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 and Foot Rot Diseases of Winter Wheat Grown i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Systems
1
作者 Jozef Tyburski Tomasz Kurowski Ewa Adamiak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as fungous diseases occurring on roots, leave sheaths and stem base of winter wheat in the two opposing cropping systems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The observations were made in vegetation pe...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as fungous diseases occurring on roots, leave sheaths and stem base of winter wheat in the two opposing cropping systems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The observations were made in vegetation periods (2007-2009) in the fields of winter wheat in northern Poland. Every year on each plot of compared farming systems root rot occurred (Fusarium spp.,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and other fungi). For the period of 3 years the degree of disease injury on the roots of winter wheat grown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in the vegetation period increased, while in the organic one remained on pretty the same level. On average a lot more affected roots, especially in the flowering stage, occurred on the winter wheat grown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Fusarium foot rot (Fusarium spp.) developed on the wheat during the entire vegetation period. It was the most dangerous root and foot rot disease (the highest indexes of injury). The mean degree of disease injury on leave sheath was on pretty the same level in the two farming systems, although in investigated vegetation periods differed a lot, whereas at the bases of stems the pathogen was on the higher level on the wheat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Also eyespot (Tapesia yallude) developed in the entire vegetation period of the winter wheat, but its intensity was much lower than in case of fusarium foot rot. Leave sheaths of the wheat grown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were slightly stronger affected than those grown in the organic system. In the flowering stage the intensity of the disease in both farming systems became equal, while in the wax maturity it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Sharp eyespot (Rhizoctonia spp.) appeared relatively late and occurred only in two years of investigation. The intensiveness of the disease was definitely higher on the organic plots. Among the affected roots, taken in the stem elongation stage,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28 cultur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and from the conventional one 24 colonies. Cereals pathogenic fungi amounted 35.8% of isolates obtained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and as many as 66.7% from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Among the affected roots, taken in the flowering stage,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68 cultur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in all, and from the conventional one 25 colonies. Cereals pathogenic fungi amounted 38.2% of isolates obtained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and 56.0% from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Among the affected stem bases, taken in the wax maturity stage,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56 cultur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in all, and from the conventional one 52 colonies. Cereals pathogenic fungi amounted 48.4% of isolates obtained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and 53.6% from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In the case of all root and foot rot diseases of wheat grown in the organic system, an advantageous influence of greater biodiversity and number of various fungi species living in root proximity was noticed as opposed to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root and Foot rot DISEASES ORGANIC FARMING CONVENTIONAL FARMING
下载PDF
几种生物制剂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毒力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博 刘苹 +4 位作者 张悦丽 马立国 祁凯 李长松 齐军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6-371,共6页
为探索生物制剂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控效果,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6种生物制剂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申嗪霉素、乙蒜素和春雷霉素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申嗪霉素的毒力最强,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 为探索生物制剂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控效果,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6种生物制剂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申嗪霉素、乙蒜素和春雷霉素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申嗪霉素的毒力最强,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EC50值分别为0.350 2 mg·L-1、0.864 5mg·L-1和0.134 1mg·L-1,乙蒜素对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EC50值分别为2.957 3 mg·L-1和2.342 7mg·L-1,春雷霉素对刺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分别为0.864 5 mg·L-1和5.090 9mg·L-1。室内盆栽试验表明,申嗪霉素和乙蒜素对禾谷镰刀菌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春雷霉素,防治效果分别为75.73%和74.68%;乙蒜素对刺腐霉菌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6.28%;申嗪霉素和乙蒜素对离蠕孢菌的防效分别为87.68%和83.25%。综上所述,申嗪霉素和乙蒜素能有效抑制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三种病原菌的生长,对小麦根腐病防治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病 禾谷镰刀菌 刺腐霉菌 离蠕孢菌 生物制剂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根病病原种类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盛秀兰 金秀琳 +1 位作者 郑果 杨风琪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5-38,共4页
1991~1993年,从甘肃庆阳、武威等地区的7个县(市)采集小麦生育期病根标样1734份,进行室内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省内小麦根病的病原种类有全蚀病菌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 1991~1993年,从甘肃庆阳、武威等地区的7个县(市)采集小麦生育期病根标样1734份,进行室内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省内小麦根病的病原种类有全蚀病菌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全蚀病菌一新变种(G.graminisvar.sp)、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小麦生离蠕孢菌(B.triticicola)、黄色镰刀菌(Fusarium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早熟禾根腐镰刀菌(F.poae)和丝核菌(Rhizoctoniasp)等10种病原菌,其中全蚀病菌分离频率最高(48.3%)、致病力最强(病指60.2~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病 病原种类 致病性 危害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小麦叶斑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胜亮 刘峰 张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3-276,共4页
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并研究出其配套的田间防治应用技术是防治小麦根腐病的重要措施,而通过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分析,可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研究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6种化学药剂对小麦叶斑根腐病... 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并研究出其配套的田间防治应用技术是防治小麦根腐病的重要措施,而通过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分析,可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研究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6种化学药剂对小麦叶斑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不同,世高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在质量浓度为40mg/L时抑制率达94.9%;其次为唑醚·代森联、丙森锌、福美双、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在该浓度下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89.5%、86.3%、48.2%、40%和37.8%。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世高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同样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萌发中浓度为6.45mg/L,可在生产中继续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斑根腐病 蠕孢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木醋液对小麦根腐病致病菌及小麦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燕 张玉凤 +3 位作者 林海涛 沈玉文 宋效宗 刘苹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96-99,111,共5页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木醋液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培养小麦,测定小麦发芽势、发芽率及生长情况,旨在明确不同浓度木醋液对小麦根腐病3种致病菌(腐霉菌、平脐蠕孢菌和禾谷镰刀菌)的抑菌作用...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木醋液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培养小麦,测定小麦发芽势、发芽率及生长情况,旨在明确不同浓度木醋液对小麦根腐病3种致病菌(腐霉菌、平脐蠕孢菌和禾谷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以及对小麦发芽和生长情况的影响,最终筛选出防治小麦根腐病的最佳木醋液使用浓度。结果发现,0.80%以上浓度的木醋液能够完全抑制3种致病菌的菌丝生长。其中木醋液浓度为0.10%时对腐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4.28%;木醋液浓度为0.40%时,对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1.56%;木醋液浓度为0.60%时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3.78%。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小麦发芽及生长也有影响,浓度大于0.50%时,小麦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浓度大于1.00%时,小麦的根长和地上部分长度都显著减小。因此,采用木醋液防治小麦根腐病的最适浓度为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小麦根腐病菌 发芽率 发芽势 生长情况
下载PDF
小麦根腐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正坪 王立新 +2 位作者 李荣禧 刘彩凤 李永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4-48,共5页
分离鉴定小麦根腐病菌 ,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 ,结果表明 ,小麦根腐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麦根腐平脐蠕孢 (Bipolarissorokiniana(Sacc .)Shoemakey)。该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 pH值为 7,最适培养基为PDA ,6 0℃ 5mi... 分离鉴定小麦根腐病菌 ,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 ,结果表明 ,小麦根腐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麦根腐平脐蠕孢 (Bipolarissorokiniana(Sacc .)Shoemakey)。该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 pH值为 7,最适培养基为PDA ,6 0℃ 5min为致死温度。分生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萌发的最适 pH值为 7,最适温度为 2 5℃ ,在供试的营养液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芽孢杆菌JPC-2的营养竞争测定及其对小麦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郭荣君 李世东 +3 位作者 李国强 刘书义 李长松 Yoshihiro Ohtsu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对营养竞争拮抗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对接法将芽孢杆菌JPC-2与小麦纹枯病菌接种于大豆麦麸(SWB)培养基上,JPC-2可在SWB培养基上迅速扩展并完全抑制小麦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田间试验表明,芽孢杆菌JPC-2液体菌剂(107cfu/mL,1∶100)处理种... 对营养竞争拮抗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对接法将芽孢杆菌JPC-2与小麦纹枯病菌接种于大豆麦麸(SWB)培养基上,JPC-2可在SWB培养基上迅速扩展并完全抑制小麦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田间试验表明,芽孢杆菌JPC-2液体菌剂(107cfu/mL,1∶100)处理种子对小麦纹枯病的冬前期防效高于扬花期防效,防治效果为61.9%,高于3%苯醚甲环唑包衣处理(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46.8%,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并使小麦增产73.5%,高于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芽孢杆菌JPC-2固体菌剂(106cfu/mL,225kg/hm2)沟施于土壤,再播种液体菌剂包衣(107cfu/mL,药种比1∶30)的小麦种子,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冬前期防效为68.9%,扬花期防效为59.7%,小麦增产38.9%,与0.2%戊唑醇种衣剂(1∶50)增产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制剂 小麦纹枯病 小麦根腐病 防冶
下载PDF
小麦根腐病成株期品种抗性记载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畏 杨家书 常迺滔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小麦品种或株期对根腐病的抗病性,宜在小麦灌浆中期,调查记载平均病斑型、感病叶普遍率和平均严重率。应用品种平均严重率和高度抗病品种平均严重率的比值,参照5种不同抗病类型(HR,R、M、S、HS)标准对照品种的平均严重率比值范围,可确... 小麦品种或株期对根腐病的抗病性,宜在小麦灌浆中期,调查记载平均病斑型、感病叶普遍率和平均严重率。应用品种平均严重率和高度抗病品种平均严重率的比值,参照5种不同抗病类型(HR,R、M、S、HS)标准对照品种的平均严重率比值范围,可确定品种的抗病或感病状况。上述参数可作为年度间品种抗病类型分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腐病 成株期 抗性 记载方法
下载PDF
21种天然产物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博 张悦丽 +4 位作者 马立国 祁凯 刘苹 李长松 齐军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4期154-158,共5页
为探索小麦根腐病生防途径,筛选有效抑菌物质,达到农药减量的目的。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刺腐霉菌(Pythium spinosum)和小麦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供试材料,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21种天然产物的抑菌活性。... 为探索小麦根腐病生防途径,筛选有效抑菌物质,达到农药减量的目的。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刺腐霉菌(Pythium spinosum)和小麦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供试材料,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21种天然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反式细辛醚和顺式细辛醚对禾谷镰刀菌效果显著,EC50值分别为69.99 mg/L和130.23 mg/L;白藜芦醇、顺式细辛醚和柠檬精油对刺腐霉菌有明显抑菌活性,EC50值分别为24.4683 mg/L、71.02 mg/L和79.83 mg/L;丁香酚油和白藜芦醇对小麦根腐离蠕孢菌抑菌活性显著,EC50值分别为14.06 mg/L和22.09 mg/L。因此,丁香酚、反式细辛醚、顺式细辛醚、白藜芦醇能有效抑制小麦根腐病菌的生长,在小麦根腐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病 禾谷镰刀菌 刺腐霉菌 离蠕孢菌 天然产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BvGLP1过表达增强了转基因小麦对根腐病的抗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党良 宿振起 +4 位作者 叶兴国 徐惠君 李钊 邵艳军 张增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8-372,共5页
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GLP)是一类含有cupins结构域的糖蛋白,在植物基础抗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人工合成了甜菜GLP基因BvGLP1,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受韧皮部特异表达启动子RSS1P驱动的BvGLP1基因单子叶植物表... 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GLP)是一类含有cupins结构域的糖蛋白,在植物基础抗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人工合成了甜菜GLP基因BvGLP1,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受韧皮部特异表达启动子RSS1P驱动的BvGLP1基因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A20-RSS1P::BvGLP1。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其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8中,对转基因扬麦18的T0至T3代植株中BvGLP1进行了PCR、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QPCR检测,并对转基因小麦进行根腐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BvGLP1已转入转基因小麦扬麦18,并能在转基因小麦中遗传、转录表达;5个转BvGLP1基因小麦株系的根腐病抗性比受体品种扬麦18有显著提高,说明BvGLP1过表达增强了转基因小麦对根腐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萌发素蛋白 BvGLP1 转基因小麦 小麦根腐病 抗性
下载PDF
黄淮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对根腐病抗性的初步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艳峰 王利民 +5 位作者 张一凡 贺小伦 袁虹霞 邢小平 丁胜利 李洪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6,71,共6页
为了给根腐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以小麦根腐病病原菌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LK030093分离物为接种菌株,对黄淮麦区主推的8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室内盆栽苗期抗性和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 为了给根腐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以小麦根腐病病原菌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LK030093分离物为接种菌株,对黄淮麦区主推的8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室内盆栽苗期抗性和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在室内盆栽接种鉴定中,仅郑麦9962表现为抗病,平安8号和周麦24表现为中抗,淮川916、西农919等33个品种表现感病,平安3号、济麦23等53个品种表现高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1.12%、2.25%、37.08%和59.55%;在田间病圃成株期鉴定中,洛麦22、泛麦5号表现为抗病,郑麦9962、阜麦936等19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周麦27、济麦20等3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兰考906、石麦12等33个品种表现为高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25%、21.35%、39.33%和37.08%。可见,黄淮麦区主推品种对小麦根腐病的整体抗性较差,需要尽快加强抗病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小麦品种 麦根腐离蠕孢 根腐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抗根腐病的转GmPGIP3基因小麦扬麦18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党良 王爱云 +4 位作者 徐惠君 祝秀亮 杜丽璞 邵艳军 张增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33-1838,共6页
GmPGIP3是大豆的一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能够特异性地抑制部分病原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活性,从而减弱病原菌对植株的侵害。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GmPGIP3基因的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A25-GmPGIP3,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pA25-GmPG... GmPGIP3是大豆的一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能够特异性地抑制部分病原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活性,从而减弱病原菌对植株的侵害。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GmPGIP3基因的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A25-GmPGIP3,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pA25-GmPGIP3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8中。对转GmPGIP3基因扬麦18的T0至T2代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Q-RT-PCR分析,并对根腐病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GmPGIP3已转入扬麦18,并在转基因小麦中遗传、转录和表达;与受体材料相比,5个GmPGIP3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株系对根腐病的抗性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半乳糖醛酸抑制蛋白 GmPGIP3 转基因小麦 分子检测 根腐病 抗性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杆菌P_(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刚 杨之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4,共3页
室内测定了荧光假单胞杆菌P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9826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P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为67%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烯唑醇(特普唑)处理的效果。研究表明P2-5菌株可以致使病... 室内测定了荧光假单胞杆菌P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9826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P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为67%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烯唑醇(特普唑)处理的效果。研究表明P2-5菌株可以致使病菌菌丝畸变。应用双抗标记法测定了P2-5菌株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在小麦根系定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荧光假单胞杆菌 拮抗作用 小麦全蚀病
下载PDF
甘肃省春小麦根病病原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乾坤 王生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95-301,共7页
1986年~1990年从我省主要春小麦产区的酒泉、张掖、武威、兰州、临夏、白银、定西等地采集小麦根病标本2000余份,经室内常规分离和选择性分离,并经致病性测定表明:引起我省春麦区小麦根病的病原有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 1986年~1990年从我省主要春小麦产区的酒泉、张掖、武威、兰州、临夏、白银、定西等地采集小麦根病标本2000余份,经室内常规分离和选择性分离,并经致病性测定表明:引起我省春麦区小麦根病的病原有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生离蠕孢(Bipolaris tritici-cola);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丝核菌(Rhizoctonia sp);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等。其中根腐离蠕孢和全蚀病菌为主要病原,它们出现频率高且致病力强。本文还对各种病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致病菌的主要特性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根病 病原
下载PDF
生物农药壳寡糖水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文革 王勇 +5 位作者 魏冰 何璐 张丽 梁娇 李明 张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3-434,共2页
通过对10%壳寡糖水剂助剂用量的影响、助剂对药效的影响、pH值对制剂贮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筛选出10%壳寡糖水剂的最佳配方,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处理剂量600μg.mL-1、田间处理剂量1 500μg.mL-1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 通过对10%壳寡糖水剂助剂用量的影响、助剂对药效的影响、pH值对制剂贮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筛选出10%壳寡糖水剂的最佳配方,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处理剂量600μg.mL-1、田间处理剂量1 500μg.mL-1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8.40%~90.60%,且对供试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水剂 小麦纹枯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小麦全蚀病为害新特点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洵耻 高士仁 +3 位作者 刘振伟 杜昌信 张少柏 杨华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经4年研究证明,进入90年代以来,山东省小麦全蚀病有两个新的为害特点,其一是全蚀病发生区有所扩大,已遍及全省17个市地,发病县区占全省农业县区的85%,病情仍然严重;其二是病地由以往的全蚀病单一为害,发展为近年来的以... 经4年研究证明,进入90年代以来,山东省小麦全蚀病有两个新的为害特点,其一是全蚀病发生区有所扩大,已遍及全省17个市地,发病县区占全省农业县区的85%,病情仍然严重;其二是病地由以往的全蚀病单一为害,发展为近年来的以全蚀病为主、多种根腐性病害同田甚至同株侵染为害。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长期推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偏施氮肥,缺少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及普遍种植感病品种等。经试验、示范,提出“三改一治”的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对策,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平均防效为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根腐性病害 为害特点 治理
下载PDF
麦根腐长蠕孢毒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必达 吴友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麦根腐长蠕孢毒素分离提纯、生物活性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结构及其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以及抗病性鉴定和抗病体细胞变异系筛选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小麦 根腐病 长蠕孢毒素
下载PDF
含木醋液水溶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苹 李庆凯 +6 位作者 李燕 张玉凤 赵海军 林海涛 沈玉文 宋效宗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150,共5页
本试验采用盆栽接菌法研究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的小麦根腐病防效及对土壤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小麦生长和产量等的影响,并与具有抗病功能的两种市售水溶肥产品以及纯木醋液进行比较,以期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自制... 本试验采用盆栽接菌法研究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的小麦根腐病防效及对土壤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小麦生长和产量等的影响,并与具有抗病功能的两种市售水溶肥产品以及纯木醋液进行比较,以期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为51.62%,显著提高小麦根部土壤酶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促进小麦生长,与对照相比,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9.24%、51.03%、5.44%,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含腐植酸水溶肥和小麦专用水溶肥处理;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0.95%、55.72%、29.69%,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小麦专用水溶肥处理。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处理比含腐植酸水溶肥增产7.71%,比小麦专用水溶肥增产16.06%。综合来看,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的小麦根腐病防效、改良土壤和增产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木醋液水溶肥 小麦根腐病 相对防效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小麦根腐离蠕孢菌诱导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素萍 左豫虎 董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8,共4页
为了明确小麦受小麦根腐离蠕孢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在受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后的小麦叶片中扩增β-1,3-葡聚糖酶基因,然后对侵染后的小麦叶片总RNA进行Northern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克隆到了β-1,3-葡... 为了明确小麦受小麦根腐离蠕孢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在受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后的小麦叶片中扩增β-1,3-葡聚糖酶基因,然后对侵染后的小麦叶片总RNA进行Northern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克隆到了β-1,3-葡聚糖酶基因,该基因在小麦被侵染12 h时开始表达,在48 h后未见表达。对照中未见表达。可推断出此β-1,3-葡聚糖酶基因是被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后诱导表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离蠕孢 β-1 3-葡聚糖酶基因 克隆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土传病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爱红 路银贵 +3 位作者 邸垫平 田兰芝 段西飞 苗洪芹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95-98,共4页
小麦土传病害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根部病害。河北省小麦土传病害的种类主要包括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详细介绍了3种土传病害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特点及防治方法等,旨为控制小麦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北省 小麦 小麦土传病害 小麦全蚀病 小麦纹枯病 小麦根腐病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