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构造地质大剖面解析及棋盘井向斜构造成因新解
1
作者 邹松 何登发 +1 位作者 成祥 毛丹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2-722,共11页
西缘冲断带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边界,地处众多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过渡区域,其地质特征十分复杂。近年来,西缘冲断带的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拓宽,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影响了油气从生成、运聚到被破坏的整个过程,对这些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变... 西缘冲断带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边界,地处众多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过渡区域,其地质特征十分复杂。近年来,西缘冲断带的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拓宽,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影响了油气从生成、运聚到被破坏的整个过程,对这些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变形样式和过程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基础。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一条最新处理的近东西向高精度二维地震测线,结合钻井以及露头资料对其进行精细解析和刻画,并运用2D-move软件对解析后的剖面进行反演与正演模拟。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棋盘井镇地区的向斜构造为基底复合构造楔向东楔入形成,向斜核部地层加厚与桌子山—横山堡断裂的活动有关;2)过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的构造地质剖面现今长度120 km,经过反演平衡恢复后的剖面长度为137.68 km,累计构造缩短量17.86 km,整体构造缩短率约13%,其中燕山期的缩短量最大,缩短量12.72 km,缩短率为10%;3)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及构造演化模拟可知棋盘井向斜的形成时间大致在燕山中期,银川地区在该时期为高部位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棋盘井向斜 构造楔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宁夏红墩子矿区红四井田沉积古环境对富油煤焦油产率控制作用
2
作者 郑顺利 黄鹏程 +4 位作者 祁风华 陈蓉 郭伟勇 刘康康 徐政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30-135,共6页
选取宁夏红墩子矿区红四井田中太原组-山西组8层可采富油煤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孔煤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探讨太原组-山西组沉积古环境演化与富油煤焦油产率关系。研究表明:红四井田太原组-山西组富油煤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 选取宁夏红墩子矿区红四井田中太原组-山西组8层可采富油煤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孔煤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探讨太原组-山西组沉积古环境演化与富油煤焦油产率关系。研究表明:红四井田太原组-山西组富油煤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煤质具有较低-较高水、中灰、低-中高硫、高挥发分的特征;富油煤焦油产率与灰分Ad、CaO/Fe_(2)O_(3)呈负相关,与全硫St,d、(Fe_(2)O_(3)+CaO+MgO)/(SiO_(2)+Al_(2)O_(3))、SO_(3)+Fe_(2)O_(3)、CaO+MgO呈正相关,受沉积古环境明显控制,潮湿、深覆水-强还原、强碱性、低古盐度的弱水动力的成煤环境更有利于富油煤的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纪太原组煤层焦油产率相对较高,具备开发富油煤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古环境 富油煤 太原组-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红四井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深井井壁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王跃鹏 高永伟 杨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91-6700,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深层页岩气井钻井工程中垮塌、漏失、卡钻等复杂情况频发。为保障安全高效钻井,降低勘探开发成本,早日实现该区深层海相页岩气资源的经济高效开发,基于地应力、岩石力学等室内物理实验,结合现场工程参数及塌漏信...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深层页岩气井钻井工程中垮塌、漏失、卡钻等复杂情况频发。为保障安全高效钻井,降低勘探开发成本,早日实现该区深层海相页岩气资源的经济高效开发,基于地应力、岩石力学等室内物理实验,结合现场工程参数及塌漏信息,考虑力学弱面影响,建立西缘冲断带深井全井段地层力学参数、全井段四压力剖面模型,评价不同岩性地层力学参数分布规律,揭示了西缘冲断带深井井壁坍塌、漏失等失稳机理。结果表明:羊虎沟组以上砂泥岩地层强度较低,为20~100 MPa,拉什仲组至桌子山组灰岩强度较高,超过100 MPa。较大的水平主应力差,发育的裂缝带、煤层是诱发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建立的西缘冲断带深井岩石力学性能及四压力剖面预测,可为该地区井身结构优化设计,关键工程参数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缘冲断带 深井 全井段地层 力学性能 井壁稳定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缘中段断裂体系特征研究
4
作者 陈晓晶 虎新军 +2 位作者 仵阳 白亚东 曹园园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1期95-98,共4页
研究区地质构造上隶属于陶乐-彭阳冲断带中段韦州-马家滩褶断带,这一特殊的构造位置与演化特征,造就该区具备地热、煤炭等资源形成的优良地质条件。以往研究表明,断裂构造是地热及煤炭赋存的最主要控制因素。为解译鄂尔多斯西缘中段断... 研究区地质构造上隶属于陶乐-彭阳冲断带中段韦州-马家滩褶断带,这一特殊的构造位置与演化特征,造就该区具备地热、煤炭等资源形成的优良地质条件。以往研究表明,断裂构造是地热及煤炭赋存的最主要控制因素。为解译鄂尔多斯西缘中段断裂体系特征,作者以1∶20万区域重力资料为基础,钻孔、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为约束,利用水平方向导数、归一化标准差等各类边界识别方法,对研究区断裂体系进行精细解译,为后期地热资源及煤炭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缘中段 1∶20万区域重力 边界识别方法 断裂体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西工区走滑断层构造特征与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5
作者 罗良 贾会冲 +5 位作者 杨明慧 刘雅蓉 黎小伟 杨飞 刘志娜 白东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0-1225,共16页
麻黄山西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的前端部位,以石炭—二叠系煤系滑脱层为界划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并受燕山期走滑断层作用表现出分段变形特征。深层原地构造系统沙窝子断层以北的正断层构成多米诺组合型式,而沙窝子与圈... 麻黄山西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的前端部位,以石炭—二叠系煤系滑脱层为界划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并受燕山期走滑断层作用表现出分段变形特征。深层原地构造系统沙窝子断层以北的正断层构成多米诺组合型式,而沙窝子与圈湾子断层之间的正断层组合成堑垒式。浅层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以NEE向芦沟子—新泉井断层为界,划分为变形特征差异明显的南、北两段,北段相对南段变形强烈。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显示,麻黄山西工区上、下构造变形层内发育的走滑断层均为调节差异挤压作用形成的撕裂断层,断层走向与挤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原地构造系统的先存正断层在走滑作用下产生牵引,邻近走滑断层的正断层走向发生明显偏转。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北段山前强烈冲断作用对盆内产生较为明显影响;而南段山前冲断作用并未对盆内产生明显影响,仅发育少量小规模逆断层。相较于二维模拟,三维模拟能够实现平面与剖面的综合分析,完整认识上、下构造变形层多条走滑断层的变形过程与形成机制,为麻黄山西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麻黄山西 三维数值模拟 走滑断层 差异挤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邻区石炭系羊虎沟组砂体成因机制与沉积过程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淑玥 刘磊 +6 位作者 王峰 侯云东 王志伟 张成弓 付斯一 陈洪德 张靖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3-1169,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时期为加里东运动后复活的坳拉槽,羊虎沟组分布面积广,厚度变化大,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地区构造运动强烈,沉积环境变化频繁,致使砂体沉积成因复杂。目前对羊虎沟组砂体成因机制缺...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时期为加里东运动后复活的坳拉槽,羊虎沟组分布面积广,厚度变化大,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地区构造运动强烈,沉积环境变化频繁,致使砂体沉积成因复杂。目前对羊虎沟组砂体成因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单一的沉积模式无法全面概括各类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展布规律。通过野外剖面、岩心观察、钻井资料、物源分析等方法,共识别出6种岩相组合类型。基于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及各时期砂体展布等特征,对其成因机制及沉积过程进行了系统讨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砂体成因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扇三角洲、障壁岛海岸、无障壁海岸和滑塌重力流6类。羊虎沟组时期整体气候潮湿,羊三段至羊二段沉积时期海平面逐渐上升,至羊二段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羊三段沉积时期为裂陷早期,主要在研究区北部发育潮控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砂体,中部局部可见潮汐砂脊砂体,南部砂体整体表现为无障壁海岸沉积。羊二段沉积时期为裂陷高潮期,地貌落差加大致使水体快速变深,砂体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盆地中央深水部位发育点状滑塌重力流砂体,东部靠近中央古隆起一侧的潮汐砂脊逐渐被改造为障壁沙坝,古隆起高部位则为潮坪和潟湖沉积。羊一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减弱且鄂尔多斯盆地逐渐东西连通,物源供应充足,地貌变缓,发育大面积具前积特征的河控三角洲砂体。羊虎沟组砂体成因机制受构造运动、古地貌演化、物源供给、古气候、海平面变化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但砂体展布与沉积过程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与古地理演化。该研究成果丰富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理论和裂陷盆地砂体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组合 成因机制 控制因素 砂体展布 羊虎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嘉怡 王红伟 +2 位作者 刘刚 李涵 曹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30,共11页
根据钻井、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岩石矿物特征、古生物化石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相特征和展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煤层为主,... 根据钻井、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岩石矿物特征、古生物化石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相特征和展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煤层为主,间夹泥质粉砂岩、砂岩,形成于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沉积期古气候为温暖潮湿气候。靖远组—羊虎沟组沉积期,湖盆水体盐度逐渐增大,古气候从早期的温湿气候向干热气候过渡,沉积环境由早期的氧化环境向中、晚期的氧化—还原环境过渡,相对古水深由小向大过渡,至羊虎沟组沉积晚期,发生快速水退。(2)研究区羊虎沟组以混合沉积为主,发育三角洲—障壁海岸—滨浅海等沉积体系,属于典型的海陆过渡相。韦州—石沟驿地区发育澙湖—障壁岛沉积相带,总体可分为两大区域性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海进旋回以海湾—潮坪沉积为主,上部海退旋回以三角洲沉积为主。(3)羊虎沟组沉积水体较浅,周边发育三角洲,内部障壁砂坝较发育,形成了有利沉积相带,垂向上靖远组—羊虎沟组为海湾—潮坪—障壁岛—澙湖—沼泽相的区域海进—海退沉积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标志 沉积相 海陆过渡相 冲断带 羊虎沟组 石炭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8
作者 王集 王峰 +7 位作者 赵伟波 虎建玲 吴静仪 肖云宵 陈洪德 刘磊 王志伟 朱淑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3-597,共2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厚度变化大,岩相组合多样,沉积演化序列不明确,沉积模式复杂。在对羊虎沟组12条野外剖面、28口钻井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粒度分析、化石遗迹、古流向分析、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测井资料...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厚度变化大,岩相组合多样,沉积演化序列不明确,沉积模式复杂。在对羊虎沟组12条野外剖面、28口钻井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粒度分析、化石遗迹、古流向分析、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系统开展了羊虎沟组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研究,讨论了羊虎沟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沉积期发育18种岩相类型、8种岩相组合类型,分别反映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潮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湾—潮坪(潮道、潮汐沙坝)、潮坪(沙坪、混合坪—泥坪)、障壁岛—潟湖及陆棚沉积特征。羊虎沟组南北向展布的中央古隆起横亘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分割了祁连海和华北海,盆地西部总体处于祁连海域。羊虎沟组沉积期总体为海陆过渡沉积环境,经历了水体变深又变浅的过程:羊三段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仍为剥蚀古隆起,仅西缘局部地区接受沉积,研究区北部水体较浅,乌达—阿拉善左旗发育潮控三角洲—潮坪—障壁岛沉积,中南部水体相对较深,主要发育障壁岛—陆棚沉积;羊二段沉积期,受中央古隆起影响,东西海域尚未沟通,但沉积范围及水体深度较早期明显增加,潮汐作用较强,河流作用受限,研究区北部乌达地区及南部靖远地区以河口湾—潮坪沉积为主,中部水体最深,发育陆棚沉积;羊一段沉积期,祁连海向东超覆,中央古隆起萎缩,东西海域沟通,沉积范围扩大,水体深度总体变小,其中研究区西部水体略深,发育三角洲—障壁岛沉积,东部水体较浅,以潮坪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岩相组合 沉积演化 沉积模式 羊虎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北段深部电性结构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鑫 詹艳 +2 位作者 赵国泽 王立凤 王继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5-604,共10页
在横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北段的查甘池—银川—五湖洞约200 km长的东西向剖面上,进行了67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探测.使用"远参考道"和Robust技术处理数据.分析了各测点视电阻率、阻抗相位、二维偏离度、电性主轴方位角、磁... 在横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北段的查甘池—银川—五湖洞约200 km长的东西向剖面上,进行了67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探测.使用"远参考道"和Robust技术处理数据.分析了各测点视电阻率、阻抗相位、二维偏离度、电性主轴方位角、磁实感应矢量等参数,采用NLCG二维反演方法对TE和TM两种模式的数据进行了二维反演.得到的二维电性结构表明,沿剖面查汗断裂带、贺兰山东缘断裂带和黄河断裂带是明显较大型电性边界,为超壳断裂带,而三关口断裂带深部延深不大.沿剖面阿拉善地块、贺兰山褶皱带、银川断陷盆地和鄂尔多斯地块具有明显不同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阿拉善地块内部除浅表电阻率较低外,以下到深度约50 km都表现为高电阻特性.贺兰山褶皱带电性结构复杂,电阻率高低相间.银川盆地具有上宽下窄最深达约8 km低阻层,具有断陷盆地特征.鄂尔多斯地块具有低-高-低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成层性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电性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北段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中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秦国红 邓丽君 +3 位作者 刘亢 徐浩 马志凯 曹代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4,共7页
煤中稀土元素是煤地质领域研究源岩和沉积环境的良好地球化学指示剂,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运用ELEMENT XR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延安组煤样中稀土元素进行测试,计算了多种化学参数并绘制了稀土... 煤中稀土元素是煤地质领域研究源岩和沉积环境的良好地球化学指示剂,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运用ELEMENT XR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延安组煤样中稀土元素进行测试,计算了多种化学参数并绘制了稀土元素分布类型曲线。在对稀土元素(REY)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煤中REY含量明显高于中国和世界煤中的均值,也高于上地壳值,呈铕(Eu)负异常,铈(Ce)负异常,这可能因为石炭-二叠系处于海陆交互相,与其处于强的还原环境有关;而侏罗系煤中REY含量却低于中国和世界煤中的均值,也低于上地壳值,呈轻微Eu负异常,轻微Ce正异常,侏罗系延安组主要为氧化的陆相环境,所以?Ce在煤中的不亏损才会普遍存在。通过煤中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平面展布与其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推测石炭-二叠系的物源为研究区西北部的阿拉善地块和北部的阴山古陆,南部的秦–祁造山带为侏罗系煤中稀土元素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石炭–二叠系 侏罗系 稀土元素 物源
下载PDF
中国中部前陆盆地盆山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斌 宋岩 +2 位作者 孟自芳 夏斌 李相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8,共6页
中国中部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与秦岭造山带构成盆山格局,特提斯洋的演化是该区盆山耦合的动力。印支—燕山期,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致使鄂尔多斯西缘贺兰山褶皱带和扬子古板块西缘龙门山造山带形成,并且形成了鄂尔多斯西缘和川西前陆盆... 中国中部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与秦岭造山带构成盆山格局,特提斯洋的演化是该区盆山耦合的动力。印支—燕山期,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致使鄂尔多斯西缘贺兰山褶皱带和扬子古板块西缘龙门山造山带形成,并且形成了鄂尔多斯西缘和川西前陆盆地,构成了中国中部盆山耦合的格局。中部前陆盆地的形成经历了早期前陆拗陷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变形三个阶段复合而成,从盆山耦合类型分析属于陆缘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造山作用和前陆盆地之间具有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机制,造山带控制了前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前陆盆地 川西龙门山 鄂尔多斯西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纪生物礁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成礁模式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俊兴 李凤杰 +4 位作者 朱广社 苏中堂 邹敏 王玉萍 周俊烈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75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纪发育有生物礁。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野外及钻井岩心生物礁调查及室内鉴定分析,认为在乌海桌子山地区、棋探1井地区、彭阳石节子沟等地发育了较为典型的生物礁,主要造礁生物为珊瑚、层孔虫和海绵。三处生...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纪发育有生物礁。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野外及钻井岩心生物礁调查及室内鉴定分析,认为在乌海桌子山地区、棋探1井地区、彭阳石节子沟等地发育了较为典型的生物礁,主要造礁生物为珊瑚、层孔虫和海绵。三处生物礁发育特征有差异,北段礁体生长发育2~3期,中段发育2期生长,南段生长发育可达4期;北端及南端生物礁造礁生物个体较大,生长的水体环境相对较浅,而中段生物礁造礁生物个体较小,生长的水体相对较深。这些典型生物礁的生长、发展和消亡呈现了不同的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北段生物礁体发育层位早,中、南段发育层位晚,这种分布变化规律与华北板块在早古生代处于赤道附近发生了北漂右旋的旋转漂移规律有关。通过对不同地段生物礁基本特征分析,结合δ13C和δ18O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盆地西缘生物礁成礁模式为中央古隆起西部陆缘海背景下的开阔台地边缘带点礁-滩体组合模式,分布较为局限,认为该地区生物礁死亡原因系海平面快速上升事件导致礁体被淹死所致,也进一步推测生物礁之上存在一次海平面快速上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奥陶纪 生物礁 成礁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大岭-鼓鼓台玄武岩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华 付金华 +2 位作者 欧阳征健 孙六一 马占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6,共8页
利用显微镜、地球化学、ELA-ICPMS定年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大岭-鼓鼓台玄武岩及其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元素组成分析和原位定年。汝箕沟大岭-鼓鼓台玄武岩为典型的大陆拉斑玄武岩,所获得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966±... 利用显微镜、地球化学、ELA-ICPMS定年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大岭-鼓鼓台玄武岩及其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元素组成分析和原位定年。汝箕沟大岭-鼓鼓台玄武岩为典型的大陆拉斑玄武岩,所获得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966±15Ma、344±22Ma和241±7Ma,其中1966±15Ma为继承锆石年龄,344±22Ma为岩浆第一次分离结晶年龄,而241±7Ma代表了玄武质岩浆最后喷出时的锆石结晶年龄。可见,中晚三叠世盆地西缘北部贺兰山地区处于区域挤压背景下的局部伸展环境,可能为一小型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大岭-鼓鼓台玄武岩 锆石U-PB定年 微量元素 构造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孔庆芬 张文正 +1 位作者 李剑锋 王可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2-64,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深水斜坡相沉积是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带。为此,在综合研究该盆地西缘奥陶系海相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岩性、不同有机质丰度和不同成熟度样品的系统地化分析与比对,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深水斜坡相沉积是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带。为此,在综合研究该盆地西缘奥陶系海相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岩性、不同有机质丰度和不同成熟度样品的系统地化分析与比对,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泥质岩和泥质灰岩的有机碳含量高于质纯的碳酸盐岩;有机质性质、生(排)烃能力与有机质丰度关系密切,随着有机碳含量增加,干酪根类型变好,生(排)烃能力也增强;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是该区相对有利的生排烃层段,也是下古生界的主力生烃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缘 奥陶纪 烃源岩 碳酸盐岩 有机质丰度 生烃能力 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郭庆银 李子颖 +1 位作者 于金水 李晓翠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37-144,共8页
受周边板块离散、汇聚的影响,中-新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及其西缘构造应力场发生了多次转变,造成不同时期盆地类型与沉积充填、构造变形特征的差异。据此,将盆地西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为7个阶段。其中,晚三叠世强烈的挤压,使盆地西侧阿... 受周边板块离散、汇聚的影响,中-新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及其西缘构造应力场发生了多次转变,造成不同时期盆地类型与沉积充填、构造变形特征的差异。据此,将盆地西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为7个阶段。其中,晚三叠世强烈的挤压,使盆地西侧阿拉善地块上富铀岩石剥出地表,并为盆地提供铀源;早-中侏罗世弱挤压构造背景下辫状河发育,形成了有利的含矿建造;晚侏罗世的强烈挤压,使中-下侏罗统发生构造变形并遭受地下水的渗入改造,但构造变形太强烈,影响了铀成矿的潜力;晚白垩世-渐新世早期盆地西缘整体隆升,使区内目标层长期遭受地下水渗入改造,形成了主要的铀矿化;渐新世之后,银川断陷隔断了盆地与蚀源区的联系,铀成矿作用基本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铀成矿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古脊梁”隆升地质证据及盆地原型西部边界的确定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鹏 冯胜斌 +4 位作者 李雪梅 王康乐 袁效奇 贺静 胡爱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脊梁”晚三叠世的构造特征是一意义重大而又长期争论的基础地质问题。通过区域角度不整合及“古脊梁”东西两侧沉积岩岩性、岩相综合特征分析,提出了“古脊梁”为一动态的隆升和下沉的构造演化带的新认识。认为,...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脊梁”晚三叠世的构造特征是一意义重大而又长期争论的基础地质问题。通过区域角度不整合及“古脊梁”东西两侧沉积岩岩性、岩相综合特征分析,提出了“古脊梁”为一动态的隆升和下沉的构造演化带的新认识。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脊梁”晚三叠世为构造隆升带,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长7油层组沉积期,“古脊梁”构成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边界,且为盆地西部沉积的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脊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盆地原型边界 晚三叠世
下载PDF
前前陆盆地层系砂岩成岩环境特征及其孔隙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系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建伟 鲍志东 +1 位作者 田海芹 郑四兵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2,共6页
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为前前陆盆地层系 ,砂岩成岩作用仍受前陆盆地构造的影响 ,不同构造分区砂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别。研究发现 ,西缘逆冲带砂体经历了浅埋藏弱压实和溶蚀作用 ,储集物性最优 ;斜坡带砂岩储层不仅残留少量粒间... 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为前前陆盆地层系 ,砂岩成岩作用仍受前陆盆地构造的影响 ,不同构造分区砂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别。研究发现 ,西缘逆冲带砂体经历了浅埋藏弱压实和溶蚀作用 ,储集物性最优 ;斜坡带砂岩储层不仅残留少量粒间孔隙 ,而且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储集空间的改善十分明显 ;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严重损害前渊带砂岩原生孔隙 ,但后期的凝灰质溶蚀蚀变作用对储层性能有一定的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 二叠系 成岩环境 孔隙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地区低级序断层封闭性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姚泾利 周新平 +2 位作者 惠潇 邓秀芹 张文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81,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地区低级序断层发育,断层性质及其封闭性与油藏密切相关,明确该区低级序断层特征及其封闭性对于复杂构造条件下的石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井震结合分析了低级序断层特征,根据断层与成藏匹配关系以及延长组岩...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地区低级序断层发育,断层性质及其封闭性与油藏密切相关,明确该区低级序断层特征及其封闭性对于复杂构造条件下的石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井震结合分析了低级序断层特征,根据断层与成藏匹配关系以及延长组岩性组合特征,运用断—储排替压差法定量评价了断层封闭性。结果表明,低级序断层主要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期形成的逆断层,断距小,倾角陡,延伸短,以北西—南东向呈雁行式分带展布。研究区延长组总体为砂泥岩薄互层段,受断层作用易形成断层岩,断层封闭与否取决于断层岩与所对置储层的排替压差。该区断层岩泥质含量为20%~60%,排替压力一般小于1.5MPa,普遍小于对置储层的排替压力,断层以开启为主,仅少数为封闭断层。早白垩世末期,开启断层为石油输导提供了运移通道,受围岩及封闭断层封堵影响,断层附近的低幅度圈闭及相对高渗储集区为石油聚集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低级序断层 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 断层岩 排替压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47
19
作者 杨华 陶家庆 +2 位作者 欧阳征健 李刚 景春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方法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构造解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断裂以走向近南北向逆冲断层为主,其次为正断层与走滑断层,共分为4级。南北构造特征差异明显,北区为冲断体系,在桌子山段发育一系列...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方法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构造解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断裂以走向近南北向逆冲断层为主,其次为正断层与走滑断层,共分为4级。南北构造特征差异明显,北区为冲断体系,在桌子山段发育一系列西倾逆冲断层,铁克苏庙段发育断隆和前缘三角带,陶乐—横山堡段发育叠瓦状东倾逆断层;中区为逆冲推覆体系,在马家滩段发育薄皮构造,惠安堡段发育厚皮构造,甜水堡段发育叠瓦式逆冲推覆;南区为逆冲体系。西缘三叠纪—中侏罗世为陆相残延克拉通内叠合盆地;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侏罗纪末期,为陆内前陆盆地发育时期;早白垩世进入挤压期后伸展作用阶段;新生代北区处于伸展背景,而南区处于挤压背景,中区为它们之间的调节带。结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具有典型"南北分段"特点,其构造格局主要定型于侏罗纪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构造特征 构造分区 成因机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向斜的形成演化与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登发 孙方源 +3 位作者 翟咏荷 包洪平 马静辉 开百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0-390,共21页
向斜构造是一种基本的褶皱样式,是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盐类以及铀矿等矿产资源赋存的主要场所之一。研究向斜的形成机制将为剖析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奠立重要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石沟驿向斜为例,... 向斜构造是一种基本的褶皱样式,是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盐类以及铀矿等矿产资源赋存的主要场所之一。研究向斜的形成机制将为剖析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奠立重要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石沟驿向斜为例,应用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与深探井资料,解析向斜的深层地质结构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石沟驿向斜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与中段的过渡部位,形成于中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是在以羊虎沟组—山西组含煤岩系为滑脱层形成的叠瓦冲断系统基础上,下伏的早期阶状正断层组合反转形成的大型构造楔的上层褶皱体系;惠安堡断层为一正反转断层,在该区起构造-沉积分划作用;石沟驿向斜及邻区的上石炭统—二叠系的致密砂岩气具有自生、自储、自封闭成因,于早白垩世成藏。石沟驿向斜的形成期早于油气成藏高峰期,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构造楔 褶皱样式 石沟驿向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