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ered thermal sensitivity in facial skin in chronic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 被引量:1
1
作者 Birgitta Hggman-Henrikson Ewa Lampa Erik Nord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50-154,共5页
There is a clos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aw and neck regions and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rigeminal sensory impairment can follow whiplash injury.Inclusion of manageable routines for valid assessment o... There is a clos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aw and neck regions and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rigeminal sensory impairment can follow whiplash injury.Inclusion of manageable routines for valid assessment of the facial sensory capacity is thus needed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 of patients exposed to such trauma.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facial thermal threshold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WADs)with both a qualitative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Ten women with pain and dysfunction following a whiplash injury were compared to 10 healthy age-matched women.Thermal detection thresholds were assessed by qualitative chair-side testing and by QST according to the method-of-limits.Seven test sites in the facial skin(overlying each trigeminal branch bilaterally,and the midpoint of the chin)were examined.The detection warm and cold thresholds were defined as the mean values of 10 individual thresholds.For the WAD patients,the qualitative assessment demonstrated both reduced and increased sensitivity compared to the healthy,whereas QST systematically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detection thresholds(i.e.,decreased sensitivity)for both cold and warm stimuli.For the individuals who were assessed as having increased sensitivity in the qualitative assessment,the QST displayed either normal or higher thresholds,i.e.,decreased sensitivity.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QST is more sensitive for detecting thermal sensory disturbances in the face than a qualitative method.The impaired thermal sensitivity among the patients corroborates the notion of altered thermal detection capacity induced by WAD-related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W NECK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thermal thresholds TRIGEMINAL whiplash injury
下载PDF
基于骨架几何位置调整的座椅抗鞭打性能优化
2
作者 马志雄 施金金 +1 位作者 郭韬嵘 刘鹏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7,共7页
为了减小鞭打试验伤害评估中普遍较高的颈部损伤指标(Neck Injury Criterion,NIC)和上颈部伸张弯矩,基于某汽车座椅的LS-DYNA有限元模型和物理试验结果,首先对其基本结构和后碰撞下的运动响应进行分析,使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themati... 为了减小鞭打试验伤害评估中普遍较高的颈部损伤指标(Neck Injury Criterion,NIC)和上颈部伸张弯矩,基于某汽车座椅的LS-DYNA有限元模型和物理试验结果,首先对其基本结构和后碰撞下的运动响应进行分析,使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thematical Dynamic Model,MADYMO)建立座椅鞭打试验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伤害机理分析和对座椅主要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座椅结构中的主要几何结构参数,并据此建立数值模型.最后,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得相应的座椅抗鞭打性能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座椅骨架横梁及头枕位置,提高乘员头部和下颈部运动一致性,使NIC降低58.5%,上颈部伸张弯矩满足最高性能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座椅 鞭打试验 MADYMO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某座椅鞭打试验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元兰 赵军 +1 位作者 毛晨曦 刘会霞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2,共8页
针对某款座椅在鞭打试验中假人挥鞭伤较为严重,鞭打得分较低的问题,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座椅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鞭打仿真分析,得到对鞭打伤害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调角器刚度系数、头枕杆直径、靠背左侧支撑板厚度、靠背右侧支撑板厚... 针对某款座椅在鞭打试验中假人挥鞭伤较为严重,鞭打得分较低的问题,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座椅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鞭打仿真分析,得到对鞭打伤害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调角器刚度系数、头枕杆直径、靠背左侧支撑板厚度、靠背右侧支撑板厚度、靠背后部支撑板厚度、座垫右侧支撑板厚度和座垫左侧支撑板厚度,利用哈默斯雷试验设计方法对上述7个设计变量进行样本点采集,并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进行近似模型拟合,采用全局响应面法对近似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模型的精度满足要求,优化后鞭打得分提高,座椅抗挥鞭伤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椅 鞭打试验 挥鞭伤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软头枕对某款座椅鞭打损伤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张爱法 何山 丛艳军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0期88-91,119,共5页
佩戴软头枕会改变座椅在追尾事故中的保护效果,但是目前针对佩戴软头枕时的鞭打性能研究几乎没有。为探索软头枕在追尾事故中的作用,设计并完成了佩戴软头枕和未佩戴软头枕两种工况下的鞭打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座椅佩戴软头枕会使假人... 佩戴软头枕会改变座椅在追尾事故中的保护效果,但是目前针对佩戴软头枕时的鞭打性能研究几乎没有。为探索软头枕在追尾事故中的作用,设计并完成了佩戴软头枕和未佩戴软头枕两种工况下的鞭打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座椅佩戴软头枕会使假人头部较早的接触座椅,支撑并缓冲假人的头部运动,减缓假人头部向后甩动的剧烈程度;并使假人各部位的损伤减小,颈部伤害峰值明显降低;同时,具有提高座椅鞭打得分的作用。研究成果作为追尾事故的一种预研数据积累,将服务于后续新版鞭打规程的制修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头枕 鞭打试验 假人损伤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追尾碰撞颈部挥鞭伤害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郑祖丹 吴斌 +1 位作者 于峰 胡伟强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7-50,共4页
论述了低速追尾颈部伤害的损伤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鞭打试验方法在波形、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上的异同。基于某款车型座椅进行了追尾碰撞鞭打试验,利用仿真软件分析了座椅特征参数对座椅颈部伤害指标的影响。通过降低头后间隙对... 论述了低速追尾颈部伤害的损伤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鞭打试验方法在波形、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上的异同。基于某款车型座椅进行了追尾碰撞鞭打试验,利用仿真软件分析了座椅特征参数对座椅颈部伤害指标的影响。通过降低头后间隙对该座椅进行了优化改进,结果表明,降低头后间隙后挥鞭伤害峰值呈减少趋势,有效提高了低速追尾乘员颈部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尾碰撞 挥鞭伤害 鞭打试验
下载PDF
基于假人头部受力分析的鞭打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商恩义 陈现岭 +1 位作者 师玉涛 刘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57,共5页
通过对追尾碰撞中乘员运动情况和颈部损伤机理进行分析,结合鞭打试验中假人头部加速度与颈部受力间的关系,探讨了假人头部受力的分析方法,并就头部与头枕接触时刻、碰撞强度在座椅和头枕改善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时刻... 通过对追尾碰撞中乘员运动情况和颈部损伤机理进行分析,结合鞭打试验中假人头部加速度与颈部受力间的关系,探讨了假人头部受力的分析方法,并就头部与头枕接触时刻、碰撞强度在座椅和头枕改善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时刻越早越有利于降低颈部NIC指标及头部碰撞强度;头部碰撞强度低、z向受力向下将有利于降低颈部各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尾碰撞 鞭打试验 头部受力分析 颈部伤害
下载PDF
基于台车试验的不同国家鞭打试验评价体系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杨运生 张晓龙 娄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汽车低速后碰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为防止该事故中乘员颈部挥鞭伤,各国都在促进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该文对比了中国、欧洲、日本和美国不同鞭打试验程序在试验方法、评分方法和评分体系的差异。2012新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将... 汽车低速后碰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为防止该事故中乘员颈部挥鞭伤,各国都在促进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该文对比了中国、欧洲、日本和美国不同鞭打试验程序在试验方法、评分方法和评分体系的差异。2012新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将鞭打试验纳入评价体系,它不同于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NCAP)、日本新车评价规程(J-NCAP)和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规程。用上述各评价体系和评分方法,对同一组试验数据进行评分,把评分结果进行3分制转换,然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评价体系虽然有差异,但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C-NCAP评价得分高于其他体系评价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低速后碰 挥鞭伤 新车评价规程(NCAP) 鞭打试验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某座椅鞭打性能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胡远志 胡源源 +1 位作者 刘西 廖高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8-14,共7页
根据C-NCAP(2015版)鞭打试验评价规程和评分原则,利用BioRID II假人模型研究某座椅鞭打试验对于驾驶员颈部的伤害。利用动态非线性显式有限元方法,以动力学分析软件LS-Dyna为求解器,按照C-NCAP鞭打试验的要求建立有限元模型,实现鞭打试... 根据C-NCAP(2015版)鞭打试验评价规程和评分原则,利用BioRID II假人模型研究某座椅鞭打试验对于驾驶员颈部的伤害。利用动态非线性显式有限元方法,以动力学分析软件LS-Dyna为求解器,按照C-NCAP鞭打试验的要求建立有限元模型,实现鞭打试验的仿真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更改头枕杆的结构,使头部与头枕的间距和高度缩小,可以显著减小鞭打试验中颈部的损伤程度,从而实现座椅的有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CAP 鞭打试验 BioRID II假人 颈部损伤
下载PDF
上肢鞭打运动链肌力诊断与评价新方法的初步研究——以网球正手抽击动作测试分析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满迎 闫琪 刘颖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上肢鞭打运动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从"弱链接"的角度开发和设计上肢鞭打运动链的肌力诊断与评价新方法的思路;采用逻辑推理法,通过运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对上肢鞭打运动链肌力测试的测试动作和测试...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上肢鞭打运动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从"弱链接"的角度开发和设计上肢鞭打运动链的肌力诊断与评价新方法的思路;采用逻辑推理法,通过运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对上肢鞭打运动链肌力测试的测试动作和测试指标进行了初步确定,并提出了测试分析思路;通过测试应用研究,对测试与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认为不同运动项目都有其上肢鞭打运动链专项性肌力特征,为更准确地对运动员进行上肢鞭打运动链的肌力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上肢鞭打运动链的项目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利用EXCLE2007初步搭建了"上肢鞭打运动链测试结果数据库"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鞭打运动链 测试与评价 新方法 BTE Primus
下载PDF
水体与塔楼耦合作用对升船机上部机房的动力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人逢 宫必宁 宋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103,共4页
通过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塔楼、机房1/50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获得了塔楼、机房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对输入地震波的动力响应,发现上部机房结构产生明显的鞭梢效应与扭转效应。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竖井内水体与塔楼耦合作用可使上部机房结... 通过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塔楼、机房1/50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获得了塔楼、机房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对输入地震波的动力响应,发现上部机房结构产生明显的鞭梢效应与扭转效应。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竖井内水体与塔楼耦合作用可使上部机房结构的自振频率下降、主机房结构在地震波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减弱,表明竖井内水体与塔楼的耦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消能减震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上部主机房鞭梢效应与扭转效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式升船机 振动台模型试验 水平动力响应 鞭梢效应 扭转效应
下载PDF
高宽比超限高层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朝勇 周福霖 +1 位作者 阎维明 罗学海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对一座高宽比超过抗震规范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进行了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对于一个 1∶30的高层建筑模型 ,通过对其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分析 ,发现短边方向的刚度明显比长方向弱 ,存在长方向的扇形振动 ,即出平面的翘曲变形 ,... 对一座高宽比超过抗震规范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进行了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对于一个 1∶30的高层建筑模型 ,通过对其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分析 ,发现短边方向的刚度明显比长方向弱 ,存在长方向的扇形振动 ,即出平面的翘曲变形 ,转换层处的层间相对位移明显大于其他层的位移 ,顶部的鞭梢效应明显 ,此外 ,高振型在加速度反应中作用较大 ,尤其在短边方向上 .针对以上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地震振动台试验 高宽比 扇形振动 翘曲变形 相对位移 鞭梢效应
下载PDF
追尾碰撞中颈部挥鞭伤害试验方法对比分析
12
作者 刘志新 万仁君 +1 位作者 冯琦 袁健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随着对汽车追尾事故中颈部挥鞭伤害的逐渐重视,各国也在不断制定和实施汽车座椅头枕的法规和评价标准。对比分析了各国标准法规以及新车评价规程中颈部挥鞭伤害试验方法的技术内容,为我国相关法规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追尾碰撞 颈部挥鞭伤害 台车试验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鞭打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长亮 董玉德 +1 位作者 陈超 李龙庆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9-1465,共7页
为获得汽车座椅一些关键参数对鞭打试验结果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与试验,并将仿真结果与鞭打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确认了计算机仿真可行且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轮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靠背刚度越小和靠背转动刚度越大,则鞭... 为获得汽车座椅一些关键参数对鞭打试验结果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与试验,并将仿真结果与鞭打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确认了计算机仿真可行且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轮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靠背刚度越小和靠背转动刚度越大,则鞭打试验得分越高,且靠背刚度比其转动刚度影响更明显;头枕刚度和头枕转动刚度越大,则鞭打试验得分越高,其中,头枕转动刚度的影响更明显;而头枕越高和头后间隙越小,则越有利于鞭打试验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头枕 鞭打试验 仿真
下载PDF
鞭打试验中BioRID Ⅱ与THUMS模型颈部损伤对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远志 胡源源 +2 位作者 蒋成约 刘西 廖高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39-245,共7页
为设计出可保护乘员颈部安全的座椅,在鞭打试验中,对BioRID Ⅱ和THUMS两种不同乘员模型,研究了颈部损伤情况。根据2015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鞭打试验评价规程和评分原则,建立了座椅鞭打试验有限元仿真模型;对这两种模型动态响... 为设计出可保护乘员颈部安全的座椅,在鞭打试验中,对BioRID Ⅱ和THUMS两种不同乘员模型,研究了颈部损伤情况。根据2015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鞭打试验评价规程和评分原则,建立了座椅鞭打试验有限元仿真模型;对这两种模型动态响应和人体颈部损伤状态。结果表明:THUMS模型有较高的生物仿真度,其颈部伤害指数(NIC)、颈部剪切力、颈部扭矩以及上颈部拉力均大于BioRID Ⅱ模型。该结果可为提高和完善BioRID Ⅱ模型的生物仿真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颈部损伤 鞭打试验 BioRID II模型 THUMS模型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下载PDF
面套与假人的摩擦系数对座椅防挥鞭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海波 张为民 高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7-229,233,共4页
根据C-NCAP2018构建了某汽车驾驶座椅的鞭打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使用DOE分析方法,对面套与假人的摩擦系数对座椅防挥鞭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面套与假人头部和躯干的摩擦系数作为两个研究因素,每个因素在工程范围内,... 根据C-NCAP2018构建了某汽车驾驶座椅的鞭打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使用DOE分析方法,对面套与假人的摩擦系数对座椅防挥鞭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面套与假人头部和躯干的摩擦系数作为两个研究因素,每个因素在工程范围内,即(0.3~0.5),等间距取5个水平,通过包含25组实验的全因子正交实验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工程范围内,减小摩擦系数,尤其是骨架面套与假人躯干的摩擦系数,能有效减小颈部伤害,可将鞭打总得分提高33.9%,同时为座椅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2018 鞭打试验 座椅面套 摩擦系数 正交实验 颈部伤害
下载PDF
基于2021版和2015版C-NCAP的某驾驶员座椅鞭打试验对比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勋 李永刚 +2 位作者 王庭槐 曾强 刘宏达 《汽车科技》 2021年第1期75-81,共7页
通过对比2015版和2021版C-NCAP鞭打试验评价规程和评分原则,总结了两个版本之间的异同点。搭载BioRID II假人模型对同一批次的某驾驶员座椅分别进行2015版和2021版C-NCAP鞭打试验,并对比了在不同版本评价规程下试验后假人颈部的伤害情况... 通过对比2015版和2021版C-NCAP鞭打试验评价规程和评分原则,总结了两个版本之间的异同点。搭载BioRID II假人模型对同一批次的某驾驶员座椅分别进行2015版和2021版C-NCAP鞭打试验,并对比了在不同版本评价规程下试验后假人颈部的伤害情况,找出失分的主要因素,为厂家进行驾驶员座椅设计提供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某驾驶员座椅在2021版C-NCAP鞭打试验部分的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打试验 C-NCAP 座椅 颈部伤害
下载PDF
基于汽车座椅鞭打试验的仿真模型改进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晋 赵秀强 +2 位作者 王志涛 梁宇 乔鑫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2,共4页
某项目初始状态下的汽车座椅鞭打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存在较大误差,主要体现在NIC(颈部伤害指数)和上颈部扭矩这2项指标上。通过对假人颈部伤害机理和鞭打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假人的坐姿、座椅的试验状态(座垫高度调节装置)和座椅发... 某项目初始状态下的汽车座椅鞭打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存在较大误差,主要体现在NIC(颈部伤害指数)和上颈部扭矩这2项指标上。通过对假人颈部伤害机理和鞭打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假人的坐姿、座椅的试验状态(座垫高度调节装置)和座椅发泡蒙皮的光滑程度对鞭打仿真试验结果影响较大。针对上述因素对座椅鞭打仿真模型进行了调整,模型调整后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鞭打试验 NIC 上颈部扭矩 仿真模型
下载PDF
汽车前排座椅鞭打实验仿真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跃 袁哲 +1 位作者 赵民 王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0-212,216,共4页
随着汽车安全领域的发展,针对汽车碰撞情况的减伤以及预警措施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由低速后撞产生的颈部挥鞭伤问题不容忽视。利用Hyperworks对汽车座椅及搭载BioRIDⅡ假人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建模,并利用LS-Dyna进行低... 随着汽车安全领域的发展,针对汽车碰撞情况的减伤以及预警措施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由低速后撞产生的颈部挥鞭伤问题不容忽视。利用Hyperworks对汽车座椅及搭载BioRIDⅡ假人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建模,并利用LS-Dyna进行低速后撞的虚拟仿真实验,得到BioRIDⅡ假人颈部的载荷及加速度数据,并针对影响座椅抗鞭打能力的几个因素利用正交试验进行多目标优化,找到最优的参数设置,使低速后撞情况下汽车座椅的抗鞭打能力有所提升并且达到C-NCAP的评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打试验 座椅 多目标优化 C-NCAP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汽车座椅在低速后碰撞中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悦乐 《机械工程师》 2013年第9期105-106,共2页
通过建立某汽车的安全座椅样件的CAD模型,利用FEA软件Hyperworks,建立了该座椅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追尾碰撞座椅仿真模拟分析。针对Whiplash试验调整座椅设计参数,在产品尚未制造之前,解决可预见性的问题,大大节省了时间与成本。
关键词 C-NCAP whiplash试验 汽车座椅 后碰撞
下载PDF
二排鞭打测试数据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爱法 娄磊 陈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0-516,共7页
CNCAP二排座椅动态鞭打试验是国际NCAP评价体系中最先提出的鞭打测试项目,导致汽车企业对其了解不足,关注度非常高。为深入认识二排鞭打试验,本文中收集了226组样本数据,通过分类汇总获得了鞭打静态测量参数头后间隙、头枕高度、座椅躯... CNCAP二排座椅动态鞭打试验是国际NCAP评价体系中最先提出的鞭打测试项目,导致汽车企业对其了解不足,关注度非常高。为深入认识二排鞭打试验,本文中收集了226组样本数据,通过分类汇总获得了鞭打静态测量参数头后间隙、头枕高度、座椅躯干角度以及二排鞭打动态成绩的离散分布规律,并建立了静态参量与鞭打动态得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二排座椅鞭打的得分率低且离散度较高,在追尾事故中保护人体头颈部软组织的性能整体较差;而优化座椅静态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鞭打伤害指标,提高二排座椅的动态成绩;本研究对汽车企业掌握二排座椅鞭打现状提供了数据支撑,对优化二排座椅鞭打保护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打试验 测试数据 数据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