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洛 刁永书 +1 位作者 陈志文 林丽 《西部医学》 2012年第2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高危出血患者采用同步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抗凝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1例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0例采用同步枸橼酸抗凝,行血液净化23例次;B组11例采用无肝素抗凝,行血液净化21例次,监测全血活化...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高危出血患者采用同步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抗凝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1例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0例采用同步枸橼酸抗凝,行血液净化23例次;B组11例采用无肝素抗凝,行血液净化21例次,监测全血活化凝血时间(WBACT)和PH值、碱剩余(BE)、滤器和管路等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在治疗中怎样对护理问题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 A组患者滤后WBACT较滤前明显延长,而治疗前后WBACT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滤后与滤前WBACT的延长时间,A组WBACT在2、4及6h的延长时间均明显大于B组(P<0.05);而A组较B组管路使用寿命较长,更换频次较低,肌酐下降率较高(P<0.05),治疗后无碱中毒出现。结论同步枸橼酸抗凝对患者全身凝血状态无明显影响,不加重出血倾向,管路中抗凝效果好,节约了医疗耗材,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同步枸橼酸抗凝 无肝素抗凝 全血活化凝血时间
下载PDF
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抗凝血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珍菊 王周玉 胡星琪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12期57-59,共3页
对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的不同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的全血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考察,比较了其抗凝血性能。结果发现,当衍生物的分子量与肝素相近时,其抗凝血活性最强;脱乙酰度对抗凝作用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壳聚糖 类肝素衍生物 抗凝血性 全血凝血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何牧卿 何牧群 林晓骥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组和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将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APCT预示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及其与Khellaf出血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PCT≥90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3%,假阳性率为8.69%,假阴性率为0%。在血小板计数〈30×10^9/L组中,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数值呈直线型正相关(r=0.968,P=0.013)。在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中,APCT的变化与Khellaf出血评分亦具有正相关性(r=0.764,P=0.01)。结论:APCT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评估ITP患者出血风险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计数 Khellaf出血评分系统
下载PDF
鞘管和血管处测定ACT值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陆琼芳 欧碧英 张建华 《天津护理》 2007年第6期342-342,共1页
目的:探讨在鞘管处取血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值和在外周静脉处抽血测定ACT值的区别。方法: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和支架术后未拔管的患者需测定ACT时,从鞘管取血2ml和从外周血管取血2ml分别测得ACT值,记录两种取血方法的... 目的:探讨在鞘管处取血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值和在外周静脉处抽血测定ACT值的区别。方法: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和支架术后未拔管的患者需测定ACT时,从鞘管取血2ml和从外周血管取血2ml分别测得ACT值,记录两种取血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取血测定ACT值结果无明显差异(P=0.489)。结论:当患者未拔鞘管时,如需测定ACT值,可从鞘管处取血测定ACT值,此方法可减少穿刺和或皮下出血机会,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更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凝血时间测定值 鞘管 血管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新疆汉族和郑州汉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肺转流肝素化首次剂量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强夫 谢雪晴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新疆汉族和郑州汉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肺转流肝素化剂量的差异。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郑州汉族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矫治术患者100例,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新疆汉族和郑州汉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肺转流肝素化剂量的差异。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郑州汉族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矫治术患者100例,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医院收治的新疆维吾尔族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矫治术患者200例,新疆汉族心内直视矫治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民族差异和地区分为:新疆维吾尔族(A组)200例,新疆汉族(B组)、郑州汉族(C组)各100例。A组依据首次肝素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A1组,给予肝素400 IU/kg(n=100),A2组,给予肝素500 IU/kg(n=100)。B组、C组均给予400 IU/kg肝素。四组术前均采集抗凝静脉血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抗原含量。首次静脉注射肝素5 min后,测定并记录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ACT值<480 s视为肝素耐药。400 s<ACT<480 s时追加首次肝素剂量的一半;ACT<400 s时追加首剂全量,复查ACT>480 s方可转机。追加剂量仍然耐药(ACT<480 s)时输入新鲜冰冻血浆。记录肝素耐药比例、肝素化达标剂量(IU/kg)。结果术前AT-Ⅲ抗原含量测定,A1、A2组显著低于B、C两组(P<0.05)。首次注射肝素后,A1组17例(17.0%)ACT<480 s,其中11例(11.0%)ACT<400 s,肝素耐药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肝素化达标剂量明显高于B、C两组(P<0.05)。A2、B、C组肝素耐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2组肝素化达标剂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肝素耐药性高于新疆汉族和郑州汉族患者,建议首次注射肝素化治疗时可调高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维吾尔族 肝素耐药 先天性心脏病 抗凝血酶Ⅲ抗原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下载PDF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比伐卢定的全血激活凝固时间监测及护理
6
作者 陈秀清 董逢泉 +2 位作者 林芳 吴福连 胡斌妹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目的了解全血激活凝同时间(ACT)监测下比伐卢定对比肝素钠的抗凝效果和半衰期长短,以及相关操作中的护理流程。方法52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比伐卢定实验组[PCI术前静脉注射0.75mg/kg,然后立即静脉滴... 目的了解全血激活凝同时间(ACT)监测下比伐卢定对比肝素钠的抗凝效果和半衰期长短,以及相关操作中的护理流程。方法52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比伐卢定实验组[PCI术前静脉注射0.75mg/kg,然后立即静脉滴注1.75mg/(kg·h)至术毕]和对照组(术前静脉注射肝素钠130U/kg)。分别于PCI术前,用药后5min,停药后30min、1h、和2h,以及拔管前5min(距离用药约5~6h)监测并记录6次ACT值。结果用药后5min患者实验组ACT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PCI术前和停药后30min,2组患者ACT没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1;停药后1h、2h和拔管前5min实验组ACT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比伐卢定对比肝素钠抗凝效果起效快,效果好,半衰期短;严格按照规范用药、加强用药期间的观察护理,做好ACT监测及护理,可保证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全血激活凝同时间 比伐卢定 监测 护理
下载PDF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在ACT监测下应用比伐芦定或肝素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帅 宁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在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下应用比伐芦定或肝素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的160例急性STEMI患者,...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在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下应用比伐芦定或肝素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的160例急性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监测ACT组)和对照组(不监测ACT组),每组随机分为比伐芦定亚组和肝素亚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0 d内发生出血和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30 d内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30 d内发生出血事件少于对照组(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肌酐清除率降低(OR=11.090,95%CI:3.160~38.923)、女性(OR=3.355,95%CI:1.045~10.778)和2型糖尿病(OR=3.373,95%CI:1.068~10.652)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30 d内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在ACT监测下应用比伐芦定或肝素术后30 d内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降低。肌酐清除率降低、女性和2型糖尿病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活化凝血时间监测 比伐芦定 肝素 出血 支架内血栓
下载PDF
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胜 程茂波 +2 位作者 戴昉 栗砚芬 冯玉书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 验证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前药效学作用 ;方法 选择不同的药理学指标对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的药效学作用进行评价 ;结果 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脑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可使大鼠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酶... 目的 验证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前药效学作用 ;方法 选择不同的药理学指标对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的药效学作用进行评价 ;结果 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脑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可使大鼠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明显增加 ,对大鼠血液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使小鼠血液凝血时间显著性延长 ,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亦可显著性降低家兔脑血管阻力 ,改善脑循环 ;结论 试验结果证明了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对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急性脑缺血改善、增加血液纤溶酶活性、防治血液血栓形成等功效显著 ;讨论 研究结果与文献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为其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药效学 脑缺血 纤溶酶活性 凝血时间 血栓形成 微循环 脑血管阻力
下载PDF
不同剂量肝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饶效 肖立琼 +3 位作者 陈雯 黄福华 汪黎明 陈鑫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2年第4期415-421,共7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的肝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一系列相关指标的差异,以评估低剂量肝素用于该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2mg/kg(n=30)和3mg/kg(n=30)的初始肝素剂量,...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的肝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一系列相关指标的差异,以评估低剂量肝素用于该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2mg/kg(n=30)和3mg/kg(n=30)的初始肝素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凝血功能、肝素化后活化凝血时间(ACT)、肝素总用量、鱼精蛋白量、微栓过滤网黏附度、术中和术后输血量、血小板数量、术后24h胸引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 2mg/kg组(低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肝素化ACT未达400s,3mg/kg组(常规组)中ACT全部达到400s以上。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心梗、脑梗及肺栓塞等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微栓过滤器黏附度、术后输血量、血小板数量、术后24h胸引量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常规组,低剂量组的肝素化ACT较低(P<0.05),总肝素量、鱼精蛋白量和术中库血输入量明显减少(P<0.05)。2组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CPB 20min和术后24h)、纤维蛋白原(Fib,CPB40 min和术后24h)指标上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肝素相比,采用低剂量肝素同样能使多数患者肝素化ACT值大于400s,满足体外循环手术需求,减轻凝血功能紊乱,并减少术中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体外循环 活化凝血时间 凝血
下载PDF
In vitro anticoagulation monitoring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被引量:4
10
作者 WANG Jian-qi SHI Xu-bo +1 位作者 YANG Jin-gang HU Da-y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199-1202,共4页
Background Although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has replaced unfractionated heparin to become the primary anticoagulation drug for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re is no convenient bedside monitoring metho... Background Although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has replaced unfractionated heparin to become the primary anticoagulation drug for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re is no convenient bedside monitoring method. We explored the best laboratory monitoring method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enoxaparin, dalteparin, and nadroparin) by use of the Sonoclot coagulation analyzer to monitor th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Methods A total of 2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nd 15 ml of fasting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incubated. Four coagulants, kaolin, diatomite, glass bead, and magnetic stick,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of the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at different in vitro anti-Xa factor concentrations. A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made to obtai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Th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of the different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with the same anti-Xa factor concentration was monitored when the coagulant glass beads were applied. Results Th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measured using the glass beads, diatomite, kaolin, and magnetic stick showed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nadroparin (r = 0.964, 0.966, 0.970, and 0.947, respectively).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showed that the linear slopes of different coagula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glass beads 230.03 s/IU, diatomite 89.91 s/IU, kaolin 50.87 s/IU, magnetic stick could not be calculat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nti-Xa factor was the same for different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the measured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was differen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lass bead coagulant. Conclusions The glass bead coagulant is most feasible for monitoring the in vitro anticoagulation activity of nadroparin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on th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may be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anti-11a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anticoagulation monitoring anti-Xa factor
原文传递
比伐卢定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梅 徐琳 +5 位作者 邸晓辉 徐娟 许红霞 田新莉 王金萍 陈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方法:将4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单次静脉推注0.5,0.75,1.05,0.75 mg.kg-1静脉推注后续以1.75 mg.kg-1.h-1匀速静脉滴注4 h(序贯给药)。给药前后不同时间... 目的:研究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方法:将4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单次静脉推注0.5,0.75,1.05,0.75 mg.kg-1静脉推注后续以1.75 mg.kg-1.h-1匀速静脉滴注4 h(序贯给药)。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比伐卢定的血药浓度、活化凝血时间(ACT)、凝血酶原活动度(PA)、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HPLC-MS-MS法测定受试者血浆样品中比伐卢定的浓度。ACT、PA、PT、APTT和FIB为临床检验所得。结果:(1)注射用比伐卢定在0.5~1.05 mg.kg-1的剂量范围内,呈线性药动学特征;序贯给药在健康受试者体内不存在蓄积。(2)单次静脉推注0.5,0.75,1.05 mg.kg-1比伐卢定后,ACTmax分别为(149.3±26.4)s、(180.7±21.8)s和(197.3±20.7)s,与给药剂量和Cmax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系数t检验,表明ACTmax与给药剂量和Cmax呈线性相关特征(P<0.05);各剂量组药效达峰时间ACT-tmax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二者配对t检验,0.5 mg.kg-1和0.75mg.kg-1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05 mg.kg-1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伐卢定序贯给药在给药后5 min和给药后4 h ACT值即ACT-5 min和ACT-4h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序贯给药开始5 min至4 h范围内,ACT值维持稳定。凝血功能(PA、PT、APTT、FIB)指标显示的抗凝血活性与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停药后ACT、PA、PT、APTT、FIB恢复至正常值范围。结论: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通过延长ACT、APTT、PT时间,同时抑制PA,呈现出与用药剂量和浓度线性相关的抗凝血活性,且静脉给药可立即产生抗凝血作用。停药后各项凝血指标即恢复至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比伐卢定 药动学 药效学 活化凝血时间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研究山楂叶4种提取物对血瘀证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婧 姚建伶 +1 位作者 赵胜男 潘海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1-1876,共6页
目的运用主成分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从整体和局部双重角度观察山楂叶4种提取物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类、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凝血时间等27个指标的影响,分析指标所蕴含的信息,为山楂叶提取物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目的运用主成分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从整体和局部双重角度观察山楂叶4种提取物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类、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凝血时间等27个指标的影响,分析指标所蕴含的信息,为山楂叶提取物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利用冰水浴联合sc盐酸肾上腺素制备血瘀证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剂量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ig 4种山楂叶提取物(A、B、C、D)水溶液。采集大鼠血液样本,选取血液流变学、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凝血酶原时间等27个指标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指标数据进行无纲量化及降维处理,生成互不相关的主成分,再将新变量(即主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分析结果结合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对各组中指标群及单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规律性结论。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8个主成分,贡献率达到77.992%,根据主成分的信息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得出第1主成分中的9个指标性成分可以取代原27个指标反映山楂叶提取物活血化瘀作用,分别是纤维蛋白原水平(FIB),红细胞总数,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低、中、高切变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山楂叶4种提取物对指标性成分的作用有所不同。结论山楂叶提取物的活血化瘀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血液和血浆黏度、促进血红蛋白降解、增加血小板的数量、缩短凝血时间等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提取物 活血化瘀 主成分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血浆黏度 血红蛋白 凝血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