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fy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yield gap of winter wheat in 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ZHANG Shi-yuan ZHANG Xiao-hu +4 位作者 QIU Xiao-lei TANG Liang ZHU Yan CAO Wei-xing LIU Lei-l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45-857,共13页
Despite the improvement in cultivar character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large gaps between the attainable and potential yields still exist in winter wheat of China. Quantifying the crop potential yield is essential f... Despite the improvement in cultivar character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large gaps between the attainable and potential yields still exist in winter wheat of China. Quantifying the crop potential yield is essential for estimating the foo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olicie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Gradually descending models and geographic infor- 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potential yields and yield gaps in winter wheat across the main production region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2000-2010, the average potential yield limited by thermal resource (YGT) was 23.2 Mg ha-1, with larger value in the northern area relative to the southern area. The potential yield limited by the water supply (YGw) generally decreased from north to south,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9 Mg ha-1 across the entire study region. The highest YGw in the north sub-region (NS) implied that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conditions in this sub-region must be improved. The averaged yield loss of winter wheat from nutrient deficiency (YGH) varied between 2.1 and 3.1 Mg ha-1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e yield loss caused by water limitation. The potential decrease in yield from photo-thermal-water-nutrient-limited production to actual yield (YGo) was over 6.0 Mg ha-1, ranging from 4.9 to 8.3 Mg ha^-1 across the entire study region, and it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southern area than in the northern area.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cross the main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region, the highest yield gap was induced by thermal resources, followed 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level of farming technology, social policy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Furthermore,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to narrow the yield gaps by making full use of climatic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a reasonable production plan for winter wheat crops. Thus,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e coming decades is possible but will require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water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and socio-economic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variation potential productivity yield gap winter wheat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n Wheat Yield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of Yield Potential 被引量:1
2
作者 CAI Cheng-zhi1,LI Sha-sha2,LIANG Ying3 1.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Guizhou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04,China 2.The Faculty of Management,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3.The Faculty of Economy,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5期52-54,80,共4页
The maximum yield growth range of wheat yield per unit in China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photosynthesis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wheat,the changing trend of per unit wheat in the previous years and pote... The maximum yield growth range of wheat yield per unit in China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photosynthesis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wheat,the changing trend of per unit wheat in the previous years and potential of distribution area agricultural crops.In the paper,the potential of using light,the external potential of historical yield evolution tend and AEZ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e) a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per unit yield potential of Chinese wheat.The results assume that the maximum growth range of per unit yield in different stages was different:before 1991,the growth range was 10%;before 1996,the growth range was 9%;before 2000,the growth range was 8%.Any variety of wheat and planting technology higher than the above growth range can only be promoted in restricted area and has the statistical error.The results are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wheat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production potential yield per unit china
下载PDF
Towards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of apple production in China—Yield gaps and nutrient use effi ciency in apple farming systems 被引量:19
3
作者 WANG Na Joost Wolf ZHANG Fu-su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16-725,共10页
China is in a dominant position in apple production globally with both the largest apple growing area and the largest export of fresh apple fruits. However, the annual productivity of China's apple is significantly l... China is in a dominant position in apple production globally with both the largest apple growing area and the largest export of fresh apple fruits. However, the annual productivity of China's apple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dominant apple producing countries. In addition, apple production is based on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the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especially nitrogen) is therefore low and the nutrient emissions to the environment are high. Apple production in China is considerably contributes to farmers' incomes and is important as export produc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nhance apple productivity and improve nutrient use efficiencies in intensive apple production systems in the country. These can be attained by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production potential, yield gaps, nutrient use and best management in apple orchards. To the end, priorities in research on apple production systems and required political support are described which may lead to more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intensification of apple produc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 production china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potential yield sustainableintensification yield gaps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潜力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克南 杨晓光 +5 位作者 刘园 荀欣 刘志娟 王静 吕硕 王恩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3-1493,共11页
利用华北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资料,验证APSIM-Wheat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尺度有效性,结合1961—2007年47年逐日气候资料,分析冬小麦潜在产量、水分限制产量和水氮限制产量时空分布特征,明确了气候因素对冬小麦不同等级产量潜力分布特征... 利用华北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资料,验证APSIM-Wheat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尺度有效性,结合1961—2007年47年逐日气候资料,分析冬小麦潜在产量、水分限制产量和水氮限制产量时空分布特征,明确了气候因素对冬小麦不同等级产量潜力分布特征的影响程度。对APSIM-Wheat模型在华北地区区域尺度上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区域化模型在华北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华北地区冬小麦各层次产量在时间上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带状分布,不同层次产量空间分布特征有所差别:冬小麦潜在产量从东北向西南减少,水分限制产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水氮限制产量从东向西先增加后降低在山东济宁地区达到最大;河北省为冬小麦潜在产量和水氮限制产量的高值区,同时为水分限制产量的低值区,增加灌溉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途径;山东省为冬小麦潜在产量和水分限制产量的高值区,水氮限制产量的低值区,增施氮肥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途径;河南省为冬小麦潜在产量的低值区,辐射是其主要限制因素。决定冬小麦潜在产量时空分布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为生长季内总辐射,总辐射与潜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决定冬小麦水分限制产量分布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为冬小麦生长季内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候要素对于冬小麦水氮限制产量空间分布特征的解释方差较小,仅为0.48,故土壤等其他因素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不改变作物品种,冬小麦各级产量潜力呈下降趋势,造成其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总辐射下降以及随积温增加冬小麦生长季缩短,决定冬小麦产量潜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总辐射和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华北地区 冬小麦 APSIM-wheat模型 潜在产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李军 王立祥 +1 位作者 邵明安 樊廷录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分析了作物生产潜力常规研究方法的不足 ,探讨了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方法的优势 ,在模型验证和气象、土壤和作物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 ,应用DSSAT3中的CERES小麦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28个代表点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 分析了作物生产潜力常规研究方法的不足 ,探讨了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方法的优势 ,在模型验证和气象、土壤和作物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 ,应用DSSAT3中的CERES小麦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28个代表点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 ,统计计算了各点小麦产量潜力多年平均值、标准差、最高值和最低值 ,分析了潜力值年际变异与地区分布差异 ,并计算了小麦的水分满足率。黄土高原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水分满足率分别为7970~8647kg/hm2、2219~7545kg/hm2 和0.278~0.872 ,春小麦分别为7436~9127kg/hm2、0~7598kg/hm2 和0.192~0.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小麦 生产潜力 CERES小麦模型 小麦产量模拟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水份满足率
下载PDF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93
6
作者 张晋科 张凤荣 +3 位作者 张琳 张迪 吴初国 孔祥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78-2285,共8页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了各区域各个耕地亚类的粮食单产能力;再分别乘以各县2004年相应耕地亚类的面积,得到2004年各县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省以及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合近3年(2002~2004年)的粮食现实产量,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及其省际差异。【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远高于全国近3年4.52亿t的粮食平均产量,目前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从各省的计算结果来看,除新疆以外,单位耕地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5个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省区最低;位于中国广大北部、西南部的省市,受土壤质量、灌溉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程度低,粮食生产虽有一定增产空间,但实施难度较大或需大量投入。【结论】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抓好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东部、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同时也要加大广大北部、西南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开发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产量 耕地 中国
下载PDF
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差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7
作者 石全红 刘建刚 +3 位作者 王兆华 陶婷婷 陈阜 褚庆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6-903,共8页
为了研究南方稻作区水稻理论生产潜力、单产的提升空间以及气候变化因素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探索区域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途径,本研究利用AZE(农业生态区域法)模型对南方稻区1980—2010年水稻光温生产潜力进行测算... 为了研究南方稻作区水稻理论生产潜力、单产的提升空间以及气候变化因素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探索区域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途径,本研究利用AZE(农业生态区域法)模型对南方稻区1980—2010年水稻光温生产潜力进行测算,结合水稻大田平均产量,对该区域水稻光温生产潜力和大田平均单产之间的产量差及其时空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产量差变化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表明,30年来该区域早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且增幅大于实际产量增加的幅度,二者之间的产量差不断扩大;一季中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产量差逐步缩小;晚稻光温生产潜力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产量差不断缩小。对区域气候变化分析表明,水稻生育期内辐射总量及温度变化是影响光温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早稻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的正效应超过辐射下降的负效应,光温生产潜力不断增加,而一季中稻及晚稻生育期内辐射下降对产量的影响更大,水稻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不同省份间,水稻生育期内辐射及温度变化不同,光温生产潜力及产量差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稻区 水稻 产量差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因素
下载PDF
2004年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晋科 张凤荣 +2 位作者 张迪 吴初国 安萍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1,共8页
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是当前自然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产量,用该单产水平计算我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国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其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作物审定... 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是当前自然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产量,用该单产水平计算我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国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其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各类耕地的粮食单产;在此基础上,乘以各县各类耕地的面积,得到各县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农业生态小区乃至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108t。这一结果与全国同期的粮食产量和粮食消费量相比,表明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依然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制度 粮食作物 品种试验产量 生产能力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升尺度方法的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型初步研究 Ⅰ.潜在生产水平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玉平 王石立 +1 位作者 张黎 庄立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705,共9页
作物生长模型是在田间尺度上开发的,而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长信息更受决策部门的关注。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需要解决升尺度连接(Scalingup)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本文利用以经纬度为权重的IDW空间插值法对气象数据和与温度有... 作物生长模型是在田间尺度上开发的,而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长信息更受决策部门的关注。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需要解决升尺度连接(Scalingup)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本文利用以经纬度为权重的IDW空间插值法对气象数据和与温度有关的作物参数进行空间插值;根据华北冬小麦的品种地带性分布特点进行了冬小麦品种参数的气候生态类型分区;利用冬小麦适宜播期温度指标,通过对实际温度的空间插值获得了播种日期的空间分布,初步解决了作物模型的升尺度问题。利用不同气候生态区域的代表站点资料对欧洲作物模型WOFOST进行了参数的适应性调整,较好地模拟了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生长模拟验证的误差基本在允许范围之内。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潜在生产(水肥适宜)水平下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拟模型,区域模拟检验表明,模拟发育期与实测发育日期的空间分布大致相符,模拟产量和实际产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以上结论表明,本研究采用升尺度方法建立区域作物生长模型是可行的。本文可为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区域作物生长模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模型 升尺度 冬小麦 华北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邬定荣 刘建栋 +2 位作者 刘玲 姜朝阳 于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4,共8页
利用自然正交分解(EOF)对由机理性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的华北地区冬小麦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生产潜力在时空上的分异规律。首先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测定了冬小麦生理生态及干物质积累过... 利用自然正交分解(EOF)对由机理性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的华北地区冬小麦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生产潜力在时空上的分异规律。首先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测定了冬小麦生理生态及干物质积累过程等试验数据。根据试验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改进,获取了相关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生长过程。随后利用验证后的WOFOST模型模拟了华北地区42个站点1961—2006年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对其进行EOF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变化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大致呈南高北低的趋势,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EOF分析则表明,影响光温生产潜力最重要的因子是辐射,其次是温度。影响气候生产潜力最重要的是降水,其次是该区域光温条件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冬小麦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EOF
下载PDF
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居煇 李三爱 严昌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28-731,共4页
由于水资源匮乏,我国北方旱区农业多以雨养为主。小麦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明确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对区域粮食生产水平做出客观评价,本文以整个北方旱农区为宏观尺度,利用CERES-wheat作物模型,模拟了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水平... 由于水资源匮乏,我国北方旱区农业多以雨养为主。小麦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明确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对区域粮食生产水平做出客观评价,本文以整个北方旱农区为宏观尺度,利用CERES-wheat作物模型,模拟了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水平,分析了潜力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的生产潜力为半湿润区>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约为6300kg·hm-2,干旱区约为3000kg·hm-2,干旱区的年际间潜力变化较其他区域稳定。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冬小麦的潜力高于春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旱区 雨养农业 小麦 生产潜力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春小麦生产潜力及估产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军 王玉纯 +3 位作者 党国锋 武江民 付杰文 师银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9-204,共6页
利用2010年白银区春小麦生长季(4—7月)空间分辨率为250 m的MODIS影像和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通过CASA模型建立了基于MODIS数据的春小麦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估算出白银区春小麦生长季的净初级生产力(NPP),通过春小麦NPP与干物质转... 利用2010年白银区春小麦生长季(4—7月)空间分辨率为250 m的MODIS影像和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通过CASA模型建立了基于MODIS数据的春小麦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估算出白银区春小麦生长季的净初级生产力(NPP),通过春小麦NPP与干物质转换关系计算出春小麦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白银区南部春小麦的NPP和生产潜力均大于北部地区,其NPP最小值为42 g C·m-2·a-1,最大值为402 g C·m-2·a-1,且春小麦的生产潜力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根据春小麦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的拟合关系建立了产量估测模型,并对该模型做了精度验证与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该估产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为76.33 g·m-2,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r为2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春小麦生产潜力 估产模型 白银区
下载PDF
基于产量潜力预测的我国小麦单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承智 李莎莎 梁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323-16325,共3页
从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历年单产演变趋势、农作制区划潜力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小麦单产不同时期最高增产幅度:光能利用率潜力、历年产量演变趋势外推潜力、AEZ(农业生态区划)模型计算的我国小麦单产潜力,指出我国不同时期小麦单产的最高年... 从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历年单产演变趋势、农作制区划潜力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小麦单产不同时期最高增产幅度:光能利用率潜力、历年产量演变趋势外推潜力、AEZ(农业生态区划)模型计算的我国小麦单产潜力,指出我国不同时期小麦单产的最高年增幅为:1991年以前10%;1996年以前9%;2000年以前8%。任何高于以上增幅的小麦品种或栽培技术都只能是局部推广的或有统计误差的。这对指导我国小麦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潜力 单产
下载PDF
中国小麦增产潜力、方向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一军 姜楠 李雪 《农学学报》 2014年第4期99-103,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快速发展,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小麦已实现连续9年丰收,这对于保障国内小麦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小麦持续增产主要得益于单产水平提高。随着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发展,技术进步对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快速发展,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小麦已实现连续9年丰收,这对于保障国内小麦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小麦持续增产主要得益于单产水平提高。随着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发展,技术进步对小麦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未来中国小麦增产仍将走稳定面积和提高单产的路子。通过政策推动、投入优化、农田改造、品种改良、技术配套、高产创建等综合措施,中国小麦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产现状 发展潜力 增产途径 政策建议
下载PDF
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单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杜群 欧阳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34-1438,共5页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低产土壤之一,研究低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子,对于提高低产区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阜阳地区为例,分析1949年以来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单产、光温生产潜力及差距变化,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小麦单产同各要素的...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低产土壤之一,研究低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子,对于提高低产区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阜阳地区为例,分析1949年以来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单产、光温生产潜力及差距变化,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小麦单产同各要素的关联度。结果表明,1970~2000年各因素的关联序依次为钾肥>复合肥>农机总动力>磷肥>氮肥>有效灌溉面积。钾肥是小麦单产的限制因子,农机总动力与小麦单产关系密切,氮、磷肥对小麦单产的影响下降,有效灌溉面积的关联序呈上升趋势。各要素对小麦单产的关联度均较高,但在不同阶段各要素的关联序也不同。最后提出淮北砂姜黑土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产 影响因素 光温生产潜力 淮北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陕西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趋势预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建平 上官周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5-251,共7页
基于移动平均法,应用陕西省近31 a粮食产量数据对其未来10 a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进行了短期预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单产提升幅度较小,年均每公顷增长46.2 kg;粮食总产上升缓慢,年均增长10万t;在粮食产量构成中,小麦产量及其比例下降,玉... 基于移动平均法,应用陕西省近31 a粮食产量数据对其未来10 a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进行了短期预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单产提升幅度较小,年均每公顷增长46.2 kg;粮食总产上升缓慢,年均增长10万t;在粮食产量构成中,小麦产量及其比例下降,玉米产量及其比例上升,水稻与大豆产量及其比重变化较小;各粮食作物单产均稳步提升;人口持续增长是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缓慢的关键制约因子。结合陕西省粮食生产现状,从人口、耕地保育、节水农业、科技与财政投入、粮食储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粮食综合潜力开发的未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平均法 粮食生产潜力 气象产量 粮食单产 陕西省
下载PDF
宁南旱地作物降水生产潜力及其适度开发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军 王立祥 +1 位作者 邵明安 陶士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5-128,共4页
1997~ 1999年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国家宁南 (海原 )旱农试区设置了旱地糜子与春小麦降水生产潜力及其适度开发试验 ,采用肥力梯度法研究有限降水条件下旱地糜子与春小麦的最大产量与适宜开发度。研究结果表明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地糜... 1997~ 1999年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国家宁南 (海原 )旱农试区设置了旱地糜子与春小麦降水生产潜力及其适度开发试验 ,采用肥力梯度法研究有限降水条件下旱地糜子与春小麦的最大产量与适宜开发度。研究结果表明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地糜子 3年 (3种降水年型 )平均降水生产潜力为 176 0 .5 kg/ hm2 ,水分利用效率 WU E为0 .6 47kg/ m3 ,潜力适宜开发度为 90 % ,适宜施肥量为氮 90 kg/ hm2、磷 45 kg/ hm2 ;宁南旱地春小麦 3年 (1998~1999年 ,有冬灌 )平均水分生产潜力和 WU E分别为 2 5 5 4.0 kg/ hm2 和 0 .90 3kg/ m3 ,1997年纯旱地降水生产潜力和 WUE分别为 115 8.0 kg/ hm2 和 0 .6 90 kg/ m3 ,潜力适宜开发度为 85 % ,适宜施肥量为氮 6 0 kg/ hm2 、磷 30 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 糜子 春小麦 降水生产潜力 适度开发
下载PDF
石河子垦区50年ET_0变化对棉花单产和灌溉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文波 吴普特 耿宝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0,共4页
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石河子垦区ET0。结果表明,50年来ET0整体呈上升趋势,按照气候变化的特点划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ET0的相关性弱于第二阶段,1987年后ET0递增趋势明显。ET0与棉花单产的关系在第二阶段明显强于第一阶... 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石河子垦区ET0。结果表明,50年来ET0整体呈上升趋势,按照气候变化的特点划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ET0的相关性弱于第二阶段,1987年后ET0递增趋势明显。ET0与棉花单产的关系在第二阶段明显强于第一阶段,ET0与灌溉水量也呈正相关。结合Thornthwaite-Memorial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与棉花单产的关系也有类似结果,即1987年后气候变化对棉花单产有明显促进作用,棉花单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棉花单产 ET0 气候生产潜力
下载PDF
超高产春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干物质动态积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邵立刚 高凤梅 +6 位作者 王岩 马勇 李长辉 迟永芹 车京玉 张起昌 孙继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163-165,共3页
以超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4号为试材,以新克旱9号、东农7742、克涝3号为对照品种,综合考察其独特的产量的结构及其干物质动态积累规律。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超高产品种克丰4号较其它三个品种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单株小麦的生物产... 以超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4号为试材,以新克旱9号、东农7742、克涝3号为对照品种,综合考察其独特的产量的结构及其干物质动态积累规律。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超高产品种克丰4号较其它三个品种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单株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粒重相对较低,但单位面积上群体的生物产量和粒重分别提高16.7%和48.2%。尤其以杆强和耐密成为具有当今高产产量潜力的主要因素。为今后东北春小麦超级种的组合配制、后代选择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春小麦 产量结构 群体结构 单位空间生产能力 春小麦品种 超高产品种 产量结构 干物质 动态积累 生物学特征特性 特点 生物产量 对照品种
下载PDF
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对农业用水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2,共4页
基于2001年和2004年在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对农业用水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有利于提高作物单位用水的生产率(产出能力和经济价值)。因而,有效地促进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可以... 基于2001年和2004年在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对农业用水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有利于提高作物单位用水的生产率(产出能力和经济价值)。因而,有效地促进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水平,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 农业用水生产率 小麦单位用水产量 小麦单位用水产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