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197
1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1-1368,共8页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总输入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氮素输出项中 ,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 ,从而导致施氮量很高时氮素盈余量也很高。在高量施氮条件下 (≥ 2 4 0kg·ha-1) ,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 ,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 氮素平衡 肥效
下载PDF
麦玉两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赵鹏 陈阜 +1 位作者 马新明 熊淑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于2006-2007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纯氮90、1802、70和360 kg/hm2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同量氮肥能够增加作物产量,冬小麦分别增产7.1%、8.4%、11.1...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于2006-2007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纯氮90、1802、70和360 kg/hm2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同量氮肥能够增加作物产量,冬小麦分别增产7.1%、8.4%、11.1%和10.2%,夏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产5.8%、9.5%、10.1%和9.0%,其中,秸秆还田配施N 270 kg/hm2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最高。为保持周年农田氮素平衡,冬小麦-夏玉米秸秆还田配施纯N不要超过360 kg/hm2。麦玉两熟秸秆还田配施纯N以360-54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化学氮肥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氮素平衡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动态平衡施肥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惠芬 任瑞娴 +3 位作者 牟善积 卢树昌 臧凤艳 桂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1-554,共4页
采用定位试验,在冬小麦既定配方的基础上,按13个不同三要素肥料配比,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中夏玉米产量、肥料综合利用率、经济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2O5∶K2O为1∶0.4∶0.4的配方即施N195,P2O578,K2O78kg·hm-2夏玉... 采用定位试验,在冬小麦既定配方的基础上,按13个不同三要素肥料配比,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中夏玉米产量、肥料综合利用率、经济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2O5∶K2O为1∶0.4∶0.4的配方即施N195,P2O578,K2O78kg·hm-2夏玉米产量最高,按此配方处理的肥料综合利用率也较高,节本增效最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在前茬小麦施N262.5,P2O5180,K2O262.55kg·hm-2,夏玉米施N195kg·hm-2试验条件下,合理的施磷量为68.25~87.75kg·hm-2,即N∶P2O5=1∶(0.4±0.05),既定配方磷的校正值为39±9.75kg·hm-2(比例为0.2±0.05),钾的合理用量为78~97.5kg·hm-2,即N∶K2O=1∶0.4~0.5,钾的校正值为19.5~39kg·hm-2(比例为0.1~0.2),N∶P2O5∶K2O=1∶0.4±0.05∶0.4~0.5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 动态平衡施肥 配方
下载PDF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晓欣 马洪斌 +1 位作者 胡春胜 张桂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9-1114,共6页
本文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长期定位试验,应用土钻取土和土壤溶液取样器取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变化,计算了不同氮肥处理通过根系吸收层的硝态氮淋失通量。结果表明,小麦... 本文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长期定位试验,应用土钻取土和土壤溶液取样器取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变化,计算了不同氮肥处理通过根系吸收层的硝态氮淋失通量。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生长季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和淋失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相同氮肥水平下增施磷、钾肥增加了作物的收获氮量,施磷肥增加的作物收获氮量最高可达123 kg.hm-2.a-1,施钾肥增加的作物收获氮量最高为31 kg.hm-2.a-1。不同灌溉水平下0-400 cm土体累积硝态氮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控制灌溉(小麦季不灌水,玉米季灌溉1水)、非充分灌溉(小麦季灌溉2-3水,玉米季按需灌溉)、充分灌溉(小麦季灌溉4-5水,玉米季按需灌溉)各处理剖面累积硝态氮量分别为1 698 kg.hm-2、1 148 kg.hm-2和961 kg.hm-2。与非充分灌溉和充分灌溉处理相比,控制灌溉在10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层次,2003-2005年间控制灌溉剖面增加的硝态氮量占施肥总量的23%;非充分灌溉处理剖面增加的硝态氮量占施肥总量的22%;充分灌溉处理剖面增加的硝态氮量占施肥总量的47%。免耕措施降低了作物产量,影响土壤水的运移,增加了硝态氮的淋失风险。根据作物所需降低氮素投入(N 200 kg.hm-2.a-1),增施磷、钾肥,控制灌溉量是减少华北山前平原地区硝态氮淋失,保护地下水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硝态氮累积 氮淋失 水量平衡 施肥 灌溉措施 免耕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玉米养分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养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博 陈明昌 +2 位作者 杨治平 张建杰 张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3-7,共5页
对山西省小麦、玉米近10年的产量和养分施用状况以及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省小麦、玉米总产随播种面积的下降在逐年下降,单产则随年际间气候变动波动很大。从养分施用情况看,全省化肥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 对山西省小麦、玉米近10年的产量和养分施用状况以及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省小麦、玉米总产随播种面积的下降在逐年下降,单产则随年际间气候变动波动很大。从养分施用情况看,全省化肥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的农田调查结果显示,小麦、玉米施肥不足与过量现象共存,在所调查的样本数中,占样本数25%的农田施肥过量,主要集中在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南部地区,也是山西省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占样本数50%的农田施肥不足,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中部地区,生产水平较低,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对全省小麦、玉米养分平衡计算分析发现,氮磷养分处于盈余状态,盈余数量氮素多年变动在0.85万-3.57万t,磷素多年变动在3.15万-8.58万t。与氮磷养分不同,钾素多年处于亏缺状态,亏缺数量多年变动在0.04万~6.7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 肥料用量 养分平衡 山西
下载PDF
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赖丽芳 郭天文 +1 位作者 胡志桥 包兴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2期360-363,共4页
研究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平衡微量元素后确定氮磷钾的适宜用量,研究小麦玉米带田的平衡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改善了小麦、玉米的经济性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玉米的穗... 研究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平衡微量元素后确定氮磷钾的适宜用量,研究小麦玉米带田的平衡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改善了小麦、玉米的经济性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玉米的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平衡微量元素后带田中限制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的产量、产值与纯收入均增加,其中处理N2P2K2的产值与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85元/hm2和15240元/hm2。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配方应为N2P2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带田 平衡施肥
下载PDF
小麦化肥减施与不同轮作方式的周年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小艳 杨瑜 +4 位作者 黄冬琳 王朝辉 高亚军 李永刚 吕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89-1603,共15页
【目的】研究小麦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土壤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差异,探索适宜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小麦轮作方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陕西武功镇开展田间试验,随机... 【目的】研究小麦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土壤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差异,探索适宜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小麦轮作方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陕西武功镇开展田间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玉米-小麦轮作农户施肥(CWF)、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CWR)、绿肥-小麦轮作推荐施肥(GWR)、大豆-小麦轮作推荐施肥(BWR)4个处理,除农户施肥处理外,其他3个处理的小麦季施肥均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推荐施肥。采集不同夏季作物及冬小麦的植物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与农户施肥相比,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处理在氮、磷肥分别减量11.8%、41.7%条件下,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平均增幅为7.4%,显著增加了小麦籽粒及地上部氮、磷素养分累积量,氮素累积量增幅分别为10.1%、8.9%,磷素累积量增幅分别为9.8%、6.4%;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磷、钾素盈余率,降幅分别为25.1%、72.3%和54.4%,显著提高经济收益36%。推荐施肥的3种轮作方式中,玉米-小麦轮作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大豆-小麦轮作。大豆-小麦轮作氮、磷、钾盈余率均显著低于玉米-小麦轮作和绿肥-小麦轮作,降低幅度分别为87.3%—92.0%、41.9%—67.7%、78.1%—85.3%,并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收益。【结论】监控施肥的推荐施肥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够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小麦籽粒及地上部养分累积量,减少氮、磷养分平衡的盈余率,提高经济收益。相比玉米-小麦轮作方式,大豆-小麦轮作既减少了化肥的投入,大幅降低氮、磷、钾养分盈余量,同时还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综上,陕西关中地区传统的玉米-小麦轮作可通过优化施肥减少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而综合考虑土壤培肥、环境效益与经济收益,优先推荐大豆-小麦轮作方式,减少土壤养分盈余,提高种粮农户的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 玉米-小麦轮作 绿肥-小麦轮作 大豆-小麦轮作 养分平衡 经济效益 陕西关中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慧敏 杨云马 +4 位作者 黄少辉 杨文方 邢素丽 杨军方 贾良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9-709,共11页
小麦-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种植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和农户习惯施肥(FP)方式连续8年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 小麦-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种植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和农户习惯施肥(FP)方式连续8年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玉米季和周年轮作中,OPT较FP产量分别提高4.3%、5.3%和4.8%;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1%、31.7%和35.9%;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1%、40.4%和39.8%;钾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47.8%、47.3%和47.6%;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降低21.7%、21.1%和21.4%;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7.0%、27.5%和27.3%;净收益分别提高11.2%、11.4%和11.3%,农业生产成本分别降低3.7%、2.1%和3.1%,环境修复成本分别降低28.4%、17.3%和22.1%。周年轮作中,OPT较FP氮素盈余量降低105 kg·hm^(-2)(46.3%);磷素盈余量降低48 kg·hm^(-2)(53.3%);钾素从亏缺1 kg·hm^(-2)变为盈余59 kg·hm^(-2),满足了作物生长需求。连续8年,OPT较FP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3%,速效钾提高12.3%,有效磷降低27.8%。综上所述,与农户习惯施肥(FP)相比,优化施肥(OPT)具有高产、高收益以及环境友好的优势,为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高效绿色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优化施肥 养分平衡 温室气体排放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绍民 杨硕欢 +2 位作者 张保成 王丽 胡田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9-238,共10页
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农作物固定碳量和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碳量。为揭示水肥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综合影响,设置3个灌水水平:高水、中水和低水(W1、W0.85、W0.7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 mm,冬小麦季分别为140、119、98 mm),... 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农作物固定碳量和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碳量。为揭示水肥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综合影响,设置3个灌水水平:高水、中水和低水(W1、W0.85、W0.7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 mm,冬小麦季分别为140、119、98 mm),4个施氮水平: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N1、N0.85、N0.7、N0夏玉米季分别为300、255、210、0 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210、178.5、147、0 kg/hm^(2)),4个施磷水平:高磷、中磷、低磷和不施磷(P1、P0.85、P0.7和P0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0 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150、127.5、105、0 kg/hm^(2))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夏玉米季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_(NEP))为6 805~7 233 kg/hm^(2),冬小麦季C_(NEP)为5 842~6 434 kg/hm^(2),夏玉米C_(NEP)高于冬小麦。在高、中、低肥水平下,增加灌水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C_(NPP))提高2.48%~5.96%,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碳释放量(C_(Rm))增加2.15%~15.20%,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_(NEP))增加1.16%~6.47%。在高、中、低供水水平下,增加施肥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C_(NPP)增加2.95%~3.43%,土壤C_(Rm)增加5.23%~18.67%,C_(NEP)增加0.93%~2.79%,C_(NEP)增加比例与供水水平呈负相关。在低水条件下,氮磷肥配施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农田周年C_(NEP)较单施氮、磷肥分别增加4.86%、7.34%,且氮磷肥交互作用显著(P <0.05),水肥供应水平相差15%时对冬小麦农田C_(NEP)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氮磷肥配施、水肥协调供应均有助于促进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的净碳输入,在节水节肥原则下,夏玉米和冬小麦分别在W0.85N0.85P0.85和W0.7N0.85P0.85水肥供应条件下有利于增加农田C_(N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冬小麦 灌水量 施肥量 水肥交互作用 碳平衡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动态平衡施肥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瑞娴 王瑞卿 +3 位作者 许恩怀 刘惠芬 卢树昌 臧凤艳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介绍了不同配方处理对夏玉米产量、肥料的综合利用率、肥料的经济效益及经济施肥量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处理土壤养分的消长规律。据此确定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夏玉米的动态平衡施肥配方为1︰(0.4±0.05)︰0.4~0.5。按该配方比... 介绍了不同配方处理对夏玉米产量、肥料的综合利用率、肥料的经济效益及经济施肥量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处理土壤养分的消长规律。据此确定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夏玉米的动态平衡施肥配方为1︰(0.4±0.05)︰0.4~0.5。按该配方比例生产了配方肥,经天津市、县(区)有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协作,2003年仅天津市就已推广5.99万hm2,节本增收5000多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 夏玉米肥料定位试验 综合利用率 经济效益 平衡配方
下载PDF
多元复混肥对夏玉米和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春兰 李桂香 张庆君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71-72,共2页
2002~2004年以小麦和玉米为试材,研究了多元复混肥对夏玉米和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元肥处理比较,多元肥处理夏玉米提早抽雄2 d,秃顶长度短0.2 cm,单穗重高21 g,千粒重高8.5 g,减少金边叶和条纹叶病叶率;小麦成穗... 2002~2004年以小麦和玉米为试材,研究了多元复混肥对夏玉米和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元肥处理比较,多元肥处理夏玉米提早抽雄2 d,秃顶长度短0.2 cm,单穗重高21 g,千粒重高8.5 g,减少金边叶和条纹叶病叶率;小麦成穗率高13.0%,穗数和穗粒数高,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小麦-玉米总产量高7.76%。主要原因可能与多元肥能够协调供应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营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混肥 平衡施肥 小麦 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