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ed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Cultivar Shift, and Sowing Date on Spring Wheat Phenology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登攀 陶福禄 +1 位作者 沈彦俊 齐永青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820-831,共12页
Distinct climate changes since the end of the 1980s have led to clear responses in crop phenology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rends in the dates of spring wheat phenology in relation to me... Distinct climate changes since the end of the 1980s have led to clear responses in crop phenology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rends in the dates of spring wheat phenology in relation to mean temperature for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It also analyzed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cultivar shift, and sowing date adjustments on phenological events/phases of spring wheat in northern China (N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occurred in spring wheat phenology in NC due to climate warming in the past 30 years. Specifically, the dates of anthesis and maturity of spring wheat advanced on average by 1.8 and 1.7 day (10 yr)-1. Moreover, while the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 (VGP) shortened at most stations, the 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RGP) prolonged slightly at half of the investigated stations. As a result,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WGP) of spring wheat shortened at most stations. The findings from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 (APSIM)-Wheat model simulated results for six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temperature rise generally shortened the spring wheat growth period in NC. Although the warming trend shortened the lengths of VGP, RGP, and WGP, the shift of new cultivars with high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to some extent, mitigated and adapted to the ongoing climate change. Furthermore, shifts in sowing date exerte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phenology of spring wheat. Generally, an advanced sowing date was able to lower the rise in mean temperature during the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i.e., VGP, RGP, and WGP) of spring wheat. As a result, the lengths of the growth stages should be prolonged. Both measures (cultivar shift and sowing date adjustments) could be vital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spring wheat to a warming climate, with potentially beneficial effects in terms of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ation climate warming sowing date spring wheat growth stages northern China
原文传递
半干旱地区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俊 李凤民 +2 位作者 贾宇 李世清 宋秋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CK)、播种前灌水30mm(W),覆膜60d(M)和播种前灌水30mm加覆膜60d(WM)。结果表明,播前灌溉后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土壤温度显著下... 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CK)、播种前灌水30mm(W),覆膜60d(M)和播种前灌水30mm加覆膜60d(WM)。结果表明,播前灌溉后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土壤温度显著下降,播前灌水会影响春小麦苗期的干物质积累。地膜覆盖在作物生育前期可以改善土壤水温条件,促进干物质积累,在后期则会导致土壤水分状况恶化,导致收获指数的下降,影响产量的形成和水分利用。在春小麦生产中将播前灌溉与地膜覆盖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在作物出苗时及苗期改善土壤水温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更好的水分条件去除覆膜的负效,获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播前灌溉 地膜覆盖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地膜覆盖和底墒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杜延军 李自珍 李凤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04-411,共8页
在年均降水量为 4 1 5 m 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旱地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实验 ,研究不同底墒 包括低底墒、中底墒和高底墒 下 ,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覆膜 1 2 0 d即全程覆膜 进程对作物生产... 在年均降水量为 4 1 5 m 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旱地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实验 ,研究不同底墒 包括低底墒、中底墒和高底墒 下 ,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覆膜 1 2 0 d即全程覆膜 进程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增加底墒和合理的覆膜进程均会显著增加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但底墒不同 ,其最佳覆膜进程不同 :在低底墒时 ,覆膜处理反而使产量低于不覆膜处理 ;在中底墒时 ,覆膜 30 d产量最高 ,随着覆膜时间延长 ,产量呈下降趋势 ,甚至全程覆膜产量低于不覆膜处理 ;高底墒以覆膜 6 0 d产量最高 .综合作物生长和产量 ,全程覆膜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在同种覆膜处理下 ,随着底墒的增加 ,根生物量、地上干物质、叶面积及产量也增加显著 ,高底墒覆膜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底墒 覆膜 春小麦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GGE双标图在我国旱地春小麦稳产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4
作者 常磊 柴守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8-994,共7页
GGE双标图法是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不同环境下作物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新型有力工具。对2005年由17个试点、9个新品种(系)组成的国家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的产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GGE分析表明:在我国旱地春小麦产区的大环境尺度下,品... GGE双标图法是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不同环境下作物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新型有力工具。对2005年由17个试点、9个新品种(系)组成的国家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的产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GGE分析表明:在我国旱地春小麦产区的大环境尺度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产量变异的影响约为品种效应的5.37倍,品种间的稳产性差异很大,丰产性、稳产性均较理想的品种只占供试品种的11%,但有些品种对某些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17个试点可划分为3个类型区,其中在黄土高原中部旱作区表现最好的品种是"8821-1-1"和"陇春9143",在青藏高原寒旱区和华北旱作区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是"青春193"和"乌麦7号"。从环境代表性和对品种鉴别能力两方面分析,较理想的试点为甘肃省榆中县和青海省互助县。在7个环境因子中,生育期的降雨量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旱地 区域试验 GGE双标图 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 产量稳产性 丰产性 品种适应性
下载PDF
冬型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坝下地区春播的生育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卉馥 丁成芳 牛瑞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1998年,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进冬型小麦品种进行春播。结果表明,冬型小麦品种适期早播,生长发 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延迟。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这三大 生育阶段,表现为“长-短-短”的“两... 1998年,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进冬型小麦品种进行春播。结果表明,冬型小麦品种适期早播,生长发 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延迟。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这三大 生育阶段,表现为“长-短-短”的“两短一长”特征。播种一生理拔节期间的天数和同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呈极 显著正相关。生理拔节-抽穗天数与此间的“平均光温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了温光互作效应。在一定温 度范围内,抽穗-成熟天数与此间日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春型小麦品种相比,弱冬性的冀麦7号千粒重 和产量较高。通过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种试验,冬型小麦品种表现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型小麦品种 春播 生育阶段 温光互作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宁南旱地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梅 贾志宽 蒋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4-59,共6页
在宁南旱农试区就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旱地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效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与露地小麦相比 ,覆膜春小麦生育进程提前 ,生育期延长 ,植珠高大健壮 ,其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都显... 在宁南旱农试区就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旱地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效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与露地小麦相比 ,覆膜春小麦生育进程提前 ,生育期延长 ,植珠高大健壮 ,其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都显著提高 ;覆膜可使春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显著增加 ,产量增加幅度达 30 .2 3%~ 45.89% ,同一水分处理 ,覆膜与露地春小麦耗水差异不大 ,但覆膜春小麦 WUE显著提高 ,增幅达 49.53% ;覆膜栽培可有效抑制农田水分的无效蒸发 ,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春小麦 覆膜穴播 土壤水分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宁南旱区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决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梅 贾志宽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15,共5页
对宁南旱区春小麦覆膜穴播条件下土壤水分与产量的关系及技术决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覆膜与露地条件下 ,春小麦产量与底墒之间均呈线性关系 ;在试验年份生育期降雨 1 43.0 mm情况下覆膜增收的临界土壤墒情为 2 82 mm,春小麦生育期... 对宁南旱区春小麦覆膜穴播条件下土壤水分与产量的关系及技术决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覆膜与露地条件下 ,春小麦产量与底墒之间均呈线性关系 ;在试验年份生育期降雨 1 43.0 mm情况下覆膜增收的临界土壤墒情为 2 82 mm,春小麦生育期不同降雨年型 (丰 :R>1 30 mm,平 :70 mm<R<1 30 mm,亏 :R<70 mm)覆膜增收的临界墒情为 2 90mm,2 90~ 350 mm和大于 350 mm,据此提出了覆膜栽培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春小麦 覆膜穴播 产量 技术决策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黄淮麦区弱春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少辉 田文仲 +4 位作者 张园 张学品 冯伟森 杨洪强 邱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6-19,共4页
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黄淮麦区弱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或种植密度水平下,随着开花后天数的增加,偃展4110籽粒的千粒重均呈"S"型持续增加,其籽粒的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开花后20 ... 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黄淮麦区弱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或种植密度水平下,随着开花后天数的增加,偃展4110籽粒的千粒重均呈"S"型持续增加,其籽粒的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开花后20 d出现最高峰;适期早播和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其籽粒的灌浆速率,增大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密度 黄淮麦区 弱春性小麦 偃展4110 籽粒灌浆特性
下载PDF
豫西地区冬小麦春播及春麦引种效果简报 被引量:1
9
作者 冀天会 杨子光 +4 位作者 周应军 裴腊梅 郭军伟 孟丽梅 马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190-192,共3页
基于小麦应变栽培需要,对豫西地区春季播种冬小麦和引进春小麦品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月中旬前播种或3月上旬前出苗的豫麦18小麦品种,在豫西地区可收获产量,但产量较低;春小麦产量一般高于春季同期播种冬小麦产量,但应选择成熟早,灌浆... 基于小麦应变栽培需要,对豫西地区春季播种冬小麦和引进春小麦品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月中旬前播种或3月上旬前出苗的豫麦18小麦品种,在豫西地区可收获产量,但产量较低;春小麦产量一般高于春季同期播种冬小麦产量,但应选择成熟早,灌浆快,后期耐高温品种,注意适期早播,提高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引种效果 春麦 春播 春小麦品种 冬小麦产量 春小麦产量 耐高温品种 春季播种 适期早播 穗粒重 出苗
下载PDF
播期和气象条件对浚单玉米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丽伟 申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0期22-24,27,共4页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平均缩短6.5 d,这可能与温度升高有关。由于播期推迟,穗长、穗粗、茎粗和产量下降。浚单509和浚单29较其他2个品种产量明显偏高;积温和日照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吐丝后尤其明显。[结论]黄淮海地区应在麦收后提早播种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浚单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基于SWAP模型分析青铜峡灌区春小麦播期优化及其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11
作者 孙风朝 赵翠平 +1 位作者 张杰 丁一民 《中国农业气象》 2024年第6期594-608,共15页
以宁夏青铜峡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2a田间观测试验和率定后的SWAP模型,构建旱作区春小麦模型参数集,以偏差校正后的7个大气环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数据驱动模型,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SSP2-45和SSP5-85)春小... 以宁夏青铜峡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2a田间观测试验和率定后的SWAP模型,构建旱作区春小麦模型参数集,以偏差校正后的7个大气环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数据驱动模型,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SSP2-45和SSP5-85)春小麦产量和灌溉需水量变化,定量分析播期调整对青铜峡灌区春小麦生长和耗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参数校正后的SWAP模型能有效模拟青铜峡灌区春小麦生长过程;SSP2-45情景下未来两个时期(2021-2050年和2051-2080年)青铜峡灌区多模式平均最高温度相对于历史基准期(1991-2020年)分别增加1.6℃和2.6℃,两个时期SSP5-85情景下最高温度将分别增加1.8℃和3.6℃。在不改变播期和品种条件下,未来春小麦全生育期长度将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最大缩短天数达14.2d,出现在SSP5-85情景下2051-2080年。SSP2-45情景下未来两个时期春小麦多模式平均产量将分别下降9.6%和12.9%,SSP5-85情景下则分别下降12.1%和17.2%;不同情景不同时期春小麦灌溉需水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均不超过3.5%;提前播种可有效减少青铜峡灌区春小麦产量损失,但不能完全抵消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其中,SSP2-45情景下未来两个时期分别提前23d和33d播种,产量损失可控制在1.5%和5.3%,在SSP5-85情景下分别提前30d和42d播种,产量损失可分别控制在2.9%和5.4%。优化播种日期后,青铜峡灌区春小麦收获日期平均提前5d左右。未来不同情景不同时期下春小麦灌溉需水量增加明显,增加比例在4.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气候变化 春小麦 适应性调控 播期调整
下载PDF
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适宜播种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岗栓 邹超煜 +2 位作者 杜社妮 张俊生 任志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27,共10页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分蘖力高于露地直播,但分蘖成穗力则与露地直播的基本一致。与露地直播春小麦相比,地膜覆盖春小麦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单茎生物量较高,根系分布较浅。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茎根系生物量在扬花期前高于露地直播,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穴茎数、单穴生物量及单穴根系生物量高于露地直播,但根冠比却低于露地直播。露地直播春小麦以穴播14粒的产量最高,地膜覆盖的以穴播12粒的产量最高。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春小麦的产量高于露地直播,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直播。河套灌区地膜覆盖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为10~12粒,即为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河套灌区 地膜覆盖 播种量 生长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