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温病学说探讨中医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葛可欣 司国民 张东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112-116,共5页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是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发病率高、病情重、预后差,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旨在探讨以温病学说为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药对应脓毒症不同阶段的治疗,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脓毒症 温病学说 卫气营血 三焦辨证 综述
下载PDF
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江凌圳 徐珊 +1 位作者 王英 王绪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531-533,共3页
目的:研究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家兔温病高热伤阴的动物模型,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五汁饮组灌服五汁饮,以体温、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等作为相关性指标来观察五汁饮的养阴... 目的:研究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家兔温病高热伤阴的动物模型,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五汁饮组灌服五汁饮,以体温、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等作为相关性指标来观察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结果:五汁饮组发热高峰和发热持续时间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模型组造模3h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与造模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24h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下降明显,与造模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汁饮对家兔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提示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可能与细胞保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发热 养阴 五汁饮
下载PDF
从沴疬寒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裕沛 朱益敏 +4 位作者 黄宝驹 张茂 徐小勇 主父瑶 王灿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感染疠气挟寒湿之气,与体内的伏燥之邪,合而为病;主张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结合脏腑辨证;提出以平为期,以通为要,截断扭转,开达膜原的治则;具体治法则以清肺解毒为首务,宣肺止咳为重要环节,随证可予以祛风利咽、化湿泄浊、化瘀通络、扶正固本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病学 沴疬寒疫 王灿晖
下载PDF
中医《温病学》PBL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被引量:13
4
作者 魏凯峰 杨进 +1 位作者 龚婕宁 刘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272-273,共2页
对《温病学》PBL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温病学》PBL教学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等,为其他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同时,随机抽取了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 对《温病学》PBL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温病学》PBL教学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等,为其他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同时,随机抽取了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显示,通过PBL模式教学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自觉学习的习惯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明P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温病学 PBL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中医证治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颜德馨 余小萍 +3 位作者 石克华 宋文宝 张惠勇 魏江磊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该病虽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但中医药防治瘟疫、热病的经验和理论 ,对其防治...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该病虽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但中医药防治瘟疫、热病的经验和理论 ,对其防治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0 0 3年 4月~ 5月间 ,在上海发现了 8例SARS患者 ,有 6例接受了中医药辨证治疗 ,患者症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没有发生 1例死亡。其中 1例是中医早期参与并全程治疗的 ,亦是唯一未用激素治疗的病例。实践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下载PDF
金元时期温病学发展状况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曹洪欣 赵静 +1 位作者 张志斌 张华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25,共3页
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温病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金元时期温病学病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系统研究,展示温病理论在金元时期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金元时期 温病理论
下载PDF
高年级专业分化教学改革中的《温病学》PBL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于征淼 钟嘉熙 +3 位作者 吴智兵 林兴栋 杨德福 曾征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针对目前单门课程中PBL教学理念模糊这一问题,探索将PBL教学与中医高等教育中高年级专业分化改革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中医"经典与临床"分化班进行《温病学》P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评... 目的:针对目前单门课程中PBL教学理念模糊这一问题,探索将PBL教学与中医高等教育中高年级专业分化改革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中医"经典与临床"分化班进行《温病学》P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生普遍接受、欢迎PBL教学,教学效果良好。PBL对于讨论、发言、交流、阐述与归纳病例、查阅资料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学习适应性和清楚学习的重点方面逊于对照组。结论:高年级专业分化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发挥PBL教学的优势。考虑到PBL的诸多优越性以及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实际病例,作为进入临床阶段前的过渡,所有高年级分化班学生应进行PBL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学 高年级专业分化 PBL 温病学
下载PDF
两种温病湿热证模型的TNF-α与TG水平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汤朝晖 苏丽贤 +2 位作者 李华锋 罗炳德 林培政 《中医药信息》 201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小鼠肝炎病毒(MHV-A59毒株)与大肠杆菌导致的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模型TNF-α与TG水平的研究,从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的角度评价两种温病湿热模型特征;方法: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肠菌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取小鼠血液... 目的:通过对小鼠肝炎病毒(MHV-A59毒株)与大肠杆菌导致的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模型TNF-α与TG水平的研究,从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的角度评价两种温病湿热模型特征;方法: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肠菌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取小鼠血液和提取血清,用ELISA法和磷酸甘油氧化法分别测试各组的TNF-α与TG水平,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用q检验,两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病毒组与肠菌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病毒组比肠菌组升高显著;两种模型小鼠TG水平虽有升高但组间变化无差别。结论:"内湿"的形成可能主要与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有关,MHV-A59作为生物致病因子所致的湿热证模型炎症反应更加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模型 温病 MHV—A59 大肠杆菌 TNF-Α TG
下载PDF
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华锋 林培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研究拟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通过对比探讨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可行性。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MHV-A59造模)、肠菌组(肥甘饮食+湿热外... 目的:研究拟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通过对比探讨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可行性。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MHV-A59造模)、肠菌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大肠杆菌造模),检测小鼠血清TG、TNF-α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动物症状及体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种温病湿热证模型组小鼠血清TG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组造模动物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发热、疲倦、纳呆、腹泻、体重减少、毛发无泽等症状。结论:以MHV-A59作为生物致病因子,结合肥甘饮食及湿热外环境因素构建的动物模型,可以作为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之一,也是一种新的病证结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湿热证 动物模型 MHV-A59 TG TNF-Α
下载PDF
温病急性热瘀证与TNF-α、ET-1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志强 杜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 :观察温病病变过程中热毒和血瘀的相关性。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 10只 ,将大肠杆菌内毒素剂量由小及大 ,每间隔 5h从模型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 1次 (攻毒 ) ,剂量依次为 1μg kg、15 μg kg、30 μg kg... 目的 :观察温病病变过程中热毒和血瘀的相关性。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 10只 ,将大肠杆菌内毒素剂量由小及大 ,每间隔 5h从模型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 1次 (攻毒 ) ,剂量依次为 1μg kg、15 μg kg、30 μg kg、2 5 0 μg kg。对照组同时从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攻毒”后 1 5h采血 ,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结果 :第一次“攻毒”后TNF α、ΕT 1的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其后上述指标随时间推移和“攻毒”剂量加大而递增。提示 :TNF α和ET 1与温病的病情轻重有密切的相关性 ,两项指标能客观地反映温病病变过程中热毒和血瘀轻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急性热瘀证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素-1
下载PDF
王好古三焦分证对温病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凯 郑丰杰 洪原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242-1243,共2页
王好古受张元素“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的启发,按“三焦热用药大例”与“三焦寒用药大例”论治三焦病证,王好古的三焦分证思想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王好古 三焦分证 温病学
下载PDF
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华锋 刘叶 林兴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57-60,共4页
目的: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从Th1/Th2探讨温病湿热证的部分致病机制。方法:①温病湿热证的致病机制: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肠菌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②... 目的: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从Th1/Th2探讨温病湿热证的部分致病机制。方法:①温病湿热证的致病机制: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肠菌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②造模因素在MHV-A59温病湿热证致病机制形成中的地位: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湿热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造模)、病毒组(单纯MHV-A59造模),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③清热祛湿类方药的对温病湿热证机制的反证: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A药组(模型组用蒿芩清胆汤治疗)、B药组(模型组用黄连解毒汤治疗)、C药组(模型组用三仁汤治疗),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①模型组、肠菌组血清Th1/Th2(IFN-γ/IL-4)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病毒因素主要影响到IFN-γ水平,致使模型组Th1/Th2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A药组Th1/Th2比值明显趋于平衡(P<0.05)。结论:Th1/Th2失衡是温病湿热证共同的致病机制之一,在MHV-A59温病湿热证形成中,MHV-A59因素主导T细胞免疫紊乱,清热祛湿类方药具有不同程度改善Th1/Th2失衡的作用,反证了温病湿热证的上述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湿热证 MHV-A59 TH1/TH2 清热祛湿法
下载PDF
中医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优势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克华 余小萍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4,共2页
通过亲临非典一线临床工作 ,认识到中医治疗非典的优势是 :中医药早期介入后 ,退热快 ,症状明显减轻 ;可避免激素应用或减少用量 ,纠正激素的副作用 ;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 ,可及早阻止或减轻肺纤维化的形成 ;祛邪扶正辨证... 通过亲临非典一线临床工作 ,认识到中医治疗非典的优势是 :中医药早期介入后 ,退热快 ,症状明显减轻 ;可避免激素应用或减少用量 ,纠正激素的副作用 ;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 ,可及早阻止或减轻肺纤维化的形成 ;祛邪扶正辨证而施 ,恢复期以益气养阴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温病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温病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胜权 夏鑫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分析目前中医经典教育改革中的一些误区,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及课程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重点在掌握辨证论治体系和方证的临床应用。最后对温病学教材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未来学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温病学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周岱翰教授学术思想解析及启发 被引量:2
15
作者 倪育淳 赵红艳 杨瑞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703-704,共2页
介绍了周岱翰教授在肿瘤治疗方面提出的两个主要学术思想贡献,即明确提出了"带瘤生存"概念和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首倡"放射病"属"火邪’、"热毒"论。通过对其学术思想根源探讨,解析学术思想背后... 介绍了周岱翰教授在肿瘤治疗方面提出的两个主要学术思想贡献,即明确提出了"带瘤生存"概念和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首倡"放射病"属"火邪’、"热毒"论。通过对其学术思想根源探讨,解析学术思想背后的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岱翰 学术思想 带瘤生存 “放射病” 温病学
下载PDF
伤寒营卫之营与温病营血之营辨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岳妍 孟晓辉 高广龙 《天津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62-563,共2页
温病学家所讲的营分病特点是神志变化加上"斑点隐隐",并且往往"营血"并称。而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家往往"营卫"并称。在《伤寒论》中,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出不出汗的问题是由营卫关系决定的。卫气不固,营阴外... 温病学家所讲的营分病特点是神志变化加上"斑点隐隐",并且往往"营血"并称。而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家往往"营卫"并称。在《伤寒论》中,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出不出汗的问题是由营卫关系决定的。卫气不固,营阴外泄,表现出来的是汗症,这与《灵枢.营卫生会》篇中的观点一致,而与清代的温病学家认为营阴扰动后出现的"斑点隐隐"显然不同。实际上,温病讲的营分证就是血分证,只是比较轻,清营汤归根到底用的就是清热凉血解毒之法,温病学家借用了"营气"一词,把血分证的轻证称之为"营分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营卫 温病 营血
下载PDF
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郭明阳 阎翔 杨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应用中医理论 ,模拟临床病因 ,建立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 (中药造模因素 +饮食、气候因素 +致病生物因子 ) ,复制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的动物模型。结果 该模型从症状体征、生化、药物反证等方面 ,均... 目的 应用中医理论 ,模拟临床病因 ,建立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 (中药造模因素 +饮食、气候因素 +致病生物因子 ) ,复制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的动物模型。结果 该模型从症状体征、生化、药物反证等方面 ,均证明近似于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湿热证 湿重于热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慕课及微信的《温病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模型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鑫辉 苏丽清 +2 位作者 何宜荣 李彩云 喻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索如何有效构建基于慕课及微信的《温病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模型,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2013级中医3班,50人,实施基于慕课及微信的《温病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模型,对学生开展成绩形成性评价,并且学生填写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评价表... 目的探索如何有效构建基于慕课及微信的《温病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模型,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2013级中医3班,50人,实施基于慕课及微信的《温病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模型,对学生开展成绩形成性评价,并且学生填写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评价表。结果在温病学课程开展翻转课堂学习后,学生学期总成绩及格率98%,优秀率76%。问卷调查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满意度达到88%以上。结论基于慕课及微信的《温病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模型,实施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微信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温病学
下载PDF
《素问》《灵枢》热病成就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东义 王生茂 +5 位作者 郭双庚 王丽 朱胜君 杜省乾 齐建兴 刘桂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素问》《灵枢》是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也是此前各种疾病诊治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对于传染病的论述,成就甚高,影响深远。简要地说,就是建立了诊治体系,有了系统的辨证理论和治疗方法,为后世的外感热病学说打下了不可取代的烙印,是一... 《素问》《灵枢》是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也是此前各种疾病诊治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对于传染病的论述,成就甚高,影响深远。简要地说,就是建立了诊治体系,有了系统的辨证理论和治疗方法,为后世的外感热病学说打下了不可取代的烙印,是一个开创性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温病 诊治体系
下载PDF
互联网+舌诊图像结合温病学辨治理论辨治时令热病的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恩宇 张福利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互联网+舌诊图像结合温病学辨治理论治疗时令热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患时令热病的患者72例,运用互联网+舌诊图像并结合温病学卫气营血和三焦辨治理论辨证治疗,开出方药,嘱患者分次口服中药汤剂。记... [目的]探索利用互联网+舌诊图像结合温病学辨治理论治疗时令热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患时令热病的患者72例,运用互联网+舌诊图像并结合温病学卫气营血和三焦辨治理论辨证治疗,开出方药,嘱患者分次口服中药汤剂。记录服药前与服药后的体温与症状变化,统计痊愈、有效、无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列举病例一则加以分析说明。[结果]72例患者中痊愈43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8%。其中风温15例,痊愈率53.3%、有效率46.7%、总有效率100%;春温10例,痊愈率60%、有效率30%、总有效率90%;暑温9例,痊愈率77.8%、有效率11.1%、总有效率88.9%;湿温16例,痊愈率62.5%、有效率37.5%、总有效率100%;伏暑8例,痊愈率62.5%、有效率25%、总有效率87.5%;秋燥14例,痊愈率50%、有效率50%、总有效率100%。所举病例患者辨为风热侵袭肺卫,引动气分蕴结湿热,网上诊视后治以疏散风热、清化湿热,服药一次后热退。[结论]互联网+舌诊图像结合温病学辨治理论诊治时令热病是互联网与中医医疗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探索并需加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令热病 温病学 互联网 舌诊 图像 卫气营血 三焦 智慧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