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with NO_3-N in a Wheat-Corn Cropping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20
1
作者 ZHAO Bing-Zi ZHANG Jia-Bao +3 位作者 M. FLURY ZHU An-Ning JIANG Qi-Ao BI Jin-We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21-731,共11页
The North China Plain,where summer corn(Zea mays L.)and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are the major crops grown,is a major agricultural area in China.Permeable soils make the region susceptible to groundwater poll... The North China Plain,where summer corn(Zea mays L.)and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are the major crops grown,is a major agricultural area in China.Permeable soils make the region susceptible to groundwater pollution by NO_3-N,which is applied to fields in large amounts of more than 400 kg NO_3-N ha^(-1)as fertilizer.A field experiment was established in 2002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N fertilization rate,soil NO_3-N,and NO_3-N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Two adjacent fields were fertilized with local farmers' N fertilization rate(LN)and double the normal application rate(HN),respectively,and managed under otherwise identical conditions.The fields were under a traditional summer corn/winter wheat rotation.Over a 22-month period,we monitored NO_3-N concentrations in both bulk soil and soil pore water in 20-40 cm increments up to 180 cm depth.We also monitored NO_3-N concentrations in groundwater and the depth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NO_3-N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LN and HN treatment.We identified NO_3-N plumes moving downward through the soil profile.The HN treatment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groundwater NO_3-N,relative to the LN treatment,with groundwater NO_3-N consistently exceeding the maximum safe level of 10 mg L^(-1),but groundwater NO_3-N above the maximum safe level was also observed in the LN treatment after heavy rain.Heavy rain in June,July,and August 2003 caused increased NO_3-N leaching through the soil and elevated NO_3-N concentrations in the groundwater.Concurrent rise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into NO_3-N- rich soil layer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NO_3-N concentrations in the groundwater.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conditions of average rainfall,soil NO_3-N was accumulated in the soil profile.The subsequen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average rainfalls continuously flushed the soil NO_3-N into deeper layers and raised the groundwater table,which caused continuous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with NO_3-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under common farming practic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with NO_3-N was likely,especially during heavy rainfalls,and the degree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appeare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N application rates.Decreasing fertilization rates, splitting fertilizer inputs,and optimizing irrigation scheduling had potential to reduce groundwater NO_3-N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experiment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NO3-N wheat-corn cropping system
下载PDF
旱区连作砂田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演变与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贾振江 刘学智 +4 位作者 李王成 刘巧玲 陈继虹 姚晓翠 徐天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6-2148,共13页
砾石覆盖在改变旱区水文循环和物质转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连作给砂田土壤质量及土地生产力带来危机和不确定性。以连作砂田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连作年限对砂层质地结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水盐热效应、土壤养分状况... 砾石覆盖在改变旱区水文循环和物质转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连作给砂田土壤质量及土地生产力带来危机和不确定性。以连作砂田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连作年限对砂层质地结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水盐热效应、土壤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特性、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效应和可能机制,发现砂田土壤生态环境和土地生产力在人类活动及自然侵蚀的扰动和破坏下整体呈现退化态势,但对不同覆盖条件、施肥水平和种植结构等农田管理措施的响应过程表现出差异性。继而,基于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协同和互作效应深入揭示了砂田性能逐年退化机理,并简述了生物、农业及工程调控措施在砂田退化阻控和修复方面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砂田退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土壤质量演变的基本过程及其发生机制、“砾石-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叠加和互作效应及其分子机理、土壤改良与生物防治措施的定量化及其调控机制三个方面。在气候变化、植被演替和土地退化背景下,废弃风化砾石的劣化增肥机制及其环境效应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连作 土壤质量 土地生产力 调控
下载PDF
中国西北旱区砂田表层土壤养分效应对连作响应的整合分析
3
作者 贾振江 吴洋洋 +3 位作者 李王成 姚晓翠 马东祥 陈继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597-6608,共12页
为明确砂田表层土壤养分对连作的响应规律,深入揭示砂田性能逐年退化机理,文章基于国内外已发表的16篇相关文献的586组有效数据,借助Meta-analysis方法进行整合定量研究,定量分析覆砂1—3年农田与其他连作年限砂田(4—6年、7—9年、10... 为明确砂田表层土壤养分对连作的响应规律,深入揭示砂田性能逐年退化机理,文章基于国内外已发表的16篇相关文献的586组有效数据,借助Meta-analysis方法进行整合定量研究,定量分析覆砂1—3年农田与其他连作年限砂田(4—6年、7—9年、10—12年、13—15年、16—20年)在表层土壤水分状况(SWC)、养分特性(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全盐TSS)和酸碱环境(pH)方面的差异效应,系统阐释砂田表层土壤养分特性逐年变异的发生路径及驱动因素,进而综合评估其肥力水平。结果表明:伴随种植年限的增加,砂田表层土壤水分储量和养分强度整体呈现下降态势(P<0.05),4—20年的土壤SWC、SOM、TN、TP、TK、AN、AP、AK含量分别较1—3年减少39.06%、14.21%、14.96%、10.06%、8.20%、15.87%、37.01%、18.60%(P<0.05)。表层土壤SOM、TN、TP、TK、AN、AP、AK主要于10—12年开始大幅流失(P<0.05),而4—6年土壤SOM、TP、TK、AK含量的相对变化则不显著(P>0.05)。砂田在耕作12年内具有显著压盐效果,12年以后的表层土壤TSS含量则开始呈现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向(P<0.05),其土壤pH整体增加1.29%(P<0.05)。连作年限是砂田表层土壤TN、TP和AK变异的关键因子;SWC则为土壤SOM、AP和TSS演化的主导要素。总体而言,砂田在连作10年左右即可出现明显的养分亏缺状态。因此,亟需提出科学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以有效提升退化砂田的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连作 表层土壤 养分退化 中国西北旱区 整合分析
下载PDF
肥料用量和养分配比对蔬菜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4
作者 梁紫薇 黄少珍 +6 位作者 曾瑞锟 祁百福 王荣辉 姚建武 陈勇 王弯弯 宁建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2期94-102,共9页
选择深圳市郊区常年连作菜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对照、常规施肥、减量施肥10%、优化施肥(减量施肥50%,氮磷钾优化配比)等不同处理,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和养分配比条件下减施化肥对蔬菜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以叶菜为供试蔬菜... 选择深圳市郊区常年连作菜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对照、常规施肥、减量施肥10%、优化施肥(减量施肥50%,氮磷钾优化配比)等不同处理,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和养分配比条件下减施化肥对蔬菜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以叶菜为供试蔬菜,连续种植2茬。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显著增加蔬菜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肥料增产贡献率为32.3%~37.7%,且化肥减施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肥料贡献率无显著差异。常规施肥模式下蔬菜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为13.98%、5.39%、31.95%,优化施肥相比常规施肥显著提高蔬菜磷肥和钾肥利用率1.87倍、26.3%。施肥对土壤pH、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常规施肥、减量施肥10%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12.27%~27.83%、有效磷含量26.49%~44.24%、速效钾含量13.17%~35.30%。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19.96%~23.65%、速效钾含量22.29%~23.23%。各处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34~1.43,均属于II级水平,连续2茬短期施肥管理对土壤肥力指数无显著影响。总体上,常年连作菜地系统优化施肥即化肥减施50%并优化氮磷钾养分投入比例,可在蔬菜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维持土壤肥力水平,降低土壤有效磷累积导致的面源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配比 肥力系数 土壤肥力 肥料贡献率 常年连作 菜地 化肥减施 养分利用率 面源污染
下载PDF
不同含量土壤调理剂对重茬地西瓜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英 刘喜存 +3 位作者 霍建中 李栋 李任丰 郭景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探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在西瓜重茬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对新蜜一号西瓜的坐果数、产量及土壤pH值和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 为探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在西瓜重茬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对新蜜一号西瓜的坐果数、产量及土壤pH值和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提高重茬地西瓜的坐果数、产量,同时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有益影响。尤以常规施肥+50 kg·667 m^(-2)土壤调理剂4(T5)对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大,其小区坐果数比常规施肥(CK)增加13.39%;小区产量比常规施肥(CK)增产21.69%。同时在土壤化学指标方面,T5处理在降低土壤的pH值,提高硝酸氮含量、速效钾含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综合各处理结果,腐殖酸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有效调节重茬地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为重茬地的改良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土壤调理剂 重茬地 产量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的影响
6
作者 韩光明 蓝家样 +2 位作者 陈全求 张胜昔 李国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103-108,共6页
以国审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新品种EZ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物炭技术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研究。在连作2年、6年、11年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中分别施用0 t/hm^(2)(C0)、10 t/hm^(2)(C1)和20... 以国审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新品种EZ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物炭技术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研究。在连作2年、6年、11年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中分别施用0 t/hm^(2)(C0)、10 t/hm^(2)(C1)和20 t/hm^(2)(C2)生物炭,在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4个生理时期测定了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物炭处理对棉田土壤N、P、K、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棉田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整体呈减少的趋势;C1处理、C2处理与C0处理相比,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生物炭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不同连作年限下棉田土壤营养物质的缺乏,且在生物炭施加量增加的情况下,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也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连作 棉田 营养物质 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
下载PDF
长期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振威 李永山 +5 位作者 王慧 陈梦妮 范巧兰 杨娜 席吉龙 张建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7-884,共8页
为探究长期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对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山西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始于2007年牛家凹棉花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氮磷化肥+秸秆清茬(NP)、氮磷化肥+秸秆还田(NPS)、氮磷化肥+有机肥(NPM)及氮... 为探究长期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对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山西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始于2007年牛家凹棉花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氮磷化肥+秸秆清茬(NP)、氮磷化肥+秸秆还田(NPS)、氮磷化肥+有机肥(NPM)及氮磷化肥+秸秆还田+有机肥(NPSM)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与处理NP相比,处理NPS、NPM和NPSM的棉花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0.23%、11.10%和26.22%(P<0.05)。处理NPSM对土壤养分含量提升幅度最大,与同期处理NP相比,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8.76%~60.18%、91.23%~112.18%、140.63%~229.17%、35.86%~60.54%和146.92%~483.34%(P<0.05),均达显著水平。同样,处理NPSM明显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与同期的处理NP相比,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18.50%~151.84%、76.81%~93.11%、30.53%~41.33%和83.41%~129.32%(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会促进酶活性的提升。因此,长期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后可显著提高连作棉田产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提升土壤中酶活性,从而达到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肥 连作棉田 养分含量 酶活性
下载PDF
绿肥掩青对连作烟田土壤性质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夏融 童文杰 +5 位作者 马二登 刘棋 余磊 黄飞燕 刘佳妮 邓小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65-170,共6页
[目的]以玉溪烟区连作多年的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品种绿肥掩青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后茬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玉溪烟区连作烟田的土壤保育确定最佳冬种绿肥种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田间随机区组排列试验,于前茬... [目的]以玉溪烟区连作多年的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品种绿肥掩青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后茬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玉溪烟区连作烟田的土壤保育确定最佳冬种绿肥种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田间随机区组排列试验,于前茬烤烟收获后开展肥田萝卜、大麦、光叶紫花苕、黑麦草及冬闲对照5种田间小春种植模式,于下茬烤烟种植前90 d收割、掩青,探讨不同绿肥翻压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冬闲田对照相比,不同绿肥品种掩青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明显,肥田萝卜掩青下土壤pH的降幅较大,禾本科绿肥大麦掩青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优,豆科绿肥光叶紫花苕对水解氮和有效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0~10 cm土层,禾本科绿肥黑麦草掩青对提高土壤有效钾效果较好,10~20 cm土层,大麦则对土壤有效钾有更好的促进作用;4种绿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促进效果为大麦>黑麦草>光叶紫花苕>肥田萝卜,大麦掩青还田后的烤烟田间长势相对较好、根系活力最优,烟叶产量最高、化学成分更为协调,评吸质量更佳,与对照相比其产量、产值分别提高15.2%、19.7%,钾含量提高了22%,评吸总得分提高了6.56%。[结论]不同绿肥种植和掩青改善了连作烟田土壤理化性状,有效培肥土壤,优化土壤环境,对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植株干物质,提高烟叶产量、产值效果明显,尤其以大麦种植掩青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连作土壤 烤烟 生长发育 产量品质
下载PDF
化肥减量下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菌肥对玉米连作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占文 赵致禧 +4 位作者 赵芸晨 程红玉 马银山 濮超 付余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8-54,共7页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影响逐年加剧,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8年的玉米制种田,以100%传统施化肥(N 375.0 kg/hm~2、P_(2)O_(5)150.0 kg/hm~2、K_(2)O 120....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影响逐年加剧,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8年的玉米制种田,以100%传统施化肥(N 375.0 kg/hm~2、P_(2)O_(5)150.0 kg/hm~2、K_(2)O 120.0 kg/hm~2)+有机肥15000.0 kg/hm~2为基础,设置对照CK(70%化肥+有机肥)、T1(70%化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T2(70%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T3(70%化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共4个处理,研究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群变化和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长期连作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不同。T1、T2、T3较CK处理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影响不明显,T2和T3处理与CK比较,土壤容重和pH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饱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供碳量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真菌显著减少,而细菌和放线菌显著增加。T1、T2、T3与CK处理比较,对玉米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其中T2和T3处理的茎粗显著增加13.28%和17.84%;穗粒数显著增加13.32%和17.22%;千粒重显著增加3.53%和4.07%;产量显著增加9.91%和11.45%。本试验条件下T3处理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生态修复和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制种连作田 化肥减量 生物菌肥 土壤调理剂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绿洲棉田长期连作下残膜分布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6
10
作者 刘建国 李彦斌 +1 位作者 张伟 孙艳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通过田间调查和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相结合,研究了长期连作棉田,集中连续使用地膜后,地膜在土壤中的累积、空间分布和形态变化,及其残膜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膜使用年限增加土壤中残膜平均每年以... 通过田间调查和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相结合,研究了长期连作棉田,集中连续使用地膜后,地膜在土壤中的累积、空间分布和形态变化,及其残膜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膜使用年限增加土壤中残膜平均每年以11.2kg·hm-2速率增加,长期连作棉田残膜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占到了85%,在耕作层(0~30cm)以下随着根层深度的增加,残膜量减少;大于50cm2残膜在土壤中平均占30%,10~50cm2占36.5%,小于10cm2占33.4%,随连作年限增加,在0~15cm土层残膜量减少,15~30cm土层残膜量逐渐增加,残膜破碎度提高。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容重下降。棉田中残膜阻碍棉花主根垂直生长,使根系形态呈现鸡爪型和丛生型等畸形,但对棉花产量未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连作 地膜残留 污染
下载PDF
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3
11
作者 刘建国 卞新民 +2 位作者 李彦斌 张伟 李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7-1032,共6页
研究了新疆棉区棉花长期连作与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田土壤生物活性受到作物连作障碍的负面效应和秸秆长期还田培肥地力的正面效应的双重影响.在短期内(5~10年),连作障碍明显,连作与秸秆还田5和1... 研究了新疆棉区棉花长期连作与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田土壤生物活性受到作物连作障碍的负面效应和秸秆长期还田培肥地力的正面效应的双重影响.在短期内(5~10年),连作障碍明显,连作与秸秆还田5和10年的土壤微生物总量比种植1年降低36.54%和25.66%,细菌、放线菌数量下降较快,分别为种植1年的61.12%、70.16%和67.91%、145.79%,而真菌所占比例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比种植1年降低0.76%、2.52%和28.12%、11.44%,连作与秸秆还田5年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种植1年降低9.21%.长期连作与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生物性状趋于好转,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与短期(5年)相比,连作与秸秆还田15和20年的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71.52%、61.03%和141.74%、240.83%,而真菌所占比例下降,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增加.淀粉酶活性在短期内上升,连作与秸秆还田5和10年分别比种植1年增加11.38%和10.41%,连作与秸秆还田20年则降低3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连作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作物茬口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江华 徐文修 +2 位作者 王娇 张成 殷志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6,共5页
2010年在连作8a的棉田分区种植小麦、甜菜和棉花,次年再全部种植棉花,研究不同作物茬口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茬地棉花的各项农艺性状优于连作棉花,其中麦茬地棉花的株高、主茎叶片数、果枝数与连作棉花间差异均达... 2010年在连作8a的棉田分区种植小麦、甜菜和棉花,次年再全部种植棉花,研究不同作物茬口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茬地棉花的各项农艺性状优于连作棉花,其中麦茬地棉花的株高、主茎叶片数、果枝数与连作棉花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麦茬地棉花单株干质量、叶绿素含量也均优于连作和甜菜茬棉花。倒茬地棉花比连作棉花平均增产15.2%,其中麦茬地棉花增产21.9%,甜菜茬棉花增产8.6%。麦茬地棉花产量的提高主要在于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的提高,分别比连作棉花提高23.5%和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茬口 连作 棉田 生长发育 倒茬
下载PDF
塔里木绿洲种植制度对棉田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新宁 朱友娟 +1 位作者 张宏勇 万素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4-118,129,共6页
为了研究塔里木绿洲种植制度对棉田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以棉田轮作方式(水稻→棉花、水稻→冬麦→棉花、水稻→冬麦-绿肥→棉花)和连作年限(3、5、8、10、15 a)为试验因素,对0~100 cm土层土壤进行了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短期轮作... 为了研究塔里木绿洲种植制度对棉田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以棉田轮作方式(水稻→棉花、水稻→冬麦→棉花、水稻→冬麦-绿肥→棉花)和连作年限(3、5、8、10、15 a)为试验因素,对0~100 cm土层土壤进行了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短期轮作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无影响,棉花连作年限是不同层次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连作3、8、10、15 a土壤0~20 cm速效氮平均为40.60、48.75、51.96、44.35 mg/kg;速效磷平均为10.16、26.72、27.00、23.37 mg/kg;速效钾平均为184.70、142.60、130.20、105.56 mg/kg;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0.43 g/kg、12.10g/kg、12.93 g/kg、13.56 mg/kg;无论轮作类型、连作年限长短,从垂直分布上,连作15 a、3 a土壤速效氮F值分别为79.01、299.45;速效磷F值分别为88.99、17.54;有机质F值分别为77.27和171.6。表明长期连作降低了上下层土壤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而增加了上下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速效钾含量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棉花长期连作有利于增加各层次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同时降低深层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连作8~10 a耕作层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35 mg/kg和27.4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轮作 连作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蔗田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相关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桂芬 刘忠 +8 位作者 黄雁飞 谭裕模 唐其展 黄太庆 杨绍锷 廖青 邢颖 江泽普 黄玉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3-2128,共6页
【目的】阐明连作蔗田土壤的培肥效应,为建立合理的甘蔗施肥制度及提高连作蔗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连作甘蔗11年的赤红壤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肥措施设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等8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 【目的】阐明连作蔗田土壤的培肥效应,为建立合理的甘蔗施肥制度及提高连作蔗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连作甘蔗11年的赤红壤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肥措施设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等8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相关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碳、磷及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均比对照处理增加,其中微生物量氮增3H5.56%~67.13%、微生物量碳增加14.01%-20.40%、微生物量磷增加6.39%~67.02%;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2.96%~35.1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8.24%-78.93%、蔗糖酶活性提高3.00%-42.00%、脲酶活性提高1.21%-23.43%;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增加不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碳、磷和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与速效磷、速效钾、全氮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结论】以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作为连作蔗田土壤培肥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和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蔗田 施肥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养分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4
15
作者 吴宏亮 康建宏 +3 位作者 陈阜 许强 张海林 赵亚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80,共7页
砂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综合效能的旱作覆盖技术,有明显改良和调节农田小环境的功效,近年来随着砂田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西瓜连作现象非常普遍,连作障碍明显。针对砂田西瓜连作障碍明显的现状,基于定位试验,研究了西瓜连作(对照,CK)和... 砂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综合效能的旱作覆盖技术,有明显改良和调节农田小环境的功效,近年来随着砂田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西瓜连作现象非常普遍,连作障碍明显。针对砂田西瓜连作障碍明显的现状,基于定位试验,研究了西瓜连作(对照,CK)和西瓜→花豆、西瓜→辣椒、西瓜→南瓜3种轮作方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3种轮作模式均可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及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值(B/F),减少真菌数量;其中以与辣椒轮作效果最为明显,多样性指数(McIntosh指数,0.247)较CK(0.146)显著增加,放线菌数量比例(31.98%)较CK(14.22%)显著增加,但真菌数量及占总菌数的比例(0.06%)相对CK(0.43%)明显降低。轮作能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砂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缓解西瓜的连作障碍,西瓜与辣椒轮作是有效预防和克服连作障碍的较佳种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轮作模式 微生物区系 理化性状 连作障碍
下载PDF
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刘军 唐志敏 +3 位作者 刘建国 张东升 刘萍 蒋桂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8-1422,共5页
通过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技术分析长期不同连作年限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变化,揭示棉花连作及秸秆还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秸秆还田连作模式下真菌数量持续增加,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在连作5... 通过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技术分析长期不同连作年限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变化,揭示棉花连作及秸秆还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秸秆还田连作模式下真菌数量持续增加,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在连作5-20 a逐渐下降,25 a后又上升;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其微生物种群变化与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变化一致,但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比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在连作5、10和15 a降低42.9%、57.9%、70.6%和41.9%、54.7%和65.7%,而真菌数量增加28.4%、80.8%和116.7%。说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微生物数量,改善棉田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连作棉田土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呈随连作年限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B/F)和放线菌/真菌(A/F)比值在秸秆还田模式下先逐渐减小至连作25 a有升高,而非秸秆还田模式下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连作 秸秆还田 微生物量 微生物种群结构
下载PDF
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养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3
17
作者 秦舒浩 曹莉 +2 位作者 张俊莲 师尚礼 王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2-1458,共7页
合理轮作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3种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马铃薯2年以上连作田,轮作3种豆科植... 合理轮作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3种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马铃薯2年以上连作田,轮作3种豆科植物均能起到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作用,速效氮含量最高提高476%,且可显著提高3年以上连作田速效磷含量,增幅最高可达207%。对于3~4年连作田,轮作天蓝苜蓿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筈其他连作年限及轮作箭豌豆和陇东苜蓿均没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轮作豆科植物后,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连作田土壤电导率值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土壤的电导率值最大降低69.7%,说明实施马铃薯-豆科植物轮作对防止马铃薯连作田土壤盐渍化有显著效果。轮作豆科植物使连作田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从第2年连作开始,轮作豆科植物对后茬马铃薯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第3~4年连作期间,筈轮作天蓝苜蓿和箭豌豆对后茬马铃薯增产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连作田 轮作豆科植物 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电导率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退化蔬菜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谢国雄 王道泽 +3 位作者 吴耀 邱志腾 章明奎 吴崇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改良退化蔬菜地土壤性状的效果,为消除退化蔬菜地障碍因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质炭施用对退化蔬菜地土壤养分、酸碱度和微生物组成等的影响,设不施化肥或生物质炭作对照、仅施用化肥的...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改良退化蔬菜地土壤性状的效果,为消除退化蔬菜地障碍因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质炭施用对退化蔬菜地土壤养分、酸碱度和微生物组成等的影响,设不施化肥或生物质炭作对照、仅施用化肥的常规施肥、仅施用生物质炭和混施化肥与生物质炭等4个处理。【结果】与对照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质炭的两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强了土壤通气性,且显著提高了土壤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钼、有效硅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施用生物质炭还可增加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降低土壤真菌数量,增加土壤B/F(细菌+放线菌/真菌)值。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全磷、全氮和水溶性盐分等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生物质炭能够明显提升蔬菜连作地土壤质量和改善其生物学环境,适用于改良退化蔬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蔬菜地土壤 退化 连作障碍 土壤肥力 微生物
下载PDF
春小麦复播绿肥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银平 徐文修 +3 位作者 候松山 杨涛 王亭 张佩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154,共4页
为了解决由于棉花长期连作带来的种种弊端,主要通过在连作棉田上进行春小麦复播绿肥(草木樨、油菜、油葵、大豆)试验,研究各种绿肥生物量,养分含量及其绿肥翻压后对棉田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影响,来筛选出适应棉田轮作倒茬的最佳绿肥... 为了解决由于棉花长期连作带来的种种弊端,主要通过在连作棉田上进行春小麦复播绿肥(草木樨、油菜、油葵、大豆)试验,研究各种绿肥生物量,养分含量及其绿肥翻压后对棉田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影响,来筛选出适应棉田轮作倒茬的最佳绿肥种类。研究结果表明:4种绿肥中草木樨的生物量最高;4种绿肥翻压后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草木樨、大豆翻压后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8.58%,1.01%;4种绿肥翻压后土壤速效氮提高了0.30%~5.96%,除大豆外,其他3个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是对照的1.08倍;研究发现油葵、油菜的富钾作用较为突出。4个处理中春小麦复播草木樨是相对较好的一组轮作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绿肥 连作 棉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轮耕对渭北旱塬麦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吕薇 李军 +2 位作者 岳志芳 陈宁宁 王淑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186-3200,共15页
【目的】研究由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秸秆还田翻耕组成的不同保护性轮耕模式对渭北旱塬连作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2007—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夏闲期免耕/深松轮耕(NT/ST)、深松/翻耕轮耕(ST/CT)、翻耕/免耕轮耕(CT/NT)... 【目的】研究由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秸秆还田翻耕组成的不同保护性轮耕模式对渭北旱塬连作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2007—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夏闲期免耕/深松轮耕(NT/ST)、深松/翻耕轮耕(ST/CT)、翻耕/免耕轮耕(CT/NT)、连续免耕(NT/NT)和连续翻耕(CT/CT)5种不同耕作模式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2011—2014年小麦收获后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规律及产量差异。【结果】与连续翻耕相比,连续免耕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积累,而免耕、深松和翻耕组成的3种轮耕处理更有利于提高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随着耕作年限延长,连续免耕处理下土壤养分逐渐表现出"上层富集,下层贫化"的现象;而免耕/深松轮耕更有利于耕层及耕层以下土壤养分均匀分布。随着轮耕年限增加,各耕作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量均呈现出整体增加趋势,其中以免耕/深松处理增加趋势比较明显。与2007年相比,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3种轮耕处理的0—60 cm土层年平均有机质含量增加速率分别为4.53%、3.02%和2.26%,2014年土壤有机质总量分别增加了4.07、2.68和1.65 kg·m-3。轮耕7年后,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轮耕处理较连续翻耕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3%、15.2%和10.2%,有机质总量分别增加31.57%、21.45%和13.94%,其中免耕/深松处理较连续免耕有机质含量增加9.20%,总量增加3.84%。在2011—2014年期间,与连续翻耕相比,连续免耕和3种轮耕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及总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2014年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轮耕处理较连续翻耕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7.3%、8.0%和6.4%,氮总量分别显著增加了0.21、0.13和0.09 kg·m-3,其中,免耕/深松处理较连续免耕全氮含量增加了3.02%,总量减少了2.26%。2011—2014年冬小麦平均产量表现为深松/翻耕>免耕/深松>连续翻耕>翻耕/免耕>连续免耕,其中深松/翻耕和免耕/深松处理冬小麦平均产量接近,分别较连续翻耕处理显著增产10.36%和9.80%,较连续免耕处理显著增产17.84%和17.24%;翻耕/免耕较连续翻耕处理减产1.59%,较连续免耕处理增产5.08%,但差异不显著。不同保护性轮耕措施下,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与轮耕年限呈显著线性相关。【结论】3种轮耕模式较连续翻耕有利于提高0—6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总量,且较连续免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在耕层及耕层以下土层均匀分布,其中以免耕/深松轮耕处理效果最优,且增产效应较佳,为渭北旱塬连作麦田较适宜的休闲轮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轮耕 连作麦田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