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世纪澳洲华人研究中女性史的缺失与重构 |
王敏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18 |
1
|
|
2
|
遥远的对话 优雅的颠覆——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鲁滨逊漂流记》的往复阅读 |
魏衍学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
1
|
|
3
|
《最蓝的眼睛》后殖民解读 |
赵娜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1
|
|
4
|
从“白澳政策”到“汉森主义” |
姜楠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5
|
19世纪末巴西的南欧移民及其特征 |
杜娟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6
|
论黑人主体建构的悖论性——以《看不见的人》中的思想误区为例 |
王改霞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7
|
种族主义背景下的美国黑人教育 |
刘勃然
杨玉荣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8
|
澳大利亚“白澳政策”的历史演变 |
闫荣素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9
|
澳大利亚“白澳政策”的形成及影响 |
乔瑞
牛楠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0
|
早期美国华人与种族主义的抗争(1848-1882) |
刘艳明
|
《八桂侨刊》
|
2020 |
0 |
|
11
|
美国网络白人极端主义研究 |
王伟
|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美国白人性的渊源、内涵与当代论争 |
牛忠光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3
|
论白人至上种族主义因素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
王伟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14
|
美国结构性种族主义透视 |
潘亚玲
|
《美国问题研究》
|
2020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