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景观演化机制及资源治理特征
1
作者 邵甬 崔家滢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为案例,采用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与适应性循环模型,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揭示云龙传统盐业村落空间景观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治理情景和特征。【结果】在前循环期,社会-生态系统以资源生产为演化驱动力,行动者在“资源开发维持”与“资源流通管理”两个行动情景中,通过制定一系列可持续的资源分配规则,产出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进而发展出“业缘-血缘-地缘”联结的盐业社会及河谷盐业村落景观、山间古道桥梁景观、山地梯田田园景观。进入以资源转化为演化驱动力的后循环期,经历“资源停滞衰败”与“资源转化更新”行动情景,针对要素关联断裂、空间景观缺乏保护的现状,通过治理策略将遗产资源转化为生态、社会、经济等资源。【结论】传统盐业村落的空间景观演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围绕盐资源开发利用而进行的复杂治理关系。重识村落演化特征及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智慧、重构以资源治理为核心线索的遗产保护框架、重建以资源转化重组为驱动力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促进传统村落特色空间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盐业村落 空间景观 演化机制 资源治理 云龙 滇西地区
下载PDF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煤系关键金属精细勘探技术
2
作者 边晓 王雷 +6 位作者 王喜军 杨敏芳 叶攀 祖淯文 索金玲 邵龙义 鲁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1-2540,共10页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煤系底部赋存着累积厚度达数米、以自然伽马测井正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是我国最有开发潜力的煤系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当前对该矿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关键金属物质来源、赋存状态和成矿模式等方面,...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煤系底部赋存着累积厚度达数米、以自然伽马测井正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是我国最有开发潜力的煤系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当前对该矿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关键金属物质来源、赋存状态和成矿模式等方面,而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该矿层进行定量识别和浓度计算等工作还未开展过,尽管这项工作对将来这些矿层关键金属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Zr和Ga两种元素为例,利用收集和实测的关键金属浓度及其对应的自然伽马值等数据,进行了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关键金属矿层精细勘探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Zr和Ga元素浓度的预测模型分别为y=133.42x^(2)+262.23x+224.43和y=31.587e^(0.2273x),指示两者最低开发利用浓度(2000μg/g和50μg/g)对应的自然伽马值分别为2.8 pA/kg和2.0 pA/kg。发现Haar小波3层分解获得的预测矿层位置与地球化学实测的矿层位置吻合度最高。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Zr和Ga元素浓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21%和10.97%,矿层厚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6%和4.82%,说明论文建立的关键金属精细勘探技术可以精确识别研究区关键金属矿层浓度和厚度,对滇东—黔西地区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的精细勘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地区 煤系关键金属 上二叠统煤系 自然伽马测井 小波变换
下载PDF
云南西部地壳深部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恩会 楼海 +1 位作者 嘉世旭 李永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15-1927,共13页
在云南西部,穿过红河、小江断裂带完成了一条长360km、呈北东向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通过对该测线的观测资料进行一维、二维模拟解释,得到了沿剖面的二维地壳速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沿测线Moho界面埋深横线变化大,其西南侧Moho埋... 在云南西部,穿过红河、小江断裂带完成了一条长360km、呈北东向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通过对该测线的观测资料进行一维、二维模拟解释,得到了沿剖面的二维地壳速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沿测线Moho界面埋深横线变化大,其西南侧Moho埋深约35km,东北侧Moho最大埋深可达43km.沿剖面从西南到北东方向,地壳平均P波速度从5.9km/s逐渐增加到6.13km/s,但显著低于全球大陆平均值.结合以往的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结果,我们推算沿测线从西南到东北,其下方地壳泊松比介于0.23~0.25之间.剖面西南侧上地壳具有异常低的P波速度和泊松比,暗示其下方上地壳以α-相长英质组分为主;而剖面东北上地壳相对较高的P波速度和泊松比则暗示其物质组成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研究区下地壳的P波速度和泊松比分别介于6.25~6.75km/s和0.24~0.26km/s之间,暗示其上部组成以花岗岩相的片麻岩为主,而下部组成则以角闪石类岩石为主.红河断裂两侧地壳速度显著不同,从浅到深其速度差异逐渐变弱,但红河断裂两侧地壳厚度变化较大.而小江断裂下方两侧地壳速度和地壳厚度变化并没有红河断裂那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角反射 折射 二维地壳速度模型 红河断裂 小江断裂 云南西部
下载PDF
滇西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婷 吴建平 +1 位作者 房立华 王长在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2-404,共13页
使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南北地震带南段布设的密集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绝对定位方法对滇西地区的1 593个地震进行了初步定位,应用近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滇西地区三维地壳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附近的... 使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南北地震带南段布设的密集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绝对定位方法对滇西地区的1 593个地震进行了初步定位,应用近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滇西地区三维地壳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附近的高速异常从地表可一直延伸至中地壳,并在中下地壳深度与滇西北地区的高速异常形成大范围的高速块体。这一高速异常体对青藏高原物质向南逃逸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可能是导致川滇活动块体北部次级块体快速抬升的重要因素。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边界的腾冲、保山地块在下地壳表现为明显的大范围低速异常,推测该低速异常与印度板块东向俯冲引起的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金沙江-红河断裂带是川滇块体重要的南部边界,红河断裂带中段的弥渡至红河一带具有高速的地壳结构以及较弱的地震活动性,可能表明该区现阶段处于闭锁状态,是未来需要重点监测的地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地区 层析成像 地壳速度结构
下载PDF
滇西地区地壳浅部基底速度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胡鸿翔 高世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6-363,共8页
本文论述滇西地区思茅—中甸剖面基底层速度细结构的研究结果。 基底层项部P_g界面深度为0—3.5km,而底部P°_1界面深度为11.0—17.0km。基底层速度在金河—洱海断裂以南为5.70—6.30km/s,断裂以北增至6.30—6.50km/s,其过渡带位于... 本文论述滇西地区思茅—中甸剖面基底层速度细结构的研究结果。 基底层项部P_g界面深度为0—3.5km,而底部P°_1界面深度为11.0—17.0km。基底层速度在金河—洱海断裂以南为5.70—6.30km/s,断裂以北增至6.30—6.50km/s,其过渡带位于剑川附近。剖面上断裂附近,除界面深度变化外,P_g面速度横向变化也较明显。 速度等值线较为稀疏的景云桥炮南侧、大仓炮附近与支梯炮南侧地区,估计发生了岩浆沿大断裂上涌,在基底层内形成较大的侵入岩带。在景谷地区,估计玄武岩在基底层下部形成穹状结构,造成普洱—思茅一带强地震活动区,剑川一带可能情况也类似。断裂活动的挤压作用还造成基底层内等速度线的紧密分布及其倾角变化,而断裂破碎带的影响导致此处速度偏小,大断裂又往往造成基底层上下界面的某种程度同步变化,并在P_g面上形成凹陷,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比别处相对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 滇西地区 速度结构 地震 地壳
下载PDF
2008年以来滇西地区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浩 付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1-639,2,共9页
使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滇西地区2008—2011年发生的6个MS≥4.0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序列无论是前震型、主震-余震型,还是震群型地震,其谱振幅相关系数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是该区域处于高应... 使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滇西地区2008—2011年发生的6个MS≥4.0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序列无论是前震型、主震-余震型,还是震群型地震,其谱振幅相关系数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是该区域处于高应力水平状态所造成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小的地震序列,其震源机制一致性不高,区域应力场强度较低,可以作为判别后续没有更大地震的指标.前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但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的不一定是前震序列.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仅仅表明其区域应力水平较高,这种状态有利于该区域MS≥5.0地震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滇西地区 谱振幅相关系数 震源机制一致性
下载PDF
浅析构造混杂带的类型及组成特征──以滇西兔峨幅、弥沙井幅1∶5万区调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陶晓风 刘登忠 +1 位作者 朱利东 王国芝 《中国区域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在滇西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在该地区对构造混杂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基本查明了图区内构造混杂带的空间分布、内部组成及变形特征,使图幅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也使该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构造混杂带 区调填图 区域地质调查 造山带 填图方法
下载PDF
滇西羊拉地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魏君奇 陈开旭 魏福玉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0年第1期59-62,共4页
金沙江缝合带的洋 -陆转换过程 (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洋盆闭合 ) ,在羊拉地区引发了三期构造 -岩浆事件 ,分别形成海西期裂谷洋盆洋脊 -洋岛型火山岩、印支期陆缘弧同熔型花岗岩、燕山早期同造山碰撞型花岗斑岩及与之相对应的海底喷流 ... 金沙江缝合带的洋 -陆转换过程 (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洋盆闭合 ) ,在羊拉地区引发了三期构造 -岩浆事件 ,分别形成海西期裂谷洋盆洋脊 -洋岛型火山岩、印支期陆缘弧同熔型花岗岩、燕山早期同造山碰撞型花岗斑岩及与之相对应的海底喷流 -热水沉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金沙江缝合带 羊拉地区 成矿作用 铜矿床 热水沉积型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因子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角媛梅 王金亮 马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9-65,共7页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是各种驱动力作用下土地利用目的与方式的改变 ,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2 0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期间 ,三江并流区的土地利用 /覆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导致该区覆被发生变化的因子不仅有自然...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是各种驱动力作用下土地利用目的与方式的改变 ,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2 0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期间 ,三江并流区的土地利用 /覆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导致该区覆被发生变化的因子不仅有自然方面的原因 ,还有人文因子的作用。地质基础与岩性、地形与地貌及气候等自然条件是三江并流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原因 ,而森林采伐、毁林毁草开荒、森林火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等人文因素则是三江并流区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根本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变化因子 三江并流区 土地覆被
下载PDF
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建孟 熊珺玲 徐成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3-378,共6页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和相关文献信息,对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探讨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及其分布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或海拔的升高,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均呈递增趋势,而热带区...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和相关文献信息,对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探讨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及其分布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或海拔的升高,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均呈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的比重呈递减格局.(2)在热量梯度上,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呈递增趋势;区系过渡性随年平均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偏峰分布格局.当年平均温度在12.4℃左右时,区系过渡性达到峰值,出现区系平衡点;当年均温低于2.9℃时,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达到100%,相应的植被类型为温性针叶林,是温性针叶林分布的热量上限;当年均温高于21.8℃时,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达到100%,相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分布的热量下限.(3)区系过渡性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500m的无量山和哀牢山等地区;区系过渡性较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较低(1500m以下)、热量较为丰富的河谷地带,同时也见于海拔3000m以上、气候相对温凉的北部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部 纵向岭谷区 区系过渡性 地理分布格局 生物地理意义
下载PDF
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海燕 张东强 张瑛 《保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6-82,共7页
城镇化动力机制是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关键,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城镇化动力机制高效运行、积累持续增量动力。滇西地区地处高原峡谷地带,自然环境复杂,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文化多元独特,使该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具有独特... 城镇化动力机制是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关键,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城镇化动力机制高效运行、积累持续增量动力。滇西地区地处高原峡谷地带,自然环境复杂,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文化多元独特,使该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具有独特的动力机制和发展策略。通过解析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其特征,揭示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系统:产业发展是直接驱动力,居民意愿是内在拉动力,政策制度是协调保障力,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所产生的阻滞力。逆向构建滇西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模型,提出保障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高效运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动力机制 居民意愿 滇西地区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云南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茜 《生态经济》 CSSCI 2000年第12期41-44,共4页
在西部大开发中 ,云南要结合绿色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 ,准确地把握自身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角色、地位 ,进行高层次、高起点的战略规划 ,以新思路来发展云南区域特色经济 ,探索出最能发挥云南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绿... 在西部大开发中 ,云南要结合绿色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 ,准确地把握自身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角色、地位 ,进行高层次、高起点的战略规划 ,以新思路来发展云南区域特色经济 ,探索出最能发挥云南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旅游业、出口工业 ,实现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使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 发展目标 经济优势
下载PDF
滇西地区中强地震前单台波速比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喜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43,共7页
本文应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以滇西腾冲台、洱源台为例,研究了滇西地区1982—1990年近十次中强震在地震前的波速变化,对提取该地区孕震的前兆信息作了初步的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中强震前的单台波速比异常的共同特征,以及单台波... 本文应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以滇西腾冲台、洱源台为例,研究了滇西地区1982—1990年近十次中强震在地震前的波速变化,对提取该地区孕震的前兆信息作了初步的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中强震前的单台波速比异常的共同特征,以及单台波速比变化的时间进程和波速比异常的平面图象,得出:(1)单台波速比的异常幅度一般在0.04—0.11之间;(2)异常时间与震级大小有关;(3)中强地震多发生在波速比异常区的边缘。 同时,对1988年11月6日耿马—澜沧7.6级、7.2级地震前腾冲台波速比异常也作了分析,结果为:震前波速比下降幅度超过历年最低值,异常时间亦持续了半年多,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大地震的预报途径提供了定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 波速比 变化特征 滇西地区
下载PDF
滇西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 被引量:15
14
作者 葛良胜 邹依林 +2 位作者 邢俊兵 王治华 郭晓东 《黄金地质》 2004年第1期39-47,共9页
滇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以喜马拉雅期为主,以富碱为特点的斑岩体(脉),空间上具有以岩体(脉)集中区为单元,不同单元组成岩带,多岩带近平行产出的特征。富碱岩浆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 幔混合带激发其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滇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以喜马拉雅期为主,以富碱为特点的斑岩体(脉),空间上具有以岩体(脉)集中区为单元,不同单元组成岩带,多岩带近平行产出的特征。富碱岩浆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 幔混合带激发其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金矿成矿与岩浆成岩一脉相承,形影相随,具有与富碱岩体完全一致的时空分布特点,体现了其成岩成矿受区域构造控制的一体化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岩浆和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作用中深部矿质上升的载体和不断聚集的动力。由(近)EW向构造活动—地幔富碱质流体上升—壳 幔混合带内岩浆形成—富碱岩浆分异演化—流体成矿构成了统一的区域成矿系统,称之为该区与喜马拉雅期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构造)—壳 幔(流体 岩浆)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富碱斑岩体 成矿流体 区域构造 成矿系统 滇西北
下载PDF
滇东-黔西地区现今地应力场与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鞠玮 王胜宇 +3 位作者 姜波 苗琦 李明 黄沛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现今地应力状态(大小和方向)和煤储层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水力压裂等方法确定了滇东-黔西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揭示了二叠系煤层地应力大小垂向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滇东-黔西地区二... 现今地应力状态(大小和方向)和煤储层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水力压裂等方法确定了滇东-黔西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揭示了二叠系煤层地应力大小垂向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滇东-黔西地区水平最大主应力(S_(H,max))方向总体为WNW-ESE向;水平最大主应力为2.67~29.84 MPa,平均为14.10 MPa,水平最小主应力(S_(h,min))为1.85~23.76 MPa,平均为10.36 MPa,垂向应力(S_(v))为0.86~31.93 MPa,平均为14.49 MPa。现今地应力大小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在垂向分布上呈现出分带性,在600 m以浅,地应力分布整体表现为S_(H,max)>S_(v)>S_(h,min),水平最大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为大地动力场型,而在700 m以深之后,地应力机制转换为S_(v)>S_(H,max)>S_(h,min),垂向应力起主导作用,为大地静力场型,地应力垂向转换深度为600~700 m。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天然裂隙发育特征与现今地应力状态耦合对该区煤储层渗透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场 煤储层渗透率 二叠系煤层 滇东-黔西地区
下载PDF
滇东南与滇西锡成矿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对比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曹华文 张寿庭 +3 位作者 林进展 郑硌 张云辉 梁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滇东南锡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滇西锡成矿带向南与东南亚锡矿带相连,两成矿带锡矿资源潜力大,对比滇东南、滇西区域地质背景和锡成矿作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两成矿带锡矿的找矿方向。对比分析表明,两成矿带在成矿地质... 滇东南锡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滇西锡成矿带向南与东南亚锡矿带相连,两成矿带锡矿资源潜力大,对比滇东南、滇西区域地质背景和锡成矿作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两成矿带锡矿的找矿方向。对比分析表明,两成矿带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特征方面具有共同的成矿有利条件:如大地构造同属板块边缘、地体锡的初始富集、花岗岩浆高分异演化、长时间跨度的岩浆热液活动等,使得两成矿带大量富集锡。但是两成矿带的差异性:如幔源成分的加入、多金属元素的富集矿化、多期次地质作用的叠加、围岩性质的差异、构造发育程度等因素,又使得两成矿带具鲜明的矿化差异特征。据此指出,在滇东南应寻找晚白垩世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锡矿及其他多金属矿;在滇西地区除注重云英岩型锡矿床的勘探外,也要重视对中小矽卡岩型锡矿床深部矿体的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成矿带 区域地质背景 成矿特征 滇东南 滇西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云南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成 张桂芳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该文对云南高职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承担的特殊使命以及如何主动面对西部大开发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云南高职教育特点,提出了高职教育发展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变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云南高职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 该文对云南高职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承担的特殊使命以及如何主动面对西部大开发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云南高职教育特点,提出了高职教育发展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变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云南高职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云南地域特色,培养能够适应西部发展的各类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云南 高职教育 持续发展 办学理念
下载PDF
云南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秀芬 向云波 《科技创业月刊》 2008年第10期3-5,共3页
生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在我国逐渐兴起的旅游项目,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云南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意义及其开发的基础和优势,阐述了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重点地域和主要产品,提出了发展思路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 生态农业旅游 西部开发 云南省 区域经济
下载PDF
黔西滇东早三叠世卡以头组石松类大孢子的地质意义
19
作者 李慧 喻建新 +2 位作者 黄其胜 史骁 黄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在黔西滇东地区海陆过渡相密德剖面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发现了大量的大孢子印痕化石,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对大孢子的形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共分为9属16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最丰富的是Trileites,其次为Maexisporites,Tria... 在黔西滇东地区海陆过渡相密德剖面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发现了大量的大孢子印痕化石,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对大孢子的形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共分为9属16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最丰富的是Trileites,其次为Maexisporites,Triangulatisporites,Horstisporites,Aneuletes,其余仅个别.这一研究丰富了该地区的生物化石种类和植物面貌,进一步验证了卡以头组的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孢子 石松植物 卡以头组 黔西滇东 早三叠世
下载PDF
滇西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睿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职能。当前,滇西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面临着几个问题:教师教育专业建设逐渐弱化;学生的教师职业信仰状况堪忧;教师教育专业硬件及师资匮乏;缺少高校教师教育与新课改...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职能。当前,滇西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面临着几个问题:教师教育专业建设逐渐弱化;学生的教师职业信仰状况堪忧;教师教育专业硬件及师资匮乏;缺少高校教师教育与新课改衔接的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正确认识教师教育专业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信仰教育;三是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硬件设施及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增设高中新课改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与环节;五是建立高校教师教育与新课改衔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民族地区 高校 教师教育 教师职业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