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er controlled measurement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coal stockpiles of the Western Lignite Corporation, Turkey 被引量:1
1
作者 A. Hadi Ozdeniz Cem Sensogut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event in coal stockpiles is inevitable whe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available. The objective of a computerized measurement system is to measure temperature changes existing ...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event in coal stockpiles is inevitable whe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available. The objective of a computerized measurement system is to measure temperature changes existing in a coal stockpi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intention, the electrical signal conversion of temperatures sensed by 20 temperature sensors placed in certain points inside the coal stockpile, the transfer of these electrical signals into computer media by using 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unit after applying necessary filterization and upgrading processes and the record of these information into a database in particular time intervals are provided. Afterwards, the diagrams of these time-temperature data are plotted. With the help of these graphs, the competent company will be able to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coal stockpiles in term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take necessary precautions against self-combustion beforeh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oal stockpile western Lignite Corporation 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oof stability at a Western U.S.longwall coal mine 被引量:3
2
作者 Meriel Young Gabriel Walton Elizabeth Holl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9年第1期139-143,共5页
The coal mine roof rating(CMRR) was develop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geological variation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The CMRR accounts fo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immediate roof, the ... The coal mine roof rating(CMRR) was develop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geological variation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The CMRR accounts fo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immediate roof, the shear strength and intensity of any discontinuities present, and the moisture sensitivity of the immediate roof. The CMRR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validated in Eastern US coal mines, but it has seen limited application in the Western US. This study focuses on roof behavior at a Western coal mine(Mine A). Mine A shows significant lateral geological variation, along with localized faulting and a laterally extensive sandstone channel network. The CMRR is not used to predict roof instability at the mine. It is, therefore, hypothesized that there are other factors that are correlated with roof instability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also be consider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MRR.This hypothesis was tested by collecting 30 CMRR measurements at Mine A. At each measurement location, a binary record of the roof condition(stable or unstable) was made, and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depth of cover, presence of faulting, and sandstone channels were also recorded. ANOVA tests showed that the CMRR values and the roof conditions were not strongly correlated, indicating that the CMRR input criteria are not fully predictive of roof stability at this mine. The CMRR value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p less than 0.05) with faulting as well as with location at an intersection. For areas that had previously experienced roof fall but were currently stable, faulting was correlated with roof condition(p less than 0.05) only when the condition was classified as un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E ROOF stability CMRR western U.S.coal Case study
下载PDF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milled-coal, power plant ashes and stack-emitted materials in a Western Canadian coal-fired power plant 被引量:1
3
作者 Fariborz Goodarzi Hamed Sanei Julito Rey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煤矿 灰分 中子活化分析 浓聚物
下载PDF
黔西盘关向斜两翼现今地应力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赵习龙 鞠玮 +1 位作者 杨兆彪 王胜宇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现今地应力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对煤层气高效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断层、褶皱等构造对地应力分布具有显著控制作用,即便在同一褶皱内,不同部位的现今地应力也可能存在差异。以黔西盘关向斜为例,首先基于注入/压降试井数据,计算... 现今地应力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对煤层气高效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断层、褶皱等构造对地应力分布具有显著控制作用,即便在同一褶皱内,不同部位的现今地应力也可能存在差异。以黔西盘关向斜为例,首先基于注入/压降试井数据,计算获取实测点地应力大小;然后利用测井资料,结合修正Anderson模型,计算获取盘关向斜两翼地层现今地应力大小及分布,查明盘关向斜不同部位地应力的差异性,并重点分析了地质构造与岩石力学参数对盘关向斜两翼现今地应力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地应力大小与地层弹性模量具有正相关性,与断层数量及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在相同深度下,储层现今地应力越大,渗透率越低,正断型应力机制影响下的煤层渗透性较逆断型的好。研究成果可以为盘关向斜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基础地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 影响因素 盘关向斜 渗透率 黔西地区
下载PDF
鲁西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关键金属富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5
作者 郑雪 李景贤 +3 位作者 周鑫 李旭超 张盟 陈文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51-2364,共14页
关键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系关键金属已成为国内外煤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鲁西地区已发现多个煤田富集关键金属元素,为了查明鲁西地区煤系关键金属的富集特征与影响因素,本文在综合前人对鲁西地区煤系微量元素研究的基础... 关键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系关键金属已成为国内外煤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鲁西地区已发现多个煤田富集关键金属元素,为了查明鲁西地区煤系关键金属的富集特征与影响因素,本文在综合前人对鲁西地区煤系微量元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兖州煤田和济宁煤田煤中关键金属含量,并分析了关键金属在鲁西地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兖州煤田、宁汶煤田南部、济宁煤田北部和巨野煤田西部富集关键金属Li-Se-Zr-Hf,并且富集层位均为山西组;滕县煤田南部富集Ga和Ge,其中Ga的富集层位包含山西组和太原组,而Ge仅在太原组富集;肥城煤田和新汶煤田有Li和Ge的富集,Li的富集层位包含山西组和太原组,Ge仅在太原组富集。陆源物质及热液流体/地下水是鲁西地区关键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阴山古陆和秦岭造山带是鲁西石炭纪—二叠纪煤系的主要沉积源区。Li是鲁西地区富集范围最广且富集程度最高的关键金属,热液流体是其富集的主控因素。海水引起鲁西地区太原组煤系U、V、Cr、及Tl等关键金属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 煤系 关键金属 石炭纪—二叠纪
下载PDF
宁夏红墩子矿区红四井田沉积古环境对富油煤焦油产率控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顺利 黄鹏程 +4 位作者 祁风华 陈蓉 郭伟勇 刘康康 徐政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30-135,共6页
选取宁夏红墩子矿区红四井田中太原组-山西组8层可采富油煤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孔煤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探讨太原组-山西组沉积古环境演化与富油煤焦油产率关系。研究表明:红四井田太原组-山西组富油煤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 选取宁夏红墩子矿区红四井田中太原组-山西组8层可采富油煤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孔煤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探讨太原组-山西组沉积古环境演化与富油煤焦油产率关系。研究表明:红四井田太原组-山西组富油煤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煤质具有较低-较高水、中灰、低-中高硫、高挥发分的特征;富油煤焦油产率与灰分Ad、CaO/Fe_(2)O_(3)呈负相关,与全硫St,d、(Fe_(2)O_(3)+CaO+MgO)/(SiO_(2)+Al_(2)O_(3))、SO_(3)+Fe_(2)O_(3)、CaO+MgO呈正相关,受沉积古环境明显控制,潮湿、深覆水-强还原、强碱性、低古盐度的弱水动力的成煤环境更有利于富油煤的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纪太原组煤层焦油产率相对较高,具备开发富油煤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古环境 富油煤 太原组-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红四井田
下载PDF
西部煤矿区微生物修复促进植物水分高效利用策略
7
作者 毕银丽 武超 +2 位作者 彭苏萍 田乐煊 张延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3-1010,共8页
西部煤矿区生态环境脆弱,叠加高强度开采致使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根系受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低,生态恢复困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成为西部矿区生态修复或重建的关键。土壤水是限制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因素,它连接大气水、地... 西部煤矿区生态环境脆弱,叠加高强度开采致使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根系受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低,生态恢复困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成为西部矿区生态修复或重建的关键。土壤水是限制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因素,它连接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与植被生长,是水分循环与养分运输的重要载体。土壤水分的高效与合理利用关系到生态修复的成败,因此探究植物根系水分利用策略对于西部煤矿区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国内外植物水分利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及相应研究进展。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受损生态环境中,采用植物-微生物联合的微生物修复技术,能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改善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同时,接种微生物降低了植物从浅层土壤吸收水分的比例,有效地增加植物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和利用水分,提升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使接菌植物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表现出更高的生态适应性。分析了目前西部煤矿区植物水分利用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煤矿区微生物修复对水分利用策略的改善,提出了西部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中不同植物组合对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及其研究重点,为实现矿区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煤矿区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水分利用策略 水同位素技术 植被组合
下载PDF
京西关停矿井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8
作者 李学彬 周玉颖 +2 位作者 张军 朱仁静 崔永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京西矿井关停后将形成71万m3的可利用特殊地下空间和77.4万m2的地面工业广场,近千亿资产被闲置。针对京西矿井现状,响应北京总体规划,通过建设国家级安全生产事故预控与应急处置技术实验实训和科普基地(一期)作为京西关停矿井开发利用... 京西矿井关停后将形成71万m3的可利用特殊地下空间和77.4万m2的地面工业广场,近千亿资产被闲置。针对京西矿井现状,响应北京总体规划,通过建设国家级安全生产事故预控与应急处置技术实验实训和科普基地(一期)作为京西关停矿井开发利用的首期工程。京西基地建设内容包括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支撑平台、应急管理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础条件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研发实训平台、应急管理特色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应急实训演练与知识文化科普平台6部分,具体由26个建设模块组成,共需要配置专业仪器设备1827台、开发课程54门、图书文献156套、引进培训师资180人次、改扩建工程设施1609套(项),利用千军台井地下巷道约3147 m,最终建成服务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国际一流科教培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西关停矿井 废弃矿井 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 科教培基地
下载PDF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煤系关键金属精细勘探技术
9
作者 边晓 王雷 +6 位作者 王喜军 杨敏芳 叶攀 祖淯文 索金玲 邵龙义 鲁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1-2540,共10页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煤系底部赋存着累积厚度达数米、以自然伽马测井正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是我国最有开发潜力的煤系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当前对该矿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关键金属物质来源、赋存状态和成矿模式等方面,...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煤系底部赋存着累积厚度达数米、以自然伽马测井正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是我国最有开发潜力的煤系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当前对该矿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关键金属物质来源、赋存状态和成矿模式等方面,而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该矿层进行定量识别和浓度计算等工作还未开展过,尽管这项工作对将来这些矿层关键金属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Zr和Ga两种元素为例,利用收集和实测的关键金属浓度及其对应的自然伽马值等数据,进行了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关键金属矿层精细勘探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Zr和Ga元素浓度的预测模型分别为y=133.42x^(2)+262.23x+224.43和y=31.587e^(0.2273x),指示两者最低开发利用浓度(2000μg/g和50μg/g)对应的自然伽马值分别为2.8 pA/kg和2.0 pA/kg。发现Haar小波3层分解获得的预测矿层位置与地球化学实测的矿层位置吻合度最高。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Zr和Ga元素浓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21%和10.97%,矿层厚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6%和4.82%,说明论文建立的关键金属精细勘探技术可以精确识别研究区关键金属矿层浓度和厚度,对滇东—黔西地区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的精细勘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地区 煤系关键金属 上二叠统煤系 自然伽马测井 小波变换
下载PDF
鄂西鹤峰地区牛蹄塘组石煤中稀土元素分布规律及其赋存特征
10
作者 张号 罗凡 +4 位作者 张雷 沈宝存 胡磊 肖明宏 吕星 《矿产勘查》 2024年第5期697-707,共11页
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石煤地层是鄂西地区重要的赋矿层位,前人多对该区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而对牛蹄塘组石煤中元素富集异常关注不够,为探讨鄂西鹤峰地区牛蹄塘组石煤富矿元素富集状态,本文对鹤地3井牛蹄塘组石... 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石煤地层是鄂西地区重要的赋矿层位,前人多对该区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而对牛蹄塘组石煤中元素富集异常关注不够,为探讨鄂西鹤峰地区牛蹄塘组石煤富矿元素富集状态,本文对鹤地3井牛蹄塘组石煤地层展开稀土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鹤峰地区牛蹄塘组石煤层中Li、Sc、Co、Ga、Ta、Tl、Zn、Nb、Th、Cd、In、Cs元素含量处于轻度富集状态,Cu、Ni、Mn、Cd元素含量处于富集状态,Rb、U、Ba、Cr、V、Mo元素含量处于高度富集状态。稀土元素总量(∑REE=211.10μg/g)较高,轻与重稀土元素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分馏程度高而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上地壳基本一致。本研究总结了鄂西鹤峰地区牛蹄塘组石煤伴生的稀土元素分布规律及赋存特征,为湖北省石煤及其伴生矿的成矿规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鹤峰地区 牛蹄塘组 石煤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下载PDF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区块龙潭组深层煤岩气压裂技术探索
11
作者 李德旗 陈钊 +9 位作者 邹清腾 龚舒婷 刘臣 王天一 赖建林 葛婧楠 江铭 潘丹丹 刘兆然 曹博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据多轮次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沉积于海陆交互环境的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也是重要的产煤层系,其中作为南方首个浅层山地煤层气代表的川南地区筠连煤层气田已成功实现商业开发,而深层煤岩气勘探评价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亟需结合深层煤... 据多轮次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沉积于海陆交互环境的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也是重要的产煤层系,其中作为南方首个浅层山地煤层气代表的川南地区筠连煤层气田已成功实现商业开发,而深层煤岩气勘探评价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亟需结合深层煤岩的构造和储层特征,建立一套适用于深层煤岩气的压裂技术体系。为此,从储层物性、岩石力学、顶底板特征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渝西区块龙潭组19号煤岩与其他深层煤岩气的地质工程差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压裂参数,形成了“小簇间距布缝(15~23 m)+单段多簇射孔(4簇)+大排量大规模造缝(施工排量18~20 m^(3)/min、用液强度32~35 m^(3)/m)+高强度加砂支撑(6.5~7.0 t/m)”的压裂工艺技术,成功实施了四川盆地首口深层煤岩气水平井的压裂作业。研究结果表明:①龙潭组深层煤岩煤质呈软塑性,割理和裂缝发育,需通过小簇间距布缝、大排量大规模造缝、高强度加砂支撑的压裂工艺思路以提高缝网复杂程度和支撑裂缝导流能力;②微注入压降测试(DFIT)获取的地质参数与测井资料预测的数据吻合度好,在深层煤岩具有良好的适用性;③针对深层煤岩具有高孔隙度、发育割理和裂隙的地质特征,停泵30 min+投球暂堵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改造范围和效果。结论认为,在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区块深层煤岩气的探索实践,有助于形成深层煤岩气压裂改造技术体系,对加快推进四川盆地超压、超饱和深层龙潭组煤岩气高效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渝西大安区块 龙潭组 深层煤岩气 压裂改造 正交试验 暂堵转向
下载PDF
豫西宜阳地区煤下铝土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12
作者 任丰艳 胡伟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宜阳煤下铝土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其南紧接崤山—鲁山拱斜断束、北紧接为洛阳新坳陷。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分析后认为,该矿床的铝土矿赋存于上石炭统本溪组(二叠系煤系之下);其厚大矿体位于盆地基底的次级凹陷中,矿体的厚度... 宜阳煤下铝土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其南紧接崤山—鲁山拱斜断束、北紧接为洛阳新坳陷。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分析后认为,该矿床的铝土矿赋存于上石炭统本溪组(二叠系煤系之下);其厚大矿体位于盆地基底的次级凹陷中,矿体的厚度、品位与含矿岩系的厚度呈正相关;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古陆,古陆盆地边缘存在的低山丘陵地貌有利于铝硅分离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和铝土矿的形成;含铝岩层及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共生矿物标志可作为本区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下铝土矿 成矿规律 找矿标志 宜阳 豫西
下载PDF
西部煤层开采覆岩垮落及矿压显现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洪磊 杨天鸿 +2 位作者 张博华 李杨 侯宪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0-469,共10页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引起覆岩变形-移动-破断是造成顶板大面积切落、突水溃沙等地质灾害以及水土流失等环境损伤的根源。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微震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西部矿区煤层覆岩垮落及矿压显现规律影响因素研究。以小纪...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引起覆岩变形-移动-破断是造成顶板大面积切落、突水溃沙等地质灾害以及水土流失等环境损伤的根源。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微震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西部矿区煤层覆岩垮落及矿压显现规律影响因素研究。以小纪汗煤矿为例,开展了覆岩层变形、破断、垮落、"三带"形成规律的研究,以及不同开采速度下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揭示了不同采高和开采速度对煤岩破坏的影响规律。现场微震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的推进速度会造成工作面不同的应力调整范围和不同的应力调整完整程度。通过2者综合分析,系统揭示了西部煤层覆岩垮落特征及"三带"形成演化规律,为建立高强度开采下覆岩结构破断规律及其稳定性判据的提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煤层 覆岩 垮落 矿山压力 推进速度 微震监测
下载PDF
西部地区富油煤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和技术体系构想 被引量:44
14
作者 王双明 王虹 +7 位作者 任世华 董书宁 郑德志 谭克龙 侯恩科 王生全 曲洋 焦小淼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7,共9页
西部地区富油煤资源量丰富,具备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资源基础;科学认识富油煤的油气资源属性,推动以油气为主要产品的富油煤开发与转化,是增加国内油气供给、缓解油气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本文依据现阶段煤炭资源的勘... 西部地区富油煤资源量丰富,具备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资源基础;科学认识富油煤的油气资源属性,推动以油气为主要产品的富油煤开发与转化,是增加国内油气供给、缓解油气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本文依据现阶段煤炭资源的勘查成果,估算了西部地区富油煤资源潜力;系统梳理了西部地区富油煤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智能绿色开发,弥补油气不足等新要求,论证提出了西部地区富油煤开发利用的基本理念与技术构想。研究认为,富油煤的开发利用,需要着重突破高精度综合勘查、高回采率开采、井下原位热解、热解气化一体化、原位热解半焦CO_(2)封存等关键技术。研究建议,将富油煤纳入非常规油气资源管理,加大富油煤开发利用科技攻关,设立富油煤开发利用国家级示范区,推动西部地区新能源和富油煤协同开发,由此发挥富油煤作为煤基油气资源的特殊优势、实现煤炭资源低碳高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西部地区 煤基油气资源 资源潜力 开发利用 技术体系
下载PDF
黔西上二叠统煤的孔隙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15
作者 蔡佳丽 汤达祯 +4 位作者 许浩 李松 陈贞龙 陶树 赵兴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14,共6页
作为一种多孔介质,煤的孔隙性质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富集和扩散,因而对煤孔隙特征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压汞测试和低温氮吸附测试数据,系统分析了黔西上二叠统煤的孔隙形态、孔隙类型及孔径分布特征,并从煤岩显微组分及煤级方面探讨了该区... 作为一种多孔介质,煤的孔隙性质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富集和扩散,因而对煤孔隙特征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压汞测试和低温氮吸附测试数据,系统分析了黔西上二叠统煤的孔隙形态、孔隙类型及孔径分布特征,并从煤岩显微组分及煤级方面探讨了该区煤储层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黔西煤样孔隙度为1.4%~9.5%,且由北至南有减小趋势;孔隙类型以吸附孔为主,其中高煤级煤孔隙以一端封闭型孔居多,与低煤级区相比,其渗透性和连通性较差,但黔西地区整体优于沁水盆地;煤级是影响煤储层孔隙变化的主控因素,随着煤级增加,孔隙度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 煤储层 孔隙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西部矿区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开采扰动区松软岩层力学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来兴平 伍永平 +1 位作者 任奋华 蔡美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对西部石嘴山一矿38区深部+600m轨道巷开采扰动区进行了全面的工程地质调查.采用MOTIC-BA300POL型偏光显微镜等综合分析了砂岩、泥岩的矿物成分、物理性质、自然状态以及饱和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结合现场围岩变形、应力监测与构造... 对西部石嘴山一矿38区深部+600m轨道巷开采扰动区进行了全面的工程地质调查.采用MOTIC-BA300POL型偏光显微镜等综合分析了砂岩、泥岩的矿物成分、物理性质、自然状态以及饱和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结合现场围岩变形、应力监测与构造异常探测等,研究了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松软岩层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矿区 深部开采 扰动区 现场监测 构造探测
下载PDF
氧燃烧方式下矿物质与重金属行为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温存 邱建荣 +4 位作者 徐志英 刘豪 吴辉 孔凡海 成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2期181-184,共4页
在沉降炉试验台上,进行空气气氛及O_2/CO_2气氛燃煤试验,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ICP-AES分析研究了不同气氛下煤灰中矿物质组成及痕量元素的挥发特性。并根据热力学多相平衡原理对矿物质与重金属在两种气氛下的挥发行为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 在沉降炉试验台上,进行空气气氛及O_2/CO_2气氛燃煤试验,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ICP-AES分析研究了不同气氛下煤灰中矿物质组成及痕量元素的挥发特性。并根据热力学多相平衡原理对矿物质与重金属在两种气氛下的挥发行为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氧燃烧气氛下的矿物质组成与空气气氛下并无明显不同,矿物质元素的蒸发气化亦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但在氧燃烧气氛下矿物质的晶相向非晶相的转化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可能使电站锅炉沉积得到缓解;氧燃烧气氛下灰中痕量元素相比空气气氛下在底灰中有明显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燃烧 矿物质 重金属 挥发特性 西部煤
下载PDF
两种西部煤的化学结构及加氢液化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扬 张媛媛 +2 位作者 陈丽诗 潘铁英 张德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为探究西部煤的加氢液化反应性能,对新疆淖毛湖煤和内蒙古不连沟煤在间歇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加氢液化实验,借助固体13 C-NMR和FTIR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碳和官能团在两种煤及反应中间产物沥青质(PAA)中的分布.结果发现:淖毛湖煤... 为探究西部煤的加氢液化反应性能,对新疆淖毛湖煤和内蒙古不连沟煤在间歇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加氢液化实验,借助固体13 C-NMR和FTIR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碳和官能团在两种煤及反应中间产物沥青质(PAA)中的分布.结果发现:淖毛湖煤的转化率和油产率分别为96.33%和47.86%,明显高于不连沟煤的转化率(76.18%)和油产率(23.44%).煤中脂肪碳和芳香碳所占比例是造成加氢液化反应转化率差异的主要因素,脂肪类和芳香类官能团的含量与反应性的关系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液化油产率与原料煤中亚甲基碳和次甲基碳含量有关;与原煤相比,沥青质中的脂肪碳比例减少而芳香碳比例增加,说明脂肪碳是加氢过程中发生裂解加氢的主要活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煤 加氢液化 化学结构 官能团 固体核磁碳谱
下载PDF
西部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植被种群自我演变规律 被引量:31
19
作者 毕银丽 申慧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7-315,共9页
菌根真菌可以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促进植物在逆境的生长。采煤沉陷地在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后复垦植被种群进行了自我修复与演变,监测采煤沉陷地复垦植物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复垦后4 a对植被种群的自我演变规律影响。以神东... 菌根真菌可以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促进植物在逆境的生长。采煤沉陷地在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后复垦植被种群进行了自我修复与演变,监测采煤沉陷地复垦植物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复垦后4 a对植被种群的自我演变规律影响。以神东矿区大柳塔采煤沉陷地人工林樟子松、沙棘和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野外原位监测植被种类、生活型组成及植被多样性指数,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克里金插值,对比接种菌根真菌4 a后(+M)与同期种植的自然状态下(CK),两种处理样地内植被种类、数量及其多样性指标,揭示不同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人工接种4 a后,区域内物种个体种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接菌提高樟子松人工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而降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接菌提高沙棘和文冠果人工林的草本植物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及其均匀度,抑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增加。3种人工林微生物复垦4 a后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地位。接菌组进入多年生草本+灌木的生态组成结构阶段,而对照组则相对滞后,处于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的组成结构阶段,接菌促进了生态的演变进程。综合分析植物分布特征,发现植物的最优拟合模型以高斯模型居多,阿尔泰狗娃花、地肤、猪毛蒿、白花草木樨、牛心朴子、野樱桃、油蒿及柠条的预测值精度较好。接菌可促进地稍瓜、阿尔泰狗娃花、牛心朴子、达乌里胡枝子和柠条频度和数量的增加,可能使绳虫实、糙隐子草、苦苣菜和花棒的频度和数量下降。本文为煤矿沉陷区采用微生物修复人工林促进生态群落自我演变进程奠定了初步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采煤沉陷区 微生物复垦 种群自我演变 群落多样性 克里金插值
下载PDF
黔西地区煤样孔隙综合分形特征及对孔渗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20
作者 高为 易同生 +4 位作者 金军 杨通保 赵凌云 王冉 周效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8-1265,共8页
为了定量描述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基于压汞试验测试结果,运用分形理论,对黔西地区不同煤阶的32个煤样进行了分形特征研究,并探讨了分形几何参数与煤储层孔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储层孔隙分形维数可分为渗流分形维数和扩散分形维... 为了定量描述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基于压汞试验测试结果,运用分形理论,对黔西地区不同煤阶的32个煤样进行了分形特征研究,并探讨了分形几何参数与煤储层孔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储层孔隙分形维数可分为渗流分形维数和扩散分形维数,利用不同分形段的孔隙体积比作为权值,通过加权求和方法可得到综合分形维数;渗流分形维数随变质程度增加而减小,扩散分形维数和综合分形维数均随变质程度增加而增大;分形界限、扩散孔隙体积分数及总孔体积都与综合分形维数、扩散分形维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3个指标参数与综合分形维数的相关系数均高于与扩散分形维数的相关系数;综合分形维数、分形界限及扩散孔隙体积分数与煤储层孔隙度之间为负幂指数相关关系,总孔体积与煤储层孔隙度为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渗流分形维数和扩散分形维数相比,综合分形维数更有利于表征煤储层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地区 煤储层 压汞试验 分形维数 孔隙度 渗透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