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经济圈的路径研究
1
作者 杨超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23,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历史人文、政策、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历史人文、政策、经济、产业条件和交通区位上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在融入过程中,贵州也面临通道建设不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协调、主体沟通不畅、主导产业趋同等挑战和困难。贵州深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及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立和优化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和完善合作平台、保障通道效能顺畅发挥,助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内陆开放型经济 区域融合发展
下载PDF
西部内陆地方高校“在地国际化”互动融合机制研究
2
作者 罗红芳 陈俭 包兵兵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在地国际化”是西部内陆地方高校从实际出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构建“在地国际化”互动融合机制能从统筹传统国际化与“在地国际化”、凝聚广泛共识、推进教... “在地国际化”是西部内陆地方高校从实际出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构建“在地国际化”互动融合机制能从统筹传统国际化与“在地国际化”、凝聚广泛共识、推进教育公平及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和能力等方面,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西部内陆地方高校可从明确职责分工、壮大师生队伍、注重多元主体、加强内外互联四大方面构建“在地国际化”互动融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内陆 地方高校 在地国际化 互动融合机制
下载PDF
成都申创内陆自贸区的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基于内陆副省级城市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增安 陈娇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为应对竞争、促进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自由贸易区,这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以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国际开放、服务环境四个主要方面16个指标对成都、西安、武汉等内陆副省级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是分项指标还是综合实力,成... 为应对竞争、促进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自由贸易区,这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以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国际开放、服务环境四个主要方面16个指标对成都、西安、武汉等内陆副省级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是分项指标还是综合实力,成都均具有明显优势。但成都还应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不断优化"软""硬"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区位优势 西部地区 内陆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结构
下载PDF
略论唐代中原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被引量:4
4
作者 韩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61-64,共4页
唐朝统一西域后,设立伊、西、庭三州,由于汉语文的普及、兴办学校和科举,儒学和儒家文化在这里有了较大的发展,汉文学的也有广泛传播。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对西域文化和中原的汉文化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唐代 中原文化 西城 传播
下载PDF
试论流域资源冲突及其解决路径——基于西部内陆河流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柴晓宇 俞树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0,共6页
稀缺性决定了流域内资源冲突是一种常态,这些冲突主要有体制冲突、主体冲突、结构冲突、代际冲突等。冲突类型的多样性和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冲突路径的多样性,法律手段、机构创新、制度完善是解决流域资源冲突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流域资源 西部内陆河流域 稀缺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内陆港建设与西部地区物流发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英 《物流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1-173,共3页
阐述了内陆港的概念、功能与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内陆港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陆港建设的视角出发,研究如何在西部内陆地区进行内陆港建设,使内陆城市能够依托沿海港口更好地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内陆港 物流业 西部地区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下西部内陆地区参与经济循环的模式转型与规划应对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雪原 周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27,共7页
经济循环的方向对于区域经济布局具有巨大影响,在以国际大循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下,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率先崛起,西部内陆地区则长期处于产业体系的边缘。“双循环”新格局的提出,代表着经济形态要从以外向型经济为... 经济循环的方向对于区域经济布局具有巨大影响,在以国际大循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下,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率先崛起,西部内陆地区则长期处于产业体系的边缘。“双循环”新格局的提出,代表着经济形态要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逐步转向以内需型经济为主,西部内陆地区在国内经济循环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文章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经济循环方式的改变与西部内陆地区面临的机遇,认为西部内陆地区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关键在于在国内大循环中通过畅通要素循环流动,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更好的互动,从而深度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分工。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产业互动、枢纽培育、通道建设和科技合作4个方面探讨西部内陆地区深度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规划应对策略,并以宁夏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西部内陆地区的宏观政策制定及地方规划实践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西部内陆地区 经济循环 宁夏
下载PDF
内陆地区推进开放型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被引量:18
8
作者 丁瑶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1,共5页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国家更加强调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物流成本过高、市场体系不完善、高端人才缺乏、低水平竞争等是阻碍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开放型经济的主要障碍。要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必须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充分借鉴先...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国家更加强调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物流成本过高、市场体系不完善、高端人才缺乏、低水平竞争等是阻碍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开放型经济的主要障碍。要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必须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充分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内陆地区自身实际,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后发优势,用超常规手段和速度来实现超常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内陆开放型经济 后发优势 经济发展
下载PDF
西域山水:理解中国边疆——内地关联性的一种广义要素 被引量:3
9
作者 袁剑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2,共9页
山水景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山水的组成部分,西域山水不仅构成了地理—历史关系的一部分,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山水结构的重要类型,进而成为我们理解边疆—内地关联性的一种广... 山水景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山水的组成部分,西域山水不仅构成了地理—历史关系的一部分,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山水结构的重要类型,进而成为我们理解边疆—内地关联性的一种广义要素。这种广义要素,通过地理稳定特质与人文积累特质的沉淀,深化了我们对于内地与西域历史互动的理解,并经由对地理景观以及细节要素的呈现,在边疆思想史的维度上提供了一种认识边疆区域间铰接关系的知识类型,进而为系统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有标识与符号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山水 边疆 内地 关联性 广义要素
原文传递
西部内陆省区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46
10
作者 郭源园 李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6-944,共19页
选取内陆开放的典型区域重庆市作为案例,综合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对重庆市1994-2014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进行测度和分析,并以区县经济差异(基尼系数)为因变量,选取西部省区中较具普适性的、囊括社会行政、经济... 选取内陆开放的典型区域重庆市作为案例,综合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对重庆市1994-2014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进行测度和分析,并以区县经济差异(基尼系数)为因变量,选取西部省区中较具普适性的、囊括社会行政、经济、地理区位和政策四个方面的15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运用岭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从"全局"和"局部"视角探讨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研究时段内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波动,基尼系数大体处于0.3~0.4之间,并表现出以重庆直辖、加速新型工业化战略及金融危机为三个节点的四阶段演变特征;(2)岭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化、劳动力资源、非市场化、工业化、地形条件和政策倾斜是最为显著的六个影响因素;(3)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城镇化、劳动力资源、非市场化、工业化和政策倾斜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但地形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对西部内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西部内陆地区 重庆 岭回归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