欲"为基点,把文化分成西洋、中国、印度3种模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化的发展程度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东方文化是成熟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尚未成熟;在文化的性质上,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重义,西方文化重利;在儒学的宗教性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儒学似宗教非宗教;在文化的未来走向上,辜鸿铭主张中西融合,杜亚泉主张中西调和,梁漱溟主张中国文化复兴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仍可引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杜亚泉 梁漱溟 中西文化观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24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欢 杨东东 史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2,234,共3页
目的:观察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糖郁疏免煎制剂治疗,每日1剂分3次口服,同时服用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服用帕... 目的:观察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糖郁疏免煎制剂治疗,每日1剂分3次口服,同时服用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片用法同上,治疗持续12周,均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PTSD-S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72%,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相应不同时期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经χ2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与西药帕罗西汀比较,具有起效快、撤药后减少其症状复发、减少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的优势,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低于西药帕罗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糖郁疏 帕罗西汀片
下载PDF
《奏谳书》所见西汉初年的户籍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延胜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3期76-84,共9页
从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案例看,西汉初年,汉政府确实依据高祖五年诏放免奴婢为庶民,承认汉朝建立前发生的身份变动;秦末汉初年间,由于战乱,流亡人口很多。西汉初年,政府一方面鼓励"不书名数"者著籍,一方面对亡逃者和隐匿户口... 从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案例看,西汉初年,汉政府确实依据高祖五年诏放免奴婢为庶民,承认汉朝建立前发生的身份变动;秦末汉初年间,由于战乱,流亡人口很多。西汉初年,政府一方面鼓励"不书名数"者著籍,一方面对亡逃者和隐匿户口者予以严厉打击;高祖九年(前198年)汉政府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并著籍关中,迁徙者的身份已经是"汉民",如果逃回原籍,就是"亡之诸侯",是违法行为;西汉时期,"道"所管辖下的"蛮夷"也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国家对他们实行有效的管理。如果逃亡,照样受到法律的惩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谳书》 张家山汉简 西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