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与笼养白腰文鸟抗氧化及体液免疫能力比较
1
作者 陈静 聂启航 +1 位作者 黄立静 吴邦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抗氧化能力与免疫水平是评估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生存环境对雌雄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抗氧化能力和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野生、笼养白腰文鸟(雌雄各半)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化学法及ELISA法对其抗氧化能力及... 抗氧化能力与免疫水平是评估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生存环境对雌雄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抗氧化能力和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野生、笼养白腰文鸟(雌雄各半)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化学法及ELISA法对其抗氧化能力及体液免疫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发现:(1)野生白腰文鸟血清中T-SOD、CAT和GSH-Px活性,GSH含量和RAHFR能力均高于笼养白腰文鸟,且野生白腰文鸟血清中MDA含量低于笼养白腰文鸟;(2)野生白腰文鸟体内的IgA、IgM和IgG的含量均高于笼养白腰文鸟。因此得出,野生白腰文鸟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优于笼养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腰文鸟 野生 笼养 抗氧化能力 免疫水平
下载PDF
四川南充市区白腰文鸟的巢址选择与雏鸟的生长发育 被引量:10
2
作者 章敬旗 周友兵 +4 位作者 张璟霞 青云 郭贵云 隆秀红 胡锦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20 0 2年 1 1月~ 2 0 0 4年 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内对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腰文鸟 2月下旬开始繁殖 ;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9种 ;雌雄参与筑巢 ,营巢期 5~ 6d;雌雄轮流孵卵 ,孵卵期 1 3~ ... 20 0 2年 1 1月~ 2 0 0 4年 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内对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腰文鸟 2月下旬开始繁殖 ;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9种 ;雌雄参与筑巢 ,营巢期 5~ 6d;雌雄轮流孵卵 ,孵卵期 1 3~ 1 5d ,整个种群的孵卵高峰期在 4~ 6月 ,窝卵数 (5 .61± 0 . 78) (n =1 8)枚 ,孵化率 86 0 7% ;雌雄均参与育雏 ,育雏期 1 8~ 2 1d ,雏离巢率 82 43 % ,繁殖生产力 3. 0 1 ,育雏两个高峰期 :上午 8:0 0~ 1 0 :0 0时和下午 1 6:0 0~ 1 8:0 0时 ,日育雏次数 (1 2 . 77± 6 .0 7) (n =3 4) ,育雏时间间隔(0 . 96± 0 . 42 )h(n =1 61 ) ;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腰文鸟 繁殖 巢址选择 雏鸟生长发育
下载PDF
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繁殖行为的观察和雏鸟食性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宗明 胡锦矗 +1 位作者 孙治宇 陈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2005年3-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高校校园内及附近区域对白腰文鸟繁殖期的求偶、选巢址、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行为进行较为详细的观察.通过繁殖期的行为观察,初步对野外的雌雄鸟作了判别.观察了易卵、易雏时亲鸟的行为变化.将15日龄雏鸟... 2005年3-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高校校园内及附近区域对白腰文鸟繁殖期的求偶、选巢址、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行为进行较为详细的观察.通过繁殖期的行为观察,初步对野外的雌雄鸟作了判别.观察了易卵、易雏时亲鸟的行为变化.将15日龄雏鸟移出巢外,观察了亲鸟的喂雏方式和系列动作.采用扎颈法观察分析雏鸟的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腰文鸟 繁殖行为 雏鸟食性
下载PDF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寻找调控白腰纹鸟前脑发声控制神经核RA性双态性发育的基因(英文)
4
作者 包春莹 曾蕾 +5 位作者 孙颖郁 林永达 彭卫民 张信文 曾少举 左明雪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鸣禽的发声行为及其前脑发声控制核团存在显著的性双态性 ,这种性双态性是在发育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鸣禽白腰纹鸟 35日龄 (P35 )前 ,雌、雄鸟前脑发声控制神经核RA (Robustnucleusofarcopallium)不存在性别差异 ;到 4 5日龄 (P4 5 )... 鸣禽的发声行为及其前脑发声控制核团存在显著的性双态性 ,这种性双态性是在发育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鸣禽白腰纹鸟 35日龄 (P35 )前 ,雌、雄鸟前脑发声控制神经核RA (Robustnucleusofarcopallium)不存在性别差异 ;到 4 5日龄 (P4 5 )时 ,雌、雄鸟RA体积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推测这种神经结构的性双态性的形成与各种基因的不同时空表达有关。本实验以发育不同阶段 (P35时的雌性 ,P4 5时的雌性和雄性 )的雌、雄白腰纹鸟RA核团为研究对象 ,用mRNA差异显示银染技术来寻找前脑上述三组材料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试图发现调控RA核团性双态性发育的关键基因。本实验共选用了 4种锚定引物与 16种随机引物所组成的 6 4组引物进行DDRT PCR (mRNAdifferentialdisplayand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hainreaction)反应。第一次扩增后 ,在测序胶上显示出 115 8条cDNA扩增产物 ,其中 2 73个为差异表达。长度分布于 10 0 - 5 0 0bp之间的差异条带共 16 1条。本实验重点研究了P35雌性和P4 5雄性共表达或P4 5雌性单独表达的条带 (共 19条 ) ,推测这些基因片段可能与引起RA核团中的细胞凋亡和性双态性的形成有关。二次PCR扩增后 ,进一步筛选出 16个差异条带 ,其中 11个为P35雌性和P4 5雄性共同表达的 ,5个是P4 5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 前脑 神经核 性发育 细胞凋亡 实验 基因 雌性 雄性 鸣禽
下载PDF
城市绿地白腰文鸟的繁殖巢和巢址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扬 高吉喜 +2 位作者 安树青 周可新 原宝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1,共4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鸟类生存的栖息庇护所,而鸟类对其栖息生境也有明显的偏好性。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如何适应城市环境的干扰并成功繁衍后代是城市鸟类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繁殖期的巢址选择反映出鸟类在城市中的生活史策略和城市适应性... 城市绿地是城市鸟类生存的栖息庇护所,而鸟类对其栖息生境也有明显的偏好性。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如何适应城市环境的干扰并成功繁衍后代是城市鸟类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繁殖期的巢址选择反映出鸟类在城市中的生活史策略和城市适应性。为探讨城市鸟类繁殖适应性,于2017年3—5月在广西宜州市区龙江河畔,采用系统调查法对39个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繁殖巢的5个特征指标、巢址特征所在样方内的19个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繁殖巢的平均外径为(123.95±15.25)mm,平均内径为(102.01±9.51)mm,平均深度为(84.8±9.07)mm,平均高度为(115.66±9.37)mm,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3.64±1.17)m。对巢址特征的19个生态因子进行的主成分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有6个,累计贡献率达83.607%,巢址特征主要受隐蔽性因素(乔木高度和盖度、隐蔽度)、干扰性因素(距居民点距离、道路距离和林缘距离)、食物因素(灌木盖度、草本盖度和灌木高度)、水源因素(水源距离)和地理因素(海拔和坡度)的影响,其中隐蔽性是白腰文鸟筑巢挑选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其次是干扰、食物和水源因素,最后是地理因素。白腰文鸟为躲避人为干扰的影响,通常选择在隐蔽性较高的近树顶位置营巢,其在繁殖期间体现出了对城市生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腰文鸟 巢址特征 城市绿化
下载PDF
断鸣管神经支对白腰文鸟鸣声的影响
6
作者 林桂霞 郑志强 +4 位作者 吕源 王松华 王怡淳 吴敏 李东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1,共6页
为探究鸣管神经支(NXⅡts)对发声控制的作用以及验证鸣禽发声的侧别优势和性别差异,以成年白腰文鸟为实验材料,记录其正常鸣声及切断鸣管神经支后的鸣声.用Cool Edit Pro和Wavesurfer等声音处理和分析软件,比较和分析雄鸟和雌鸟、断单... 为探究鸣管神经支(NXⅡts)对发声控制的作用以及验证鸣禽发声的侧别优势和性别差异,以成年白腰文鸟为实验材料,记录其正常鸣声及切断鸣管神经支后的鸣声.用Cool Edit Pro和Wavesurfer等声音处理和分析软件,比较和分析雄鸟和雌鸟、断单侧和双侧鸣管神经前后声学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成年白腰文鸟的NXⅡts可单侧支配鸣肌,切断左侧NXⅡts将导致声音严重受损,对断右侧则影响不大,表明具有左侧优势.两侧NXⅡts既相互协调又各有侧重,左侧产生较高频率的声音,而右侧则有较高的熵值,使得音节稳定性和调频一致性增强.雄鸟左侧NXⅡts控制较高的音量和较长的音节,而雌鸟的音量和音节时长两侧均可以独立调节.断双侧神经对音量、音调和音色都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腰文鸟 鸣管神经 左侧优势 性别差异
下载PDF
Body attributes of both parents jointly affect offspring sex allocation in a socially monogamous, size-monomorphic passerine
7
作者 Xin LU Xianhai ZENG Bo DU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71-277,共7页
Theory predicts that because males are more variable in reproductive success than females, a mother should produce more sons to maximize fitness return from the sex allocation if she is of high-quality (the female qu... Theory predicts that because males are more variable in reproductive success than females, a mother should produce more sons to maximize fitness return from the sex allocation if she is of high-quality (the female quality hypothesis) or mates with a high-quality male (the male quality hypothesis). While most previous studies have looked at each hypothesis, we tested both of them simultaneously in the white-rumped snowfinch Montifringilla taczanowskii, a socially monogamous, sexually monomorphic passerine where body size is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individual quality in intrasexual competition and territory de- fense. Brood sex ratios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did not deviate from random expectation. Among individual broods, the proportion of sons did not depend on body size of either male or female parent, but on interaction of this trait of both parents. Further analy- :~es revealed that brood sex ratios were independent of body size of male or female parents when their mates were smaller, but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body size of male or female parents when their mates were larg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wo hypotheses may act jointly on offspring sex allocation. The mechanisms are expected to evolve through size-assortative mating which is often reached by sexual selection [Current Zoology 59 (2): 271-277, 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od sex ratio Parental quality Size-assortative mating white-rumped snowfinc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